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過後,又是元旦朝會,接見各國使節,受百官朝拜,校閱三軍…等等,各種活動安排的滿滿的,比平日事情還多。雖然早有禮部官員打點好一切,不需趙檉這個皇帝做什麼,但是每天衆星捧月般的簇擁著正襟危坐,被衆人圍著評頭論足,讓他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行爲舉止,甚至平日不會注意的小節,否則就會被人蔘有失國體,因此這年過得累啊!
好不容易過了正月十六的燈會,趙檉纔算閒了下來,但是看到案上堆積幾尺高的奏章、賀表,腦門上又起了幾道黑線,這還是尚書省過濾後送上來的,否則還不把這大殿堆滿。煩心歸煩心,二十二日春節假期就結束了,各部門都要上班等著他的批示好去執行,也只能加班加點的批閱了。
“呵呵,鴿子都變老鷹了!”趙檉翻看著奏表輕笑著道,他越看越快幾乎是一目十行,其中既有太學學生寫的,也有朝中大臣及各地守臣,甚至還有名震一方的大儒們,用詞著筆雖然不同,但是意思都差不多,除了歌功頌德之外,就是攜收復燕雲、攻克大定之威,再次北伐遼東,直搗黃龍,滅女真迎遼王,一雪前恥。
“二爺,鴿子變老鷹這是什麼戲法?”在一邊侍奉的見喜聽皇帝嘟囔出這麼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納悶地問道。
“我不過打個比喻罷了,鴿子要能變成老鷹豈不天下大亂了!”趙檉嘆口氣道,從奏章中他可以看出大宋上下被一場勝利刺激的熱血沸騰,真以爲大宋已經天下無敵了。一個個恨不得都擼胳膊挽袖子上戰場,卻忘了戰前一力勸阻皇帝整軍備武的事情。轉眼從鴿派變爲鷹派了。對於這種急速轉變在趙檉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是一種狂熱和不理性的表現。喪失了冷靜,把戰爭當做了兒戲。
從經濟上考慮,‘養兵一萬,日耗鬥金’,這還是說的平時,戰時翻上一倍也不止,人吃馬喂不算,撫卹傷亡、獎勵戰功,武器馬匹的消耗到安撫當地的民衆等等。花費巨大,這都是天文數字。號稱富強的大漢帝國幾代帝王的積蓄被武帝劉徹幾次遠征西域就給花了個乾淨,成全了他千古一帝的美名,卻使耗盡了精血的大漢也從此走上下坡路。
收復燕雲之役從準備到戰鬥結束歷時四個月,大宋動員了除江南以外的所有禁軍和大部州軍,兵力達二十餘萬,還有六、七萬徵調的民夫。支出的軍費達到了六百萬兩白銀,合七千萬貫銅錢,幾乎是大宋一年的全部財政收入。掏空了趙檉登基來四年的所有積存,武備庫中的剩餘僅夠維持各軍戰備所需水平,再打就得掄大刀了。而這些僅僅是戰爭消耗,還不包括組建新軍。維持駐軍所需的錢糧。
再說人都有個頭疼腦熱的,別提這麼大的國家了,哪天不出點事情。趕上個大點兒的天災**,只靠皇帝帶頭勒緊褲腰帶從嘴裡省出來的那點銀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是不顧財政情況堅持打下去。除了加稅沒有什麼辦法了,只怕那時這些人又要罵皇帝窮兵黷武不顧民生了。
當然這次出征靠著趙檉的精打細算。出動水軍作戰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運輸物資,還起到了奇襲之效,將兀朮在平州多年的積攢全部弄到了自己的口袋中,又咋呼的宗輔一直未能下決心點火燒了皇城,結果所需軍糧大半可以就地解決,省下了一筆費用。
另外選擇秋後出兵也是有門道的,秋高馬肥是一說,徵集民夫也不會耽誤農時。再有幽燕地區糧食收割完畢,百姓手裡就有了存糧,加上打土豪所得便不會再重蹈當年因爲缺糧只能從國內調運,結果成了填無底洞,最後無力再維持,拖垮了國內的經濟不說,還費力不討好惹得燕人鬧氣,又投靠了女真。
趙檉知道開疆拓土,橫掃四夷,建立一個復員遼闊的大一統國家可以說是每一個帝王的雄心,他也想早八百年就建立一個超級大國,橫跨亞歐非,最好連後世美國的地兒也佔了。可他也知道有志氣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因爲大也有大的難處。
在這個世界歷史上疆土遼闊的帝國比比皆是,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古羅馬帝國;滅絕了古希臘、迦太基和古猶太文明的古羅馬帝國;幾乎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國等等,都曾擁有遼闊的疆土。然而這些帝國幾乎從未真正的存在過,或只短暫的曇花一現便崩分離析,分裂成了無數的國家,無法形成真正的統一。
