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

太平公主從來也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剛纔展園直堂中臨淄王斷然拒絕她的請求、讓她下不來臺,儘管馬上轉變態度進行補救,但當時那一種侷促與窘迫的心情卻已經銘記心中。

所以當她思忖一番講出這番話的時候,也在認真端詳著臨淄王,要看清楚這小子會是怎樣的反應。

並不寬闊的車廂中,爲了留出足夠的禮防距離,李隆基要蜷縮著身體,後背緊貼在車廂板壁上,姿態有些彆扭。太平公主話音剛落,他身軀陡地一僵,旋即掩在臉龐上的衣袖略沉,視線一瞥眼前這位姑母,然後又快速的收了回去。

但就是這一瞥,卻讓太平公主感覺到車內氣氛驟然一冷,彷彿被什麼兇物注視到。這感覺來得快去的也快,恍惚間似乎只是一個錯覺。

“隆基、隆基實在不知姑母言意所指……我、我怙恃俱無,向來便少親近恩長耳提面命、遮瑕斧正,懵懂謀生,或有行差踏錯茫然不知。但、但我絕不是刻意出錯,姑母若有所察,懇請垂言教我!”

電光火石之間,李隆基腦海中已經閃過了諸多念頭,繼而便向太平公主跪伏請教,爲免襆頭觸及公主膝裙,下半身甚至都拱出了車廂。

終究只是一個被詭譎世事嚇得心有餘悸的半大兒郎啊!

眼見臨淄王這樣的反應與顫抖的語調,太平公主展顏一笑,笑容中頗有幾分身爲長輩的慈愛與包容,心中也不免略生感慨。

此前她說臨淄王與當今聖人舊年略有相似,雖然確是有感而發,但也不乏虛誇。

兩人身世處境的確有可作類比之處,但當年聖人的處境卻比臨淄王當下兇險惡劣得多。

但那小子城府深厚,舉動謀劃之間深藏不露,當年看客難有洞察,一直等到越發的勢大,才讓時流驚歎感慨,血脈的隔代遺傳的確強大,二聖的權謀稟賦重現於這個孫子身上,而且還青出於藍勝於藍,做出了超越與創新。

眼前的臨淄王的確有幾分當年聖人的風采,但也只是流於表面的皮相卻難及真髓,被人稍作試探便露了怯,若與當年的聖人易地而處,不說日後的種種發展變數,只怕當時便要遭了武氏諸王的毒手。

臨淄王究竟做過什麼,太平公主不甚瞭解,一則此前對此子關注本就不多,二則過去大半年的時間裡她也不在長安。

但這小子究竟在想什麼,太平公主自信能夠猜度大概。眼下雖然已經是開元新朝,但妖氛濃厚的武周舊年、兩京鬥勢、兄弟鬩牆種種動亂卻也沒有過去幾年。

世道諸衆或許沒有切身的利害得失而感受不夠深刻,但她們這些近系的宗室卻都親身經歷那一場場的變故,人生際遇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難免會有一些杯弓蛇影的餘悸深藏於懷。

這種浸透到骨子裡的危機感讓人寢食不安、無力消除,自然也就下意識的想要經營出一份勢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起碼能夠不失自保之力。

這種感覺,就像是熬過大荒之年後,哪怕接下來是連年的豐收,民家也難免熱心於儲蓄,存糧備荒,不敢懈怠。

類似的心情,太平公主本就有深刻的體會,由己度人,自然能對臨淄王的心境猜度個八九不離十。這小子心思敏捷,急於掩飾,反倒讓太平公主看得更清楚,也更生出要將之拿捏把控起來的念頭。真要細剖心跡,倒有幾分失意之人、抱團取暖的想法。

