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四方(下)

bookmark

京兆府。

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終南山下,渭水之濱。八水環繞的城市,正是上至西周,下至漢唐,兩千年來多爲國都的古城長安。

可自安史之亂,叛軍攻破長安之後,長安古都多遭兵火,就連吐蕃也數次寇侵。關中因此殘破。而後又有黨項興起,兵凌關中,長安在宋代的地位也便一落千丈,雖名爲京兆府,卻也不過是永興軍路的首府而已。

不過趙瑜登基後,已復其名爲長安府,定爲西京。但將還未控制在手的城市立爲京城,彷彿是個笑話。

只是無人敢笑,趙瑜身後有數十萬虎賁爲他具結作保,他說的話反而顯得殺氣騰騰。就算他說將黨項人的興慶府定爲西京,李乾順難道能笑得出來嗎?敢嘲笑半句嗎?

趙構如今才發現,他現在坐的這張位置,其實並不舒坦。亂世天子的命運往往連狗都不如。雖然比起在金營中,看著骨肉至親被女真人欺凌yin辱的日子要好上許多。但同樣是看不見未來。

他的對手,連女真人都畏懼不已,若非如此,他如何能會被開釋?趙構絕不是蠢人,宗翰釋放他的目的也是一清二楚,但他身在局中,也沒有自主的權力。

“朱卿,趙瑜已下令免除天下丁稅,若消息傳開,關中、蜀中必然民心動盪。朕是否需要下詔將今年的丁稅也免去一二?以安民心”

趙構身子微微向前傾著,問著階下的尚書左僕射朱勝非。

朱勝非,曾以通判身份代掌南京應天府,在趙琦被金人立爲皇帝后,由於不願臣從傀儡,而趙瑜囚禁上皇的作爲更讓他感到厭惡。等到京畿一帶稍稍安定,以朱勝非爲首的忠心舊朝的大臣,便紛紛離開中原西逃入關中。正好與南下相州的趙桓錯過,而碰上了剛剛被開釋回京兆府的趙構。

在舉國臣僚大半投向趙瑜之時,如朱勝非這般忠心耿耿的臣子,當然便受到趙構的信重,不但當即擢爲尚書左僕射,君臣相談時也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

“萬萬不可!”朱勝非年近五旬,身材幹瘦,聲音卻亮若洪鐘,“瑜逆草莽匹夫,並無治國之術。區區東海,小邦也。人口不及百萬,兵馬不過十萬,尚不及東京一城之數。以治一城之法,妄圖推及天下,誠愚不可及。臣觀瑜逆,如今聲勢雖大,卻並無長力,日久必作法自斃,豈可效仿之!”

“原來如此!”

趙構看似放心的點著頭,臉上卻不經意流露出了一點不以爲然。趙瑜起兵十餘年便立國建制,東海富庶是又有了名的,說他不會治國根本是在污衊。以此人之智,怎會作法自斃?

朱勝非看出了趙構的不以爲然,皺起眉,解釋道:“舊年太平年間,每年朝廷稅入八千萬貫,單是養兵便去了六成還多,官吏的俸祿又是用了兩成多,而宗室又佔了剩下的一成。這便是舊時被稱爲冗官、冗兵、冗費的三冗。

如今宗室雖盡在北方,但瑜逆篡國,沐猴而冠。其心中實虛。故頒此令,示好愚民。同時招收降官,不分賢愚不肖,便將他們全盤接收。如今即是戰時,軍費當倍於太平時節。瑜逆免去丁稅雜變,只靠著田賦商稅,歲入恐不及舊時半數。試問,這如何能支撐得下去?

臣度其不久之後,必定還要重新徵稅。施政反覆無常,人心自當離散,故而臣說其必會作法自斃!”

對朱勝非長篇議論,趙構思忖了一陣,心中終於認同了,真心誠意的點頭道:“朱卿不愧是謀國之才,洞燭千里!”

謙虛了兩句,又說了幾件他事,朱勝非正要躬身告退,趙構卻喚住了他。朱勝非在殿中靜待天子發問,但趙構卻遲遲不發一言。過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的問道:“朱卿,皇兄……大哥如今的情況如何?!”

朱勝非輕聲答道:“已使人好生供養,不敢絲毫慢待!”

