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楊愛卿,現在仇將軍已經表示支持軍校的建立,你們對于軍校是什么意見?”正德笑嘻嘻的再次開口問道,看來他并不是不知道軍校所代表的意義,這次召集眼前這三個人前來,正是為了給自己尋找一些幫手。
看到正德不肯放過自己,張永首先在心中暗嘆了口氣,他是宦官不是文官,雖然他不希望在軍校這件事上得罪朝堂上的文官,但卻更不希望違逆皇帝的意思,畢竟他手中的權力全都來自于正德,若是沒有正德的支持,他也僅僅只是一個老太監。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張永很快站出來笑道:“啟稟陛下,老奴也覺得軍校的確是一個好辦法,而且這件事雖然是周重周總督提出來的,但軍校之事關系重大,所以老奴覺得周總督在奏折上有句話說的很好,那就是軍校校長必須由陛下兼任,這樣才能保證將官們的忠誠,既然陛下是軍校的校長,那自然有權決定開辦多少軍校!”
看到張永也對軍校的構想表示了支持,這讓正德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這也并沒有出乎他的意料,畢竟張永是個太監,他所有權勢全都是自己給予的,所以張永絕對不敢反對自己的意思,不過最后剩下的楊一清可就有些麻煩了,雖然他也帶過兵打過仗,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楊一清依然是個文官,而軍校的出現遲早都會損害文官們的利益。
想到這里,正德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楊一清,張永和仇鉞也同樣看向了他。既然他們兩個都同意了這件事。自然也希望楊一清也同意這件事。哪怕是仇鉞并不清楚軍校所代表的意義,但他依然想把楊一清也拉下水,這就是人性,與利益、感情無關。
感受到正德幾人的目光,楊一清也感覺身上的壓力陡增,他是個知兵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大明武將們的窘迫地位。而且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若是大明的武備再這樣松弛下去,日后必定會引來滅國之禍,所以身為一個以忠君報國為已任的老臣來說,楊一清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明日后亡國的景象。
不過楊一清同時也是一個文官,而且與李東陽一樣,都是南方人出身的官員,他現在已經做到了兵部尚書,再加上與李東陽、楊廷和等人的關系都不錯,可以說也正是他們這些南方系的高官把持著大明的朝政。可是現在若是同意建立軍校的話,那么十年之后。原本就像是一盤散沙的武將們肯定會擰成一股繩,而當這些武將組成聯盟后,肯定會向朝堂伸手索要本該屬于他們的權力,到時朝堂上就不再是文官們一手遮天了。
想要忠君愛國,就必須背叛自己出身的文官集團,反之則會辜負陛下與大明對自己的期望,這種兩難的選擇讓楊一清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正德也知道這種選擇對楊一清來說十分艱難,所以他并不著急,而是坐下來一邊品茶一邊耐心的等待。
楊一清現在腦子里很亂,自己的一生經歷的事情幾乎全都涌了上來,他小時候就有神童之稱,十四歲就參加鄉試,并且被推薦為翰林秀才,當時的皇帝憲宗陛下親自命內閣選派老師教他,十八歲時他就中了進士,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
楊一清少年得志,性情也就未免有些高傲,做事也有些浮躁,朝廷為了打磨他身上的浮躁之氣,特意將他派往西北為官,那里的生活雖然艱苦,時常面臨著蒙古人南下之危,但卻是最能磨煉人的意志,在那里楊一清學會了沉穩,同時也學會了治理地方和打仗。
正德元年時,蒙古人趁著大明權力交替的時機,派出數萬人南下入侵固原,當時的總兵官曹雄因為怯懦不敢派兵援助,只知道死守城防,最后身為文官的楊一清親自率領一隊輕騎自平涼日夜行軍,與蒙古人的數萬軍隊大戰數場,最后在一次偷襲中徹底的打亂了蒙古人的軍隊,這才使得蒙古人不得不退兵。那次是他一生最得意的功績,甚至他在之后除掉劉謹時,都覺得不如自己上次打退蒙古人的進攻來的重要。
