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

bookmark

花了近一個小時。劉浩然這纔將整篇報告全部看完。待撫叭報告,現衆(zhòng)人已經陸續(xù)看完了。劉浩然頓了一會便開口道:“怎麼樣,大家看了後有什麼想法,都說說。”

衆(zhòng)人互視一眼,都沒有說話。這裡面牽涉到新政問題,而新政是劉浩然一手製定出來的。他們還需要將自己的意見醞釀成合適的字詞。

看到大家都默不作聲,劉浩然笑了笑開口道:“那我先來說幾句,先這篇報告寫的非常好,除了詳盡、分析有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公正。無論壞或好,只要現了問題都列出來了。我以前就說過,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例如這份報告中的烏莊。經濟展了。百姓們生活提高了,但是社會風俗卻低劣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說到這裡,劉浩然看了一眼衆(zhòng)人繼續(xù)道:“大家應該都知道風俗的重要性。大明法律雖然繁多,但是不可能時時玄刻處處管著每一個百姓的一舉一動。這個時候社會道德就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社會道德是什麼?就是風俗!”

“風俗,人心之所向,人心一趨,便成了風俗。孟聖曾言,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而今我大行新政,讀書人秉承的學術爲之一變。而學術變了則心術隨變,當人們的心術爲之一變時,世道風俗也隨之而變

“新政行之有十數年。已見大效,但是也露其弊端,可見其說還不圓滿,大家說說各自的想法,也好爲之完善。”

聽到劉浩然將調子安下來了,大家便開始言了。

“陛下,風俗爲禮制之表體,而禮制乃道之器。然大明風俗秉承前宋之習,已經盡數俗化。如冠禮,而今民間,早已少行此禮;如嫁娶。民間以論財爲重,此爲夷蠻之道,然後百姓樂津於此,賢者也不能倖免,故而只能曰之“故俗而已”;如葬禮,按古禮當不應佛事,不設樂部,而今就是讀書之家,也不能免幸,曰之,吾未能違俗而”;以祭禮,理應支子不祭,祭則從宗子。陛下下詔大行冠禮,當是復興古禮,以正禮制。善大焉。故臣認爲,官府當以重行禮制,以約風

“不過禮制當循兩方面,第一禮制俗化,二是禮制簡化,繁不如簡之易境也,泛不如切之契要也,驟革不如相因之默喻也。陛下。再竊以爲欲安天下,在息盜賊不法,欲盜之息,在保良善,而欲民之善,存明禮制。禮制明,則人之節(jié)儉,節(jié)儉利無求,無求則廉恥立,而禮爲之心生,奸盜爲之原塞哉

安然還是儒家讀書人的思想,將明禮看做是解決問題的萬能之藥。

徐茂誠卻出言反駁了:“陛下,臣認爲安大人前言謂之有禮,後言有失全善。臣曾在湖南衡陽府任職。曾遇到一件事。地方曾出現一不孝不悅之人,其鄉(xiāng)遵循鄉(xiāng)約,以行孝梯,出此事情,故而鄉(xiāng)老遵鄉(xiāng)約而行,不僅罪其子弟,還要歸罪其父兄有失教,故而父兄受牽連。此後,鄉(xiāng)間出逆子。父兄不敢相告於鄉(xiāng)間,唯恐逆子未懲而父先得罪,是謂講鄉(xiāng)約而不孝不梯之人益多。”

李道君在一旁接言道:“陛下,諸位大人,臣補充幾句。臣在蘇州烏莊調研時曾遇到一件事,時值蘇州大旱,地方減產,蘇州協贊會決議,禁止遊船、入酒樓等活動,以彰簡省。然富家人避入僧舍,以敬佛爲由,治食而宴,反倒是遊船數百口人、酒樓上千口人爲之失業(yè),更顯困頓。”

聽到這裡。劉浩然也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像這種事情,大明治下還生很多。不少官員還秉承舊的思維,認爲其職在與教化百姓,引導向善,所以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採用行政手段進行大力干涉,其本意是好的,結果到後來卻恰得其反,還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葉宗茂默然一會接言道:“陛下,臣竊認爲風俗能溺人,大抵之風俗能溺人。猶如醉者之酣於酒,睡者之酣於夢。君子當獨醒獨覺,而官府不僅要醒覺。還要醒人覺人。如民間奢侈漸行,有人獨行,仍持儉樸,則鄉(xiāng)民百姓可能會請讓輕鄙,而這時官府當彰其行,以易風移

這得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劉浩然點了點頭,然後轉向李道君道:“這篇報告是你做出來的,你有什麼想法?”

