第392章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聽到徐靜理的回答後,曹志強這纔想起來,之前他確實在等人送雜誌過來給他看,只是因爲項東方的一系列舉動,讓曹志強心意慌,把這茬給忘了而已。
想到這裡後,曹志強連忙坐直身體,清了清嗓子:“嗯,進來吧。”
聽到這裡,徐靜理才推門而入,看見了一臉嚴肅的曹志強。
“社長。”徐靜理面帶笑容的幾步走過來,然後送上手裡的白封書,“這是知己雜誌的第一期,您看一看。”
“嗯。”曹志強一臉淡定的點點頭,接過書之後,直接就翻閱起來。
所謂的知己第一期白封書,其實就是知己雜誌的第一期預刊,也就是非正式發行的內部版。
簡單來說,就是知己雜誌的第一期內容,大家已經做好了,但在正式發行之前,還要先拿去送審。
這個送審有很多個環節,其中第一個環節叫初審,也就是給總編看一看。
總編看過沒問題了,過審了,再送給雜誌社副社長看,這叫複審。
副社長那邊通過了,再交給社長審覈,這叫終審。
這種三級的審查制度,叫做三審責任制,也是曹志強在雜誌社內部指定的政策。
順便說一句,知己雜誌社,雖然是有獨立執照跟獨立招牌的獨立單位,但因爲情況特殊,辦公地點跟紅光出版社是在一起的,而知己雜誌社的人員,同時也兼任紅光出版社的員工。
這種一人身兼兩個單位職位的情況,在這時期很普遍。
因此,曹志強既是紅光出版社的社長,也是知己雜誌社的社長。
同理,陳家邦既是紅光出版社的副社長,也是知己雜誌是的副社長。
以此類推,餘德利也同時兼任紅光出版社跟知己雜誌社的總編。
在這個時期,雖然出版社跟雜誌社這種單位管理的很嚴,一般人辦不了,可一旦能辦下來,其對刊物的內部審覈是相當寬鬆的。
換言之,在整個八十年代初,出版社也好,雜誌社也罷,出書出刊物的審覈工作,都是出版單位自己去自查自糾,上面根本沒人細查。
上面不是沒有單位能審,比如出版局就有權審覈轄區各個出版單位的出版審覈問題。
只不過出版局此時人少廟小權力弱,根本沒有那個精力跟人手去一一審覈下邊的出版社跟雜誌社。
原因就在於,很多出版社跟雜誌社,都是其他各個事業單位的下屬單位,比如文化局下屬單位,公安局下屬單位,婦聯下屬單位等等等等。
這些出版社的上級經辦單位,哪一個的實力都不小,哪一個都不怕出版局這種管理單位。
這就是所謂經辦單位跟管理單位的不協調。
出版局開始牛逼起來,那還得是1987年以後。
那一年,出版局從文化部的下屬單位中獨立出來,成了一個可以跟文化部平級的新聞出版署,還明確了出版署極其附屬版權局的權力。
從那之後,出版署極其遍佈各地的出版局,成了一箇中央直屬體系,纔算有了點底氣跟權力,脫離了地方正撫機構的制約,能正經管一管下面的出版社跟雜誌社了。
也正是在1987年之後,確切的說是1990年之後,權力越來越大的出版署開始重拳出擊,大力清理各地非法跟違規刊物,嚴格了審查制度,終於讓國內風氣爲之一清,不再亂七八糟了。
同樣是從那之後,出版局這種管理單位,成了真正的大佬,各個出版單位的經辦單位,已經無法制約出版局這種單位了。
不過就目前來說,出版局還是文化部的下屬單位,跟電影局平級,但權力跟能量卻遠遠不如。
這也就造成了,出版單位的自主權很大,稿件能否發表,基本都看各地出版單位自己,出版局說是一個擺設也不爲過。
此時所謂沒權沒勢又沒錢的冷衙門,就有出版局的一席之地。
當然,話說回來,各個出版單位在發出刊物之後,如果出了事,比如內容涉及銀會澀情等情況,被很多人舉報,造成惡劣影響的話,有關部門也一樣會出手整頓,比如限令整改之類的。
可有意思的是,這種能對具體出版單位進行罰款整頓之類的上級單位,一般都是當地的文化局或者公安局,出版局大都是湊數的。
也就是說,此時國內的刊物出版,審覈方面基本都是看出版單位自身,也叫自查自糾。
但出版單位自身呢,此時也都沒有一個嚴格且普遍的自查自糾制度,都是自說自話,自己有自己的一個衡量標準,或者叫規章制度。