也正是憑借著打退蒙古人的戰功,楊一清之后才被任命為三邊總制,主持并修建了邊疆的防務。當時的楊一清已經在西北呆了整整三十年了,可以說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消耗在這里,不過也正是在西北的任職,使得他見識到了蒙古人殘暴,也見識到大明邊軍的嚴重不足,甚至他還經常擔心萬一蒙古人攻破大明的邊疆防線,然后長驅直入的話,那么很可能會重演前宋的靖康之恥,為此他幾乎是整夜整夜的睡不著。
身為兵部尚書,楊一清不是沒想過改變現在大明這種武備松弛的現狀,甚至他也想過對軍隊做出改革,但是出于時代的狹隘性,他根本想不出來改革大明軍隊的辦法,甚至面對大明軍隊那種亂糟糟的情況,他自己都感覺有些無從下手。
不過這次周重提出的軍校卻像是給他重新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他看到了改變大明軍隊現狀的希望,所以從本心來說,楊一清是十分愿意支持建立軍校的。但是他也清楚,若是今天他選擇了與正德站在一起,那么就背叛了整個文官集團,就算是一向與他交情深厚的李東陽和楊廷和,恐怕也會與他劃清界線,日后他在朝堂上也會受盡排擠,哪怕是有正德的支持,他也將成為一個官場上的孤家寡人。
楊一清腦子中的想法變幻不定,臉上的表情也同樣是十分的精彩,張永看到這里,心中也不禁對楊一清有些同情,他雖然是個太監,但是考慮事情卻要簡單的多,只要看皇帝陛下是否喜歡就行了,但是楊一清這樣的文臣卻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一個不好,恐怕就會落得個萬夫所指的下場。
只見楊一清考慮了足有小半個時辰,這才忽然臉色一正,咬著牙用嘶啞的聲音開口道:“啟稟陛下,微臣也覺得軍校之舉是件好事,只不過軍校雖好,但卻是一柄雙刃劍,特別是軍校初期的建設更是十分重要,非重臣不能勝任,老臣雖然年老,但對于軍務還有些心得,所以老臣懇請陛下將軍校前期的建造之事交給老臣!”
楊一清終于還是選擇了忠于大明,至于個人的立場,則被他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為了讓自己退無可退,楊一清竟然主動請求讓他負責軍校的事務,這下他就成為大明軍校的主要推動者,與那些阻攔軍校建設的人再也沒有轉圜的余地了。
“哈哈哈~,當初朕還是太子之時,就曾經聽先帝評價過朝中諸臣,其中先帝對楊愛卿的評價是出將入相,可以與古之名臣相比,今日從楊愛卿的選擇來看,果然是忠貞之臣,既然愛卿想要負責軍校的事務,那朕就圓了你這個心愿,周重提議按察使王守仁為覺得海軍軍校的校監,負責海軍學校前期的建設與日后的運營,那么現在朕就命楊愛卿擔任京城陸軍學校的校監,代朕管理整個陸軍學校!”正德看到楊一清答應,當下也是大喜過望的開口道。
“臣,遵旨!”楊一清聲音悲壯的開口道,接下來軍校校監這個職位,也標志著他正式與整個文官集團決裂了。
看到楊一清主動攬下了建造軍校的大權,張永也是松了口氣,他是真的害怕皇帝陛下把這件事交給他,若真的如此的話,恐怕他日后的下場不會比劉謹強多少。仇鉞這時也看出來了,軍校的建造好像會惹來一些人的不滿,所以楊一清和張永剛才都沒有主動開口,可是不知為何,楊一清還是主動接下了這件事,這讓他也是松了口氣,雖然他剛才是第一個表態的,但至少前面還有楊一清頂著,只要楊一清不倒下,他就不會有事。
楊一清性格果斷,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支持成立軍校,那么他就立刻將其它的一些雜念拋到一邊,拿起周重的奏折開始與正德討論起軍校建立時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前期可能遇到文官集團的阻礙,這時他們應該怎么面對等等。
直到這時,仇鉞才終于明白楊一清和張永在顧忌什么,想到一座軍校竟然會得罪整個大明的文官集團,他也不禁感到一陣絕望,不過現在木已成舟,再后悔也沒有用了,所以最后他也干脆一咬牙,橫下心來跟著正德和楊一清,準備一條道走到黑,若是真的能將軍校建造起來,說不定他還能名利雙收。
不過就在正德為找到幾個幫手而高興時,忽然只見楊一清皺了下眉頭,然后一臉鄭重的對他開口道:“陛下,軍校的成立對我大明雖然是件好事,但它遇到的阻力也十分巨大,這種阻力不僅僅來自文官集團,同時大明相當一部分的武將也同樣會反對軍校的建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