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初平三年九月。
初一,袁紹、曹操、李傕等十三路諸侯,擁立合肥王劉懋在洛陽城另立朝廷,與無極城的朝廷對峙。
同時,新朝廷大肆分封諸侯,袁紹是驃騎將軍,劉焉是車騎將軍,曹操是徵東大將軍,劉表是徵南大將軍,馬騰是徵西大將軍,李傕是中軍大將軍,韓遂是鎮西將軍,劉岱是鎮東將軍,劉繇是鎮南將軍,張魯是平南將軍,韓馥是平北將軍,王匡是安北將軍,張揚是安西將軍。
同時,爲了拉攏其他的諸侯,新朝廷還冊封袁術爲衛將軍,孫堅爲鎮軍大將軍,陶謙爲上軍大將軍,王朗爲平東將軍,嚴白虎爲安東將軍,士燮爲平南將軍。
本來,新朝還準備冊封孔融的,但是這被曹操和袁紹堅決反對。因爲,此時袁紹和曹操二人正在出兵攻擊孔融,要是這個決議通過了,那他們不是要馬上撤軍嗎?所以,二人說什麼都不同意。由於二人在聯盟中的重要地位,其他諸侯只得順從了二人。
但是,其他的諸侯,除了王朗、士燮和嚴白虎之外,都拒絕了洛陽朝廷的冊封。陶謙等人還算是比較委婉,但是孫堅和袁術二人,卻是對此根本不屑一顧。
袁術此時手中有傳國玉璽,而麾下兵多將廣,正在圖謀自立爲帝,怎麼可能承認洛陽朝廷的冊封?
袁術此時佔據南陽郡、汝南郡、九江郡和廬江郡四大富庶之郡,治下人口達到近五百萬,擁兵四十萬。這些實力,讓他成爲了大漢國僅次於曾炩的諸侯。現在,曾炩面臨諸侯的圍攻,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而袁術雖然和不少的諸侯關係不睦,但是卻是比不上曾炩造成的威脅。所以,諸侯們自然的將曾炩當成了最大的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術擁有傳國玉璽,心思自然是活躍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明白,如果他一旦造反,那麼必定將面臨周圍諸侯的圍攻。所以,在曾炩和諸侯的戰爭進入你死我活的狀態之前,他是沒打算採取行動的。
孫堅正在攻打士燮,要是他接受了洛陽朝廷的冊封,他豈不是也要停止攻打士燮?甚至是還要和劉表、劉繇二人握手言和?
再說了,孫堅身受曾炩之恩,當年要不是曾炩贈予他的鎧甲,在武陵之戰的時候,他的小命早就已經交代在劉表手裡了。不管是爲了恩情,還是仇恨,都註定了他和洛陽朝廷的不對路。
本來,孫堅是比較傾向於攻打劉表的,但是考慮到消滅了劉表之後,他就得直接和袁術接壤。要是這樣,他肯定得和袁術產生衝突。因爲滅掉劉表之後,他和袁術的利益就是直接重疊了。但是現在,袁術擁兵三十餘萬,而他孫堅勢單力孤,而且和旁邊的劉繇等人關係也不太好,到那時,他孫堅就要倒黴了。
最終,孫堅決定南下攻略交州。交州雖然貧瘠,但是佔領交州之後,他孫堅不但會有一個平穩的後方,而且還能對他的實力有所補益,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所以,在明瞭事情的利弊之後,孫堅毫不猶豫的決定南下,攻擊士燮。
得到諸侯另立新君的消息,逃到北疆的大漢老臣們坐不住了,朱雋、盧植、蔡邕、崔烈、王柔等人在知曉這信息的第一時刻,就找到了曾炩。
他們的意思很簡單,天子如今在北疆,而且還組建了朝廷。那麼諸侯的這一行爲就是赤裸裸的造反。而曾炩身爲大漢國的驃騎大將軍,掌天下征伐,面臨如此情況,自然是應該行使他身爲驃騎大將軍該盡的職責,剿滅叛逆,讓大漢國重新歸位一統。
曾炩苦笑一聲,說道:“諸位老大人,你們的心情,曾炩理解。但是,你們也要理解我的難處。北疆這些年來,幾乎是每一年都有一場打仗,所以,北疆一直並不寬裕。而前不久,北疆纔剛剛經歷了遼東大戰,軍資消耗一空,此時,根本沒有能力發起大規模的戰爭。”
頓了頓,曾炩說道:“朱大人和盧大人都是沙場宿將,知道一場大戰所需的耗費是多麼的驚人。而如今袁紹等叛逆佔據了大漢國一般的土地,六成的人口,一百餘萬的大軍,實力尚在北疆之上。而且他們蓄謀作亂已經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肯定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如今,我們當務之急不是出兵剿滅叛逆,而是要做好防禦的準備。”
幾人心中都是一驚,曾炩說的是實情。
遼東之戰,北疆出動二十多萬大軍,隸屬四個月方纔取勝。四個月的高強度大戰,消耗的軍資根本是難以計數。而在此期間,留守後方的軍隊也是時時處於戰爭動員狀態,畢竟周邊的諸侯們也是對北疆虎視眈眈。可以說,這幾個月中,留守後方的軍隊的消耗,並不比出徵遼東的軍隊少多少。
