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學的時候可以為了拔尖而昧著良心和道德出賣肉體。
那么之后呢?當肉體和金錢無法換取優(yōu)越性,壓力最終還是落回到孩子頭上。歐陽荷從一開始就設(shè)立了極高的起點,而她的奉獻、犧牲則將如同緊箍咒,緊扣在兒子頭上。
自己的孩子必須優(yōu)秀,必須成為社會精英,未來的日子里,只要孩子沒按她的節(jié)奏來,歐陽荷就算不把她跟校長的事情挑明,也會無力的流出一把心酸淚,隱隱晦晦的念叨起她為了孩子所做的付出。
“該做的,我都做了,你還要我怎樣。你知不知道我為你能上個好學校犧牲多大。”某一天歐陽荷必然會這樣說。
這不是母愛,是枷鎖,可憐的還是孩子。如今的父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搞不清楚教育的目的,別說孩子們自己了。
教育的目的早就已經(jīng)開始漸漸模糊了,很多人應該都聽到過父母長輩們類似的念叨,不好好學習,就當掏糞工人,不好好學習,長大只能掃地,不好好學習,工作都找不到。
教育的育人價值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與階層地位的直接掛鉤,勤讀書,考學歷,當體面人,而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教育就變得更加功利了,素質(zhì)考核從幼升小就開始了,考核從考查學生本身延伸到了考核家長能力,再覆蓋到考察家庭經(jīng)濟實力。
很多辦學資質(zhì)較好的私立學校,即使有錢交得起高昂的學費,學校也不一定會錄取你家孩子。
父母的職業(yè)、學歷、社會地位,甚至祖上三代的背景成分,都將直接與孩子的教育掛鉤。更諷刺點說,或許還跟歐陽荷的容貌身材有關(guān)。
這里沒有公平只有特權(quán),教育食物鏈,工作食物鏈,也就因此根據(jù)家庭階級逐漸形成。社會上層無憂無慮,中層過度焦慮,底層放棄教育。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為了獲
得思考的能力,能使人有尊嚴、有價值、有滿足感。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和平與圓滿的人生。可憐這些孩子,未出生就被放上賽道,就開始被身后的鞭子抽在脊梁骨上狂跑。
只要能搶在別人前面跑起來,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尊嚴都可以不要。從來沒人告訴他們,要快樂,要去尋找有意義的一切。
人們常在看到生而不養(yǎng)的人間悲劇時痛徹心扉說,如果當不好父母就不要生孩子。
可這么說的人,也許并沒有反思,自己有沒有當好父母。孩子不是生下來養(yǎng)大,就對了,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人人知曉。要想為人父母,就先要做到為人。
對于歐陽荷來說,丈夫一個月賺2萬,她會和一個月賺10萬的比,等到丈夫一個月賺夠10萬,她又會跟那些年薪千萬的人比。
欲望永遠填不滿,不能滿足自己的目標永遠都覺得自己窮,這哪是什么母愛,就是冠冕堂皇的虛榮攀比心在作祟,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考試,想想就覺得可怕。
失去道德底線的犧牲,不叫犧牲,那叫恥辱。即便她當真跨越階級,把孩子送進了富人學校,就好比一個開大眾的,混在一群開保時捷的人里面,很容易因為自卑而放棄,為了自尊而攀比。
這不是贏在起跑線,只是好像贏了,最后還是會輸,就好像比賽吃了興奮劑,早晚被查出來,毀了終身。
降低底線并不會為你換回些什么,而是決定你能擁有什么,你的底線定得有多高,意味著你做人的底線決定了你會是什么樣的人。
富人的孩子過砸錢的生活,窮人的孩子,母親接受潛規(guī)則,也得過上砸錢的生活,這倒是殊途同歸。一旦欲望被豁開了口子,它就成了貪得無厭的黑洞,尊嚴、原則、清白都可以為其獻祭。
崇拜金錢的人,跪得久了,是站不起來的,始于虛榮,盛于狂熱,最后能迷途知返,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愿,浪子回頭,不過是
成人世界絕美的童話。
只要在金錢面前彎曲了一次膝蓋,女孩們就會被誘導著,徘徊在不同的男人身邊,在不同的酒店起床,直到再也無法出賣自己。
選擇用出賣身體崇拜金錢的人,往往虛榮心被撐到最大,自尊心卻縮到最小,只會成為貶值品,而不會隨著時間增值。
你以為的饋贈,只是在一點一點消磨人生,剝削自尊,人一旦放縱了自己,懶惰與丑陋便會肆無忌憚裹挾而來。
世上最虧本的買賣,就是把無形的資產(chǎn)用金錢量化。有人用金錢量化教育,那么教育就成了底線模糊功名利祿的特權(quán)戰(zhàn)場,有人用金錢量化美貌,那么青春就成了販賣尊嚴比拼虛榮的權(quán)色交易。
一切美好的事物,只因被鍍上了拜金的光澤而變得腐朽不堪,失去原本的光輝。
人是金錢的驅(qū)動者,不是金錢的階下囚,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我們自己的悲哀。不在錢權(quán)面前卑躬屈膝,才能成為人生的主人。
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用有效的方法去追尋,想要得到的終究會得到,只是付出的東西無法承受罷了。
可是作為一個人,還是希望這個世界多一點人性,人才不會變成冷酷的野獸,失去生而為人的感情。
不要讓人性被獸性吞噬,保持住人的感情,人心中的溫暖可以對抗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陰冷,把這可怕的世界變成溫暖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