“回稟陛下。諸位大人。以臣之見,官府持守當在律法。故而官府當多倡法治,少涉民俗。換以其它手段加以引導。如地方災情,確當以節(jié)儉爲重。然富家有錢奢華。可任由其奢華,許多小民還能靠此獲取衣食,維持生計。如那些富家吃得是海鮮野味,美酒佳餚,在某些人看來,這些東西換取的糧食能養(yǎng)活數百口人。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就算禁止富家吃這些東西。小民們就能填飽肚子了嗎?不如就此不管,富家繼續(xù)吃。酒樓遊船得了厚利,夥計們有了薪水,國家得了稅利,甚至涉及到賣海鮮野味的渣夫獵戶也得了好處。

故而只要富家吃得是自己的錢,他想怎麼吃都是他的事情。

,“臣曾觀蘇州吳縣與襄陽南漳兩地縣衙,吳縣富足無比。其縣令協理卻是極爲輕鬆。南漳頓困,其縣令協理卻是繁煩操勞。何故?臣曾細察之,吳縣縣衙少有涉民之政,任百姓自謀其利,每年不過籌戈,水利工程幾何,直道橋樑若干,學堂幾所等等,屆時再包給營造商戶,監(jiān)工而造。而南漳縣衙,春季憂百姓耕種,夏季憂洪滿。秋季憂收穫。冬季憂寒凍,日日不得輕閒

“臣以爲,百姓知道逐利而行,他們手裡有地,怎麼會不知道該如何種地?無糧則無食,多糧則家富,這點他們最是清楚。除谷麥之外。當種何物可盈利。只要官府告訴他們去年這些農作物的價錢,他們自當會根據自家的能力,土地的質地去考慮,

劉浩然不由撫掌讚道:“之明所言極是。官府之職,在於教化,在於引導。何爲教化,即以身作則,其身遵法,則百姓遵法,其身有信。則百姓承信。其身廉正。則百姓儉樸。何須多言口舌?何爲引導?以利引之,以利輔之二如工廠急需棉麻,官府當告知百姓,百姓自會種植,而官府不必以政令迫之,只需多修水利,以保農耕。多修道橋,以保輸運。必要時可以地方之名。交涉商戶,以法保民益

劉浩然的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官府沒有必要去處處指手畫腳。只要把基本工作做好,水利修好了,百姓們耕種就會有保障,道路橋樑修好了。百姓們就能方便地把東西運出去,甚至有時候官府出名。以地方政府的名義去約束那些唯利是圖的商戶,以律法等各種形式保障百姓們的利益,這纔是官府所要做的。

。陛下,臣明白了工官府當少涉民事。多行職責,以法約民徐茂誠略有所思道。

劉浩然點點頭道:“是的,剛纔之明在調查報告裡說得很清楚,風俗有幾個特點,一是上行下效。二是受當前的主流思想影響。上行下效,我們重法,百姓們也就知道律法的重要性;而如果主流思想是以合法的方法去追求財富,百姓自然也就會明白,什麼才能獲取最大的個人利益

說到這裡劉浩然感嘆道:“我看前朝歷代,立法的目的是在於破壞。”此言一出,衆(zhòng)人不冉詫異?這話是什麼意思?法律的最根本的意義就在於讓天下人遵行,怎麼說前朝歷代立法的目的在於破壞呢?

