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你私探吾營,是自送死期,不要走!”
舉手中棍照頭打來。姜子牙仗手中劍急架來迎。未及三合,姜子牙撥轉四不相就走。土行孫隨后趕來,祭起捆仙繩,又來拿姜子牙。他不知懼留孫駕著金光法隱在空中,只管接他的。土行孫意在拿姜子牙,早奏功回朝。真性自昧。只顧拿人,不知省視前后一路;只是祭起捆仙繩,不見落下來,也不思忖。只顧追趕姜子牙,不上一里,把繩子都用完了;隨手一摸,只至沒有了,方才驚駭。土行孫見勢頭不好,站立不趕。姜子牙勒轉四不相,大呼。
“土行孫敢至此再戰(zhàn)三合否?”
土行孫大怒,拖棍趕來。才轉過城垣,只見懼留孫說到。
“土行孫那里去!”
土行孫抬頭,見是師父,就往地下一鉆。懼留孫用手一指。
“不要走!”
只見那一塊土比鐵還硬,鉆不下去。懼留孫趕上一把,抓住頂瓜皮,用捆仙繩四馬攢蹄捆了,拎著他進西岐城來。眾將知道擒了土行孫,齊至府前來看。道人把土行孫放在地下。
“師伯仔細,莫又走了他!”
“有吾在此,不妨。”而后看向土行孫。“你這畜生!我自破十絕陣回去,此捆仙繩我一向不曾檢點,誰知被你盜出。你實說,是誰人唆使?”
“老師來破十絕陣,弟子閑耍高山,遇逢一道人跨虎而來,問弟子叫甚名字,弟子說名與他。弟子也隨問他;他說是闡教門人申公豹。他看我不能了道成仙,只好受人間富貴。他教我往聞太師行營成功。弟子不肯。他薦我往三山關鄧九公麾下建功。師父,弟子一時迷惑,但富貴人人所欲,貧賤人人所惡,弟子動了一個貪癡念頭,故此盜了老師捆仙繩,兩葫蘆丹藥。望老師道心無處不慈悲,饒了弟子罷!”
“道兄,似這等畜生,壞了吾教,速速斬訖報來!”
“若論無知冒犯,理當斬首。但有一說:此人子牙公后有用他處,可助西岐一臂之力。”
“道兄傳他地行之術,他心毒惡,暗進城垣,行刺武王與我,賴皇天庇佑,風折旗幡,把吾驚覺,算有吉兇,著實防備,方使我君臣無虞,若是毫厘差遲,道兄也有干系。此事還多虧楊戩設法擒獲,又被他狡猾走了。這樣東西,留他作甚!”
姜子牙說罷,懼留孫大驚,忙下殿來大喝。
“畜生!你進城行刺武王,行刺你師叔,那時幸而無虞;若是差遲,罪系于我。”
“我實告師尊:弟子隨鄧九公征伐西岐,一次仗師父捆仙繩拿了武吉,二次擒了黃天化,三次將師叔拿了。鄧元帥與弟子賀功,見我屢拿有名之士;被他催逼弟子,弟子不得已,仗地行之術,故有此舉。怎敢在師父跟前有一句虛語!”
懼留孫低頭連想,默算一回,不覺嗟嘆。
“道兄為何嗟嘆?”
“此子與凡塵貴族有緣,今日放過他,就讓他再此為武王孝命吧!”
俱留孫說完,那姜子牙也點了點頭,沒在說些什么。而后,土行孫為了以表戰(zhàn)功,大破鄧九公,鄧九公也因此為國捐軀。之后的幾個關口,在沒有得到情報的情況下,在深夜里,紛紛被那土行孫打開城門,使得姜子牙的大軍長驅直入。
周凌再次來到金雞崚的時候,申公豹也正在金雞崚處。申公豹得知周凌再次前來,趕忙迎接道。
“將軍。”申公豹有上前去。“那土行孫我以外數日之前就將其送到了鄧大人帳下。”
申公豹看了看左右,發(fā)現(xiàn)了鄧嬋玉的身影,到嘴邊的話,有咽了下去。
“但說無妨。”
周凌看到申公豹一直看著鄧嬋玉,知道是鄧大人失守,但這也是事實。不過在周凌記憶中,鄧九公是投了西岐。
“鄧大人在前線失受,戰(zhàn)死沙場了。”
“什么?”
“什么……”
前者周凌呼出聲音,后者也是鄧嬋玉。不過此時的鄧嬋玉顯得異常的堅定。而后申公豹和周凌說了事情的大概,并且還說了一下戰(zhàn)場的局勢。
自從上次鄧九公失守以后,西岐人馬士氣高漲,一直打到了金雞崚外,被孔宣和申公豹阻攔了下來,這才使得西岐人馬再度前行。
“孔宣?”周凌看著面前的男子,“孔雀大明王,孔宣。鳳凰老母的兒子,通天座下得意弟子,五色神光,刷盡世間萬物。我說的可對?”
“將軍大人說的嚴重了,我孔宣在這里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總兵罷了。”
周凌看著孔宣,點了點頭。此子乃是一個可造之才。不低估自己的地位,不驕傲自己的實力。隨后,周凌等人先行休息,一做打算。
“嬋玉,你……”
夜深了,月光撒在鄧嬋玉的臉上,其中明顯有幾滴眼淚流過。
“周凌哥哥,為何,為何父親會……”
周凌嘆了口氣,將鄧嬋玉摟在懷中。畢竟此事也怪周凌,畢竟那土行孫喜歡鄧嬋玉這小妮子,而鄧嬋玉卻喜歡自己,此次也和自己回到了朝歌,要不然,鄧九公為了自己這個女兒,也不會戰(zhàn)死的。
次日,周凌命孔宣上前應戰(zhàn),孔宣上來就放出絕技,五色神光。而對面的姜子牙看孔宣背后有五道光華,——按青、黃、赤、白、黑。子牙心下疑慮。孔宣見姜子牙自來,將馬一拎,來至軍前。
“來者莫非姜子牙么?”
“然也。”
“你原是殷臣,為何造反,妄自稱王,會合諸侯,逆天欺心,不守本土?吾今奉詔征討,汝好好退兵,敬守臣節(jié),可保家國;若半字遲延,吾定削平西土,那時悔之晚矣。”
“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昔帝堯有子丹硃不肖,讓位與舜。舜帝有子商均亦不肖,讓位與禹。禹有子啟賢,能繼父志,禹尊禪讓,復讓與益。天下之朝覲訟獄,不之益而之啟,再后傳之桀。桀王無道,成湯伐夏而有天下。今傳之紂。紂王今淫酗肆虐,穢德彰聞,天怒民怨,四海鼎沸。德在我周,恭行天之罰。將軍何不順天以歸我周,共罰獨夫也?”
“你以下伐上,反不為逆天,乃架此一段污穢之言,惑亂民心,借此造反,拒逆天兵,情殊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