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節 王妃立功

就在喜隱大勝黨項後,這個冬天大遼又迎來了一個喜事——皇后蕭燕燕再有身孕。耶律賢欣喜若狂,他盼望著蕭燕燕這次能誕下一位皇子,好承繼他的皇位。因此慶祝完除夕,耶律賢便攜蕭燕燕及契丹貴族、北南大臣前往木葉山,拜始祖廟,並以青牛白馬祭天。在契丹人的傳說中,他們是騎著青牛的仙女和騎著白馬的仙人的後代。因此每遇到戰事,或爲國祈福時,便在“聖山”木葉山以青牛白馬祭天。木葉山位於永州,傳說中仙女泛河而下,和仙人在木葉山相遇、結合,生八子,既後來的契丹八部,因此木葉山被契丹人稱爲“聖山”。木葉山雖不甚高,卻東西貫通,綿延無際,冬日皚皚白雪覆蓋下,一眼望去宛若蛟龍騰空。站在木葉山北望,滿河自天邊而來,霧靄飄渺,浩浩蕩蕩。木葉山南望,沙丘、湖泊、綠洲交相掩映,連綿起伏,一望無際。

祭祀這天,設天神和地祗位於木葉山,中立君樹,前植羣樹,象徵朝班。耶律賢佩戴金文金冠,身穿白色金絲綾袍,披著玄狐斗篷,腰繫絳色束帶,以犀玉刀錯爲飾。蕭燕燕身著絡縫曳地紅狐袍,腰懸玉佩,額前結金帕戴鳳冠。帝后至君樹前下馬,面東坐於御榻,羣臣命婦等也依次就位。 帝后先致奠於天神和地位,耶律賢適再以北府宰相之位帶領羣臣致奠於君樹,又遍及羣樹,隨後帝后率百官再拜。然後上香,再拜如初。接著,身著白衣的巫師致辭,每致一辭,帝后率百官一拜。之後,奉青牛白馬,又舉酒、持肉、奉茶果等,又再三起,再三拜,儀式持續了一個時辰纔算完畢。儀式後,耶律賢遣開了衆人,和蕭燕燕單獨進始祖廟內參拜。

望著廟宇內供奉的先人塑像,耶律賢喃喃道:“列祖列宗在上,請保佑不孝子孫賢得一皇兒,承繼大遼江山,傳至千秋萬代。”望著耶律賢優雅虔誠的側臉,蕭燕燕心裡暖暖的,又故意裝作生氣的樣子說道:“唉,可見皇上還是重男兒輕女兒,虧了平南和她爹爹那麼親。”

耶律賢知道蕭燕燕與他玩笑,卻還是嚴肅地說:“綽兒,你知道朕不是這樣想的。只是,朕未登基的時候就在想,爲什麼漢人宮廷鮮有內亂,而大遼每次皇位更替總有叛亂,所謂的皇家威儀成了兒戲,更被漢人恥笑。後來朕想清楚了,這都是因爲漢人嚴格遵循皇位父子相承、立嫡立長的規矩,使之成爲一項定律。旁人,就算是皇親貴戚也不得覬覦皇位。可咱們契丹卻不是,朕的祖父人皇王是長子,卻沒能繼承太祖遺位,到了太宗的時候又把皇位傳回了父皇;父皇被害後,穆宗又繼承了皇位,此時又輪到了朕。所以,從朕開始,便要定下這個規矩。從今往後,繼承皇位者只能是朕的血脈,朕傳位於長子,長子傳位於長孫,這樣子子孫孫,方能保我大遼千秋萬代!”說到激動處,耶律賢不禁咳嗽不止,臉漲得通紅。蕭燕燕忙一邊爲他扶胸一邊安慰道:“皇上說的是,只是您還年輕,何必這樣心急。”

