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堆里的童年時光
薩特
我是從書堆里開始我的生活的,就像我將在書堆里結束我的生活一樣。在我外祖父的辦公室里到處都是書,他禁止別人碰這些書,只一年一次,在十月份開學之前才能給這些書撣去灰塵。還在我不識字的時候就已經對這些豎著的“石頭”倍加崇敬:它們或是直立,或是斜立,像磚塊似的在書架格子里擠壓著,或是間隔擺著,猶如古代石柱形成的通道,高雅而壯觀。我感到我們全家的興衰全系于這些“石頭”。它們都很相像,我在這所小小圣殿里嬉戲,周圍是低矮、古老的文物,它們曾看到我出生,也將看到我死亡,它們的永恒保證了我的未來將與過去一樣的寧靜。晚上常常偷偷地觸摸它們,使我的手有幸沾上它們的灰塵,但那時我還不知道怎樣做才好。每天我都看到一些場面,卻不知其含義是什么。比如,我的外祖父平時特別笨拙,還得我母親給他戴手套,可他擺弄這些文物書籍時他的手卻像主祭那樣敏捷嫻熟。我曾千百次地看到他漫不經心地起來,繞他的桌子轉一圈兒,一兩步就穿過了屋子,準確地抽出一本書,用不著選擇,一邊翻著書,一邊回到他的坐椅上去,剛一坐下,就用拇指與食指聯(lián)合動作一下子翻到需要的頁碼,并讓紙張發(fā)出一種皮鞋般的響聲。有時,我走近這些盒子,它們像牡蠣一樣打開著,我發(fā)現里面**的肌體,灰白發(fā)霉的葉片,有些腫脹,覆蓋著黑色的脈絡,吸著墨汁,散發(fā)著菌味。
在我外祖母的房間里,書都是倒著放的。她常從一所閱覽室里借書,我從未見她一次借兩本以上。她借的這些玩意兒使我想起新年時吃的糖果,因為這些書的紙張又薄又閃閃發(fā)光,好像用砑光紙做的似的。這些紙頁閃光、潔白,幾乎都是嶄新的,它們似乎都包含著神奇的奧秘。每星期五,我外祖母都穿著打扮,準備出去,并且向別人說:“我要還書去。”可她回到家來,先摘下黑色帽子和短面紗,然后就從手籠里把書抽出來。我莫名其妙,自忖道:“這是不是還是原來的那幾本書呢?”她把這些書小心翼翼地“蓋”起來。然后從中選出一本,她拿著書坐到靠窗子的地方。她坐在那把帶有野苣圖案的安樂椅里,戴上她的老花鏡,不斷發(fā)出幸福而又疲倦的嘆氣聲。她低下眼瞼看起書來,嘴上露出使人愉悅的微笑。后來我在蒙娜麗莎的嘴上又發(fā)現了這種微笑。我母親此時則一言不發(fā),也要我保持沉默。這情景使我想到了彌撒、死亡和困倦,因為此時我心中充滿了一種神圣的靜寂。路易絲不時地小聲笑了起來,她喊女兒過去,用手指指著一行字,這兩個女人便交換一個會心的眼色,但是,我并不喜歡這些裝潢過于講究的小冊子。這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書,我外祖父就毫不掩飾他的鄙視態(tài)度,他瞧不起這些專給女人寫的玩意兒。星期天,他常常無事可做,便進妻子房間,像柱子一樣站到她面前,一言不發(fā)。大家都注視著他。他把玻璃窗敲得咚咚直響,后來,他想不出別的新花樣,便轉身對著路易絲,從她手里把小說奪走。她憤怒地喊道:“查理!你把我的頁碼搗亂了!”這時,我外祖父已眉飛色舞地讀了起來。突然,他用食指敲打著小冊子,說:“不懂!”“你怎么會懂呢?你不從頭看!”我外祖母反駁道。
他無可奈何地把書往桌上一扔,聳聳肩走了。他肯定是有道理的,因為他是寫書的人嘛。我很了解這一點:他曾指給我看在這書架格子上擺的書,那是一些厚厚的硬皮大部頭,棕色的帆布封面。“小東西,這些書都是外公寫的。”
多么令人自豪啊!我是創(chuàng)造這些圣物的專業(yè)巨匠的外孫,他像管風琴制造者、教士的裁縫師一樣受到別人的尊敬。
因為這個原因,我對他更加尊敬了,把他看做圣人。由此,我很早便把教書看做是一種神圣職業(yè),把文學看做是使我入迷的嗜好。
每天進步一點點
童年,《賣火柴的小女孩》引起我們多少的悲憫,《七色花》帶給我們多少幸福的憧憬?文學作品在我們童年時期帶給我們一生的影響,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再沒有什么東西比書更能夠讓孩子們癡迷,那里的世界充滿奇幻和快樂,在那個世界放縱自己的想象,任誰都不會來打擾。
有幸在書堆中成長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的孩子。
◆夢里夢外盡是書
尤今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書砌成的。
