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義雖然和鄭樹濤合作的時間沒幾年,可兩人在新兵的時候就認識,關係還不錯,一直知道鄭家那個歲前不能找對象的規定。
原本今年鄭樹濤就滿歲了,眼見那個婚約不成了,他還想著要把自家妹子介紹給他呢,那知道在最後的時刻婚約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
兩人偶爾聊天他也會說這個未婚妻,據說年紀才歲,上面有一個兄長,下面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三人都很聰明,讀書成績不錯,雖然她才歲,已經上高二了,可因爲家庭原因,卻不得不早早下鄉避禍。
爲這事,他還找了關係,特地把她弄到了槐市郊區,那是自己營裡一個排長的老家,據說他們家在當地是大族,父輩也是村裡幹部,有什麼事也能照顧照顧她。
按理這個時候,她應該還在村裡,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難道她沒收到老鄭的信,還是他沒在信裡交代讓她最近別回成市?
“小趙,你是叫趙桐蕓吧,在槐市兩河村當知青?!备邞蚜x試探的問她。
趙桐蕓疑惑的看向他“你怎麼知道?你們認識鄭樹濤。”她篤定的道。
“你認識我們營長?”“認識”趙宇峰和高懷義兩人一個吃驚一個含笑,全都看著趙桐蕓。
趙桐蕓沒回答趙宇峰,反而看著高懷義“認識就認識吧,我也不是不能見人,只是你們怎麼和國安的人混在一起了?那幾個人是幹什麼的?犯多大的事了,值得你們千里追蹤?!?
高懷義笑了笑,小姑娘年紀雖小,可說話辦事還是挺大氣的,看來老鄭配她也不算太虧?!斑@個是機密,我可不能告訴你,不過你不應該在村裡呆著嗎?怎麼這時候回家?不是說了過一段時間再回嗎?”他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家裡有事,不得不回。”趙桐蕓言簡意賅的說了一句就不說話了,從對方的話裡,她一下子就斷定他和鄭樹濤的關係很近,明顯他知道鄭樹濤對她的交代,現在她沒執行,對方有點不高興了。
她也沒有義務和他解釋回家的原因,再說了就是鄭樹濤本人在此她也不見得會說,她可沒忘記他連累她被劉璇找麻煩的事呢。
想到劉璇她的火氣就有點壓不住,不知道她現在得到教訓沒有,要不是家裡出了事,她肯定得去看看她,一個月的懲罰,如果她還不老實,她會讓她知道花兒爲什麼那樣紅的原因。
趙宇峰看兩人都不說話,還都板著張臉,心裡有一點點擔心,拉了拉高懷義的衣襬,“教導員,營長…“
“行了,我知道了,不該說的話別說?!案邞蚜x打斷了他的話,此時他覺得還是別讓兩人相認的好,小丫頭明顯對老鄭有情緒,看來之前的事,她還是怪老鄭了,不如趁現在大家相見不相識的時候,重新認識一下彼此,這對兩人以後的關係應該會有改善。
趙宇峰有點傻,什麼話不該說,他現在有點分不清了,他剛剛只是想說營長就在門外而已,可教導員卻不讓他說。
“可,可”他指著車廂門口,在高懷義的瞪視中訕訕的慢慢放下了手。
趙桐蕓完全不知兩人之間的小九九,她看著車窗外,想著即將見面的親人,心裡忐忑不已。不知道見到他們,會不會懷疑她,發現自己和之前不同。會不會把她當妖怪。
成市的市一醫院的一間重癥病房裡,趙光暉看著病牀上消瘦的父親,難過不已,幾個月前他們一家雖然不寶貴,但還是很幸福,每天開開心心的,有兒有女承歡膝下。
可現在才這麼幾個月的時間,他們一家人就已經四分五裂,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老父親幾次的病危,如果此時庶支的人站在他的面前,他敢保證,他會直接提刀殺人的。
小時候爺爺就不喜歡自家,從來都沒抱過他,直到戰亂來臨,他更是直接將家裡的錢財和奶奶的嫁妝收拾一空帶著姨奶奶、二叔一家突然消失了,聽別人說,爺爺他們已經出國,去了米國。
至此之後,家裡的日子越發艱難,最後奶奶一咬牙帶著一家人直接搬來了成市投奔孃家。好在當時幾個舅姥爺都還在,也是他們幫忙,自家才走過了最難的日子。
奶奶在家裡日子稍好一點之後,很快就去逝了。她去逝之前雖然還深恨爺爺的無情,可她還是對父親和自己說,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彼此就當是路人就好。
這麼幾十年,自己家也的確當海外那支是路人,從沒想找他們,也沒有打聽過。
今年年初父親突然收到一封米國來信,他當時就有點懵,在這種時候,海外關係對一個家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果然事情隨之而來,和父親一直不對付的馮家人,找上門來,威脅父親給錢給糧,要不然就要去舉報自家。
正當一家人愁眉不展之時,鄭家伯伯找了過來,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讓馮家人閉了嘴,之後三個兒女也被快速的送下了鄉。
原以爲至此事情就算完了,可當第二封,第三封海外來信陸續到來的時候,他和父親才知道對方根本不是來認親,而是來要他們一家的命。
信裡毫不避諱的探問國內的情況,這樣的信寫得這麼露骨,就差沒直接說自家是間諜了。
隨信而來,自然是麻煩多多,馮家人再次活躍起來,連帶著他身邊的幾個同事也瘋了一樣的佔出來舉報他,一樁樁一件件,老父親再也受不了,這才病倒了。
雖然身邊有很多親朋好友相幫,但他們最近也過得艱難,說不定什麼時候,屠刀就會落下來。好在孩子們都不在身邊,只要他們能好好的活著,這對於他和父親,妻子而言,好事。
他卻不知道,人家根本不可能放過他們一家,自家三個孩子都正在往家裡趕,而且很快就會回到成市。這一次他們將要面對的風雨比之之前還要來得急來得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