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十七章 雍齒
韓琦會不會謀反,肯定不會,會不會扶持另一個世子王子上換,將不聽話的趙頊換掉,也不會,但有沒有產生過這種想法,那就不好說了??v觀整個宋朝,政權交接基本都是很平穩的,即便章惇插足也未成功。當然彼時章惇遠不及此時的韓琦。
這是后人看宋朝的,在宋朝不可能看到后面,看到的只是前代。
因此即便強勢無比的劉娥,對丁謂都忌憚無比。
高滔滔此時還遠不及劉娥,趙頊只是一個少年人,對韓琦肯定會產生一些忌憚。
韓琦的表現也僅是留戀權利,一旦趙頊不退讓時,便開始辭退了。加上史書的篡改,若不改變,史書還會記載得曖昧不清,但一些文字里還能看到趙頊起初對韓琦那種小心。
特別是吳奎的“倒戈”。
作為鄭朗,此次入朝,不會再象前一次執掌朝政那樣,坐視它破,就是為了立。
但有很多問題,趙禎朝不可能不破不立,吏政沒有敗壞,財政也沒有到了危機萬分的時刻,改革動力不足。趙禎性格,也注定大型改革不易發動。
趙頊性格剛激,危機也有了,改革似乎渠到水成。趙頊本人史上對王安石十分器重,改革失敗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改革本身的不完善。但有一條,趙頊也掉了好幾次鏈子,多方面考慮的。朝堂上提撥了許多保守黨平衡,甚至默視一些元勛老臣在洛陽天天開派對。
所以鄭朗再三說到要反思。最簡單的一個要求,若不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進行改革,頭沒有開好,后面就不易成功。說具體一點,韓琦與文彥博兩大政敵不排斥在朝堂之外,自己如何得功?這邊在改革,那邊在抽后梯子,成么?
國家經濟一分朝廷的經濟。一分民間的經濟。
在趙禎與自己共同努力下,民間經濟良好,如今破壞不大,但拖下去,民間經濟必然會出現嚴重傷害。
這是好的一面。
沒有全部爛掉,但整個制度與政治爛掉了,韓琦大約也看出來,不知道從哪兒著手。自己知道從哪兒著手。但會非常非常的麻煩。
寫了一篇文章,一為聲援趙頊,二是進一步為自己創造條件。
自己一年丁憂期漸滿,從民間到廟堂,到輿論,呼吁讓自己返回中書的聲音高了起來。
鄭朗做了聲明。國家有事,不敢不為國家出力。
只要皇上愿意,自己必為國家效勞,但有一條,國家財政虧空如此之重,讓人無法想像。僅是四年間虧空了兩億多,若是一些官員借著國家財政紊亂的情況下,中飽私囊,大肆以國家名義借債。實際這些債務并沒有進入三司賬冊,若將這條加上,有可能更多。自皇祐起到嘉祐年間,不算銀行監的收入,高者也也近三千萬的盈余,低者還有一千多萬,若再加上銀行監收入,這才支持了龐大的兩廣荊湖南路開發,河工。以及南方數次戰役。
也就是里外結合。一年虧空了一億有余,可想財政與吏政敗壞到什么地步。
新皇帝登基。奮發向上,頗有作為,自己若進入中書向以前那樣調節,數年后情況會好一點兒。
然而自己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中書,與體制不合。況且自己也漸漸到了老年,又能執政多少年,十年,或是二十年?一旦到了奔七年齡,就算還能活著,身體每況愈下,還能不能再象現在這樣精力旺盛,處理大量政務?那么一旦以后有什么萬一,又會出現眼下的危機,國家兇矣。
因此有后一條,正好自己是黃金年齡,至少能保持十年,對國家一些弊端進行處理,將這些弊端去除。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至少要十年才得其功。
改革的目標是使所有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富者益富,貧者也能安居樂業。
但在最初呢?