耶律賢握住蕭燕燕的手,眼神中竟有些悲涼:“綽兒,朕十歲那年,宮裡來過一個道士,他說朕先天氣血不足,後天又多費心神,天壽...恐不過三十——”見蕭燕燕要說什麼,耶律賢忙搶道:“你放心,江湖術士之言,朕自然不放心上。只是....只是不知爲何,這個冬天,朕確實覺得身體不如從前了,許是前些日子太過勞神了吧。朕想早點見到太子,把朕所學所知都告訴他,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蕭燕燕眼中已是淚水盈盈,只哽咽著說:“皇上別嚇唬臣妾了。身體有恙,就找太醫來看;累了,您就歇著。您答應臣妾,莫不要再說這麼不吉利的話了。”耶律賢忙笑著答應,蕭燕燕這才止住了哭泣。

誰知從木葉山回到上京不幾日,耶律賢就大病了一場,渾身痠痛,頭暈目漲又咳嗽不止。太醫看過後只說皇上是感染了風寒,可日日用藥卻也不

見大好,總是時好時壞。蕭燕燕想起耶律賢跟她說的“天壽不過三十”的話,不禁更加擔心,因此乾脆搬到了彰愍宮,日夜服侍。耶律賢將每日例行的早朝省了,只在彰愍宮的外殿召見要臣,蕭燕燕便在一旁隨時侍奉。耶律賢有時候累極了,大臣們的奏摺便由蕭燕燕爲他念,又或者替他執筆。如是幾次,蕭燕燕對於朝政之事漸漸精進,耶律賢也樂於多了個幫手。

卻不想耶律賢還未痊癒,西北的阻卜部落又來侵犯。在大遼北部,廣袤的草原沙漠地區分佈著數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統稱爲阻卜。遼初,太祖以武力將這些部落征服,他們皆奉遼太祖爲“天可汗“,常遣使朝向遼進貢,如馬匹、駝頭、貂皮、青鼠皮等。只是這些原始部落都以放牧爲生,每到冬季便衣食艱難,於是有時就回到遼地野蠻搶劫。穆宗的時候,因爲政事荒廢,阻卜更得寸進尺。而西北招討使太平王又是最軟弱貪安的,引得阻卜這幾年頻頻侵犯。本來以大遼的雄兵,對付這些原始部落的騎兵也是綽綽有餘的。可就在此時,太平王耶律罨撤葛卻突然病逝。更雪上加霜的是,罨撤葛手下一名大將在他死後與阻卜勾結,竟然趁著夜晚放了把火,帶著精銳人馬和糧草投敵了。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貧寒的西北,沒有糧草軍隊簡直寸步難行。

耶律賢得到消息後,一面派人押送糧草前往西北,一面又快馬令罨撤葛的兒子牙裡領兵禦敵。可誰想連著下了好幾日雪的上京道發生雪崩,又引發山體滑坡,將唯一一條由上京通往西北的道路封死,也將雙方的聯繫隔斷。這樣一來,西北的消息傳不出來,而上京的糧草和援兵也送達不到。耶律賢一急,剛見好轉的病情又嚴重起來。雖然如此,他還是強撐著與大臣商議對策。蕭燕燕既擔心大姐又心疼皇上,本準備在宣政殿的後堂等待,可耶律賢卻出乎意料地拉著蕭燕燕進了宣政殿,又命連奴在御座旁邊加了一把椅子。見蕭燕燕猶豫不坐,耶律賢只淡淡地說:“朕知道你擔心太平王妃,便一起聽聽吧。”蕭燕燕於是便在耶律賢一旁坐了下來。見此情景,殿下的百官有的嗔目結舌,有的面無表情,有的眉來眼去。

商議之後,羣臣一致認爲,如今之計只能是立刻令人帶兵修路,打開通道,然後帶上糧草和援兵趕赴西北。高勳在心裡打著算盤,上一次宋王喜隱擊敗黨項,一躍成爲西南招討使。如今西北招討使空置,很明顯,這一次誰能領兵擊退阻卜,這個西北招討使就是誰的。於是高勳極力推薦寧王耶律只沒的兒子耶律速古爲征討將軍,可耶律賢適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很清楚高勳的算盤,可如今西北局勢緊張,而耶律速古毫不瞭解西北的情況,他又是個有勇無謀之輩,怎但得起征討將軍一職。一時間,耶律只沒、耶律賢適、高勳等人七嘴八舌爭了起來,龍椅上的耶律賢被他們吵得頭痛,不禁扶額微咳。蕭燕燕忙讓連奴爲皇上斟上一杯熱茶,又撫背安慰。正此時,忽見耶律斜軫走進殿內,拜道:“啓稟皇上,殿外有一名從西北來的信兵說有事稟告。”

衆人皆驚異,從西北到上京的路還未打通,這信兵是如何過來的。耶律賢著急知道西北的現狀,忙對耶律斜軫說:“快傳!”

