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

李大釗:今與古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著名學者。曾任北京《晨鐘報》總編輯、北京大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新青年》編輯。中共一大後,擔任黨的北京地方委員會負責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中共三大至四大均當選中央執行委員。主要著作收入《李大釗選集》和《李大釗文集》。

要知道歷史是循環不斷的,我們承古人的生活,而我們的子孫,再接續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利用現在的生活,而加創造,使後世子孫得有黃金時代,這是我們的責任。

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今與古》。今是現在,古是過去的時代。我們現在把今與古來對講,是要考查現在的人與古來的人有什麼不同之點?現在的人與古來的人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對於我們生活很是重要,所以來大略說一說。有人在文章上發表他的意思,常說:“世道人心,今不如昔”;“人心不古”;“現在的風俗道德人心,不如古來的風俗道德人心”。講這些話的人,大半都是“前輩”“長者”。他不滿意於青年,也不滿意現在的一般人,於是發爲感嘆,而動其懷古的思想。但是我們想想,是不是今人真不如古人?是不是發這樣感想的人錯誤?這是個很有趣味的問題。我們先考究他們所以懷古的原因:

(1)發此種感想的人,對於現在的人心,風俗,政治,道德,都不滿意,感覺苦痛,因而厭倦現在,認現在都是黑暗的,沒有光明的。這種厭倦現在的感想,並不是壞的感想,因爲有了這種感想,對於各種事務,才都希望改進。有了希望改進的思想,才能向前進步,才能創造將來。若是不滿意現在,而欲退回,把現在的世界回到百年千年以至萬年前的世界,這不光是觀念錯誤,並且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這是傷時之人厭惡現在,而觸動他懷舊之心的一個原因。

(2)人大半是羨慕古人之心太盛,如古人在當時不過是一斤八兩的分量,到現在人看來就有了千斤萬斤的分量,這是受時間距離太遠的影響,因而在心理上發生一種暗示,這種暗示可以把古人變成過於實在的偉大,如同拿顯微鏡看物一樣。例如火在人類史上有極大的關係,因自有火的發明,而人類生活遂發生很大的變動;又如農業,也是人類史上一個很大的發明。不過火同農業的發明,是社會的進化,並不是所謂神農、燧人一二人的功德。而舊史卻不認爲是社會的進步,而認爲是少數神聖的發明,這是年代距離太遠,傳聞失實所致。又如黃帝,古代有無其人,尚不敢必,但是世人尊敬他的心,比他本人值得我們尊敬他的分量,高得多多。又如某校請一位本國教員,並不見得學生怎樣信仰,怎樣歡迎,要請一位有與本國教員同等學問的外國教員,就非常的尊敬歡迎,

就是出洋留學的,也覺得比不出洋留學的好些。諺雲“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是普通的心理。推想起來,這又是因爲受了空間距離太遠的影響。過分的崇敬古人,其理亦與此同。我們的子孫對於我們,或現在一般的人,所發生的尊崇心,是我們想不到的高厚,也未可知。

(3)社會進化,是循環的,歷史的演進,常是一盛一衰,一治一亂,一起一落。人若生當衰落時代,每易回思過去的昌明。其實人類歷史演進,一盛之後,有一衰,一衰之後,尚可復盛,一起之後,有一落,一落之後,尚可復起,而且一盛一衰,一起一落之中,已經含著進步,如螺旋式的循環。世運每由昌明時代,轉爲衰落時代,甚而至於澌滅。因而許多人以爲今不如昔,就發生懷古的思想,那裡知道衰落之後,還有將來的昌明哩!

(4)隨著家族制度,發生崇祀祖先之思想,也可以引起崇拜古人的觀念。故崇拜祖先的禮俗,亦是使人發生懷古思想的一個原因。

(5)現在也有不如古來的,如藝術。藝術乃是有創造天才的人所造成的。藝術不分新舊,反有歷時愈久,而愈見其好者,因此也可以使人發生懷古的觀念。

懷古的思想,多發生於老年人之腦際,青年人正與相反。一派以爲今不如古,總打算恢復三代以上的文物制度,一派以爲古不如今,因此在學術史上就發生了爭論。在十七世紀初期文藝復興後,法蘭西、意大利就有今古之爭,於文藝(詩歌文學)上,此爭尤烈。崇古派則崇拜荷馬,崇今派則攻擊荷馬。這種爭論,大衆以爲不過是文學上的枝葉問題。自孔德出,才以爲這種爭論,不光是在文學上如此,各種知識,都不能免,才把這種爭論的關係,看得很大。這種爭論,起於意大利,傳至法蘭西、英吉利,前後凡百餘年。

