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聽到兄長董卓說“我遇不測,你當如何”云云,董旻的心就一直不能安寧,右眼皮也是跳個不停。帶兵回營的途中,董旻頻頻回顧長安城,心想有子瑜(董璜)、呂奉先相隨左右,周圍盛兵不下數千,而士人無權無兵,應該威脅不到兄長才是。?
……希望是我多心了。?
董旻回到軍營,巡遊校場,草草而過,觀ji歌舞,目中無神,飲酒吃飯,食不知味,反正無論做什麼,都是不能專心,董旻不禁氣悶,只得驅散諸人,獨留帳內長思。?
“不對……”?
董旻越想越不放心,呼來侍衛,命他遣人去長安查探情況,不等後者領命,忽聽帳外有人以急事求見。?
“急事?”董旻心思一動,馬上把人招入進來,原是守門屯長,從對方口中得知,不久前營外有百姓徘徊叫罵,守門士卒捕來細問,才知長安不知是何原因,十餘座城門竟是全部封閉。?
“城門全關了?”董旻冷汗“唰”的一下淌下來。這就是他不安的來源啊?
此事太明顯了,長安城內肯定發生了針對兄長董卓的大規模叛亂,甚至是兵變,蓋因,主管長安諸城門的城門校尉麾下屯兵多達三千人,是長安城內僅次於中軍校尉董璜的勢力。先前,城門校尉乃是董卓和他的族侄董秉,而今城門緊閉,那他肯定是遇害了。?
怎麼辦?怎麼辦?……?
董旻面有急色,來回踱步,突然謂侍衛道:“去,馬上擊鼓聚將,合兵。”?
“你是說,長安封城了?”問話之人,是一個年過四旬的將領,他軀體粗壯,臉如紫銅,目光平和,身上散發著一股冷若冰霜的沉著氣息。此人,正是中郎將、幽州遼東人徐榮。作爲軍營副將,地位僅次於董旻的人,他幾乎是和董旻同時得知消息。?
“是。”報者恭敬地回答。?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徐榮說罷,輕輕合上眼睛。即使得到這般驚人的消息,也不能使他稍有動容,冷靜如此,實屬可怕。?
半晌,徐榮喃喃自語道:“計劃周詳至此,可謂算無遺策了,王公“王佐”之名,果然不是虛傳,兼以皇甫將軍的威勢,看來董公這次,十有**是很難逃過這一劫了。”?
皇甫嵩前不久曾私底下和他接觸,隱隱有所暗示。不得不說,徐榮當時頗吃一驚,董卓之所以始終屹立不倒,就是因爲他的對手皆是眼高手低的士人,而皇甫嵩可是名著關係的名將,雖然如今不掌兵權,但潛在實力極爲可觀,他一但加入反董陣營,就截然不同了。?
不過皇甫嵩固然待他不薄,但董卓又何嘗差了,徐榮難以抉擇,只能裝作聽不懂。其實這樣也挺好,武將就該有武將的責任,最好不要參與朝堂爭鬥,不然,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突然間,鼓聲炸響,旋風一般傳入帳中。?
徐榮暗道一聲來了,起身走出大帳,帶上三五名親衛,向中軍帥帳行去。路上,徐榮蹙眉思考,董卓若是真爲長安文武所殺,那他就該好好考慮一下後路了。?
董旻乃是董卓胞弟,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可能向朝廷投降。而他卻不同,他雖受董卓恩惠,但仍是朝廷將領,沒有必要爲董卓賠上性命。?
望著中軍帥帳,徐榮心裡默默地道:“叔穎,希望不要走到兵戎相見那一步……”和剛強偏激的董卓不同,董旻爲人寬和,徐榮與他相識數載,交情還算不錯,不到萬不得已,他真的不想殺董旻。可惜,事情的發展變化不會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徐榮步入帳中,諸將到者半數,每個人都是一臉凝重,愁眉不展,董旻,則和族侄董岑等董氏宗人交談,這個時候,他所能信得過的人,也就只剩下自己的親人了。?