片刻,只見一名年紀輕輕、身材矮小的士兵三步並作兩步氣喘吁吁走入宣政殿。只見他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臉上更是汗水和泥水混成一片,可見是日夜兼程。那士兵見到皇上趕忙跪了下來,用略顯稚氣的聲音朗聲道:“奴才拜見皇上。奴才奉王妃之命,特來向皇上彙報戰況!”

“王妃?”耶律賢與蕭燕燕對視一眼,不禁問道:“哪個王妃?”

那士兵不敢擡頭,仍低頭答道:“回皇上,是太平王妃。五日前,王妃已經帶領將士將阻卜敵軍擊退,斬殺了叛變的鐵旗,並活捉了阻卜烏古部左賢王和上百

俘虜。王妃知道雪崩封道,皇上皇后擔心戰況,便派了兩千將士開石闢路,終於在昨日闢出一條小路。王妃命奴才快馬加鞭先趕到上京,向皇上報信。等道路完全清理完畢,王妃再親押俘虜進京面聖,向皇上請罪!”

耶律賢簡直不敢相信,殿下的羣臣也是你看我我看你,唯有蕭燕燕知道姐姐阿依古向來男兒氣魄,因此又高興又欣慰。耶律賢不禁又問了一遍:“你說,你是說,太平王妃率兵擊退了阻卜?你擡起頭,給朕說得清楚些!”

那小兵年輕氣勝,聽皇上這樣說竟也不怯,便真的擡起頭,瞪著雙溜圓的眼睛說道:“是,回皇上。太平王薨了後,鐵旗又叛逃,軍帳著實亂了起來,只好等著上京的糧草和援軍。可等了三四日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小王爺派人去看,才知道路被封住了。就在慌亂的時候,王妃忽然從氈帳裡衝了出來。只見她穿著太平王的盔甲,一手持弓,一手握刀,一個翻身蹬上戰馬。誰想到,王妃穿上鎧甲竟是這樣的英姿,金色的戰衣襯得王妃跟個女菩薩似的——”一旁的耶律賢適聽他滿口亂言,不禁呵道:“皇上問你話,你說來便是,少說些沒用的!”

耶律賢聽他說書似的,也覺得好笑,不禁心情也輕鬆了,只說:“無妨,別唬著他——你接著說。”

那小兵得了皇令,更肆無忌憚,說得吐沫橫飛。“是。王妃先是掃了一眼眼前將士,便問衆人‘你們想要吃的嗎?’,衆人自然說‘想’;王妃又問‘你們想活命嗎?’,衆人又說‘想’。王妃點點頭,說道‘好,你們想,我也想。此時,這裡沒有將軍士兵之別,有的,只是一羣要活命的人!弟兄們,大雪封了路,皇上的糧草運不進來,咱們想要吃的,想要活命,只有靠咱們自己去爭,去搶!咱們契丹的漢子什麼時候搶不過別人了!不願意跟我去的,留下來,我不殺你,可我們搶來了食物,也沒有你的。願意跟我走的,現在就拿起你的弓箭,騎上你的戰馬,隨我一同把我們自己的東西搶回來!’。王妃這樣一說,將士們自然是一呼百應,都誓死要和王妃一起殺回去。小王爺一時著急,說了幾句喪氣話,王妃竟先施以鞭刑,又命人將小王爺軟禁起來。衆人見到王妃如此決心,更是都捨命跟隨。王妃還命人將王帳的存糧都拿出來,用作軍糧,將王帳的獸皮棉衣分與將士們,與大家一處吃一處睡,戰場上更是第一個衝出去,叛徒鐵旗就是被王妃挑下馬的。因此,我軍只用了三日便將阻卜人趕了回去,又搶回了糧草、馬匹和俘虜,連烏古部左賢王都被捉到。如今,只等著道路修好,迎接皇上派的援兵呢。”