上古大賢子產治鄭,開始時民皆怨之,三年后才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況。宋朝更大,人口多,情況更復雜。改革之初,必然會傷害到許多人的利益。
若聯手反對,自己必然下位,改革也隨之半途而廢。自己非有功,反會成為奸臣,遺臭千古。若全力支持,熬過幾年,改革出現成效,那么大家會一起受益。
不但大家受益,一個更強大的國家便會出現。子子孫孫便能安居樂業,而非因興亡之事,子孫蕩盡。若是王安石,還沒有權利說出這句話。鄭朗卻是可以說的。
斂財之能,無人能及。
并且鄭朗一直做得很公正,盡管傷害到部分豪強,但卻帶著更多豪強走向更富裕的道路。
以前的經歷是一段寶貴的經歷。
因為心中有這個猶豫,自己一直不出。我不知道如何選擇,請各位明示。
文章很短,直接拋上京畿晚報,讓大家回答。
趙頊看到報紙,喃喃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鄭朗講利益,他聽了不少。只是跟隨鄭朗后面學習的時間還是短了,若是學上三四年,就不會出現現在的孟浪,以及焦躁不安情緒。但終是學了一些,這一文出,立即明白了鄭朗良苦用心。
但民間不同。
有的人已經聽到國家財政的敗壞。更多的人沒有想到財政敗壞到如此地步,一篇文出,引起轟動。馬上就有了效果。
財政如此,不僅是韓琦與歐陽修的錯,也有趙曙的錯。無節制的調用,軍費,加上災害,以及政令不暢所帶來的嚴重浪費。今年西北不打仗了,在趙頊帶領下,錢帛也沒有胡亂用了。兩府自發地做了一些調節,危機比去年要好,可嚴重的三冗仍然存在,國家仍在虧空。虧空了,就要想辦法挪用或者借債。
關健鄭朗隱晦地說了一句,借債不怕,朝廷會償還的。但這些債務有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
下面出現一些恐慌。
還沒有太亂,因為在坐看,若是鄭朗回到中書,一切問題就能解決。
這便是變法的讓富戶與精英人士對鄭朗進行支持。
可另一點是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于是更多的人彈劾批評兩府大臣。想找理由,太容易了。治平近四年時間,兩府最少有一百條嚴重把柄讓人挑剔。還有一些官吏嗅覺靈敏,這篇文章一出。感到朝堂會有大變,有的想巴結,有的想推托責任,紛紛倒戈,鋪天蓋地的反對聲自朝堂開始,一直到黎民百姓。
得到鄭朗支持。王陶到了陳州,仍謝表攻擊韓琦。
中書準備擬旨再貶,司馬光看到鄭朗文章出,心中有數,論政治嗅覺,不要說韓琦,就是鄭朗拋開金手指,也遠不及司馬光。他說道:“王陶固然有罪,可是陛下欲廣開言路。屈己愛陶,為什么宰相獨不能容?”
然后靜靜地看著中書幾個大佬,還想來啊,做夢吧。
曾公亮自然不會作聲,盡管王陶也說了他不好,但主要是針對韓琦的。要么就是趙概,要么就是吳奎,吳奎嘴張了張,這幾天他坐食難安。趙頊批的那三個字坐臥者。難免會讓人想入非非。難道自己做錯了?
中書不作聲。誰還替中書反擊王陶?不要弄錯了,王陶乃是原來東宮舊臣?;噬闲母怪灰?。
趙頊做了第二個舉動。
以張唐英為殿中侍御史里行,趙曙初立,張唐英上書道“為人后者為之子,恐它日有引定陶故事以惑圣聽者。愿杜其漸。”果然不久后,濮儀之爭開始。
趙頊提撥張唐英,大有深意的。
不好說俺老子做得不好,得一步步來。
接著又將另一人從四川調回,真正的黑面包青天趙抃,授其知諫院。按照過去的慣例,因為對四川重視,近臣自蜀還,必登省府,不能做諫官,大臣疑,趙頊說道:“我倚賴其正直敢言,想要大用,何必省府?”
故事,俺老子在你們帶動下,破壞了多少故事!見鬼去吧。
趙抃是如何下去的,大家皆知道,再加上張唐英,還不明白嗎?
回到京城,趙禎召見,對趙抃說道:“聞卿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居然將事情做好了,為何?”
