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所求之第二件事便是請皇上下達封路令,各處官道凡能通行車馬之處均需設卡攔截,派不受地方節制的專人進行檢查,來往貨物須得有官當地州府出示的路條方可通行。”
趙禎道:“這是爲何?這樣一來豈不是人心惶惶麼?”
蘇錦道:“不得不如此,這是爲了防止糧食的轉運和隱藏,草民會有一系列的手段,讓那些藏匿起來的糧食現形,但若不設路卡的話,這些糧食便會流往別處的州府,照樣賣上好價錢,豈不是便宜了那幫人?”
晏殊道:“你既然怕有官商勾結之事,爲何又要當地官府出示的路條呢?”
蘇錦笑道:“這麼一鬧起來,必然滿城風雨,在這個當口還敢給糧食出具路條的州府官員,九成定是得了好處或者佔著股份,路條便是他們的現形的催命符。”
趙禎道:“這一條朕也應了。這回不用其他人,調京城禁軍一萬分赴各州公幹,遇到有私自轉運的糧食一律收押,著杜衍親自督辦。”
晏殊臉皮子一動,想說什麼卻又忍住沒有開口。
“第三個請求,繳買上來的糧食請允許草民有請求調配之權。”
晏殊皺眉道:“你是想用糧食作爲手段,對奸商進行打擊?”
蘇錦道:“正是,關鍵時候起作用的不是恐嚇和武力,反倒是這些口不能言的糧食,它們在哪裡,哪裡便安穩,它們的作用甚至勝過任何手段。”
晏殊道:“但是這個恐怕有點難,糧食是要隨時調配各地,軍糧賑濟都要用,怕是不能讓你隨便調來調去。”
蘇錦道:“我又不是全要,只要一部分,最多不過一次調動一兩百萬石,而且都按照手續來,調配之後錢款收歸國庫,我是一分都不會落入私囊的。”
晏殊看著趙禎,趙禎咬咬牙道:“只要能渡過眼下這危機,這一條也可以應了。”
蘇錦咧嘴笑了,趙禎看著蘇錦正色道:“朕這回可是給了你充分的權利,這事你要辦不好可是要耽誤大事的,到時候你可沒有託辭。”
蘇錦把心一橫道:“皇上,這件事若是蘇錦辦砸了,您砍了我的頭,將罪責全部推在我的身上便是,只要皇上下了決心,草民有信心將此事辦好。”
趙禎微笑道:“甚好,朕等著你的好消息,朕賜你金牌一塊,有此金牌天下暢行,各州府官見到金牌如朕親臨,不過你不能拿出來顯擺,不到關鍵時候別拿出來,而且只能用一次,你若隨意濫用,朕決不饒你,若無其他要求便回去等候旨意,朕還有事跟幾位愛卿商議,你也回去安頓安頓,說話便要動身。”
蘇錦忙道:“皇上,草民還有一個請求。”
趙禎道:“哦?什麼請求?”
蘇錦道:“此事若是辦成了,皇上給我什麼嘉獎呢?”
趙禎沉思了一會道:“你若辦成這件大事,朕賜予你官身,封你當個真正的官兒,還要重重的賞賜你。”
蘇錦笑道:“這個我沒興趣,官我可以考科舉,賞錢賞物對草民來說意義不大,草民家中還有幾個子兒,吃喝穿用當不愁。”
“那你想要什麼?”
