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不息的人生
西奧多·羅斯福
你們是西部最大城市芝加哥的市民,是為這個國家奉獻了林肯和格蘭特的伊利諾斯州的州民,你們卓越地體現了美國國民性中最具美國特征的所有一切。在向你們講話時,我想提倡的不是耽于安逸的人生哲學,而是奮斗不息的人生哲學——含辛茹苦,辛勤奮斗,銳意進取,終其一生;我想宣揚的是,成功的最高境界與貪圖安逸、碌碌無為之輩毫無緣分,而只屬于那些不畏險境、不懼困苦、不辭辛勞,并因此終獲輝煌勝利的人們。
慵懶安逸的一生,僅僅因為缺乏或缺少能力去成就大事而歸于平淡安穩的一生,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民族,都不足稱道。我只不過希望,每個有自尊的美國人對自己、對子女所作的要求,同樣適用于要求美國這一國度。你們當中有誰會教導自己的孩子,閑逸安穩是他們首要的考慮對象,是他們矢志追求的最終目標?你們這些芝加哥的市民將這個城市建設成了一座偉大的城市,你們這些伊利諾斯州的州民在把美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國度的進程中作出了應有并且是卓越的貢獻,因為你們既不鼓吹,也不實行這樣的人生哲學。你們自己辛勤勞作,并教育子女也辛勤勞作。
假如你們家道殷實,名副其實,你們會教導子女,盡管他們可能會有閑暇,但是不可無所事事地虛擲光陰:因為明智地使用閑暇只是意味著,那些有幸擁有閑暇、無須為謀生計而不得不工作的人,更加應該獻身于科學、文學、藝術、探險、歷史研究領域內無分文報酬的工作——那種國家亟須的工作,這些工作的成功開展將為國家贏得巨大聲譽。
對茍且偷安、不敢作為的人,我們毫無敬佩之意。對奮斗不息、終至輝煌的人,我們則滿懷崇敬;他們對鄰人從來不做不義之舉,對友人及時伸出援手,但是同時又具備陽剛之氣,能夠在現實生活的嚴酷斗爭中贏得勝利。失敗固然令人難以承受,但是從來不努力追求成功更為糟糕。
在人生旅程中,不付出努力,就會一無所獲。現在無須努力僅僅意味著目前已經積累了過去的努力成果。一個人只有在自己或祖輩努力有成的情況之下,才可以擺脫必須工作的束縛。假若如此獲得的自由使用得當,并且這個人仍然在從事實際工作,只是工作性質有所不同,無論是成為作家還是將軍,無論是涉足政界還是探幽歷險,他都向我們證實了他理所應當獲得命運的垂青眷顧。
但是,假若他將這段免于工作的自由時間不是當做預備時期,而是當做純粹的享樂時光,即便可能不是那種墮落的享樂,也只能表明他不過是這世上的累贅,并且有朝一日必須自食其力時,他肯定技不如人。安安逸逸的人生,一言以蔽之,并非滿足的人生,非凡對那些渴望在世上有所作為的人來說,尤其顯得格格不入。
歸根到底,一個國家如要稱得上健康的國家,只有構成這個國家的男男女女都過著純潔清白、朝氣蓬勃、身心健康的生活,只有孩子們接受教育,學會竭盡全力,不逃避困難,而是克服困難;不貪戀安逸,而是不畏艱辛、不懼風險,知道如何贏得勝利。男子必須勇敢、忍耐、勤勞,樂于承擔男人的工作,能夠自立于世,撫養依靠他的親眷。女子應該成為家庭主婦、持家的良伴、眾多健康孩子的機智無畏的母親。
在都德的一部動人心魄、令人感傷的著作中,他談到“當今世上,年輕妻子對生兒育女的懼怕揮之不去”。當這些言辭成為一個國家的真實寫照之際,那么這個國家已經腐爛透頂了。當男人對工作或正義的戰爭望而生怯,當女人將為母之道視為畏途,他們將會因為已處危亡的邊緣而戰栗不已;他們如從這世上消失殆盡,也不足為奇;他們是一切性格堅強、行為果敢、品格高尚的男人和女人理所當然的嘲笑對象。
個人如是,民族亦然。
每天進步一點點
人生來就是應該勞動的,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勞動換來的幸福是長久的,否則那種幸福便會是空虛的,終會如過眼煙云般隨風消散。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
斯·茨威格
我那時大約有二十五歲,在巴黎研究寫作。許多人都稱贊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歡。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所在。
于是,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有一晚,在比利時名作家魏爾哈侖家里,一位年長的畫家慨嘆著雕塑藝術的衰落。我年輕而好饒舌,熱熾地反對他的意見。“就在這城里,”我說,“不是住著一個與米開朗琪羅媲美的雕刻家嗎?羅丹的《沉思者》《巴爾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們的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嗎?”