比如此時一個出版社的所謂稿件審覈,一般都是總編拍板後,就可以直接發行,沒有什麼二審三審的。
後世出版單位普遍實行的三審責任制,這時期根本就沒影子。
甚至很多出版社跟雜誌社的社長,都壓根不管圖書雜誌的具體出版工作,責任基本都壓在總編身上。
所謂的總編負責制,纔是這時期的主流。
這樣做的好處是,內容審覈更寬鬆,創作更自由,壞處就是太過寬鬆,太過自由。
所以在八十年代初,國內出版業的審覈環境,那是相當的寬鬆,出了好多“批判文學”跟“傷痕文學”,根源就在於審覈制度的特別寬鬆上。
曹志強決定出雜誌後,不但定了雜誌出版的基調,也就是所謂的震驚體,但同時也定了另外一個基調,就是雙重三審責任制。
也就是說,以後雜誌社要出雜誌,裡面收的稿件一定要經過責任編輯、副總編跟總編的三重嚴查,通過了之後,纔可以編入雜誌。
等這一期的雜誌內容全部編輯好之後,還要再經過總編先整體審查一邊,確定沒有問題了,再送給副社長審查一遍,副社長確定沒問題了,再送給社長審查一遍。
社長通過了,纔可以正式發行。
這就是雙重三審責任制,或者叫六審制。
當然了,由於曹志強本身事務繁忙,而且他目前對知己雜誌也不太上心,更多是提前佔坑,以及讓餘德利帶來的那批人有點正事兒幹而已,別整天尸位素餐。
所以實際上,到了副社長陳家邦那裡,基本就是終審,曹志強這個審覈一般就是走走過場。
換言之,只要陳家邦審覈通過的,基本就沒啥大問題了。
畢竟陳家邦做了近二十年的廠長秘書,還是從六十年代過來的,經驗極其豐富。
他不光待人接物方面很有經驗,就連審覈稿件方面,他也是很有經驗。
也是,要是沒有經驗,他也當不了近二十年的廠長秘書。
所以只要跟陳家邦說好,讓他從嚴審覈,那就沒問題。
曹志強對陳家邦的要求很簡單,寧可作品無聊,寧可銷量不好,也不能內容敏感。
反正曹志強目前真正賺錢的拳頭產品是自己的圖書跟自己的唱片,至於雜誌嘛,先把刊號坑位佔住,是否暢銷賺錢,已經不重要了。
哪怕知己這個刊物銷量不好不賺錢,也要繼續做下去,因爲這是一個能自己發聲的傳媒渠道,未來的力量不可小視。
而且等曹志強賺夠了快錢,或者其他產業陸續發展起來,自然有辦法讓不賺錢的刊物暢銷起來。
更何況,有了曹志強之前說的震驚體秘訣,知己雜誌的發行,也未必不行。
可惜之前呢,曹志強從沒關注過知己雜誌的情況,所以也不知道第一版的內容是啥。
因此現在他來終審,其實跟看新雜誌沒啥區別。
這一看不要緊,大概看過裡面的標題跟內容後,立刻就笑了。
因爲曹志強發現,裡面的標題確實很聽話,都搞的很震驚。
比如——《震驚,西遊記竟然是一場驚天騙局!》
又比如——《潘金蓮的機智人生》
還比如——《封神演義的教訓,手握一把好牌的通天教主,是如何走向失敗的。》
好吧,看到這些標題,曹志強大概就知道內容是啥了,無非就是對古代名著的新解讀。
之所以有這些內容,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個,曹志強的內部審覈太嚴格了,所以緊跟時政的內容,大部分都被砍掉了。
相反,用新奇的角度解說古代名著,風險就小了很多。
這其實跟後世頭條裡重新解讀金庸小說之類的文章差不多,一樣有很多人看。
其次一個,那就是知己雜誌的籌備時間太短了,而且名不見經傳,收不到多少像樣的來稿,所以很多稿子都是餘德利那票手下自己用小號筆名寫的。
這種情況很普遍,很多雜誌社新成立,缺乏稿件的時候,大都是編輯自己動手寫文章,這叫衝量文章。
一般情況下,這種衝量文章,都是直接扒個國外皮,整個國內某個故事的內容,搞出一個國外見聞之類的,既容易,還吸引人。
但曹志強不許大家這麼做,因爲這種明顯的香蕉套路,後世都臭了行市,曹志強可不想自己的雜誌有這種污點。
曹志強可以接受自己的雜誌銷量不好,也能接受震驚體,但絕對不能接受自己的雜誌被打成公知體。