“那就好……那就好……”趙構連聲唸叨,突然又問:“那李綱呢?李相公現今又如何?”

朱勝非搖了搖頭,一說起李綱,他就又感覺到臉上有唾沫向下流了,在李綱眼裡他徹徹底底變成奸臣。

趙構嘆著氣,奪了兄長的皇位,還將他囚禁了起來,日後也不知會被人怎麼說:“卿回去理事罷。朕也沒什麼問得了。”

朱勝非出了殿門。臉色便立刻陰沉了下去。不是因爲比趙構登基之日遲到了十天,便被京兆府的臣子們徹底拋棄的趙桓。而是因爲遠在江南的趙瑜。

如今趙瑜那邊的財稅是什麼情況,趙構這種只做過閒散親王的天子只需幾句話就可以蒙過去,但宦海二十年的朱勝非如何會不瞭解。據有大半江山,又控制了天下商路,那個逆賊的官庫,可比侷限於關西、蜀中的建炎小朝廷強得多。開支也肯定比政和、宣和時的太平年景要少得多。

王安石變法,就是爲了消除三冗,富國強兵。但自道君登基以後,三冗卻是越來越多。

論官。恩蔭賜官之法,神宗時唯至親方可,但到了政和年間,連朱勔家奴都是身著金帶。天下官缺不過萬餘,但金人南下前,名登吏部尚書左選的卻高達五萬多人。而蔡京倡導豐亨豫大,在滿足道君窮奢極侈的要求後,還將天下官吏的俸料錢漲了一倍。

論兵。禁軍六十萬、廂軍六十萬,雖然缺額幾近齊半,但開支卻從未減少半點。童貫從西軍中挑選精卒,組建勝捷軍,士兵的軍餉更是比要京營禁軍中的上三軍高出兩倍還多。再加上道君皇帝好大喜功,歷年來西邊戰事不斷,宣和後。江南方臘,燕山殘遼,錢鈔都是流水般花出去。

至於冗費,單單給道君皇帝建造延福宮和艮嶽的錢,就是以千萬計,買回燕山,又是千萬。而其餘開支,不計其數。神宗年間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點家底,都給敗家子給糟蹋了個精光。

而這些,在趙瑜那裡,幾乎不會有。

朱勝非很清楚。趙瑜所留用的都是在地方上有差遣的官,都是實缺官,直接地方政事。而那些空有爵祿,卻沒有一個職司的官員,還有那些提舉洞宵宮之類的宮觀使,趙瑜除了其中少數天下知名的賢良外,可是一個都沒搭理。這些空佔名頭、白吃俸祿的蠹蟲,佔到官吏總數的一半還多,吃掉的薪餉也是佔了六七成。

同時六賊把持權柄二十載,餘黨無數,趙瑜也不可能留下使用——或殺、或流、或是除籍爲民,又是一筆俸祿省下來。就算他封什麼事務官,將所有的吏員一起大包大攬,付出的俸祿也不會比政和、宣和年間更多——這些都是能做事的人啊!

還有軍費。趙瑜手下的軍隊成軍不到二十年,不會像大宋有百多年的積弊,養兵的錢等於是浪費,只養出一羣廢物,吃空餉的問題肯定也要少許多。趙瑜手下據說有三十萬能打仗的軍隊,肯定比養上一百萬的空架子要好。

前途多難啊!

朱勝非嘆著氣,一步一步的向政事堂走去。只希望他前面敷衍趙構的話語能變成現實。只統治過百萬人口的趙瑜,不知如何治理億兆萬民!

而且還有金虜。

女真人在北,建炎天子在西,兩方只要互爲犄角之勢,趙瑜那逆賊就不敢輕舉妄動……

朱勝非猛地停步,仰天嘆了一口氣。

這是怎麼了?他怎麼會想著跟金虜聯手?!趁火打劫、篡位爲帝的趙瑜不可饒恕,但女真人在大宋留下的斑斑血債,又怎麼能不報?!兩家無分輕重,都是需要消滅的死敵!

不過……那也要有手中有錢有糧纔是!

他方纔說趙瑜日後定然會錢糧不足,但京兆府中府庫,卻已經是空空如也!