當我傾吐完了的時候,魏爾哈侖高興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羅丹。”他說,“來,一塊兒去吧。凡像你這樣贊美他的人都該去會他。”
我充滿了喜悅,但第二天當魏爾哈侖把我帶到那雕刻家那里的時候,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在老朋友暢談之際,我覺得我似乎是一個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偉大的人是最親切的。我們告別時,羅丹轉向于我:“我想你也許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說,“我這里恐怕什么也沒有。可是禮拜天,你到麥東來同我一塊兒吃飯吧。”
在羅丹樸素的別墅里,我們在一張小桌前坐下吃便飯。不久,他凝視著我,溫和的眼光充滿著激勵,他本身的淳樸寬釋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著大窗戶的簡樸的屋子里,有完成的雕像,許許多多小塑樣——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個手指或者指節;他已動工而擱下的雕像,堆著草圖的桌子,一生不斷地追求與勞作的地方。
羅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變成了一個工人。他在一個臺架前停著。“這是我的近作。”他說,把濕布揭開,現出了一座女正身像,以黏土美好地塑成的。“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細看著這身材魁梧、闊肩、白髯的老人。但是在審視片刻之后,他低語著:“就在這肩上線條還是太粗。對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輕輕地滑過軟和的黏土,給肌肉一種更柔美的光澤。他健壯的手動起來了;他的眼睛閃耀著。“還有那里……還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又走回去。他把臺架轉過來,含糊地吐著奇異的喉音。時而,他的眼睛高興得發亮;時而,他的雙眉苦惱地蹙著。他握好小塊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再刮開一些。
這樣過了半點鐘,一點鐘……他沒有再向我說過一句話。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創作的更崇高的形體的意象。他專注于他的工作,猶如在創世的上帝。
最后,帶著舒嘆,他扔下刮刀,像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溫存關懷般地把濕布蒙在女正身像上。于是,他又轉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門口之前,他看見了我。他凝視著,就在那時他才記起,他顯然對他的失禮而驚惶。“對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著他的手,感謝地緊握著。也許他已領悟我所感受到的,因為在我們走出屋子時他微笑了,用手扶著我的肩頭。在麥東的那天下午,我學到的比在學校所有的時間學到的都多。從此,我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沒有什么像親見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方與世界那樣使我感動。那時,我參悟到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專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情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貫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領。
于是,我察覺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把一切都忘掉的熱忱,一個人一定要能夠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沒有——我現在才知道——別的秘訣。
每天進步一點點
還有什么能比看到一個勞動者,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一項有意義的勞動中去更能令人感動的呢?
我們有時會嘆息生不逢時,有時會抱怨社會的不公,當我們慨嘆成功和收獲總是屬于別人的時候,是否反思過,我們盡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勞動?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我們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收獲豐碩的成果。
◆如果我休息,我就會生銹
奧里森·馬登
在一把舊鑰匙上面發現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字——“假如我休息,我就會生銹”。對于那些為懶散而苦惱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則最好的箴言。甚至那些勤勞的人都會接受并從中受益,將它視為警語。
假如一個人讓他的身體機能休息,就像鑰匙上不被使用的鐵一樣,他的身體很快就會表現出生銹的跡象,從而無法適應工作。
想要獲得與偉人相同成就的人,必須持續不斷地使用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夠打開知識之門——科學、文學、農業——每一道人類知識領域的入口。
勤勉能使鑰匙發亮,從而開啟成功的寶藏。假如休·米勒在礦場勞累了一天之后,在傍晚休息和娛樂,他決不會成為一位名垂青史的地質學家。聞名的數學家埃德蒙·斯通假如將休閑的時光用于消遣娛樂,他決不可能出版一本數學字典,也就不可能發現打開數學科學大門的鑰匙了。假如年輕的蘇格蘭青年霍格森在山坡上放羊時讓大腦處于休眠狀態,而不是以串珠來計算星座位置的話,他也不可能成為一位聲名大振的天文學家了。
勞動征服一切——這里所指的勞動,并非變化多端、斷斷續續或者偏離方向的勞動;而是實在的、持續的、朝著正確方向而每日堅持不斷地努力。正如自由的代價是無休止的警惕,永無止境的勤勉則是獲得崇高而持久的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每天進步一點點
勤勞是一種積極運動著的狀態,即使身體休息著,思維也應處于一種活躍狀態。我們都知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也知道“生命在于運動”的真理,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運動,于我們更是這樣。
大腦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許多奇思妙想就在高速飛轉中濺出思維的火花。千萬不要關掉思想的電閘,誰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