開玩笑,知己雜誌是曹志強創辦的,別人不知道里面的內容基本跟曹志強無關,只會強行捆綁。
所以知己雜誌的名聲,就等於曹志強的名聲,這是千萬要注意的。
然而,就因爲曹志強條件苛刻,大家都不能過於胡編亂造,那就只能搞解讀體了。
簡而言之,就是對四大名著等耳熟能詳的古代著作,對其某個人物進行重新解讀。
比如把封神演義裡的反派截教,重新解讀成一個互愛互助卻命運悲慘的好門派,把大反派通天教主,重新解讀成一個志向高遠卻情商不足的老實人。
又比如把蕩婦的代名詞潘金蓮,解讀成一個命運不由己的古代女人的機智反抗。
反正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總能玩出點花來,這在後世早就爛大街了。
可在這個時代,這種別具一格卻又邏輯自洽的解讀,還是很新奇的。
尤其現在正好是革新開放的時代,這種解讀就更容易被接受。
但偏偏文章中的解讀,全都是針對古代名著,你只能說這是文學探討,不能說別的。
這就規避了所有問題。
有些人如果把這裡面的解讀,進行自己的深層理解,也能有那麼點借古諷今的意思,契合了現在人喜歡談論國家大事的心態。
還有一些人,在看到這些新解讀後,很有可能會耳目一新,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理,然後就拿去跟人去吹牛逼,如果能把人唬住,那就會相當開心,從而更加喜歡這款雜誌。
這時期的很多刊物,比如《少年科學畫報》,還有《科學畫報》,之所以曾經那麼暢銷,不就是因爲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這些書裡有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內容,然後大家看了那點一知半解後,能拿出去到處吹牛逼麼?
要不然,你還真以爲那麼多人,真喜歡科學啊?
可一旦互聯網時代到來,大家都能很輕鬆的在網上搜到各種信息後,科學畫報這類科普期刊就不行了。
是大家不愛科學了麼?
並不是,而是在互聯網時代,你看科學畫報這種玩意兒,已經無法在人前裝逼,不,顯聖了,這自然就沒吸引力了。
同樣道理,知己雜誌中,對大量古代文學以及外國文學的新解讀,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讓某些人以爲掌握了真理,有了跟人吹牛的話題,自然就容易吸引人。
所以,只是看到這些解讀類的文章,曹志強就知道,知己雜誌已經成功了一半。
至於另外一半,就只能看運氣了。
“不錯不錯,很不錯。”翻了幾篇文章的曹志強滿意的點點頭,“標題震驚,內容出奇,而且邏輯都能自洽,用現代的新思路,去解讀古代名著裡的虛擬人物跟虛擬事件,既能吸引人,還沒啥風險,好,很好!”
看到曹志強十分滿意的樣子,徐靜理眨眨眼道:“社長,我也覺得裡面的文章挺有意思的,不過裡面幾乎都是這種文章,真的合適嗎?”
“有什麼不合適的?”曹志強斜眼看了看徐靜理。
徐靜理道:“這個,這些文章都是解讀古代名著跟外國名著,嚴格來說不能算原創文章,這是一種取巧。
雖然我們也有一些原創文章,但數目太少了,幾乎都是充數的。
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增加一些故事性的原創文章,尤其是多刊登一些緊貼現實的文章?
就算要寫評論文章,是不是也該多寫一些緊貼現實的評論文章?
比如我們可以評論一下,如今各個大學那種統一分配製度的弊端。
我認爲,在大學畢業分配方面,至少要問一問大學生自己的意思,不能什麼都……”
“停!”曹志強一擺手,然後皺眉看向徐靜理。
“徐靜理。”曹志強皺眉對她道,“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你現在的思想很危險你知道麼?”
