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明克復高麗全境。
拖這么久,主要是山區太多。
高麗南方士族不甘失敗,有的屯兵山城據險而守,有的帶著殘部逃進山里打游擊。
明軍自身出兵不足萬,新編的朝鮮兵又不堪攻城。只能一座座山城的推過去,再留下新編朝鮮兵駐防。
雖然攻占了高麗全部城池,但至今依舊有許多殘余勢力。
主要還是政策問題!
在鄭知常的建議下,白崇彥全部提拔寒門,對世家門閥動輒滅族。而且滅族這種事,恰恰是那些寒門在推進,寒門士子對此異常積極。
消息傳到南方,高麗士族驚恐抱團,鐵了心要跟明軍死拼到底。
他們還控制鄉間輿論,聲稱明軍倚重北人(大同江以北),要屠光所有的高麗南人,就算南方寒門士子也會被殺。
這種謠言,相信者居多。
高麗的南人與北人之爭,早就延續了百余年。之前開京貴族和西京貴族的矛盾,說穿了就是南人與北人的矛盾,十多年前就已激化到北方士族造反的程度。
南方士族借助高麗地域矛盾,竟把許多南方寒門也團結起來。
當然,也有一些南方寒門之人,對此將信將疑派心腹北上。這些南方寒門子弟見到白崇彥,立即被任命為小官或文吏,并且暗中寫信回去告之家人。
漸漸的,越來越多南方寒門被策反,甚至主動帶著明軍進山清剿士族殘余。
拿下高麗全境之后,白崇彥上奏朝廷,順便請調更多勸農官來。
白崇彥在信里說,朝鮮農業之所以落后,不僅僅因為制度和農具。朝鮮農民甚至連漚肥都整不明白,即便是河流沖積出的肥沃土地,也還在使用魏晉南北朝的休耕制。
白崇彥索要的人和物,朱銘悉數應允,并讓兵部和禮部商量封賞。
談完這些事,出席御前會議的太子兼洛陽府尹朱洋說:“陛下,洛陽愈發繁華,近幾年人口激增,請擇期增筑洛陽城。”
朱銘點頭道:“你跟內閣與各部討論,拿出一份增筑方略來。”
“遵旨!”朱洋坐下。
整個洛陽城的面積,比開封城要小大約七分之一。
而洛陽皇城,卻遠比開封皇城更大,直接占了整個洛陽城的四分之一。
洛陽城的布局是“田”字型,左上角那一大塊全是皇城和宮城。
這么說吧,開封刨去皇城的城區面積,比整個洛陽城還大2平方公里!
剛剛遷都時勉強夠用,近十年下來已經擠爆了,甚至占用郊外農田在建房子。
新任工部侍郎是趙逢吉,他對水利極為精通,曾在漢中、荊北主持水利,偉大的黃河工程也是他親手負責。
但筑城還是第一次。
趙逢吉拿著洛陽地圖說:“殿下,當在城西增筑,令皇城居中為宜。”
“確實。”朱洋也是這樣想的。
北宋初年修筑的洛陽城,皇城修得闊氣無比,外城卻屬于半成品。
堂堂大明帝都,皇城竟然不居中線,而是偏在“田”字格的左上角。成何體統?
在“田”字的西邊,增筑一個“日”字新城區,洛陽皇城就能坐北而居中了!
朱洋平時在洛陽府衙,處理的都是瑣事,如今終于有大事可做。
他頻頻跟工部的建筑師們交流,又親自帶人實地查看,再跟戶部和屬縣官吏溝通,用了一整個冬天的時間來制定筑城方案。
工部、戶部、府縣各衙門官吏,甚至包括五城兵馬司,皆全力配合太子制定計劃。
順便在太子面前混個臉熟,摸一摸太子的脾氣。
冬至那天,朱洋拿出增筑方案。
朱銘一邊吃火鍋一邊看,自然表示極為滿意,因為有無數專業人士為太子查漏補缺。
增筑西城之后,河南縣衙會搬過去,轄區為城西的河南縣。
洛陽縣衙留在原地,轄區為城東的洛陽縣。
至于洛陽城區(包括附郭廂坊),自然是歸洛陽府尹親自管理。
順便一提,河南省的省會,以及河南省三司衙門,已經從開封搬到了鄭州。
河南省挺慘的,洛陽府、開封府皆為中央直轄,生生摳去河南省最精華的兩塊地盤。
正好淮南省面積過大,于是割出亳州七縣劃給河南。
確立河南省會時,大臣們也爭論了一番。
一半大臣認為,應該把宋城(商丘)設為省會,因為那里是前宋的南京,人口充足、經濟發達、地處要沖。
一半大臣認為,應該把鄭州設為省會,因為那里是河南省的地理中心。商丘實在太偏了,隔壁就是山東和淮南,哪有省會歪那么遠的?