“前朝歷代制定列的律法。但是卻給了很多人律法上的特權,皇室權貴可以肆意違法而不受懲戒,刑可以不上士大夫,諸如此類。於是造成的結果是律法成了老百姓們胯子上的枷鎖,成了權貴士大夫們的工具。最後人人追求權勢。因爲有了權勢,就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而當他們有了權勢之後。又喜歡去違法,因爲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的特權。從而顯示他們與百姓大衆(zhòng)不同的身份

。於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就成了可以隨意變更的玩物。上行下效,皇室士大夫如此,百姓們也知道律法是可以通人情的,於是他們不再遵循律法,轉而追求人情。因爲只要人情在,法律規(guī)則便可有可無。到最後,主流思想和風俗便變得低劣,以卑法規(guī)則去要求別人,自己卻渴望凌駕或者是卑夠脫離律法規(guī)則。於是,什麼手段都是正常的,規(guī)則也便不成規(guī)則了。

沒有了規(guī)則,便沒有了基本公正,在一個沒有基本公正的社會裡,你讓百姓們怎麼去遵循禮義廉恥?他們總要吃飯,希望獲愕富足。但是在一個沒有規(guī)則,基本公正得不到保障的社會裡,你讓他們如何公正地去謀取自己的財富?於是大家只能用各種低劣的手段去謀取了,因此,守法遵禮之人成了笑柄,鑽營之人成了楷模,風俗便變得俗不可耐了

聽到這裡。大家都不由陷入了沉思。

,“所以,整肅風俗關鍵不是明禮。明禮只是告訴大家應該如何去做,只有正法紀。不是禮大於法。而是法大於禮。律法是人在世一切行爲的最高準則,而禮則是對律法的有效補充。德主刑輔這一套是絕對不行的,父爲子隱。子爲父隱,我們不搞株連親族。但是也不能容忍包庇和縱容犯法

劉浩然的這席話讓衆(zhòng)人不由爲之震驚,自古以來,遵從孔聖人的儒學,中國曆朝歷代的思想是以德爲主。在他們看來,既然能夠遵德明禮,那麼遵從律法就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今天劉浩然卻將法列在禮之上,這有點違背了孔聖之言吧。但是大家都知道劉浩然的脾氣。而且對於他這種論調,孔聖人是不會出來反對的,至於他的秉承者是不是敢反對?那還得看看,儒學不是還有一個傳統(tǒng)嗎,那就是“微窮理”。

在座的人結合劉浩然此前所言。已經明白了這位陛下的意思。前朝歷代秉承德主刑輔,認爲士大夫這些有德之人是不要遵守法律的。所以給予了他們特權。誰知道這些士大夫不是聖人,有了特權後便忘記了德,於是律法制度被盡數破壞。律法被破壞。規(guī)則也就隨之蕩然無存。沒有規(guī)則,強者可以肆意爭奪弱者的財富,將其變爲奴役,於是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到這時,天下大亂也不遠了。

,“在我心目中,律法的無情卻是它最大的情!律法如水火,它不認人,只是履行規(guī)則。這個世界沒有完全的公正。但是我們必須保證最基本的公正。如果沒有基本的公正,那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存在的基礎和意義就沒有了。律法最大的作用是告訴百姓們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必須付出相應代價。當百姓們知道哪些事情是做不的,那麼自然會去調整自己日常的行爲。做該做的事情。那麼風俗便會爲之而變。所以說,易風移俗最重要的是網正律法。律法不是講彈性,而是講剛性,剛性才能體現出律法的威嚴。保證它的公正性

劉浩然說了一番長論之後。喝了一口水後繼續(xù)說道:“在保證律法的剛正之後,官府再去明禮則風俗會爲之一變。沈尚賢說得好,這世上君子少。小人多

到這裡,大家已經明白劉浩然的意思了,於是大家便就這個問題,又表了一番各自的意見。雖然安然還強調明禮,但是也知道尊法的意思。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陛下這不是重法輕儒嗎?真要是照此執(zhí)行,恐怕會引來衆(zhòng)多非議。說不得一些儒生會以暴秦爲例來反駁。不過上次歷史大反思和大討論。大明已經討論出,暴秦之滅的確在於其法酷苛,而又不行於仁德。但是安然聽了劉浩然今天這番話,又得出了