在歷史學上進化、退化的問題亦成爭論。崇古派主張黃金時代說,以爲人類初有歷史的時期,叫做黃金時代,以後逐漸退落,而爲銀時代,銅時代,鐵時代,世道人心,如江河之日下云云者以此。崇今派以爲古代沒有黃金時代,古時的人,幾同禽獸,沒有什麼好的可說?,F在是由那種狀態慢慢的進化而來的,如有黃金時代,亦必在將來,現在或是銀的時代,過去的時代,不過是鐵時代、銅時代罷了。其說正與崇古派相反。布丹說:“崇古派說古來是黃金時代,全然錯誤;他們所說的黃金時代,還不如他們所說的鐵時代的現在;假使他們所說的黃金時代,可以召喚回來,和現在比一比,那個時代,反倒是鐵,現在反倒是金亦未可知。”中國唐、虞時代,今人猶稱羨不置,一般崇古的人,總是懷想黃、農、虞、夏、文、武、周、孔之盛世。但此是僞造,亦與西洋所謂黃金時代相同。他們已經打破黃金時代之說,我們也須把中國僞造的黃金時代說打破,才能創造將來,力圖進步。這全靠我們的努力。這個責任我們都要負

著。在中國古書裡面,亦可以尋出許多今古的比論,如“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逼湔Z氣在古代,似有新的意味,且近似進化說?!稌洝飞险f:“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边@又是人是舊的好,器是新的好的意思。

中國人懷古的思想,比西洋人懷古的思想還要盛。因爲西洋科學早已發明??茖W是在自然界中找出一定的法則,有如何的因,便有如何的果。他們能用科學方法證其因果,又能就古來的,而發明古來所未有的。這樣,古人的發明,都有明瞭的法則,都遺留給後人,而今人卻能於古人的發明以外,用科學方法有所新發明。中國科學不發達,古人遺留下的多是藝術的,創造全靠個人特有的天才,非他人所能及。故中國人崇古的思想,格外的發達,中國人對於古人格外仰慕,對於古人的藝術格外愛戀。

懷古思想發生之原因,及中外懷古思想不同之點,既如上述。現在我發表我對於這種思想的批評。

古代自有古代相當之價值,但古雖好,也包含於今之內。人的生活,是不斷的生命(連續的生活)。由古而今,是一線串聯的一個大生命。我們看古是舊,將來看今也是古。剛纔說的話,移時便成過去;便是現在,也是一個假定的名詞。古人所創造的東西,都在今人生活之中包藏著,我們不要想他。例如現在的衣服,其形式材料,及製造的方法,極其精緻,古來次第發明的痕跡,都已包藏在內。象古人所取以蔽體禦寒的樹葉獸皮,我們又何必去懷想他!

黃金時代說是錯誤的,因爲人與自然有關係,如太陽光、空氣等等。人離開自然,就不能生活。古時的自然產生孔子那樣的偉人,現在的自然亦可以產生孔子那樣的偉人。同一的太陽光,同一的空氣,在古能生的人,在今又何嘗不能生?古代生的人,如何能說是萬世師表!崇古派所認爲黃金時代產生之人,現在也可以產生出來,我們不必去懷古。懷古的思想,固可打破,但我們不能不以現在爲階梯,而向前追求,決不能認現在爲天國。當時時有不滿意現在的思想,厭倦現在的思想。有了這種思想,再求所以改進之方。如現在中國國勢糟到此等地步,我們須要改造,不要學張勳因懷古而復辟,要拿新的來改造。他們是想過去的,我們只是想將來的。歷史是人創造的,古時是古人創造的,今世是今人創造的。古時的藝術,固不爲壞,但是我們也可以創造我們的藝術。古人的藝術,是以古人特有的天才創造的,固有我們不能及的地方,但我們憑我們的天才創造的藝術,古人也不見得能趕上。古人有古人的藝術,我們有我們的藝術。要知道歷史是循環不斷的,我們承古人的生活,而我們的子孫,再接續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利用現在的生活,而加創造,使後世子孫得有黃金時代,這是我們的責任。

(《李大釗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本章完)

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簷M渠四句教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簷M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
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簷M渠四句教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昌宁县| 平泉县| 海丰县| 垫江县| 东安县| 来宾市| 铜梁县| 平顶山市| 华容县| 来凤县| 鞍山市| 玉龙| 白河县| 广昌县| 玉龙| 波密县| 庆安县| 广南县| 杭锦旗| 湘阴县| 玉屏| 沙田区| 贵溪市| 西昌市| 南川市| 鲁甸县| 梓潼县| 图木舒克市| 彭泽县| 理塘县| 会泽县| 乡城县| 惠州市| 龙游县| 毕节市| 兴仁县| 夏津县| 周口市| 凌源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