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在這里建一家自來水廠!”
置身距離工廠足足有數里之遠的河邊,施奕文指著河邊的一塊地對徐思誠說道。
“自來水廠?”
徐思誠不解的問道。
“對,就是水廠!現在這里有包括咱們的鐵工廠、紗廠在內,一共有了十三家大小不等的工廠,算起來工人已經有七八千人了,這些工人現在是住在宿舍內,但很快,他們會在這里建起房子,就像那些流民一樣……”
手指著工廠附近的一些簡陋的屋棚,施奕文說道。
“這些原本只是為了在工地上務工,聚集在這里的流民,有很多人已經做起了小買賣,專門做工人的生意,還有不少人進了廠子,這里看起來有些混亂,可誰都能看出來,這里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市鎮,將來這里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有用水的需求,總是靠著水夫拉水車送水,肯定不是辦法,水夫拉水車送水,吃水肯定夠用,但是將來這里肯定還會出現染布廠之類的用水大戶,甚至就連同鐵工廠那邊,每天也需要很多少,咱們不能等到水不夠用的時候,再去考慮這個問題,現在就要著手解決它。就在這……”
手指著河邊的空地,施奕文笑道。
“在這建一家自來水廠,就是用管道供水水廠。”
其實,用管道供水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早在羅馬時代,就已經使用鉛水管供水,即便是在黑暗的中世紀,在英國也有管道供水,當然水只是通過管道運到倫敦中心,居民們必須自己搬水。而早在百年前,倫敦就擁有超五十公里的輸水管道,既有木制的,也有鐵制的或者鉛制的。到了十八世紀中期,鐵制的管理基本取代了木制的管道。
因為遵化鐵廠的產量足夠滿足要求,所以施奕文自然選擇了鑄鐵管道,這并沒有什么技術困難,相比于管道,真正難題在于自來水廠的整體設計。
盡管有些困難,但最后施奕文還是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找到了《農村簡單自來水工程》的簡易技術資料。
通過地形查勘,施奕文選擇建立水廠的位置,位于距離工廠四里有余的河邊,那里的海拔高出工廠數米,比較容易借助自然海拔供水,水源的位置既不太高也不過低。
因為這個時代的河水并沒有化學污染,所以可以直接套用簡單自來水工程里取地表水的方式,直接從河中取水,在河堤的另一邊挖掘幾個水池——原水反應池、過濾池。
“光啟、云山,你們應該知道將明礬溶液,也就是硫酸鋁鉀倒入渾水,攪拌后,會生成許多絮狀沉淀。這些沉淀吸附水中的微小顆粒,逐漸沉演,生水澄清。這就是明礬的“混凝作用”。”
在工人們挖掘著水池的時候,施奕文仔細的向他們解釋著自來水處理的原理,因為沒有氯氣等現代化學水處原料,所以只能按照雜志上的資料,用最原始的方式處理水。即便是在古代明礬也都是常用的水混凝劑,所以,對此徐光啟等人倒也不覺得的新鮮。
“而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是這樣,首先將混凝劑倒入原水反立池,充分攪拌混合,待絮狀物沉淀,導引上層清水,分流至過濾池,在那里經石英砂過濾,得到澄清潔凈水,最后經過風力提水機提到水塔上,再經由水塔加壓后輸人管網,最后送至千家萬戶……”
風力提水機并不是什么特別的機械,只是利用風能驅動活塞式水泵提水,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結構都頗為簡單,相比之下,甚至比磚砌水塔更容易一些。有鐵工廠的那些熟練工人在,無論是制作風車還是活塞式水泵都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老師,什么是石英砂過濾?”
提問的是李揚,他是工廠學徒班里的學徒,因為非常聰明,才被徐光啟拉到了他的學習小組里,他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
“石英砂過濾方法,是一種非常簡單清潔法。在野外的時候,如果我們急于取用水,也是用沙子或鵝卵石濾過的方法,生水變得澄凈,沙石顴粒小、表面積大,可以吸附雜質絮凝沉定,起到凈化水的作用,當然用木炭的效果更好。而石英砂具有堅硬、耐磨、高密度、抗腐濁、載污力強、使用周期長等特點,是水處理的理想材料。用石英砂濾料可用于截留水中的懸浮膠體和顆粒雜質,起到清潔過濾的作用。一般來說,過濾池中的石英砂,使用期3-5年……”
其實還差一個消毒的過程,但是受限于時代的技術水平,也只能因陋就簡了。
隨后施奕文又領著這些學生,來到正在施工中的水塔,因為地勢效高的關系,所以水塔只有六米高,磚砌的水塔內部除了有防滲層外,還需要設立保溫層以保證它在冬天時不會結凍。
用來保持和調節給水管網中的水量和水壓的水塔現在只是剛修建好一個基座,其實施奕文更愿意修建那種鐵架結構的水塔,只不過受限于技術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磚砌水塔。
盡管水塔還沒有建成,在水塔朝著“工業園區”的方向,已經挖掘出了一米深的壕溝,考慮到冬天的防凍需求,鑄鐵水管被直埋在壕溝里,在人寬的壕溝中,工匠們正在用麻絲等手段連接的著鐵水管。
這些直徑十厘米內徑八厘米的鐵水管,每一根的長度只有三米,都是在遵守鐵廠鑄好后送到工地上的。
“通往主城區的主輸水管道是內徑是八厘米,而支線是內徑是五厘米,按照初步的計劃,自來水暫時不直接進入百姓家中,而是采用每條街巷留下一個水龍的方式集中供水……”
在施奕文解釋著水管管網的直徑與組成的時候,他聽到有人輕聲問道。
“這么多的鐵管就這么埋在地下,萬一要是有人起了歹心,把水管都給偷走了,到時候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