“我,我知道。”徐靜理咬了咬嘴脣,“但是我覺得……”
“停!”曹志強再次打斷她的話,“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緊接著,曹志強一臉嚴肅的對徐靜理道:“徐靜理,你現在只是個實習編輯,只是來實習的,還不是我們的正式職工。
所以在某些問題上,不要動不動就大放厥詞。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懂麼?
你只需要做好你的分內工作,其他的不需要你負責。
如果你想負責,等你當上社長或者總編再說,明白嗎?”
“我,我……”徐靜理有些委屈的低下頭,“是,我明白了,社長。”
曹志強這才嘆口氣:“徐靜理啊,我也是年輕人,我當然理解你的想法,但理解不等於贊同。
你要知道,這做人呢,有些事是不能任性的。
就比如說你剛纔說的,一旦我們真去做了,真出了事怎麼辦?
到時候,萬一整個雜誌社都被責令整改,甚至撤銷咱們的雜誌社,不許雜誌出版,那怎麼辦?
那可就不是你一個人能負擔得起了,是所有人都要跟著遭殃。
你年輕,你家裡有錢,你不怕被辭退,你當然不怕。
可雜誌社裡還有很多人,都是指望這裡養家餬口的。
要是因爲你的任性,導致大家都失業了,那這個責任你擔得起嗎?”
“我,我……”徐靜理擡起頭,臉蛋通紅,泫然欲泣,顯然沒想到只是一句建議,居然被說的這麼嚴重。
“我只是,只是提個建議。”徐靜理小聲哼哼道。
“啊,建議啊。”曹志強點點頭,“建議很好,以後別提了。”
一聽這話,徐靜理咬了咬嘴脣,再次低下頭,明顯十分委屈。
對此,曹志強視而不見,畢竟這種危險思想,必須扼殺在萌芽之中。
就在這時,房門突然被打開,項東方從外面走了進來。
一看現場氣氛,項東方眨眨眼,然後笑道:“怎麼了這是?社長,你欺負徐靜理了?”
“我哪兒敢啊。”曹志強聳了聳肩,“只是徐靜理同志剛剛給我提了個建議,我駁回了而已。”
說到這,曹志強扭頭看向低著頭的徐靜理,微微一笑:“徐靜理啊,別怪我說話直,我其實都是爲了你好。
以後有些話呢,要先想想再說,尤其不要隨便越級提建議。
比如說,你剛剛跟我說的那些,你應該先跟你的師傅,也就是負責你的責任編輯談一談。
他同意了,你要再跟你的副總編跟總編談一下。
他們都同意之後,你還要再去跟副社長談一談,副社長也同意了,你才能來找我談。
你現在藉著送雜誌的機會,越級跟我說這些,是職場大忌,懂麼?”
徐靜理擡起頭:“可是,可是……”
“沒有可是!”曹志強鐵青著臉道。
“我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忙,有那麼多人要管,如果每個人都能隨便越級向我彙報,那我還幹不幹別的了?我先的其他領導還當不當了?
任何一個有戰鬥力的組織,都要有嚴格的紀律性跟規章制度,既不能僵化,但也不能過於隨意。
徐靜理,你是個大學生,也是高材生,我很看好你,也想重用你。
所以我纔跟你說這些話,目的就是想你少走彎路,多瞭解一些人情世故。
否則的話,我隨便搪塞你幾句就行了,幹嘛跟你說這麼多?
我的苦心,你能明白麼?”
徐靜理一聽,愣愣的看了看曹志強,然後連忙深吸口氣,用手背擦了擦眼淚:“我,我懂了。社長,您的意思是,良藥苦口,希望我能三思而行,是這樣嗎?”
曹志強一臉嚴肅的點點頭:“然也!”
徐靜理這才一個立正:“明白了社長,我以後一定會更加謹慎,您就看我表現吧。”
曹志強這才微微一笑,把手裡的白封雜誌遞給她:“很好,這纔是我看重的人才!
這東西你拿回去吧,就說我這裡過審了,讓他們按程序準備出版即可。”
徐靜理再次深吸口氣,接過雜誌後,先對曹志強鞠了一躬,然後又對項東方點點頭,這才挺胸擡頭的走出辦公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