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襄聞聲望去,只見在城門之上站著一人,穿著青『色』棉袍,只是相距甚遠,看不清楚,不過聽聲音卻極其耳熟。
那人也不等吳襄答話,接著道:“吾乃袁崇煥。”
聽到此處,吳襄吃了一驚,雖然已知袁崇煥被萬歲赦免,只是被趕出京城,可不知袁大人為何竟會站在城頭,不由脫口道:“袁大人?”此時袁崇煥雖然已被削職為民,可他在遼東為帥這些年聲威顯赫,特別是吳襄之所以能成為副總兵,一方面是他確有本事,又有個好兒子,另一方面與袁崇煥的提攜分不開。
所以吳襄一見袁崇煥無恙的站在城頭,心中激動,自己甘冒殺頭大罪,違抗圣旨,終于保得袁將無事。他立即滾鞍下馬,跪在城前,道:“參見袁大人。”吳襄所率五千軍卒雖然是吳家子弟兵,但對袁崇煥這位名譽遼東的大帥也是心服口服,隨即下馬,齊聲跪拜道:“參見袁大人。”五千人跪了黑鴉鴉一片,聲音更是直沖云霄,甚至驚動了遠在皇宮深院的朱由檢。
朱由檢不知城外到底發生何事,以為后金又來攻城,忙派心腹到城前打探消息。??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157
袁崇煥自入京以來處處受制,最后竟被人誣陷,身陷牢獄,今日這五千軍卒齊聲參拜,終于讓他找回了些當日遼東為帥的感覺。“好,難得你還沒有忘了我袁某人。”
“大人何出此言,末將從來未敢忘記大人教誨。”吳襄只覺得今日袁大人似乎有些不對,卻不知為何。
孫承宗卻知道袁崇煥想法,知他今日是心存必死之心。他與袁崇煥本有師生之誼,當然不忍見自己最出『色』的學生如此輕生,開口道:“崇煥,有什么話下來再說。來人,快將袁大人扶下來。”一邊有軍卒剛想靠近袁崇煥,不料袁崇煥竟取出一把寶劍,對那幾名軍卒道:“不得靠近,不然休怪我劍下無情。”那幾名軍卒一愣,不敢再向前。
袁崇煥這才轉過頭來對孫承宗道:“孫大人,請充許我再叫您一聲老師,請恕學生無禮,今日不聽老師所言,若真有來生,如師尊不嫌學生駑鈍,學生愿再拜在師尊門下,聆聽師尊教誨。”
孫承宗一聽此言,知道事情已無法挽回,只可惜袁崇煥一心為國為民,最后卻被人懷疑與后金私通,賣國求榮。以袁崇煥剛烈的『性』格,如何肯背負如此罵名茍活于世,這甚至比殺了他還要讓他難受,袁崇煥當日在獄中便已吐『露』心聲,已明死志。之所以一直挺到今日,恐怕只因京城之圍未解,他是死不瞑目。如今后金已經撤軍,他已是生無所戀,今日必會以死明志。想及此處,孫承宗不禁老淚縱橫,嘆道:“罷、罷、罷,若真有來生,全依崇煥。”
袁崇煥聽罷也是激動萬分,自己的老師并未怪罪自己,還答應來世再收自己為徒,當下跪伏在地向著孫承宗連磕了三個響頭,大聲道:“老師這是學生代來世向老師行的拜師之禮,望老師不棄。”
“好,好,好,我便收下你這個學生了。”孫承宗率眾將士在城上抵御后金,已經是一天一夜沒有合眼,這會兒情緒激動,差點昏倒,好在一邊親衛扶住了老將軍,老將軍才勉強站立。
袁崇煥這時已站立起來,雙目直視城下吳襄,有些事情今天不問明白,他是死不瞑目。“吳將軍,你心中可還有當今萬歲,可還有這大明江山?”
吳襄被并問得一愣,暗道:自己若不是心存大明,如何會千里迢迢從關外趕到京城,難道這數九寒天自己率領著軍士冒著大雪來此游玩散心不成。“大人何出此言,屬下日夜兼程,從關外趕到京城只為保我萬歲安全,保我大明江山無恙。”
“好,即是如此,你等為何不遵圣旨,竟敢私自回兵,置萬歲于不顧,置我大明萬里江山于不顧?”
吳襄暗道:這還不是為了你嗎?若不如此那萬歲爺豈肯輕易放了你。可畢竟自己不遵圣旨,此乃大逆不道之事,論罪當誅九族,雖然萬歲已經下旨不再追究,當著城上城下幾萬明軍的面吳襄也不敢直言,因此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
袁崇煥自知今日必死,也沒有了那許多顧慮,見吳襄不開口,也知他所想,道:“我知你等如此全為了我,可你們想過沒有,這是置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若因此被那后金攻破京城,我等還有何面目立于這天地之間!到時你我俱是千古之罪人!”
吳襄本就是忠心為國之人,若不是袁崇煥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加之當時朱由檢確實有些過份,不然也不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當下被驚出一身冷汗,道:“襄知錯了,日后必牢記大人所言。”
“好,我再來問你,你兒吳三桂上書萬歲你可知曉?”
“三桂上書一事,在給屬下的信中曾經提過,只是遼東確實離不開大人,希望萬歲開恩,讓大人回到遼東,率領我等抵御后金,以保大明萬里江山不失。”
“如此說來你是不知曉你兒已是遼東總兵,統領遼東兵馬之事了?”
“遼東總兵?”吳襄確是不知此事,隨即醒悟過來,三桂若是遼東總兵,統領遼東兵馬,那袁崇煥該如何自處?“大人,屬下確不知此事,大人放心,屬下馬上寫信與那逆子,讓他立即上書請辭,請大人重回遼東主持大局。”
袁崇煥素知吳襄心存忠義,今日若是那吳三桂在此,袁崇煥決不會問這些話。此時聽吳襄說不知此事,他便信了七分,看來吳襄并未參與此事。“不必了,事已至此我只需你吳襄答應我一件事。”
“大人請講,只要我吳襄辦得到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157
“好,我要你保證,在你有生之年,遼東鐵騎決不主動踏入關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