耶律賢喜地一邊大笑,一邊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又對蕭燕燕說:“沒想到,真沒想到,太平王妃如此氣魄,她何止是女中豪傑,在男兒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殿下的羣臣早就跪了一地,蕭燕燕也跪下,口中祝賀道:“恭賀皇上喜得勝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遼萬歲萬歲萬萬歲!”

耶律賢揚手命衆人平身,又看見跪在下面的那個小兵,於是笑著對他說:“說,你叫什麼名字。”

“回皇上,奴才奚奴。”

耶律賢點點頭:“好個口齒伶俐的奴才。來人,宣旨,奚奴報信有功,賜金牌一對、玉佩一對、瑪瑙手串一個、白州錦百匹。”

“奴才謝皇上恩典!”

耶律賢滿意地笑笑,又對殿下喚道:“奚底、敵烈。”

只見兩個年輕的契丹武將挺身走了出來,耶律賢對他二人說:“你們兩個替朕走一趟西北,和奚奴明日就動身。告訴太平王妃,她爲大遼立了大功,朕自有重賞。她來上京之時,朕定攜皇后和百官在宣政門親自迎接!”

(本章完)

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五節 殺機暗藏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一節 晉國公主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十一節 晉國公主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十一節 澶州對決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八節 驚天陰謀(二)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一節 婚宴風波第一節 微服私訪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五節 南伐徵宋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十節 試探虛實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五節 黨項之狼(二)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八節 姐妹反目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八節 姐妹反目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八節 和親公主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五節 南伐徵宋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十六節 雁門守關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八節 姐妹反目
第七節 驚聞噩耗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五節 殺機暗藏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十一節 晉國公主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十一節 晉國公主第十五節 黃雀在後第四節 賽場驚魂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十一節 澶州對決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八節 驚天陰謀(二)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六節 請君入甕第八節 暗度陳倉第一節 婚宴風波第一節 微服私訪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十四節 奪子之痛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三節 初露鋒芒第八節 陰謀初現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五節 南伐徵宋第三節 行營擊鞠第六節 高麗生變第二節 王妃立功第四節 高麗豔姬第三節 承天太后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十節 試探虛實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五節 黨項之狼(二)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節 一鳴驚人第十五節 薊州遇刺第八節 姐妹反目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真相大白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八節 姐妹反目第十七節 遼帝親征第七節 日月同輝第十四節 前路未卜第九節 瀛州之戰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八節 和親公主第十一節 暗布棋局第七節 驚天陰謀(一)第十節 入宮爲後第九節 賢王登基第五節 南伐徵宋第六節 遂城之戰第二節 榻前託孤第四節 平定西域第十節 初逢楊業第十一節 重歸於好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二節 太宗北伐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十三節 山水相隔第二節 趙王提親第十三節 圍困幽州第十二節 帝后失和第十二節 澶淵之盟第十二節 相敬如賓第十六節 雁門守關第十三節 后妃爭寵第十六節 德讓遇險第七節 入主高麗第一節 半途生危第二節 難抒真情第十五節 因果有報第十二節 二次北伐第五節 鹿林兵變第五節 暗流涌動第十四節 戰神出馬第八節 姐妹反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贞丰县| 福贡县| 麻江县| 绍兴市| 盘山县| 昌吉市| 荣昌县| 荥阳市| 隆尧县| 绵竹市| 蚌埠市| 靖远县| 新化县| 宁河县| 临朐县| 汉源县| 军事| 扬州市| 丹江口市| 卫辉市| 达孜县| 岚皋县| 兰坪| 肇东市| 梧州市| 理塘县| 仁化县| 修文县| 永宁县| 静海县| 同德县| 锦屏县| 金乡县| 蚌埠市| 新田县| 金溪县| 徐州市| 大化| 定边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