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雨還在下,不過也不算大,看這天氣短時間內應該是停不了了,早上沒有什么風,天氣有些悶熱。在這個地方,早晚的溫差還是挺大的。
還好我現在的體質尚可,可能也是開始適應這里了吧,到也很久再生過病。希望這種狀態能夠繼續保持下去吧。喝完手中的一杯水,看著外面濕漉漉的,實在是提不起什么精神。
剛才,還意外的發現小閃電居然可以站立了,雖然還有些搖晃,也許不久之后,就能看到小家伙了四處亂跑了。不過想想滿屋亂竄的閃電,我的頭就有些疼,最怕它會亂咬東西,要是把被褥,糧食袋子等等東西都咬爛了,就麻煩了。
昨天做的袖珍小水缸經過火堆一夜的烘烤,外表已經干了,但里面還是有些濕,應該還在烘一段時間。得再去做幾個東西,等那幾樣東西做完后,就可以根據筆記本上記載的方法,盡快將土窯做出來,然后可以去試著燒一點瓦片看看,有了瓦片也就不用操心屋頂椰樹葉老化了。更不用擔心漏雨的問題了。
來到外面的工棚,里面雖然有些濕,但并沒有什么影響,關鍵搭建這個工棚的時候,我并沒有加上圍墻。畢竟開放式的工棚更適合操作。
看了下坑里的泥土,倒還算可以,只是有些結塊,但并沒有干,跳下去踩了幾下就又變得黏糊起來了。
土的問題不大了,但如何使得泥塊變成弧形的面,也就是讓濕泥在干結后變成有弧度的泥胚,讓我有些頭疼。直到十分鐘之后,我才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根小樹干被我拖了過來,將它砍成一米長左右,然后用力將它中間劈開一些,然后將一塊石頭卡在被劈開的縫隙里。用斧頭背用力捶打小石頭。伴隨著石頭的下滑,樹干也慢慢裂開,最后完全分成兩半。
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瓦片只需要一點點弧度,如果不把樹干劈成兩半的話,做出來的瓦片的彎曲程度太大,根本用不起來,只有將樹干劈開以后,將做好的泥胚直接蓋上去,等干硬之后才能變得比較實用。
瓦胚制作非常簡單,只要把一大片泥挖出來,將它均勻的拍平抹勻,用樹枝將四個面都壓平就可以了。瓦胚都是長方形的,做完后我還多拍打了一會,用筆記本上的話說,就是盡量拍打,使得里面的空氣都出來。這樣燒制的時候不會容易裂開。
不得不說,這個白蟻巢穴上弄下來的泥土,真的很細膩,比一般的土細膩多了。說實話,能不能將這些瓦胚燒制成正真的瓦片,心里還是有些懷疑的。在我的想象里,泥胚干了以后都是很脆的,被火那么燒真的不會碎裂開來嗎?不過這一切只能等瓦胚都干了以后,燒制以后才能知道了。
一塊瓦胚需要十分鐘左右時間,因為是第一次,我不敢做太多,怕浪費。如果做的太多,最后全部碎裂,那到時候的心情必然會變得很低落。而且這一次弄來的泥土都那么點。還有一個更關鍵的物件需要制作。
這個物件是燒制瓦片土窯的關鍵。土窯是在地面挖出的一個土坑,而這個物件就是蓋住土坑的蓋子,但又不是蓋子,因為上面需要開孔,讓火力更凝聚,使爐中的火溫度更高。再者有個這個蓋子,才能將那些做好的胚子放上去。胚子總不能直接放在火里燒吧。
這個蓋子做起來可沒有那么容易,我先得預估這個土窯洞的大小,再來制作這個蓋子。用樹枝在地面多次劃量后,才最終將這個蓋子的大小給定出來。
這個蓋子的直徑差不多在六十厘米左右,厚度為三厘米左右。這個厚度,也只是第一次揣測,我不確定。太厚的話,我生怕還沒燒就已經裂開了。太薄的話又擔心瓦胚什么的放上去就會斷開。沒有經驗真的太難了。
這個蓋子用掉了好多泥土,盡可能的將它邊緣抹平,中間拍實,然后將它做的更圓一些。這個看起來好像不難,但工作量比之前那幾個瓦胚要大得多。
首先,因為重量的緣故,它不方便移動,特別是還沒有干燥起來,如果強行移動的話,只能扯下幾片泥快。這大蓋子只能等它自然干燥以后,才能移動它。
現在雨還在下著,這些做完了還得等它們干燥,所以土窯也可以先挖起來了。等蓋子干了就可以直接開工了。
土窯當然是直接挖在工棚里,消防斧的斧背尖銳部分用來挖坑要比用刀還快一些,但速度也只是相對的。如果有一把工兵鏟什么的話,那種掘坑的速度才算快。但很可惜,我沒有!也無法想象能用什么材料來制作鏟子。石頭?木片?好像都行不通!我也沒有鐵皮什么的,也就只能想想了。
這個坑需要一定深度,至少六十厘米左右深度。而且還要挖兩個坑。其中一個坑是用來作為窯灶的,另外臨近的那個坑是給我在里面添加柴火的。
兩個坑是不能連在一起的,至少留三十厘米以上的距離,等兩個坑挖好了以后,再從坑底把兩個洞連起來。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如果兩個坑連在一起,那挖坑的意義也就沒有了。只有按照現在這樣的方法做,才能形成一個封閉的爐灶。當然我還得做幾根爐條,得放在爐灶靠近底部的位置。
雖然筆記本上沒有寫爐條得用處,但應該就是為了利用空氣流通的原理,讓這些樹枝等材料燒的更為徹底,還能使得燃燒下來的灰燼都直接從爐條之間的縫隙,掉落到底部,不影響燃燒。
當我把這些東西都做完的時候,雨居然也停了,但天氣依舊不是很好,很可能是暫時的,正在我起身伸個懶腰準備休息的時候,不遠處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聲音,警惕的我馬上抽出了手槍。
結果一看,居然是閃電……這小家伙居然從樹屋里爬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