最終,朱銘拍板定鄭州為省會。
主要還是地理因素決定的,如果定商丘為省會,那么河南最西邊的府縣,給省里上交賦稅的時候,得穿過整個河南省外加東西二京。
鄭州剛好,南方府縣可水陸交替,把賦稅運到新鄭再轉運。東西方府縣走水路可直達。
從新鄭到鄭州,如今正在開挖運河。
汴河到金水、鄭水,已挖掘運河連通。
今后鄭州也能四通八達了。
朱銘說道:“計劃做得不錯,最后能落實幾分才是關鍵。尤其是拆遷城西的附廓居民,還有征募民夫、外調磚石木材。”
朱洋說道:“孩兒會時刻盯緊的。”
“放手去做,”朱銘叮囑道:“做錯了有人給你補救,最重要的是你要從中學會一些東西。”
“全賴父親照拂。”朱洋露出孩童般微笑。
雖然已經成年,但該撒嬌的時候還是得撒嬌。
按照這套增筑方案,今后洛陽全城面積為70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北京城(62.5平方公里)要大一些。至于洛陽皇城,比明清皇城(不是紫禁城)面積大三分之一。
能輕松容納百萬人口!
地上、地下的排水系統先得搞好,生活用水設施自然也得抓緊,百萬人口不可能全靠打井飲用。
洛陽的水利系統非常全面,魏晉時期已然成熟。千金堨、千金渠、千金塢、五龍渠、代龍渠、九龍渠、長分橋、張方溝、石巷水門,這些設施有些用來飲用,有些則用來泄洪排水,構成比較完整的城市水利系統。
如今增筑面積達到原有的二分之一,五代以來廢棄的某些水利系統,也得再重新修復使用。
順便再次完善洛陽周邊水利,那些用于城市泄洪排水的河渠,完全可以供附近農民用來灌溉良田。
大部分城西附郭百姓不用搬走,少部分需要搬遷的純屬倒霉。他們現有的房子,正好位于增筑的城墻和護城河區域,又或者位于新定的官方機構所在地,又或者被拆了做主干街道之類。
冬去春來。
河南、洛陽二縣的民夫被征調三萬人,一些去挖下水道,一些去挖護城河,修筑城墻反而不用著急。
挖出的土方,可以用來夯為內墻層。
這些民夫不但包伙食,而且還有工資可拿。
相關錢糧,戶部、工部調撥一些,洛陽府、洛陽縣、河南縣再撥一些。
由于主要種植冬小麥,需要春耕的土地不多,因此春季征召民夫并不太耽誤農時。
只要給錢給糧,民夫們就非常樂意。
大明建國還不到二十年,又多次掀起反腐大案,天子腳下沒人敢亂來。就算官吏中飽私囊,只屬于小打小鬧而已。
王朝中后期就不行了。
像歷史上那個大明王朝,僅僅過了百年,北京城的水利工程都敢層層轉包。最后被一個私人承接過去,估計是因為利潤太薄,只能選擇偷工減料,河堤使用不到半年就垮了……一堆人頭落地!
朱洋在洛陽筑城時,北方有點風調雨順的味道。
局部稍有春旱,但整體來說順遂人意。
但終究只是剛進入回暖期,小冰河期的威力仍在。
浙江、福建、江西在入夏之后,二十多個府縣遭遇洪水,僅建州城(建甌)就有數千人被淹死——因為暴雨下個不停,上游的建陽溪、松溪及其支流水位猛漲,洪峰抵達半日就淹沒河堤倒灌入城。
建州死了一堆官吏和軍將,當時他們正帶著軍民加筑河堤!
嚴州城更慘,史書上只有五個字:水暴至,沒城。
連嚴州城東的神泉監都被淹了,那里是南方第二大銅錢鑄造廠。
東南方似乎把天捅破了窟窿,整整三個省份的暴雨下得沒完沒了。經濟和人口損失慘重。
小冰河期的真正危害不是寒冷,而是氣候變化莫測,會出現許多極端天氣。
報災文書如雪花般飛到洛陽,朱銘看得是一臉無奈。
只能緊急調運賑災物資過去,并免除受災府縣的賦稅,順便把往年逋賦一起免了。
至于賑災立功之人,通通有賞。
死難者撫恤。
因公殉職者,比如建州的官吏將士,是在加固河堤時被淹死的,全部重重撫恤。
這破氣候!
朱銘登上西城樓散心,默默看著城外民夫挖掘護城河道。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這次至少被淹死了十萬人,流離失所者估計有上百萬。洪水來得太大太急,無論官民都沒有充足準備,誰能想到洪水直接把城給淹沒了。
好不容易漸漸充盈的財政,被這么一搞又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