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權至上論者”來說,肯定不會對陸軍感興趣。
林嘯雷就是“海權至上論者”,而且是不個折不扣的海軍將領。當年報考海軍學院的時候,因爲高考成績非常理想,又在報考志願書上填了“服從本校內志願調配”,結果被陸軍相中,被國防大學裝甲兵學院錄取。爲了進海軍,林嘯雷硬是在體能考試前把一根完好無損的闌尾切掉,以此“逃避”。第二年,林嘯雷才如願以償的考入海軍學院。因爲小學只讀了5年,所以林嘯雷當時只有18歲,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復讀生”。
張韋昌將《海軍年度發展報告》交給王元慶的時候,林嘯雷開始彙報海軍改革情況。
與陸軍的報告不同,林嘯雷更加重視海軍的優勢,特別是海軍在半島戰爭期間的作戰表現,由此得出海軍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建設。
因爲半島戰爭是一場以地面爲主的戰爭,所以海軍沒在戰爭期間暴露出明顯缺陷。
參戰前,外界一認爲,共和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最有可能受到來自空中與海面下的威脅。結果海軍參戰的時候,韓國空軍已經被共和國空軍擊敗,美國空軍則隨同地面部隊撤出戰場。韓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太不爭氣,還沒捱上航戰鬥羣就被共和國海軍最厲害的潛艇艇長消滅掉了。用林嘯雷的話來說,劉海峰一個人頂得上整個韓國海軍。
雖然林嘯雷的話有爲海爭面子的嫌是能夠準確反映海軍在半島戰爭中的作爲。
除了殲滅韓南方艦隊的那場海戰之外,整個戰爭期間,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地打擊,不分晝夜的出動艦載戰鬥機爲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依照前指下達的作戰命令執行戰場折斷任務,安排戰艦爲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對林嘯雷來,這些任務根本不需要航母戰鬥羣去完成。
海軍在半島戰爭中的現,或多或少的說明了在對付弱小敵人的現代戰爭中,海軍戰爭職能與戰場角色的轉變。因爲弱小敵人往往沒有制海能力,難以對強大對手的航母戰鬥羣構成威脅所以“制海”成爲海軍的次要任務,在更多的時候,海軍扮演“前沿打擊平臺”的角色。
從美國海地發展中就能看出這一點。
冷戰結束後。美失去了唯一地遠洋敵人。海軍開始全面轉型。海軍裝備也出現重大調整。雖然性能極其先進:在大洋深處與任何敵人對抗。但是“海狼”級攻擊核潛艇仍然避免不了被大幅削減地命運。最終僅僅建造3艘。接替“海狼”地“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更加重視在近海淺水海域地作戰能力。因爲美國海軍實在找不到足以對航母戰鬥羣構成威脅地對手。所以能夠服役到20211年。仍然非常先進地F--4D“雄貓”戰鬥機在21世紀初全部退役。航母上只剩下了側重對地攻擊能力地F/A-18系列戰鬥機。直到共和國地航母戰鬥羣服役。美國海軍才重新研製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
對正在發展壯大地共和國海軍來說。肯定不能只強調對地打擊能力。因爲共和國海軍不可能永遠與弱小地敵人作戰。遲早會面對美國海軍這樣地強大對手。
按照這一戰略理論嘯雷在海軍改革時提出“全面海軍”地觀點。
很有挑戰性。也很有刺激性地觀點。
別說共和國海軍地敵人。連共和國陸軍與空軍都認爲林嘯雷想搶走所有人地飯碗。
事實上,“全面海軍”強調海軍的全面作戰能力,讓海軍迴歸本來面目,不是與陸軍與空軍搶飯碗。
“制海作戰”是海軍最基本的任務。
現代戰爭,“制海”不再是讓戰艦用火炮對轟,也不是派出戰機向敵艦投擲炸彈與魚雷那麼簡單的事情,而是全面的、立體的海上作戰。
2025年底,還是海軍參謀長的林嘯雷在提交的《海軍發展年度規劃(2026)》中明確提到母仍然是海軍的核心力量,不但是艦隊裡的航空作戰平臺,還是電子、信息與網絡作戰平臺,是艦隊的神經中樞,海軍必須圍繞航母建設作戰力量航母戰鬥羣爲基礎構建覆蓋天空、海面、海下、電磁環境等四維空間的未來海上作戰系統。
因爲林嘯雷是科班出身,所以沒人懷這份規劃報告的含金量。
