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社會黨國際 簡介

“政治前沿新知識文庫”以“資政”爲視角,聚焦於“國家治理”中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社會建設與社會發展、政府與政黨權威、文化、政治與網絡、國際問題與國際戰略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將各學科研究的前沿知識與“國家治理”實踐中的重要政治、政策問題結合起來,以中高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爲讀者對象,致力於更新其執政理念,提升其執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項影響深遠的出版工程。“政治前沿新知識文庫”項目包含5個系列25本著作。

社會黨國際 章節目錄

載入失敗,請重試
章節目錄載入中...
第一章 社會黨國際的籌建(1944—1951年)_第一節 艱難曲折的籌建歷程第二節 有關重建問題的三大爭論及其結局第一章 社會黨國際的籌建(1944—1951年)_第三節 政策立場的轉變及其原因第一節 代表大會和新的國際組織形式第二節 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面闡述第二章 法蘭克福代表大會的“新開端”(1951年)_第三節 基本政策的再肯定第一節 基本原則的完善與各國黨的意識形態熱潮第二節 全球性政策的形成及其發展第三章 發展與延續的年代(1952—1959年)_第三節 基本立場的延續和變異第四章 未能成功的調整嘗試(1960—1968年)_第一節 淺嘗輒止的轉向第四章 未能成功的調整嘗試(1960—1968年)_第二節 基本立場搖擺不定第三節 懸而未決的兩大難題:“非洲社會主義”與拉美民衆主義第一節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東方政策”及其影響第五章 走向緩和(1969—1975年)_第二節 社會黨國際的轉變第五章 走向緩和(1969—1975年)_第三節 老問題與新希望第一節 改革條件和設想的成熟第二節 民主化、國際化和中立化第六章 日內瓦代表大會的“第二次復興”(1976年)_第三節 對外開放化與新攻勢第一節 “爭取人類的生存”—和平與發展問題第二節 介入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第七章 最活躍的十年(1977—1987年)_第三節 新的國際行爲主體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一節 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二節 推進改革的努力與嘗試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三節 困境與反思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一節 從敵視、蔑視到重視和故示友好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二節 由相互接近到尋求合作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三節 波折後的新局面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四節 從回顧到展望
第一章 社會黨國際的籌建(1944—1951年)_第一節 艱難曲折的籌建歷程第二節 有關重建問題的三大爭論及其結局第一章 社會黨國際的籌建(1944—1951年)_第三節 政策立場的轉變及其原因第一節 代表大會和新的國際組織形式第二節 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面闡述第二章 法蘭克福代表大會的“新開端”(1951年)_第三節 基本政策的再肯定第一節 基本原則的完善與各國黨的意識形態熱潮第二節 全球性政策的形成及其發展第三章 發展與延續的年代(1952—1959年)_第三節 基本立場的延續和變異第四章 未能成功的調整嘗試(1960—1968年)_第一節 淺嘗輒止的轉向第四章 未能成功的調整嘗試(1960—1968年)_第二節 基本立場搖擺不定第三節 懸而未決的兩大難題:“非洲社會主義”與拉美民衆主義第一節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東方政策”及其影響第五章 走向緩和(1969—1975年)_第二節 社會黨國際的轉變第五章 走向緩和(1969—1975年)_第三節 老問題與新希望第一節 改革條件和設想的成熟第二節 民主化、國際化和中立化第六章 日內瓦代表大會的“第二次復興”(1976年)_第三節 對外開放化與新攻勢第一節 “爭取人類的生存”—和平與發展問題第二節 介入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第七章 最活躍的十年(1977—1987年)_第三節 新的國際行爲主體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一節 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二節 推進改革的努力與嘗試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_第三節 困境與反思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一節 從敵視、蔑視到重視和故示友好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二節 由相互接近到尋求合作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三節 波折後的新局面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四節 從回顧到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盐亭县| 南投市| 三台县| 襄汾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印江| 德化县| 介休市| 丘北县| 安图县| 金昌市| 黄骅市| 夹江县| 绥中县| 新干县| 湄潭县| 阿荣旗| 永德县| 昭苏县| 托克托县| 乐安县| 延川县| 保定市| 屏南县| 荔浦县| 桑日县| 称多县| 河西区| 巴马| 娱乐| 黄平县| 莱州市| 茶陵县| 广昌县| 灵丘县| 菏泽市| 颍上县| 黎川县| 平安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