經歷過家破人亡、夫妻兩界的慘劇,太平公主更加體會到人間何者才最可信。當年她與聖人兄弟們往來密切,也有類似的想法。

但聖人起勢速度實在太快,一晃眼之間便成長起來,完全將她這個姑母甩在了身後,彼此地位不再平等。

到如今,當時的少年已經成了高高在上、人莫能近的皇者,太平公主對此也是心情複雜,因自己當年的眼光而有自豪與欣慰,也因爲聖人對她的疏遠與漠視而感到心寒。

當年心懷諸種雖然沒有盡數明言,但太平公主卻覺得彼此該有一種相親不棄的默契,可現在她卻成了那個被拋棄的人,彷彿明珠遺在暗室,被塵埃一寸寸的吞沒光輝。

那種悲涼與失落,或許不足以令人痛徹心扉,但也足以讓人竟日幽怨,難再開懷。

眼前的臨淄王諸種特質流露,讓太平公主恍惚間有了一種一切重來一次的感覺,當年各種思慮因此變得鮮活,重新煥發生機,促使著她想要控制眼前少王的悲喜與人生。

或許這也是一種報復吧,一種不可宣於言表的情懷。聖人待她都越發的冷漠,但是對臨淄王似乎有一種物喜其類的欣賞,幾個堂弟中唯獨對臨淄王另眼相待,拔授四品加事磨練。

我雖然錯過了你,但卻不會錯過你的這個投影。你既然拋棄了我,那我就要讓眼前這個瓜葛密切的少王對我言聽計從,你所欣賞的宗家少壯,反而成了我的門生爪牙,你又會不會失望抱怨?會不會因爲對我輕率的疏遠拋棄而有懊惱自責?

或許,這當中也伴隨著幾分補償當年未能陪伴成長的遺憾……

“三郎毋須如此悽惶,即便不言故情,當今宗家除了那些趨炎附勢的支節之屬,真正的血脈近親還有幾人?民間黔首都有宗社親朋相作扶助,我家門血親更需要相親相近、同守一份富貴美滿!”

腦海中雜絮如麻,恍惚間太平公主擡手輕拍著臨淄王后腦溫言說道,視線卻有幾分迷茫散亂,似乎著眼不在當前的畫面。

聽到太平公主這異常溫和的語氣,李隆基微微錯愕,視線微微一側看到這姑母神情竟真有幾分不似僞裝的慈愛溫情,儘管心中仍不失牴觸,但臉上卻涌現出滿滿的孺慕情懷:“良言入耳,暖人肺腑!今日始知我於人間並非孤獨,少年於世最貪親恩,若非分在兩邸,我真想日日朝夕侍奉高堂……”

這話說的同樣親密暖心,但卻讓太平公主從自己的思緒中抽離出來,臉上的神情略轉冷淡,但笑容卻更熱情了幾分。

她託託李隆基肩膀,示意平坐起來,才又正色說道:“三郎可知,你最大的錯在何處?”

李隆基到現在對這問題還有幾分驚疑迴避,聞言後只是再作恭謹姿態:“懇請姑母賜教!”

“你錯就錯在啊,張口必言貪顧親恩,骨子裡卻只是冷淡疏遠!”

太平公主凝望李隆基片刻,有些怒其不爭的嘆息說道。

李隆基聽到這話後,眸底頓時閃過一絲不自然,沒想到被這姑姑看穿他外熱內冷的本質並不客氣的直言出來。

只是他還沒來得及開口辯解掩飾,太平公主便又繼續說道:“當年神都動亂如何,你我都有切身經歷。宗廟險墮,社稷板蕩,聖人當國時所面對便是這樣一片狼藉。雖然臨此危難,但區區幾年時間裡便鞏固家國、內外鹹安,更遠赴邊疆,揚威西國。看客們只覺得熱血澎湃,但當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人又能知幾分?”

李隆基有些不解這話題怎麼轉到硬誇聖人身上去,只是頷首附和並感慨道:“憾我才能淺薄,未能爲君分勞分憂。”

“聖人雖然襟懷壯闊,但也塞滿了家國天下,餘者雜情小事,無暇入懷深思。凡所親近之衆,或有感天威莫測、不近人情,但這也並非有意的疏遠,只是沒有精力分顧周詳。”

太平公主雖然苦口婆心的勸慰臨淄王,但仍覺得自己乃是親中特殊一個、不該被一視同仁的疏遠。

她頓了頓之後又繼續說道:“三郎你或自感孤苦無依,所享的親情不夠厚重,但不該覺得是聖人有欠親眷。天下萬衆俱是子民,顧大失小,也是世情難免。但這當中真正的根源,還是在於你並沒有托出真心來敬愛你的祖母啊!”