個的心一。那就是暴秦之法不是酷在其嚴。而是酷在其不公。?…

總結了一番後。劉浩然轉向李道君道:“之明,我看你這篇報告中還有提及了許多其它問題,都說說吧

,“是的陛下。先是東南人稠地少,就以烏莊爲例,每戶基本上都達不到大明每丁應授的田地,據臣統(tǒng)計,明歷九年,烏莊每口授地僅爲九畝,這還要包括種植棉麻桑等物的雜地。”

劉浩然不由皺眉,這得確是個大問題。大明是以田地畝數來收賦稅的,田地少,人口相對多。則會造成“人均賦稅不足”。只有人口和所佔田地成合適的比例,才能保證最高的賦稅。雖然這個時候大明以工商賦稅爲主、但是田賦的糧食如果年年下降,則會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畢竟很多商品不能當飯吃。

,“臣認爲,湖廣的多人少。而且這裡富庶不讓東南。以灌子灘村爲例,雖然山多。但是依然可以達到每口二十一畝地。臣從襄陽到長沙,現漢江、洞庭湖、湘江、沉江等地區(qū)依然有大片的荒地。”

李道君的意思劉浩然明白了,那就是大力向湖廣移民。劉浩然手裡也有相應的數據。大江南北人口與田地比例非常不均勻,江北諸省,兩河河南、河北人口適中。山西人口密度最大,陝西人口密度最稀;在江南,福建、兩廣、安徽人口密度適中,江蘇、淅江人口密度最大,而湖廣人口最稀。

所以劉浩然與內閣幾經商議,確定在第二個五年計刮中,人口密度適中的省份就繼續(xù)保持,人口密度多的就大肆向人其密度稀的地區(qū)遷移。江北,東北是一個遷移重點,陝西、甘肅由於水土保持的國策,將不會有太多的舉動;而在江南,以江淅之民填湖廣將是未來數年的重點。

而這種遷移的手段一是他鄉(xiāng)授地,二是軍隊屯居。他鄉(xiāng)授地就不用說了,軍隊屯居則是大明常備、守備軍都是異地服役,退伍之後一般都鼓勵在駐地退伍居住。或者是指定優(yōu)惠政策地區(qū)鼓勵前往他地居住。其他遷居的形式有文人遊歷四方,商人他地經營,工人異鄉(xiāng)爲工。不過這牽涉一個問題,那就是戶籍問題。

大明雖然對戶籍控制非常嚴厲,但是有兩個好處,一是不固定籍業(yè),也就是說戶籍一欄雖然有從事何種職業(yè),但是絕不會強制百姓們就此從事這一固定職業(yè),而且子承父業(yè)。籍業(yè)隨時可以變更,而且妾更非常容易。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一旦籍業(yè)改變。所受的社會福利待遇就會改變。

第二個好處是不拘你遷移或遊歷。你只要拿著“身份證”就可以遊歷大明諸地,至於你是不是有生計,家裡的地是不是有人。官府不管,他屆時只管照章收賦稅就行了。不過這還是有一些約束,例如你住旅館、乘船坐車需要登記你的“身份證”而在城鎮(zhèn)鄉(xiāng)村,巡捕隨時可以檢查你的“身份證”如果是假證或是你是個通輯犯,那就”

戶籍從理論上也是可以遷移的,而且非常方便,不過這裡牽涉到很多問題,例如你是商人。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屆時你一個人遷移到了新地,老家的戶主和戶籍如何改變,如果你在新地又納了一房小妾,新戶籍如何更變,老戶籍如何更變,都有很詳細的明文規(guī)定,反正實際操作比較麻煩

