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昏時,洪七公與張真人戲浪之后,雷曉飛就借用了古語中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這句話,來總結了兩人戲浪的結果。
水越堵,它積蓄的力量就越大。堵的最終后果,就像洪七公剛才斗浪一樣。當水的力量積蓄到足夠強時,就會沖破阻礙,一往無前。
疏水,是通過分流、擴充下水道等方法,對上游的水進行疏導,從而減輕水的壓力和流量,讓水平穩地流向下游。
“堵不如疏”的這句話,古人開始是用在對付洪水上。后來,經過了無數人多年的總結、積累和驗證之后,這個道理已經應用到了多個領域上,如教育、醫學等等。
世上的事情都是相對的,往往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拿堵和疏來說,堵用的工夫,比疏要少多了。所以,人們做疏的工夫時,只能通過平時的日積月累來完成。如疏水,在平時,就要開好分流渠,清通下水道,這樣才能在洪水來臨時,起到疏水的作用。
能不能在疏與堵上,找一個平衡點,用邊堵邊疏的方法來解決此類事情呢?如果這想法行得通的話,那不就省卻了許多疏的工夫?而且,如果這個想法能行得通的話,在別的領域上,也有不菲的應用價值。
雷曉飛一時陷入了沉思中。
想了一通之后,雷曉飛決定以海水來做實驗,論證他那邊堵邊疏的想法。
雷曉飛從海邊開始,一手運降龍十八掌,以擊來堵阻海水;一手用太極拳,以引來疏導海水。他就這樣一身運兩種武功,步入了海水中。
雷曉飛的招式接觸到海水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海水在雷曉飛兩種功力的作用之下,竟繞著他打轉起來,讓他站的位置出現了一個漩渦,而且,他所站的位置半米直徑范圍之內,竟沒有一絲海水。
雷曉飛運著一剛一柔的兩種招式,在相鄰的地方做了三次試驗,得出的結果相同。只見他所到之處,都是同樣的一番情景,而且,他發出的功力越強,漩渦就越大,他所站處無水地方的半徑也越大。
雷曉飛剛柔兩種招式同時出手三趟之后,已經后力不繼,他忙退回了岸上。這次試驗,雷曉飛最深走到了海水齊胸處,得出的效果都如出一轍,也就是說他的這種“邊堵邊疏”的方法,對付海水有效果。
雷曉飛回到了岸上之后,就埋頭沉思了起來。這三招的“戲水”,比他剛才的“戲水”運功,效果更好了,為什么一剛一柔的合擊,會讓水循著一個圓周運動?
雷曉飛苦思了良久,也沒有找出答案。此時,天上的啟明星已經眨眼,也就是說,天快亮了。雷曉飛忙收起了他的思緒,準備待會與張真人、洪七公兩位前輩高人,再探考這種剛柔武功并用之下,出現的奇怪現象。
雷曉飛準備起身,去做每日風雨無阻的晨練時,用來撐地起身的手,觸到了一塊石頭。在平滑如鏡的沙灘上,有石頭不就大煞風景?他一把抓起了那塊石頭,用力扔向了大海的深處。
石頭入水時,在海面上蕩出了一圈圈水紋。那不斷一圈一圈向外擴散的水紋,讓雷曉飛看呆了。只因,那水紋是圓的。水紋的圓周運動,開啟了雷曉飛的心靈之門,讓他想通了已經想了半宵的難題。
億萬年以來,在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
人類發展的科學技術,到了雷曉飛前世時,飛機之螺旋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直線是無限大的圓之一段,點即是無限小的圓,螺旋則是圓與其它因素的合成體。
也就是說,圓運動乃是萬物運動的本質,乃是乾坤大道。
由自己提議、張真人創建的太極拳,不也就遵循了以圓為基礎運動的原則?
太極拳每招都循圓弧出手,然后再以弧線收招。太極拳所支撐的內功,也是循圓周而運動,每次運功的起點,也正是收功的終點。正因為這種圓周運功,才讓太極運行之后,消耗的內功最少。
循圓周運動的太極內功,因它周而復始的循環而消耗內功最少,而且,還因它遵循了乾坤大道,給練功的人帶來無盡的好處,比如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的機能和治療身體的隱疾等等。
自己剛才“戲水”的方式,也是一種變相的圓周運動。自己用來堵那邊的剛性招式,把體內的勁“發”出去,而用來引那邊的柔性招式,卻把海水沖來的勁“收”回來。這一收一發之間,通過了海水這個媒介,不就成了圓周運動?
而他用出的招式中,因太極拳的招式是循圓弧出手、收手,所以他身邊的海水,就在被剛性的功力擠到了無處可逃時,剛好柔性的招式,給它提供了一條圓弧的通道,于是,海水就繞他做起了也是圓周運動的漩渦來。
在“戲水”時,自己用的內功、招式,不但遵循了乾坤大道的圓周運動,還遵循了自然法則的陰陽特性。剛則陽,柔則陰,陰陽兼修之下,就達到了陰陽調和。
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
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于無窮。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時的生長化,即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天地之道如此,人生之理也是如此,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故變化無窮。
所以,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于物類。
這就是古人提出的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