北疆雖然富庶,但是也經不起五十餘萬大軍幾個月的大量消耗。此時的北疆,的確承擔不起再一次的大戰。
幾人都沉默了。
其實,曾炩這是對幾人加以誤導了。按照北疆軍隊的戰鬥力,此時完全可以發動進攻並取得勝利。只是,這需要他曾炩付出比較重的傷亡,造成很大的損失。這不符合曾炩的意願,他只希望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國內戰爭的勝利。
曾炩很清楚,諸侯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暫時形成合力,那不過是諸侯們懾於曾炩的強大實力,這讓他們感到極度的不安。但是隻要拖過一段時間,等他們之間的矛盾漸漸爆發,那麼,到時候他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要少上不少。
朱雋幾人並不清楚北疆軍隊的戰鬥力,只是以一般大漢國的軍隊來估量北疆軍,這就造成了他們認爲曾炩所說是真實的。當然,他們還是知道北疆軍的戰鬥力的強悍的,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種強悍到了什麼程度。
打發走了幾員老臣,曾炩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雖然在短期內曾炩不打算主動出擊,但是卻是不得不做好戰爭的準備。諸侯結盟,自然是對北疆有所圖謀,肯定會主動向北疆發起攻擊。
此時的北疆軍隊,再次經歷了整編。而規模,也在征服了遼東之後再次擴大,達到了六十四萬。
騎兵還是保持二十九萬沒有變。騎兵的花費至少是步兵的兩倍,如今北疆維持二十九萬的騎兵,已經是達到了飽和狀態。再說,今後的戰爭,曾炩相信步兵更能發揮威力。畢竟,以後的戰爭,主角將漸漸轉移到炮兵和火槍兵身上,再維持大規模的騎兵,完全沒有必要。
步兵被曾炩擴充到了三十三萬。其他的,還有一萬炮兵和一萬水軍。
對於軍隊,曾炩在步兵方面也沒打算再有太大規模的擴充。在今後的幾年內,至少是一兩年內,曾炩將擴充的主要兵種放到了炮兵和水軍身上。曾炩打算,在兩年的時間內,將炮兵擴充到一個整編軍三萬人,而水軍則會相機擴充到五到六萬的規模。
蔡邕帶著陳羣找到了曾炩,提出了一個讓曾炩很是意外的事情,那就是朝廷改制。
蔡邕笑著說道:“近兩百多年來,我大漢歷經劫難,其中尤以王莽之禍,樑翼之禍,奸閹之禍和現在的董卓之禍對大漢社稷的摧殘最爲嚴重,炩兒知道發生這些劫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嗎?”
曾炩稍加思索,恭敬地回道:“因爲外戚、奸閹把持權柄,禍亂綱紀。”
“那外戚和姦閹爲什麼能攫取到國家權柄?”蔡邕又問。
“因爲內廷權重,皇權至上。”曾炩立即回道。對這些事,曾炩還是非常清楚的。雖說對這個時代的政體沒什麼研究,但是隨著官爵和權勢的逐漸增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時期,曾炩也在開始思考這個時代的律法、國策中的利弊了。他所瞭解的太過於超過這個時代了,要是按照他的意願,他想實行的政令肯定很多都得不到其他大臣的贊同。所以,必須加以適當的改變。
蔡邕讚賞地點點頭,繼續問道:“內廷爲什麼權重?外廷爲什麼權輕?皇權爲什麼會凌駕於相權(相權,宰相之權。泛指朝廷的權力)之上?爲什麼皇權和相權不能互相制約?”
曾炩想了一下,搖搖頭。這個問題,他想過,如果皇權和相權能夠互相制約,能夠象軍權一樣被層層分割和互相監督,特別是實行後世的三權分立,這樣的事情基本上能夠避免,外戚和姦閹或許很難竊取權柄。但事實上,本朝除了建國初期皇權和相權有過很短時間的制衡外,其他時間都是皇權凌駕於相權之上,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始皇帝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封土地建諸侯的制度,改爲朝廷統治下的郡縣制度,這時出現了一個困擾秦始皇和大臣們的巨大難題:皇室和朝廷應該是什麼關係?皇室是朝廷,還是朝廷的一部分?若把皇室和朝廷分開,那這兩者之間的權力又如何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