八歲那年,父親在尋找工作上處處碰壁后,決定帶著一家大小到新加坡另謀發(fā)展。初到新加坡時,我們住在一個叫做“火城”的地方。我們在一幢高達四層的舊樓房里租下一個房間。樓下,是一長排店鋪,其中有一家是賣文具雜書的小店。成人的書不多,兒童故事書倒有不少。新到的,放在平臺上;稍為舊一點的,便放在門口的大紙箱里。那時,我讀小學二年級,常常在放學后溜到那兒去看免費書,站著看、蹲著看,那老板不催又不趕,任我去。事隔那么多年,他的長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會忘的,是他那雙含笑的眉、含笑的眼。在那袋里沒有多余的零錢的歲月里,倘若不是碰上這么一個慈和隨便的老板,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壓抑我喜歡看書的那一份了。
父親當上了建筑承包商后,家里經濟逐漸好轉。書本,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了。父親愛買書、愛看書,他給自己買,也給家里的孩子買。不是一本一本地買,而是一套一套地買。他買給我的第一套書是《成語故事》十冊。
我廢寢忘食地看,愈看便愈驚嘆于中國語言的優(yōu)美、精深、凝練、廣博。我和方塊字,至此正式結緣。此后,便終生與它糾纏不清。
在文字的掌握上有了基礎后,父親便開始為我買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我小學還沒有畢業(yè),便讀完了《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大部頭著作。
上了中學后,我有了固定的零用錢,開始懂得上書局去挑選自己愛讀的書。這時期,我讀了大量的翻譯小說。比如:《傲慢與偏見》《靜靜的頓河》《巴黎圣母院》《父與子》《娜拉》《約翰·克利斯朵夫》《飄》等等,都是一本一本地接著讀的。當時喜歡讀外國的翻譯小說,主要是受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書里的時代氣息所吸引。
除此之外,古典詩詞,也愛不釋手,那時記憶好,《唐詩三百首》幾乎全都能背誦得出來。
進了大學,受到校園風氣的影響,我開始大量地閱讀有關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這個時期的我,好似驟然闖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園圃里,看到這里也是花、那里也是花,朵朵嬌艷、朵朵鮮麗;五彩繽紛、香氣撲鼻,目眩神迷之余,日夜不分的沉醉在內了!
由于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持續(xù)不斷地閱讀習慣,所以,這些年來,我?guī)缀醪荒芤蝗諢o書。有人說,不讀書的人,言談無味,面目可憎;然而,對于我來說,言談和面目是不是無味、是不是可憎,都還是其次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倘若不讀書,我的日子便過得無歡、無趣、無味、無樂。
過去,當我還是在籍學生時,看書比較有系統(tǒng)。總是把同一位作者的書看完了,才開始看另一個人的書。現在,我除了工作外,還要照顧家庭,還要從事筆耕,時間不但有限,而且被分割得非常零碎。所以,難以擬訂系統(tǒng)化的讀書計劃。
我看書,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囫圇吞棗、一目十行地看。這時候,眼睛好像長了翅膀,在書頁上任意飛翔。雖然看得很快,然而,由于是在全神貫注的情況下看的,所以,我并不曾辜負我手中的書。倘若讀畢以后,覺得這是一部好書,我便會從頭到尾再細細重讀一遍。細讀時,我會作眉批。有時是段批,有時是章批。在細讀一本書期間,我會利用閑暇速讀另一本新書。一緩一速,循序并進。換言之,在以反芻的方式消化舊有知識的同時,我并沒有放松自己對新知識的吸收。
我家里除了訂閱四份日報外,還訂了好些周刊、月刊、季刊。這些報紙和雜志,有許多都是在煙飛油濺的廚房里讀完的——我在煎魚煮飯的同時,利用中間的空當來讀它們。此外,我多年以來堅持的一個習慣是:不論時間多遲,我在臨睡以前一定要看上一個小時的書。倘若不看,便睡不安寧。日積月累的,被我眼睛消化了的書本,數目便十分可觀了。由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書海里,有時晚上做夢,連夢都沾著書香呢!
我實在是太愛書了,套一句目前最流行的話:“書,是我最始與最終的唯一。”我和書彼此相戀,永不相負。
每天進步一點點
當書籍成為我們最好的伙伴,當閱讀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生活會變得多么的幸福、美好和充實啊!