看到徐榮到來,董旻停下話語,徑直走上來,雙眼死死注視著他,一字一句道:“子盛,長安發生叛亂,城門皆閉……”?
徐榮心知董旻這是在試探他,一個回答不好,就將落得血染大帳的下場,因爲,他是大營內惟一可以威脅到董旻的人。而董旻,目前雖然還能掌握大營軍權,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他能維持多久,根除隱患,宜早不宜遲。?
徐榮定了定神,說道:“麾下已經聽說了。將軍,事不宜遲,當火速出兵救援董公。”?
“……”董旻目光一凝,其實方纔他和諸宗親將領談的,就是該如何處置徐榮,他已經下定決心,只要徐榮稍有推脫,立刻將其斬殺,與家族、性命相比,區區一點交情算什麼。然而,徐榮的回答滴水不漏,讓他發作不得。他總不能在徐榮提議出兵的情況下殺人吧?到時候諸將會怎麼看?士卒會怎麼看?恐怕徐榮一死,軍心立潰。?
董旻臉容微僵,勉強道:“這個自然。”?
大軍出營,沒有一兩個時辰是想也別想,走到長安,費時也不少,更別提進攻城高牆厚的長安了。換句話說,他們徒擁數萬強軍,卻幫不上什麼忙,只能祈求董卓平息叛亂,或殺出長安。?
不過衆將心裡都非常清楚,朝堂上的士人能夠神不知鬼不覺掌握長安諸城門,力量至少不在董卓之下,甚至更在其上,以有心算無心,董卓活下來的機率,微乎其微。?
諸將氣餒,其中不無投降打算者,對救援一事不甚熱衷,可是董旻不可能就這麼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也要搏上一搏。一聲令下,全軍出動,兵指長安。?
行軍的途中,董旻不時出神,凝望陰霾的天空,雖然他心裡充滿悲觀色彩,但也抱著一絲奢望,縱橫天下數十載的兄長,絕不會就這麼死去。?
然而,斥候傳回的消息將他徹底打入谷底,兄長董卓,死了,頭顱就懸在章城門。?
事實上斥候看到的絕不只於此,他還私自隱瞞下兩件事,其一,長安城內一片歡騰,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在慶賀董卓之死。其二,章城門下,聚滿了觀看的人羣,議論紛紛,時有笑罵。斥候不傻,他敢言及,董旻一定會惱羞成怒,砍掉他的腦袋解氣。?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一刻,全軍盡知董卓身死,立時騷動連連,士官不能制。?
董旻心中滿是悲涼之意,如今,他頗有些茫然無所適從,也不知該繼續前進,還是該後退。進,則人心不安,士氣低落,倉促攻城,絕難成功,反有落敗的風險。退,則退到何地?長安城郊大營?萬歲塢?甚或陳倉、雍縣,乃至涼州……?
董旻問徐榮道:“子盛,你說,該如何是好?”?
既然確定董卓已死,那麼徐榮就不得不爲自己打算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絕不能讓董旻逃跑,所謂逃跑,以萬歲塢以西爲界。萬歲塢不僅囤積著大筆的錢糧,不遠處的陳倉、雍縣一線,駐紮有董軍兩萬精銳士卒,主將乃是董卓麾下第一猛將樊稠。雙方一旦合流,長安朝廷短期內恐怕拿他們沒轍。而等董旻緩過氣來,聯絡弘農董越、河東牛輔,三箭齊發,長安朝廷就危險了。?
其二,也不能讓董旻攻城,徐榮並不瞭解長安文武目前掌握了多少實力,但想也知道,他們剛剛除掉董卓,士卒未附,急攻下,說不定會有董卓餘黨開門獻降。?
徐榮稍稍整理一下語言,緩緩說道:“大軍卒聞董公爲奸僚所弒,心中不免惶惶,此時攻城,無濟於事,徒增傷亡而已。”?
“……”董旻臉色陰晴不定。?