“我、我怎敢……隆基無時不刻不想敬奉祖母,周全孝道,可是、可是祖母榮養深宮,飲食盡享精養,起居不失照料,心懷赤情但身卻難近,滿腔熱念無從表達。我知時流常因舊事誤解與我,就連、就連姑母也難免……但我真的是無從自辯,即便擅作申訴,又恐掀揚舊塵……”

李隆基聽到這裡真是有些慌,他內心中對太皇太后真的是新仇舊恨層疊累加,既有來自於父母的舊恨,又有太皇太后冷落乃至於刁難他們兄弟的新怨。只是這一份怨恨,真的不能隨便流露出來,哪怕被人點破,也決計不能承認。

見臨淄王一臉慌亂、急於掩飾的模樣,太平公主又暗歎一聲,稍作沉吟整理思緒後才又說道:“癥結便在此處,不會因爲迴避便自己消解。莫說三郎你,就連我……唉,故事的確不堪細說。我只問你,究竟有沒有想過如何去修補祖孫的親情關係?你祖母已是年近八十的老嫗,難道還要讓她委屈自己、垂首下顧,才能安享孫息滿堂的天倫之樂?”

聽到這裡,李隆基也已經明白太平公主要表達什麼。他身世雖然不乏敏感,但因這份敏感所產生的危機卻並不在於聖人,聖人忙碌於家國大事,近年來勤政親征,他們兄弟在聖人心中所佔分量實在不大。

至於世道的親近和疏遠,主要還是來自於太皇太后。正是因爲與太皇太后的關係惡劣,才因得知者對他們兄弟冷眼有加。

雖然心知癥結所在,但李隆基卻並沒有加以修補的想法,或者說不知該要如何修補。正如他自己所言,太皇太后常年深居內苑萬壽宮,他連接近都接近不了,更不要說修補關係,難道也學當年的聖人去憑詩傳情?

別說他寫不出另一首《慈烏詩》,就算寫得出,夢中常見父母血污悽慘的身影又能原諒他?

更何況,在他看來,太皇太后眼下不過一個幽居老嫗,對世道時局的影響力大大衰減。再怎麼修補關係,得益也是有限,不值得挖空心思去鑽營。

見臨淄王只是沉默不語,太平公主又笑語道:“先前還痛哭不該賣弄愚直,眼下怎麼又犯蠢了?血脈相連,一藤之屬,想要親近起來,方方面面都有可以用功處,又豈止於朝夕的相處!”

“請姑母賜教良策!”

李隆基雖然心底牴觸向太皇太后求寵,但見太平公主一副妙計在懷的模樣,便也順著話題再作請教。

“生人必有兩家親眷,今我宗家唯仰聖人恩寵。但另有一門,如今卻是凋零殘破,你祖母年事漸高,想也樂見兩家並昌!”

太平公主又笑吟吟說道,然而她話音剛落,李隆基卻已經揮拳砸在車壁上,怒聲道:“隆基或不可稱皎皎,但胸懷大義有存!若姑母所謂良計是要我折節同污於武氏賊餘,請恕我風骨難屈,只能辜負姑母賜教的好意!”

太平公主也沒想到臨淄王反對如此劇烈,聽到她這麼說,一拳砸下竟然連自己的坐席都震了一震,一時間也略有驚愕,有些忘了接下來要說什麼。

李隆基這會兒真是盛怒之下掩飾不住,直接叩車低呼道:“請御者暫停,道既不同,實難同駕!今日冒犯的罪過,來日歸邸盛宴謝罪,無論姑母是否過府具席!生人以來,雖然不稱英偉,但能向陽而生,絕不向陰溼處蜿蜒!”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臉色又轉爲鐵青,咬牙恨恨道:“好,兒郎果然是有一副好風骨,不遜你父當年!當年我幾多出於大局的規勸,他只是不聽,最終落得逃出宗廟、身死荒郊的下場!原來在你父子眼中,我只是一個與人同污、賤墮門庭的穢物!我兄目我是家門敗類,但我不忍見他骨肉受別者虐害,既然要皎皎赴死,不如由我出手送行!”

“你!”

李隆基在車廂中已經半立起來,聽到太平公主竟發出死亡的威脅,一時間又是怒火攻心,扶住車壁的手掌陡地握起,呼吸頓時也變得粗濁起來。

眼見這侄子不負恭謹,一副盛怒的鬥獸姿態,太平公主隱隱感到方纔被兇獸注視的感覺怕是並非錯覺。

但她經事極多,又不會被這一份無能的狂怒震懾住,擡眼直視過去冷笑道:“長壽舊年,王尚懵懂,可知你母身死前後曲隱?”

