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仲道又與蔡家父女談論一番,見蔡家父女實在是沒什麼談論的興致,這才告辭離去。
曾炩對蔡邕父女道:“世叔和琰妹妹的情緒,好像不太高興啊?不知這是爲何?”其實曾炩是非常清楚的,蔡家父女都很看重這個衛仲道,可是今天這一番談論,卻是讓他們發現,這個衛仲道完全是一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啊!要是他這樣的人蔘與治理國家,那恐怕很快就會國破家亡吧。
蔡琰更是傷心,她的心裡面,很是喜歡這個文采飛揚的大哥哥的,甚至在見到他的時候,有一種少女的羞澀的感覺,而見不到他的時候,卻是非常想念。從母親那裡得知,這樣的一樣感覺,就是喜歡上一個人的前兆。蔡琰以爲,自己將來一定會嫁給這個很有才華的衛大哥的。可是,今天的一番談論之後,蔡琰猛然發現,好像,這個衛大哥不是自己理想的夫婿啊。
少女的第一次心動,都會在自己的心裡面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記,更別說像蔡琰這樣的非常有才華的心思細膩的女孩子了,所以,此刻的蔡琰,非常的不高興。
蔡邕道:“哎,仲道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以前看他辭采華麗,吟詩作賦的功力,就是我也勝不了他多少,爲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曾炩笑道:“世叔,這很好理解。他只不過是一個讀聖賢書讀壞了腦子的可憐孩子。孔聖有言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個衛兄是陷入了學而不思的死衚衕了。”
蔡邕道:“真的嗎?”
曾炩道:“世叔可知他除了讀聖賢書外,可曾到過民間,瞭解過民間疾苦?”
蔡邕道:“據我所知,好像是從來沒有過。”
曾炩道:“那就是了。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不行的。真正的知識,還得來自日常的生活,而我大漢的子民百姓,纔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蔡邕道:“賢侄,此話怎講?”
曾炩道:“聖賢是怎麼來的?他們是天生的聖賢嗎?”
蔡邕道:“當然不是,他們也是通過學習,一步一步的成爲聖賢的。”
曾炩道:“這不就得了。既然聖賢是通過學習而成爲的聖賢,那麼他們的知識也必定是來自下面的百姓大衆。既然這造就了聖賢,那麼還不能造就我們的一番學問嗎?當然,這並不是說聖賢書沒什麼用處,而是必須要和現實聯繫。從上古先秦到我們現在的大漢,許多的東西都已經改變,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先賢的一切,必須加以甄別,方纔能做到不誤國誤民啊!”
蔡邕感嘆的說道:“賢侄所言甚是啊!看來,世叔以前是走入歧途了!難怪康成兄在給我的信中,多次提到他從賢侄這裡,學到不少的東西,看來康成兄是真的沒有騙我了!”
曾炩笑道:“世叔客氣了,這其實是很簡單的,只是需要換一種角度去看待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蔡邕一拍手,叫道:“好一個換一種角度!賢侄,世叔受教了!”
曾炩笑了笑,沒有說話。
蔡邕問道:“賢侄,剛纔你問仲道的那個關於鮮卑和烏丸入寇的問題,世叔這些年也每每爲此困擾,不知賢侄是否有解決之道?”
最近一二十年來,鮮卑和烏丸差不多是每年都要入侵漢朝邊塞一兩次,這是像蔡邕這樣憂國憂民的人士憂心不已的事情。
鮮卑如今非常強盛,隱隱有吞併烏丸,一統北疆的勢頭。本來,在曾炩的記憶中,鮮卑的大首領檀石槐應該是已經死去了,由他的那個無能的二兒子和連繼位。可是,現在檀石槐還活得好好的,在他的彈漢山統御著鮮卑國的萬里疆域。曾炩知道,要是檀石槐再多活五年,鮮卑族必定吞併烏丸,然後再率大軍進攻大漢朝。顯然,如今的大漢朝是難以抵擋的,特別是兩年後將要發生的黃巾之亂,更是讓大漢朝衰落到極點。而檀石槐可能入侵的時間,也正是大漢朝最衰弱的時候。
曾炩道:“其實這很簡單,不過四字。”
蔡邕問道:“不只是哪四字?”
曾炩道:“文武之道。”
蔡邕道:“賢侄請言明。”
曾炩道:“這文之道,當然是整頓吏治,澄清大漢的風氣;而武之道,則是修甲兵,強士卒。文之道,能爲我大漢提供一個安定的環境和強勝的國力,這是基礎。武之道,能夠給鮮卑這些異族以震懾,讓他們不敢犯我大漢天威,即使他們膽大來犯,我大漢也能給他以致命的打擊,讓其知曉我大漢不是他們這樣的番邦蠻族可以捋虎鬚的。”曾炩是深深明白一點的,那就是:立國當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亂世,文可富民興邦。武力統一是前提,在混戰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設的;武力強盛是保障,在動盪中是不可能發展經濟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國家走向強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壯麗。
蔡邕感嘆道:“是很簡單,但是卻也是很難啊!如今大漢朝疲敝叢生,想要澄清吏治,談何容易啊!”