“亦不可走,將軍爲董公胞弟,走則其勢難返,亦爲諸將看輕。更兼西涼韓遂在背,虎視眈眈。屆時,前後皆有頑敵,困守方寸之間,吾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董旻面色又是一變。徐榮所說一點不假,他若退出京兆,不僅將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同時也等於向外界宣佈,他退出董卓繼承人的行列。?
“董公子嗣皆幼,能領袖羣英諸豪者,舍將軍其誰?依麾下之見,不若率兵回營,監視長安,逼其等困守孤城,同時書召牛(輔)中郎、董(越)中郎、段(煨)中郎率兵勤王,爲太師復仇。到時大軍雲集,牧馬長安,將軍登高一呼,諸將影從,士卒效死,一戰破城,誅殺奸宄,護佑天子,進而繼太師之位,聲勢不下董公。”?
徐榮言語毫無遲疑,如水銀瀉地,一氣呵成。董旻聽得怔住,旋即,怦然心動,一時間連兄長的死都忘記了。從小到大,董旻一直生活在董卓的陰影裡,爲脫離其羽翼,他努力了大半輩子,從未成功。年過半百後,心思轉淡,變得安於現狀,只是心裡,總有那麼一點不甘。如今聽徐榮的意思,自己似乎有和兄長平起平坐的機會,而且,並非言之無物,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至此,董旻徹底消除了對徐榮的殺心,視其爲自己的韓信、耿弇,不僅打仗一流,而且目光深遠,見解獨到,世之奇才也。董旻心情激動下,一把拉住徐榮的手,以從未有過的鄭重表情一字一句道:“子盛,異日我若得太師之位,必封你爲將軍,總領天下兵馬。”?
徐榮笑而稱謝,笑得意味深長……?
董旻最後瞭望一眼長安方向,下令後軍變前軍,打道回營。?
天空陰霾而昏暗,眼看即將天黑,皇甫嵩負手站在長安西門樓上,炯炯雙目下,漂浮著一團扁平的漆黑,爲籌劃除董,他已經兩天一夜沒合過眼。?
半晌,士卒來報董旻大軍掉頭回返,皇甫嵩聞言劍眉輕蹙,看不出是喜是憂。?
董旻撤走,當是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只是不知,他是撤往何地?若是放棄大營,退回萬歲塢,便有些棘手了。?
皇甫嵩靜靜陷入沉思,不知過了多久,皇甫祚登上城樓,行至皇甫嵩身側,輕聲呼喚道:“父親……”?
“何事?”皇甫嵩驚醒,望向長子。?
皇甫祚面有喜色,言道:“父親,剛剛得到消息,(皇甫酈)伯秀已至霸陵,合諸公私兵,急赴長安而來,根據使者推算,再過兩個時辰,就會趕到長安城東。”?
皇甫嵩自言自語道:“董旻若逃,兩個時辰的話,或許還來得及,只是不知戰力還能剩下幾成……”進而問長子道:“王公、朱、呂二位將軍都知道了嗎?”?
“都知道了。”?
皇甫嵩頷首吩咐道:“你去告知王公,朱、呂二將軍,就說於伯秀到達長安前,務必集結上萬步騎大軍。”?
“父親……”皇甫祚大吃一驚。而今董旻部動向不明,倉促決定出兵,恐怕不是明智的選擇。?
皇甫嵩淡淡地道:“無論董旻是歸營還是撤往萬歲塢,我等皆要出兵。去吧。”?
皇甫祚無奈應諾。只得心裡安慰自己,父親一生用兵老矣,戰無不勝,威名遠播,其智計絕倫,非自己所能看懂。?
王允的反應和皇甫祚一模一樣,認爲皇甫嵩出兵的決定太過隨意,本想一口拒絕,不意朱儁、呂布皆贊同。呂布的想法很簡單,董軍士氣低落,此時出兵,正當其時,可一戰大破之。朱儁則瞭解皇甫嵩的想法,董卓一死,士卒喪膽,諸將膽寒,喪家之犬耳。董旻若歸營,士卒思逃亡,諸將思後路,將兵圍之,加劇矛盾,或可兵不血刃殺死董旻。而董旻若逃亡,則更加簡單了,從後追擊,如摧枯拉朽,大勝可期。?