趙抃會意,于是上疏,任道德,鄭朗禮書一出,已經有很多人看中這個道德。趙抃將它排在第一位,委輔弼,別邪正,去侈心,信號令,平賞罰,謹機密,備不虞,勿數赦,容諫諍十事。又說到五費,宮掖、宗室、官濫、兵冗與土木。
有的矛頭直指韓琦,有的是正兒八經的言事,大半中的。趙頊看后喜極,多見納用。又進言呂誨、傅堯俞、范純仁、呂大防、趙鼎、馬默,皆骨鯁敢言,久譴不復,無以慰搢紳之望。
若沒有鄭朗文章聲望,在鄭州呼應,趙頊仍不敢將這些言臣召回來的。
還是有些忌諱,沒有全召,召回呂誨、呂大防與范純仁,韓琦看到這三個生死對頭召回京城,為趙頊所逼,終于呈上第一道辭表。趙頊不報,但這一回沒有召進皇宮安慰了。
趙頊又下第二道詔書,詔鄭朗入京,進入中書。
鄭朗不受,復問,陛下是想讓臣做救急之臣,還是做為陛下重要的輔政大臣,治理出一個比仁宗朝更美好的富裕強大王朝?若是前者,臣馬上進京,若是后者,陛下還沒有做好準備。臣現在不能赴京,盡管已守孝一年期滿。
司馬光與范仲淹的外孫滕元發,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于將賬目羅列清楚。
在鄭朗后面呆了很長時間,學了一些新知識,包括報表。
將這些賬目一一羅列成表,一目了然,遞給趙頊。與實際還有出入的,但與三司內藏庫賬目比較相符了。
另外還寫了一篇文章做注解。
錢用在哪里,鄭朗說過,趙抃說過,其他一些大臣也說過。
不但三冗嚴重,一些不必要的宮室與土木工程,還有新政也在破壞之中。比如改良型的免役法,若是史上的司馬光,那可能為了反對而反對,如今是鄭朗發起的改革。因此認真的分析了其中原因。
本來免役法經過再三調控,已經比較完善,但制度再好,是人執行的。這幾年人為的破壞,免役法已經面目皆非。要么不作為不征,使國家財政浪費。要么胡亂攤派,真正的一等戶乃是免役法的大戶,可不征了。卻強行攤派到四五等不需應付免役法的貧困戶上。有的六七等戶都攤派過去。
再如倉法,因為財政吃緊,原來義倉里有大量存糧,陸續調用一空,可這兩年皆有大災大害,臨時調撥。兩稅征收不完善,再加上邊境駐軍增加,奸商鉆營之下,導致用糧激增,一度使糧價上漲,仁宗晚年因為全國水利開發,糧食產量增加,米價京城最低時一斗僅需六十文錢,但治平三年由于全國大旱。導致米價上揚到一百三十多文錢。
再將它們盤運到邊境,可想而知,浪費有多嚴重,甚至最高峰時導致運到懷德軍時,一斗米價漲到近千文。若不是新運河直達河北各地,若不是三白渠,浪費會更嚴重。
還有平安監等等,這幾個聯營作監,也因為充塞了大量冗官冗吏。導致利潤下降。
隱田現象一度控制了。全國統計上來的數字漸漸逼近四百萬頃,時至今天。全國報上來的數字不足三百萬頃。
也就是鄭朗所帶來的一些良性改革全部漸漸破壞。
當然不僅是這幾條原因,一共羅列了五十幾條弊端,這才煉成巨大的黑窟窿。
最后又說到,皇上即政以來,奮發圖新,一些不好的情況逐步下降,然而今年還會繼續出現很嚴重的虧損。并且下面面對朝廷巨大的虧損,已產生嚴重的不安。
趙頊苦笑,不公開便罷,一公開必會引起許多不好的情況。
不過若是做得好,未必是壞事。若做得不好,國家會更加騷動。
急得走來走去,無論是趙頊或者趙煦,壽命都很短,這個壽命往往讓人忽視。一個有作為的君主,面對國家這些積弊,又束手無策,心情能不能好,一郁悶之下,能長壽嗎?
他說道:“司馬光,助朕?!?
若是原來的時空,司馬光將報表交給趙頊后,趙頊讓他來領手治理這些時弊,司馬光果斷地拒絕,俺要修通志,它是如此的偉大神圣,你還是找別人吧。
原因讓司馬光細致的找出來,可不代表著有辦法治好。就象一個癌癥患者,知道是癌癥晚期,但醫生能治好它嗎?沒有到晚期,但也到了中期,若治,不知道牽動多少利益,這個雷大頭的事,司馬光可不會做的。
現在司馬光沒有這個必要回避,靜靜地看著趙頊說道:“若治,會牽動無數利益,僅是這些利益的調節,臣無能為力也。臣觀天下間,僅有一人能有能力治好?!?