懷著滿心的愁緒,出了行宮,朱勝非回到政府。對面屋舍的飛檐一角從窗中透入,那是樞密院的所在。姚古有擁立之功,自當爲樞密使,但姚古的兵則是被他養子姚平仲領著,駐紮在潼關道入口的陝州,防備東方之敵。而守衛京兆府中的兵權卻掌握另一名樞密使席貢之手。

席貢是渭州知州。涇源路經略安撫使。其人雖算不上能臣,但只要與姚家不是一路就夠了。而且他麾下實際領兵的那名將軍著實不凡,整頓京兆兵馬不過半月,便有了幾分強軍氣象。

朱勝非努力回憶著那名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的姓名,“曲……曲端罷!”

“是叫曲端。字正甫,鎮戎軍人。其父戰死疆場,乃是忠義之後。後得恩蔭入官,在軍中屢立戰功,深得上下之心。兼通文史,實是文武兼備、難得一見的良將!”

朱勝非回頭一看,搭話的卻是尚書右丞張浚。趙琦登基時,張浚與趙鼎一起躲在太學中,但後來趙鼎接受了徵辟,在趙琦手下做了知開封府,而張浚卻是咬著牙死活不從。很快便瞅準了個機會,逃出東京。與朱勝非一樣,都選擇了關西暫避,也正好一起擁立了趙構。

張浚比朱勝非年輕十幾歲,資歷淺薄,但趙構朝中得力的官員甚少。張浚是進士出身,在東京又表現了自己的氣節,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物,當然很快被提拔起來。

“德遠!”朱勝非見到是張浚,連忙起身,急問著,“你所薦的趙開可到了沒有!?”

“趙應祥現下就在門房等候通傳!”

“快傳他進來!”

張浚爲尚書右丞,也即是參知政事,堂堂的副相,對如今的形式也深有體會。他和朱勝非一樣,同樣苦惱於朝中的財政問題。不過他是蜀中綿竹人,卻知道如今蜀中確有一個極擅理財的賢才——成都轉運判官趙開。

趙開是以理財手段而聞名朝中的官員。他在成都轉運判官任內,自創鼠尾帳,削苛捐,減雜稅,百姓安居樂業,但府庫收入卻反而增加了近半。這理財的手腕,選遍朝中,也是少有一見。

朱勝非和張浚需要在最爲富庶的蜀中放一個善搜刮的能吏,籌措朝中開銷,趙開便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趙開很快就被領了進來。四十出頭的樣子,身寬體胖,圓圓胖胖的臉,留了一把長鬚,乍一看卻像是個有福相,能賺錢的豪商。

趙開比朱勝非年輕,但他中進士卻是在哲宗的元符二年,而朱勝非卻是道君登基後的崇寧三年才上舍及第,論資歷,還不如趙開。但宰相禮絕百僚,下屬行禮時,並不需要還禮。就算資歷差上幾十年,也不過是向老臣略低低頭,甚至不需站起。

不過趙開進屋後,照常規躬身行禮,而朱勝非和張浚同時站起身,半躬了腰,竟然還了半禮!

求賢若渴!

兩位宰輔的舉動趙開看在眼裡,心中對今日之事也有了些底。

“運判!蜀道難行,一路北來,實是辛苦了!”

“天子有招,相公籤書,卑職敢不早來!”

朱勝非開口與趙開寒暄了兩句,很快便進入正題。

“運判之才,吾從德遠處已然深悉。署理成都轉運,一年所獲財帛之稅,計增六十餘萬,而民反以爲德,不以爲苦,確是大才無疑。吾移文成都,急招運判來京兆,所謂何事,想必運判心中也已有數。吾也不多說閒話。只想問運判一句,若讓君提舉川陝茶馬鹽酒,不知能給國庫增加多少財稅?!”

朱勝非的問題確實直接,是赤lu裸的要錢,而趙開卻胸有成竹,微微一笑,直接比出三根手指。

“三百萬貫?!”朱勝非和張浚對視一笑,這比預計得還多了一點。

畢竟成都府路的財稅佔了蜀中稅入接近一半,趙開一年能增收六十餘萬。那依靠川陝兩地的茶馬鹽酒專營之權,增加兩百萬貫稅入應該是合理的推斷。而趙開能給出三百萬貫,多出的一百萬就是意外之喜了。

但趙開卻是在搖頭:“不!不是三百萬!”