從理論與實踐上雷在報告中全面詳細的闡述了海軍力量的獨立性與完整性,明確指出了海軍的發展方向。
共和國的海軍改革本上按照林嘯雷的規劃進行。
因爲趙潤東推行的第二輪軍事改革格外強調“聯合作戰”,所以實施海軍改革
嘯雷加入了聯合作戰的內容,將海軍定義爲“聯合;的多面手”。
由此,林嘯雷在2026年提出了海軍的三大任務:制海、支援與封鎖。
“制海”是傳統任務,不再多述。“支援”屬於聯合作戰範疇,需要其他軍兵種協同發展。關鍵就是“封鎖”。
林嘯雷提出“海軍三大任務”的時候,遭到包括部分海軍將領在內的衆多人的質。
問題也就出在“封鎖”上。
按照林嘯雷給:的定義,“封鎖”是指對敵國在海軍打擊範圍內的海空航運、海上資源開發、對外交流、港口活動、近海岸上交通等各種運輸與生產活動進行壓制與摧毀性打擊的作戰方式與打擊手段。
很拗口,卻很明確的定義。
這個定義,給林嘯雷惹來少的麻煩。
如果按照這準建設海軍,共和國海軍將擁有完善的獨立作戰能力,成爲最強大的打擊力量。比如對付日本這樣的島國,海軍真能像林嘯雷給出的定義那樣,完成“封鎖”任務,需要陸軍與空軍嗎?恐怕連陸戰隊都派不上用場,只要持續封鎖幾個月,日本就得繳械投降。
不得不承認,嘯雷想打造一支“理想海軍”。
歷史上,只有“日不落帝期的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美國纔在短期內擁有過“理想海軍”。
關鍵問題,共和國有沒有打造“理想海軍”的能力與需求?
國防軍事力量只是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手段,而不是國家建設的最終目的。
軍隊的發展既要遵從國家的戰略需要,又要符合國家的總體實力。
從戰略需要來看,共和國在短期內並不需要一支“理想海軍”。從總體實力來看,共和國在短期內無力打造一支“理想海軍”。
從實際情況出發,在以解決日本問題爲短期內主要目的的情況下,共和國也沒有理由向海軍傾注太多的精力。
事實上,從2025年開始,共和國就在有意壓縮海軍開支,將重點轉向空軍、陸軍與獨立兵種。不說別的,2025年開工的3艘大型航母一直沒能按照正常進度進行建造。爲了麻痹日本,甚至讓航母提前下水,將很多應該在船臺上進行的建造工程安排在舾裝階段進行。
對共和國來說,需要一支適當的海軍,而不是一頭“吞金怪獸”。
因爲軍備發展屬於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事情,所以在海軍建設上的分歧差點讓林嘯雷與項鋌輝、葉致勝鬧翻臉。
2026年底,分配年軍費時,項鋌輝與時任國防部長的宗應仁均同意按27%、25%與25%的比例爲陸海空三軍劃撥軍費(其他23%分配給3個獨立兵種),林嘯雷卻堅決要求將海軍的比例提高到35%。這件事情爭論了好幾個月,葉致勝出任國防部長後,林嘯雷到國防部專門找葉致勝“理論”。葉致勝不是宗應仁,根本沒有理會林嘯雷。最終鬧到元首府,由王元慶出面分配。雖然海軍最終拿到了305%的軍費(擠佔了獨立兵種的軍費),但是林嘯雷與項鋌輝、葉致勝的關係徹底鬧僵。
用王元慶的話來說,除了“海軍思想”特別嚴重之外,林嘯雷是個好同志。
拿了錢,就得辦事。
作爲軍費大戶,海軍有義務交出足以令人滿意的答卷。
林嘯雷脾氣再大,也不敢與王元慶對著幹。真要把王元慶惹毛了,林嘯雷別說海軍司令,回去當小兵都不可能!
按照王元慶的授意,林嘯雷悄無聲息的修改了海軍發展規劃。
“封鎖”任務被無限期延遲,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聯合作戰體系”中充當“海上打擊力量平臺”。爲此,海軍重點建設遠程打擊力量。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在現有基礎上儘量挖掘潛力。
航戰鬥羣的數量沒有增加,作戰能力卻大大加強。
主要體現在:戰鬥羣內的護航戰艦全面更新換代,所有大型戰艦要麼換新、要麼進行大規改進;3艘服役不到1C年的“華夏”級航母均分別在2C25年、2026年與2027年返回船廠進行中期大改,增加攜帶無人戰鬥機的能力、增添大量新式裝備;潛艇部隊的戰鬥力全面提升,新式混合動力潛艇從2026年開始以每年3艘的速度服役;爲海軍航空兵採購新式戰鬥機,在航母上部署無人戰鬥機。
與陸軍一樣,海軍的改革方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與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