王允終爲朱儁說服,同意出兵。?
天黑的一刻,皇甫嵩從斥候那裡得知董旻迴歸大營,沒說什麼,只是加緊調集兵卒。及皇甫酈率本部一萬,私兵兩千餘趕到長安,天色已是一片漆黑。而云集於長安西城的士卒,業已不下萬人,遂大開長安諸西門,兩軍遂於城外合併,由衛將軍皇甫嵩爲帥,奮威將軍呂布爲副。左將軍朱儁鎮守長安,威懾不軌。?
“叔父,不知我來晚沒有?”皇甫酈一臉疲憊的站在皇甫嵩身前。?
皇甫嵩含笑說道:“不晚,時間剛剛好。伯秀,辛苦你了。”?
皇甫酈回道:“爲國奔波,何談辛苦。”?
“壯哉伯秀。真我皇甫氏佳兒也。”皇甫嵩撫掌笑道。漢軍出長安時,皇甫酈部已得休息,當下皇甫嵩不再耽擱,率兵赴西。?
董軍回到大營後,一些士卒思董卓既死,往後無依,加之懼怕朝廷怪罪,遂借天黑之便,開始三三兩兩結伴逃亡。這一切都看在徐榮的眼中,士卒逃亡是他意料之中的事,甚至煽動士卒逃跑的一些謠言,還是他放出去的。?
董旻勃然大怒,接連擊殺百餘逃兵,懸頭於營門,才稍稍止住逃勢。不等鬆他一口氣,就接到一件晴天霹靂般的情報,斥候言長安方向正有一支多達數萬之衆的大軍向大營殺來。?
董旻鼓著雙眼傻傻地看著斥候,心道長安城所有兵卒相加,也不過一萬五六千人,哪來的數萬士卒?接連詢問數遍你可看清楚了?斥候皆曰數萬,語氣堅定。?
董旻求助似的看向徐榮,後者也是目有異色,看來,自己的計劃要提前了。口中說道:“敵衆若此,不外乎二者,一爲城內百姓喬裝軍士,二爲段煨、皇甫酈部。長安周邊諸軍,惟有二人所部,才能在這時趕到長安,且皇甫酈乃是皇甫嵩侄子,易被說動。”?
董旻心中更慌,詢問對策。徐榮曰以不變應萬變。?
這算什麼狗屁主意董旻心裡罵道,不過讓他出去一戰,他還真沒那個膽子。既然打定死守,董旻未免諸將心懷不軌,開門獻降,使宗親各把營門,以爲萬全。?
徐榮冷冷一笑,豈不聞顧此失彼。招來親信,耳語之……?
皇甫嵩帶兵抵達董軍大營,已是深夜,他立刻命令兵卒進逼營壘,同時喊殺,兩萬餘人一同吶喊,形成無形的氣浪,一瞬間,如狂風一般席捲整個大營。隨後,喊聲愈加清晰,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絕,董軍將士無不震恐,膽戰心驚。?
與此同時,大營內各地冒出沖天大火,到處都是喊殺聲。?
外間的喊殺聲充其量只能讓董軍將士感到恐懼,因爲他們心裡其實清楚,有營壘庇護,敵人短時間絕難殺進來。但是,營內發生的狀況就不同了,這可是隨時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不僅一營皆驚,連董旻也慌了,以爲衆將皆叛,不敢久留,乃棄大軍,與親信之輩十餘人,乘馬疾馳至營西門。守門者其族弟董信也,乃開營門,共逃亡。?
董旻未走出裡許,百騎由後趕至,其未加理會,以爲是自己人。事實也確實如他所想,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是一羣想取他性命的自己人。?
沒錯,這些人正是受徐榮所遣。?
董旻出逃甚急,來不及置換衣甲,極爲扎眼,輕易就被認出,霎時間矢如雨下,董旻不備,身中五箭,折落下馬,又爲後騎所踏,頓時殞命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