“難道才三十萬?!”

“是三千萬貫!”

趙開輕描淡寫吐出的幾個字,差點將兩名宰相驚得跳起。朱勝非臉色難看起來,“三千萬貫?!”

“應祥,請慎言!”張浚也是在急忙叫道,趙開是他推薦來的,現在卻在這裡將牛吹上了天,若是惹得朱勝非心中生怒,他也要跟著吃掛落。

“正是三千萬貫!”趙開悠悠閒閒的笑著,毫不介意兩名宰相的驚怒,“兩年內,卑職若交不上總計三千萬貫稅入,相公和參政可斬卑職首級問罪。”

趙開的自信,讓朱勝非和張浚冷靜下來。

朱勝非眼定定看著眼前的壯得像頭熊的趙開,像是打算撬開趙開的腦袋看一看裡面到底盤算的是什麼?過了半日,方開口道:“應祥,還是說一說你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交上三千萬貫?”

“無外乎鹽引和茶引兩料。蜀中乏銅,鐵錢又不堪用。雖有交子發行於世,但也時斷時續,不成規模,而幣值也是不穩。蜀地商人,無論內外交易,多有用茶、絹以貨易貨,甚爲不便。若有一物能代替貨泉錢幣,蜀人當是趨之若鶩。

鹽引、茶引本是購買鹽和茶的憑證,只要鹽、茶兩貨能及時供給,就不虞價值下跌。一旦蜀人將鹽引茶引用爲錢鈔,會再來用此購買鹽、茶的也不會超過十一。以蜀地所缺錢鈔數量,兩年內,印發三千萬貫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趙開的一番話,無論朱勝非還是張浚其實都是有聽沒有懂,但趙開的自信和流利的談吐,卻是讓兩名宰輔相信了七八分。

‘說不定,真的能增加三千萬貫的收入。’

朱、張兩人又互相看了一眼,同時點了點頭。若趙開真能做到,練兵的消耗,就不再是困擾建炎小朝廷的問題了。

在另一個歷史中,從建炎二年到建炎四年,不過兩年多的時間,趙開不僅僅是交上了三千萬貫,而是印了整整四千一百九十萬貫的‘錢引兩料通行’,而市面價值卻一點不減,同時還上交朝中兩萬匹馬。

張浚其時在關西練兵二十萬,十天一犒賞,一月一獎賞,靠的全是趙開從蜀中出來的錢鈔,從未有過短少,也不拖延,最後還節餘甚多!論起理財,趙開絕對是第一流。

趙開告辭離去,他的任命一兩天內便會下來。看著熊一樣的身軀搖搖擺擺的走出門去,朱勝非對著張浚笑道,“德遠果然有識人的眼光,這趙開的確是個人才。就不知你推薦的另一位什麼時候能到了。”

張浚也笑得很放鬆:“宗汝霖在巴州任通判,要向北上,需先繞道南下。怕是還有半月才能到!以宗澤之才,鎮守河中,抵禦金虜,決不在話下。”

利州路興元府【今漢中市

就在張浚向朱勝非拍著胸脯的時候,年近七旬的宗澤,卻帶著兒子宗穎和幾個僕人,在興元府通往京西南路的山道上,艱難跋涉著。

宗穎一步一喘,緊緊跟在宗澤騎的騾子邊,還不停問著:“大人,何必這麼急著逃出來!張德遠可是一片好意啊!”

宗澤掀其鬍子嘆著:“就是因爲他一片好意,纔不能久留!不然我這張老臉賣不過情面,卻要康王給做牛做馬去了。”

“康王可是道君上皇的親兒子!比起根底不明不白的東海王,跟著他驅除韃虜,不才是正道嗎?”