現代坐著飛機一天能轉地球一圈,一部衛星電話就可以接收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傳來的訊息。可古代不行啊,交通落後,信息傳遞速度慢,邊境都打翻了天了,這邊半個月後才能知道消息,等派人過去往往生米都做出熟飯了。趙檉也是利用了這一點打了個漂亮的時間差,搶佔了先機。反之他也會面臨這個難題,無法實時掌握形勢變化,導致局面失控。
在中國也曾建立過疆域廣闊的秦、漢、唐等帝國,雄踞於亞洲,但是他們也不可避免的滅亡了,或是毀於內亂或是亡於外敵,雖然有後期政治**、社會黑暗、帝王昏庸、經濟崩潰等等各種原因。可這都與越來越寬闊的疆域使得中央政府的控制難度明顯增加,中央極權式微有很大關係。
孫子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反過來說就是‘途有所必由,軍有所必擊,城有所必攻,地有所必爭’。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絕對的必爭之地和絕對的不爭之地都是很少的,大部分地區和地點的價值會隨著力量分佈,敵我戰略的變化而變化。
如何棄不爭而爭必爭之地,就成了均勢能否有效維持的重要內容。這就要考慮目標與資源的平衡、利益與威脅的關係。如果僅用威脅來界定利益,必然是盲目出擊,造成資源的虛耗。必須明確利益,尤其是地緣利益範圍,如果被侵入,就要堅決反擊,反之則保持沉默,不能擅起戰端。
金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時以排山倒海之勢蛇吞了遼國結果便是消化不良,國內矛盾解決不了,只能一味的靠戰爭解決矛盾。即便沒有趙檉這個怪胎橫空出世攪亂了歷史,也沒有出現足以載入史冊的盛世,而是在新崛起的勢力打壓下不得不逐步南遷,最終被他曾經征服的蒙古諸部消滅。
現在大宋剛剛開始復興,國內的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趙檉十分清楚隨著國家的穩定,人口便馬不停蹄似的增長,刺激消費和商業世界的生長,卻也同時帶來了資源的明顯緊張。更多的讀書人期待獲得官職,更多的農民需要耕地,更多的人要吃飯、穿衣。當這些通道沒有同步擴展時,矛盾就開始積鬱了。接下來矛盾仍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各種問題便開始出現,危及到統治者。這就需要變革,解決這些問題,以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原有的政治體制和國家的穩定,使一個王朝延續更多的時間。
宋朝經歷的這次金國的入侵,其實對於中國的官僚系統來說,戰場上的勝負其重要性遠比宮廷政治小的多。趙檉的改革雖然暫時扭轉了內部傳統部門的頹勢,但不過是加固了那些本應該被改變的體制,這一切努力往往有一時之效,但都像附著在內臟已經腐爛的身體上的光鮮皮毛,在任何一個考驗面前,這種改變都是十分脆弱的。
現在宋軍一舉攻下了大定府,便形成了以其爲外沿的第一道防線;以大同府、燕京府和靈州爲支撐點的第二道防禦圈;再就是黃河天險構成的第三道防線,保證中原地區的安全,這個圈也將東亞地區最爲富饒、繁華的土地全部囊括進去。而圈外不是苦寒,就是荒蕪之地,除了牲畜沒有什麼值得搶掠的東西,佔領了每年還得拿出大筆的銀子和精力去經營,可以說是個填不滿的大窟窿,即便是現代還得國家拿出鉅額的資金補貼。
但趙檉知道那邊地下有石油、煤炭和各種礦產,可這個時代也無法開採,也無法有效的利用,誰也搶不走。所以可以暫且可以先放下這些地方,優先考慮的不是怎麼把世界上的好東西都弄到自己手裡來。而是把統一世界的野心收斂一下,要打好基礎,修根固本,把到手的這一畝三分地經營好,同時有選擇的搶佔戰略要地,爲以後的突破打下基礎,而不是一味的進攻,佔領新的地盤,背上更多的包袱。
趙檉想得是不錯,可民聲也不能不顧,如何給他們發熱的腦袋降降溫,暫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建立不世武功上引開,利用這股熱情成就自己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