“朕知道,然朕還不大明白鄭公要的什么。”
“陛下,即便鄭公赴京,治也不易。若陛下不給鄭公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鄭公難免心中不安。”
“朕明白了?!?
“不但如此,韓公說五年欠負鄭公便可以償還得清,陛下認為五年時間行不行?”
趙頊茫然地搖頭。
“鄭公若是任職五年,會出現什么情況?”
“朕會竭力支持也?!?
“陛下若學先帝,倒也可以。若是想有作為,群臣反對,當真陛下能堅持?。俊彼抉R光不客氣地問。
這一回,趙頊終于真正意識到鄭朗要的是什么了。
賬目公開,呂誨呂大防赴京,再次直指兩府過失。
韓琦第二辭表呈上。
趙頊不報。
呂誨可不給趙頊面子,直接上書奏道,本來以為陛下召臣等重新回京,大有作為,然繼續坐忍奸邪居于廟堂之上,彼時先帝乃不知國家敗壞如此,情有可愿,仍如今陛下已知,卻不作為,昏庸遠勝于先帝十倍。既不聽臣等勸說,讓臣等再下去吧。
又要準備率領言臣罷工。
群情洶涌,韓琦無奈上書第三表辭呈,逼得曾公亮與文彥博也不得不上表寫辭書。
仍不報,因為永厚陵成,趙頊要率大臣們閃去吊唁。
這是頭等大事,呂誨等人隱忍不發,過了這個時間再說。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從京城出發,路過鄭州時,趙頊下詔,詔鄭朗前來。
不能等坐家中,那就成了仁宗的臣子,而非是趙曙的臣子,坐實了口實,以后也很麻煩的,并且命內侍強行將鄭朗帶過來,一道吊唁。鄭朗無奈,只好隨著內侍趕赴御駕。
趙頊聞聽遠遠地就迎了過來,不論以前的感情,這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心里急啊。
小跑著過來,打老遠就伸出手,將施禮的鄭朗扶起說道:“鄭公,幾年未見,朕對鄭公日夜思念。”
然后看著鄭朗一頭白發,感慨萬千,這才是真正的忠臣,謙謙君子,還好還好,朝中有一良臣,不然這日子沒法過下去了。
“陛下,臣愧當?!?
趙頊拉著鄭朗的手,往回走,低聲說道:“鄭公,父皇待君稍薄,也是奸人所誤……”
“陛下,先帝非是陛下所說的不堪?!编嵗收f道。
“咦,”趙頊奇怪地看著鄭朗,不顧抱怨,俺未說父皇不堪啊,因為鄭朗這句話讓他感到很不解。
“陛下,臣在鄭州觀察,旁觀者清,看到先帝一些舉措,事實先帝想有作為的,僅是因為一些人挑唆,導致失去分寸。若沒有這些人挑唆,而是換成王曾魯宗道這些良臣在側,先帝會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不會,”趙頊想都未想就答道,那一個愿意說老子壞的?此時趙頊再三地讓鄭朗與諸位言臣的洗腦,產生一個嚴重錯覺,父親雖做錯了,但不是父親的錯,乃是一些大臣挑唆之錯!
“可嘆可惜,說起來也是仁宗失誤,選錯了顧命大臣。而且先帝過早駕崩誠為可惜。陛下,若是遲此年繼位,那么想法更成熟,國家也有幸啊?!?
“卿乃忠臣也,”趙頊感慨萬千,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公心一嫌無疑:“如今之計,如何做起?”
“若調節,容易。”
“朕想一世治也,若想調節,早下詔讓鄭公返京了,可朕又不知如何做起。”
“很麻煩的,想要一世治,第一步便要解決大部分冗官冗政之弊?!?
“鄭公,那不大好吧,”趙頊狐疑地問。對冗政認識趙頊仍模糊不清,可冗官知道的。最頭痛的就是對官吏變動,誰動誰就會成為過街的老鼠。當然是重要時弊,但第一步就從冗官著手,似乎不象是鄭朗平時的做法。
“臣知道很難,國家到了今天地步,就如病人重癥,想要治好,必須用虎狼之藥了。但也無妨,陛下還記得西漢立國之初,漢高祖用張良計,用雍齒的故事?”
“記得。”
“想要從冗官冗政著手,必須將一人重新調回京城?!?
“誰?王安石?”
“不是他,王安石豈是雍齒?而是歐陽修。”
“歐陽修?”趙頊差一點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