“可他寫給我書信裡,一句也沒提到金虜啊!滿篇都是瑜逆、東逆!連敵人是誰都鬧不清,老頭子可沒心情服侍!走,去找東海王。去河北或是河東要一個州縣,金虜就在黃河之北,何必黃河南面多待。”

第55章 涌金(下)第43章 帝位(下三)第45章 明教(上)第32章 跳牆(中)第37章 湄嶼(上)第20章 開局(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19章 謀算(下)第20章 陣線(中)第58章 九五(下一)第50章 道阻(四)第53章 道阻(完)第16章 神機(上)第21章 義學(下)第25章 野心(上)第12章 靖安(下)第14章 翻牌(上)第37章 股票(中)第5章 對手(中)第54章 九五(上)第45章 決勝(下)第26章 旅順(上)第24章 西路(七)第2章 三年(下)第2章 夜話(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61章 門戶(上)第17章 豐收(上)第34章 經濟(中)第17章 商戰(中)第41章 大石(上)第19章 戰象(下)第48章 道阻(二)第29 傳言(中)第39章 土著(下)第8章 未雨(下)第14章 硝煙(中)第62章 九五第4章 西路(一)第39章 帝位(上)第3章 夜話(下)第8章 敵至(下)第1章 夜話(上)第9章 三國(上)第41章 大石(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6章 遭遇(上)第40章 帝位(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7章 未雨(上)第25章 天子(上)第7章 先鋒(上)第8章 敵至(下)第23章 清化(上)第9章 綢繆(上)第26章 野心(中)第36章 股票(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2章 跳牆(中)第7章 敵至(上)第31章 人心(下)第37章 戰線(上)第8章 先鋒(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3章 南行(上)第13章 和議(下)第1章 老種(上)第6章 天津(下)第28章 帝國(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6章 船場(下)第34章 移民(上)第20章 開局(中)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章 奪城(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4章 東京(上)第35章 移民(下)第35章 出戰(下)第20章 衢山(下)第5章 未來(上)第3章 使團(上)第30章 戰備(上)第48章 江山(下)第37章 異變(中)第3章 新港(上)第50章 聖公(下)第9章 綢繆(上)第25章 俘王(上)第2章 夜話(中)第43章 決勝(上)第20章 衢山(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23章 烈風(中)第25章 野心(上)第58章 西軍(下)第7章 紛亂(下)第7章 四方(上)第6章 未來(下)第27章 俘王(下)
第55章 涌金(下)第43章 帝位(下三)第45章 明教(上)第32章 跳牆(中)第37章 湄嶼(上)第20章 開局(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19章 謀算(下)第20章 陣線(中)第58章 九五(下一)第50章 道阻(四)第53章 道阻(完)第16章 神機(上)第21章 義學(下)第25章 野心(上)第12章 靖安(下)第14章 翻牌(上)第37章 股票(中)第5章 對手(中)第54章 九五(上)第45章 決勝(下)第26章 旅順(上)第24章 西路(七)第2章 三年(下)第2章 夜話(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61章 門戶(上)第17章 豐收(上)第34章 經濟(中)第17章 商戰(中)第41章 大石(上)第19章 戰象(下)第48章 道阻(二)第29 傳言(中)第39章 土著(下)第8章 未雨(下)第14章 硝煙(中)第62章 九五第4章 西路(一)第39章 帝位(上)第3章 夜話(下)第8章 敵至(下)第1章 夜話(上)第9章 三國(上)第41章 大石(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6章 遭遇(上)第40章 帝位(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7章 未雨(上)第25章 天子(上)第7章 先鋒(上)第8章 敵至(下)第23章 清化(上)第9章 綢繆(上)第26章 野心(中)第36章 股票(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2章 跳牆(中)第7章 敵至(上)第31章 人心(下)第37章 戰線(上)第8章 先鋒(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3章 南行(上)第13章 和議(下)第1章 老種(上)第6章 天津(下)第28章 帝國(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6章 船場(下)第34章 移民(上)第20章 開局(中)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章 奪城(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4章 東京(上)第35章 移民(下)第35章 出戰(下)第20章 衢山(下)第5章 未來(上)第3章 使團(上)第30章 戰備(上)第48章 江山(下)第37章 異變(中)第3章 新港(上)第50章 聖公(下)第9章 綢繆(上)第25章 俘王(上)第2章 夜話(中)第43章 決勝(上)第20章 衢山(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23章 烈風(中)第25章 野心(上)第58章 西軍(下)第7章 紛亂(下)第7章 四方(上)第6章 未來(下)第27章 俘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