書是一片廣闊的海洋,書是一個精彩的世界,我們在書中就能縱橫天上人間,馳騁于古今中外。
書是我們的良師,為我們答疑解惑,亦是我們的益友,撫慰我們心靈的傷痛。書還是我們的眼睛和耳朵,看到更多的人世風景,聽到更多的天籟之音。
◆總統(tǒng)夫人的閱讀生活
羅斯福夫人
我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如果沒有那些書籍的話,我恐怕自己對于世事會一無所知。書上談到各種各樣的人,我所讀的都成為真實的、生動的故事。我很幸運,因為祖父有一間藏書室,我猜想那一時代有許多人家都有。他的藏書室里藏書很多,包括所有古典的著作。沒有人告訴我,哪些書是不該看的。我也不曾告訴我的孩子或孫子們哪些書是不該看的。結果,我相信我并未曾受害。如果關于一本書,我提出了一些令人尷尬的問題,這本書有時會找不到了,這只是因為我使我的年輕的姑姑們太窘了。
除此之外,只有一個限制,啊,我多么恨這個限制!祖母認為你在星期日所做的事情總不能跟平日一樣,因此,我在星期日所看的書,也要特別些,與平日不同。每當一天時間快要結束,我剛剛對一本星期天可看的書發(fā)生興趣時,這本書就被收起來了,要等到下一個星期天才能繼續(xù)看它。這真叫人難過,安息日原來是要這樣過的!
我但愿自己能夠這么說,今日我讀的書,跟我十五歲以前所讀的一樣多。但是我似乎沒有像孩子時代那樣的空閑,光為了好玩而看書,高高地爬在樹上,讀一整個上午,只有在吃飯鈴的響聲權威地宣布“你一定要來吃中午飯”時才回到屋里去。
我多么想望那種日子能夠再回來,我希望我能坐在那里四個鐘頭,看一本書。我真的很想看書,不是看人家叫我看、我不得不看的書,而是某一本我自己選中的書。我從不曾忘掉看書的習慣。我認為,如果你在年輕時養(yǎng)成這習慣,你就會體驗到文字是多么重要的東西。今日,分散孩子們注意力的事物太多了:電視、電影、收音機。在許多方面,孩子們比我們當年知道的事情要多得多,但是,我認為這一切東西強調了文字的重要。例如,在上次的競選中,在看過兩位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之后,我發(fā)現第二天早晨,我還要看一看報紙上的記載,以保證我已明白了雙方的每一論點。有一件事情我感到很有意思,有一天,我的一個男孩對我說:“我希望我看書的速度能夠快一點。”我同意道:“真的,我也這么盼望。”他答道:“啊,你看書要比我快一倍。”也許最近他看的書不夠多,否則,我相信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念得快起來的。
但是,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許多孩子們讀的書不多?他們不能讀得很快。我想,我們應該給他們各種機會,讓他們知道如何閱讀,如何更快地把他們所讀的吸收進去。我們必須讓我們的青年人養(yǎng)成一種能夠領會好書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一種寶物,值得雙手捧著,看著它,別把它丟掉。我們之中太少人真正地把我們所領會到的美好的故事,告訴過我們的孩子們,無怪乎年輕人也不能欣賞環(huán)繞著他過去的那些美好事物。他們把那些事視為當然,不足為奇。他們需要多念一點歷史。
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怕麻煩,教導我們的年輕人欣賞書中的美與內容,領略書的價值,一定會增加許多如饑似渴的讀者。
有一天,我有一個機會到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去,那里陳列著許多古代手抄本和古代印刷的書本。我想,一個孩子若有機會摹寫這些早期手抄本的話,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他們可以看這些手抄本是如何更正的,可以看看那些圖書,看看那些手抄本的翻印本。
我們若能為年輕人設一個他們自己的圖書館的話,他們的興趣恐怕會增加很多,這是學習讀書價值的最好途徑。老的一代知道讀書的價值,但是我認為有時候,我們這些老人并未給予青年人一個機會,讓他們從長者那里,知道讀書可能是一個極大的享受。
是的,如果我們能把我們的愛,我們的熱誠和我們對讀書的享受,分一部分給孩子們,他們的生活將因此而增加不少的意義,歷史上從未有過像現在這樣的一個時期,我們如此需要開拓我們的思想。我們不能再讓我們青年人的思想狹隘,世界與我們的距離太近了,我們進入太空的可能性越大,世界也變得越狹窄了。
每天進步一點點
沉浸在一本好書中被人打斷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就像被人從一個美夢中喚出!
閱讀是多么快樂的享受啊,當我們沉溺其中分不清時空的時候,甚至覺得吃飯睡覺都會是多余的事情。脫離開課本的閱讀尤其讓人感到說不出的愉快,那個奇妙的世界任我們的心在其間自由地縱橫。
就讓我們放任年少的好奇和熱情,縱情地在書中馳騁我們的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