蘇錦想了想道:“草民只有一個要求,而且是件成人之美的好事,到時候還請皇上成全。”
晏殊鼓著眼睛看著蘇錦,這小子當真不可救藥,是是就想將自己的心頭肉晏碧雲給弄到手,不過若是真能如此,也算是解了碧雲丫頭身上的枷鎖,這小子雖跳脫,對晏碧雲倒是一片真心,爲了她連官職都不要,簡直無法想象,這在當世怕是很少有男子會爲了一個女子做出這麼大的犧牲。
趙禎笑道:“成人之美的是朕最愛幹,看上誰家的女子了?你辦好了差事,朕便爲你保大媒便是。”
蘇錦大喜道:“君無戲言。”
趙禎指著蘇錦哈哈大笑道:“訛上朕了。”
……
蘇錦出了宮來,急速找到晏碧雲,將經過一說,晏碧雲喜出望外,同時又很感動,她高興的是蘇錦最後提的要求,皇上雖不知道蘇錦指的是誰家的女子,但既然金口一開,到時候也無法反悔;感動的是蘇錦居然連前程都不屑一顧,只求和自己鸞鳳和諧,這份真情纔是最爲難得。
蘇錦乘此機會大佔了一輪便宜,晏碧雲居然也沒有斥之以大義,而是任君憐愛,只是緊守著最後一關。
兩人卿卿我我了半天,蘇錦忽然一拍腦袋道:“差點把大事忘了,那糧食可是在廬州?”
“是啊,匿在廬州東北的隱秘所在呢。”
“這幾日我可能要動身,一旦聖旨下來,不日我便要去揚州府,這五十萬石糧食要運達揚州,碧雲你怕是要辛苦一趟去廬州安排一下。”“那還用說?奴家的糧食除了奴家去,誰也找不著,也沒人會承認;這事你就放心吧。”
蘇錦感激的拉著晏碧雲的手道:“真是個賢內助,我怎麼這麼有福氣呢?定是我前世敲爛了木魚修來的。”
晏碧雲戳著他的額頭道:“你呀,就會哄奴家,這回你把伯父大人氣的夠嗆,回來後好好跟他賠禮。”
蘇錦道:“我幫他這麼大的事,還不夠誠意麼?這差事可不易辦,說老實話,我現在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晏碧雲睜大眼睛道:“沒底你還敢在皇上面前打包票?”
蘇錦道:“難道跟皇上說‘我不行,我沒本事’麼?便是硬扛著也要上啊,再說也不是一點把握沒有,就憑我蘇錦,出生入死,火裡來水裡去,多少也是個見過場面的,豈能畏難而退?”
晏碧雲噗嗤笑了,蘇錦把胸脯子拍的砰砰響,那樣子活像個大馬猴,事已至此抱怨也沒有用,蘇錦便是一腳踏進火坑,自己也決不能任由他一個人煎熬,總之是生死一處了。
……
第二日,朝廷便有了大動作,第一件事便是下詔廢除了‘減餐令’,趙禎掩飾的很好,詔書上說,勤儉之行乃是出於自覺自願,朝廷下詔書強令行減餐令,有違仁治之道,故而廢除之,願意堅持勤儉之行的百姓,各地官府在年底可擬奏名單報上,朝廷給給予褒揚。
減餐令一廢除,人人喜笑顏開,也打消了市面上對於減餐令的一些傳言,雖然大饑荒的流言依舊悄悄傳播,但很多人卻是將信將疑了。
第二件轟動朝野內外的事便是朝廷官價收買民間存糧的詔書下達,詔書上說,即日起到十一月二十這一個月內,凡是民間存糧超過五千石的商戶或者富裕之家須得將多餘糧食按照高於市價一成的官價糶與官家。
在此期間,凡繳賣五千石的人家,可獲當地州官親書贈與的匾額一塊;一萬石以上者,除州官贈與匾額之外,家族中的男子可自動獲得秀才資格,並獲當地官學入學資格;十萬石以上者賜九品官身,可在當地州府部門安插職務領取朝廷俸祿;三十萬石以上者可獲八品官身,並將享受候補官缺之資格;五十萬石以上,賜舉人出身,享受中舉資格並允許參加下一年度禮部會試;百萬石以上者賜同進士出身,與同科進士共享朝廷官缺之額,並由皇上親自題贈《義商》匾額。
但凡在十一月二十之後尚未主動繳糶者,超過期限,再糶者價格將爲三百文一石,不享受任何嘉獎,十一月底朝廷將派有司稽覈全大宋商戶及富裕之家,若有私屯糧食不願上繳者一律按宋刑統從重處置。
一時間朝野紛紛,流言蜚語滿天飛,有拍手稱好的,有大叫荒唐的,有嗤之以鼻的,也有驚慌失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