曾炩說道:“抵擋烏丸鮮卑二蠻族,只需河北三州就可。”
蔡邕說道:“賢侄,此話當真?”
曾炩笑道:“鮮卑烏丸二蠻族,其人口不過兩百餘萬,就是當他五人中能有一個士兵,也不過是四五十萬軍隊。而我大漢河北三州就有人口千餘萬,五倍於彼二族,就當我二十人中有一個士兵,也足以與其相當。而彼二族缺少鐵器,那麼我們就佔有甲兵之利。只要我們採取堅壁清野,據城而守的策略,必可使其無功而返。我在尾隨擊之,必大破彼之兵,就是盡收二族,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蔡邕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個曾炩,胃口也太大了吧?盡收二族,虧他想的出來。大漢朝和這二族對壘幾十年,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他憑什麼敢說盡收二族?
曾炩笑道:“我知道世叔不相信,不過,我相信世叔會見到這樣一天的。”
蔡邕笑道:“那世叔就等著賢侄的好消息了。”
蔡邕道:“我知道賢侄志向遠大,但是請賢侄記住,任何時候,窮兵黷武都是不行的。”
曾炩笑道:“世叔忘了剛纔曾炩說過的那文武之道了嗎?既然曾炩知道採取文武之道,自然也深知那一張一弛的道理。”
蔡邕心道,這還是什麼年輕人啊,簡直比那些老傢伙還老謀深算!哎,那些將要成爲這個年輕人對手的人看來是要悲哀了。蔡邕既然知道,現在的大漢是亂之將起的前夕,自然也是明白曾炩這樣的人肯定是不會甘於寂寞的,必定會乘風雲而起。只是蔡邕不知道,曾炩將會成爲的是亂世梟雄還是大漢力挽狂瀾的英雄。
旁邊的蔡琰聽了曾炩的話,也是心血沸騰,可惜自己是女兒身啊!不然,自己也可以爲國盡一番力了。曾大哥要真是能實現他所說的,那也算是開疆拓土的英雄了,這樣的男兒纔是真正的熱血男兒啊!
蔡琰看向曾炩的眼神,充滿了亮麗的色彩。可惜的是此時曾炩正和蔡邕談的熱鬧,沒有看見蔡琰的表情,不然他就會歡喜的心都要開花了。
蔡邕道:“哎,賢侄的願望是好的,但是現今我大漢羸弱,比不得鮮卑烏丸,他們兩族的士兵自小就是生長在馬背上,幾乎是人人皆兵,非常悍勇。我聽過很多朝裡面的將軍都說,一個鮮卑烏丸騎兵可抵三至五個我大漢士兵,所以說,賢侄還是太樂觀了啊!”
曾炩一陣默然,是啊,現在的大漢,國疲民弊,已經是到了最爲羸弱的時候。
蔡邕道:“想當年,我大漢前朝武帝陛下的時候,我大漢鐵軍馳騁大漠,滅匈奴,在北海邊飲馬而還,那是多麼壯烈的事情啊!可是,現在卻是已經到了匈奴當年的奴隸都可以欺侮我大漢了。當年,陛下想要與檀石槐和親,卻被其斬殺使者,真是我大漢的恥辱啊!”
曾炩道:“世叔此言不盡然。即使是檀石槐接受了我大漢的和親要求,難道這就不是我們大漢的恥辱了嗎?強大的大漢,已經到了要靠犧牲我大漢公主的幸福才能得保平安,那同樣是我大漢的恥辱!更是我大漢軍人的恥辱!軍人是爲了什麼而存在的?保家衛國,使我們的妻兒有一個平安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我們的軍人存在的目的,也是軍人存在的價值。”
蔡邕默然。
曾炩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兩方面是必須同時重視的,一個是崇文,一個是尚武。只尚武不崇文,必將導致窮兵黷武,最終導致國家窮困,進而導致國家分崩離析;而要是隻崇文不尚武,那麼,這個國家只是一隻養的白白胖胖的大肥豬,人家隨時都可能來你身上割兩塊肉的。”
蔡琰聽曾炩的比喻有趣,不禁笑了起來。蔡邕斥責道:“琰兒,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你怎可對此發笑!”
蔡琰委屈的說道:“父親,琰兒只是覺得曾大哥的比方有趣,這才發笑嘛。琰兒當然知道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
蔡邕也沒有再呵斥蔡琰,他也覺得曾炩的比方很是不文雅,但是卻是說出了一個事實。
曾炩說道:“所以,世叔,在我們推行聖賢之道的時候,絕對不能忽略了我大漢百姓的尚武精神啊!我覺得前朝的武帝陛下就做的很好。那時候的大漢男兒,可是都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氣概啊!”
這話聽得蔡琰眼睛一亮,不自禁的重複了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曾大哥,你說的真好!這纔是真男兒應該有的氣勢啊!”
曾炩呵呵一笑,這一不小心,就把人家的東西給拿出來了。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