李隆基聽到這話,身軀陡地一顫,繼而喉中發出低沉的吼聲:“你說!”

“當年承嗣強爭儲位,唯你父母安居深宮、不知危難將至。你父用巧,使你兄弟往雲韶府翻樂制曲,於彼道逢武懿宗,相見爭執,若非聖人解圍,幾難脫身,你還記得?”

太平公主講起舊事,李隆基聽完後先是有些茫然,然後臉色漸漸變得難看起來。

一則當年他年紀尚小,記憶本就不深刻,二則當時不久後的春節他便再也沒有見過他的母親,隱隱是猜到彼此間或有些關聯,下意識將那些舊事在腦海中抹去,不願回憶起來。

可是隨著太平公主主動講起,當年一些人事印象再次翻新出來,他頓時便覺得心緒紊亂,呼吸也沉重起來。

“你兄弟當年意氣難遏,不知外朝掀起多大波瀾,更有你母族竇氏當年在西京使員行刺聖人的舊惡翻起。樁樁亂事,遭承嗣總攬發難,元日大酺將你父逼出獻位,皇朝嗣序險遭更改。之所以能夠平安涉過,你道真是你父天命厚眷?恰是當年,你們母子怨恨的聖人及我竭力維持,外朝諸臣奔走搭救……”

見臨淄王對舊事記憶確是模糊,太平公主也不介意放大自己在當中的作用,繼續冷笑道:“你母身死當日,我恰居禁中等候參禮,知我爲何不救?雖有瓜葛,但情是疏遠,我些許淺能,只能保住我兄長安全!人命當有豐儉之數定,若所享超過了份內,強活只是一個禍根!”

“聖人竟遭刺……”

這一樁西京舊事,李隆基是完全不知,他記憶中倒是有印象當年母親一直抱怨聖人刁難其族,現在驚聞此事,心中警兆陡生,額頭上冷汗直涌,因爲想到不久前還將幾名竇氏族員納入自己的府中,只道拾取一些父母的遺澤,卻沒想到是將禍患主動攬入門中。

“故周世道險惡,你父子究竟身受幾分?莫說世道於你家皆有虧欠,當年自有能者力挽狂瀾!如今尚能活在人間,仰仗的是親衆包容庇護,大不必長作負氣模樣!若真覺得此世污濁,難容皎白,皇陵尚有你兄弟結廬之處,若仍在人間使氣鬥怨,即便不死我手,也必死人手!”

講到這裡,太平公主已經是一臉的煩躁,趁著車駕停下、護衛們已經聚集在車外之際擺手道:“本不願細話故事,既然不相同道,無謂勉強,滾出去!自此之後,不必往來!”

“我、我……求姑母活我!”

李隆基臉色變幻一番,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已是涕淚橫流。

太平公主雖然講起當年舊事,但卻語焉不詳,真假難辨,給李隆基帶來的觸動並不多大。

真正讓他感到震驚的,還是竇氏戚族居然曾刺殺聖人,讓他深深感受到當年世道的險惡,他所知實在淺薄。

因爲這份無知,許多潛在的禍患根本無從躲避,若沒有太平公主這種親歷故事的人加以提醒,可能他真的自取死路而無所察覺!

0212 獨不見,自惶恐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246 細憐閒庭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110 託事獻命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07 南望老人星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294 門人遇襲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164 官拜尚輦奉御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246 細憐閒庭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71 爲王先驅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142 就怕有壞人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066 猶歌前代功德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04 王居大不易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040 內教坊伶人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76 紈絝衛府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01 大唐宗王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217 西京可守0122 枯禾逢甘霖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094 大酺禮畢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75 將軍跋扈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260 分頭入洞房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
0212 獨不見,自惶恐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246 細憐閒庭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110 託事獻命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07 南望老人星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294 門人遇襲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164 官拜尚輦奉御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246 細憐閒庭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71 爲王先驅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142 就怕有壞人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066 猶歌前代功德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04 王居大不易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040 內教坊伶人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76 紈絝衛府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01 大唐宗王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217 西京可守0122 枯禾逢甘霖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094 大酺禮畢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75 將軍跋扈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260 分頭入洞房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