所以很多商人文人遊歷經商到了新地,所以家裡還有老婆孩子,不方便的話乾脆不遷戶籍。只要到當地所在地的內政局備個案。告知自己將在這裡常居就行了。因爲與大明百姓密切相關的醫(yī)療保障執(zhí)行的是一個標準,只要你是大明國民,無論在蘇州,還是在貴州鎮(zhèn)遠,只要是普通診治,都只需掏藥費。區(qū)別只是醫(yī)療水平的高低。

“陛下,諸位大人。臣現的第二問題就是地方官府三權分立,開始出現互彼此擎制。互相推譚的事情。臣在湖北、江西、淅江就碰到好幾次類似的事件,甚至出現了議而不決,衆(zhòng)人有責卻無責的情況

聽到這裡,劉浩然不由頭有點大。當初他進行三權分立,行政合議制,一走出於消除地方權力過於集中,不利於監(jiān)管和中央掌控,所以將地方的行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一分爲三,由三個機構負責,二是防止一人擅權,不敢承擔責任。所以出現合議制。即可以防止一人擅權,又能以“集體領導。的形式“集體承擔責任”避免一個人怕承擔責任而不敢決斷的情況。

但是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現在地方絕對不會出現割據一方的局面,也不會出現地方權臣。但是自然也會出現“踢皮球責不歸衆(zhòng)”等問題,地方上就跟中樞一樣。官員之間也會有矛盾,日漸時久,他們就會把這種矛盾帶到工作上去,只要你提議和堅持的,我就反對,而且是拉黨結派地反對。就是不讓你的提議在和議會上通過。出了問題怕啥,反正是“集體決議。”要追責大家一起被追責,我就不信你將所有的人都換了。

“明確職責。每個人的日常職責劃分清楚,合議只是決定重大的事情,不是雞毛菲皮的事情都要拿來合議。你們好好討論一下,各省也要好好討論一下,然後再讓內閣完善劉浩然思量了一會說道,

“任何東西都有利也有弊。我們要做的就是揮它的長處,避免它的短

再細細討論了其它幾個問題,今天的會議就算結束了。接下來一天,劉浩然分別找安然、葉崇敬、徐茂誠個別談話,然後各自回任。第三日,劉浩然一行便啓程向江西而去。

書友們,請記得投票呀!!!老曾在此拜託了!讀!

VIp章節(jié)目錄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巡之論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fā)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fā)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fā)站!

《帝國的榮耀》

第102章 中樞(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7章 取太平第106章 武昌(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00章 最後一戰(zhàn)(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337章 紛爭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1章 夜話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38章 戰(zhàn)東南(四)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10章 戰(zhàn)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72章 江上血戰(zhàn)(二)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06章 武昌(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66章 勇氣號第171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三)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48章 漢陽之戰(zhàn)第86章 江州(五)第102章 中樞(二)第9章 濠州被圍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114章 過年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章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4章 鎮(zhèn)江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331章 天山(二)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三章第279章 太子妃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48章 漢陽之戰(zhàn)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6章 桃園結義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0章 談判第132章 泉州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13章 中樞(四)第二章第336章 西安第64章 初次會戰(zhàn)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09章 分省(二)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69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21章 授銜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337章 紛爭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85章 南洋之戰(zhàn)(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79章 安慶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
第102章 中樞(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7章 取太平第106章 武昌(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00章 最後一戰(zhàn)(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337章 紛爭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1章 夜話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38章 戰(zhàn)東南(四)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10章 戰(zhàn)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72章 江上血戰(zhàn)(二)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06章 武昌(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66章 勇氣號第171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三)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48章 漢陽之戰(zhàn)第86章 江州(五)第102章 中樞(二)第9章 濠州被圍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114章 過年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章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4章 鎮(zhèn)江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331章 天山(二)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三章第279章 太子妃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48章 漢陽之戰(zhàn)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6章 桃園結義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0章 談判第132章 泉州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13章 中樞(四)第二章第336章 西安第64章 初次會戰(zhàn)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09章 分省(二)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69章 石嶺關戰(zhàn)役(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21章 授銜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337章 紛爭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85章 南洋之戰(zhàn)(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79章 安慶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