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奴
“崑崙奴”名稱的由來耐人尋味。譚嗣同的絕命詩所云“去留肝膽兩崑崙”,令人蕩氣迴腸,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湖南青年譚嗣同由湖南溯江而下直達上海,暢遊京師,準備拜謁康有爲,將一腔熱血灑給中國……。維新失敗後死於獄中,譚嗣同被當時稱四君子之一。
鄭和下西洋領航的千里眼、順風耳,可能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崑崙奴,奇怪的是,越南文獻中並沒有關於鄭和的記載,僅載有越南南朝受明朝‘干預’的經過,當永樂初年間湄公河口正是多事之秋,七下西洋五過占城,海船不可能沿九龍江(湄公河)而上,明史並載稱到達真臘,若以一個龐大艦隊出使,深入登陸真臘極爲困難,可能分遣使節,從何仙一帶登陸入吳哥城,崑崙奴又可擔任翻譯‘舌人’,則研究中國與南洋的關係,崑崙奴是相當重要的,否則謎題依舊渾沌。
蘇雪林考據這個題目,從崑崙一辭的由來和淵源,偏重“崑崙”山究竟何在?以及漢武帝的考證定位崑崙山,用數萬字在學術上的價值無人能比,他自己在序言中也留給後人一片思想空間。結論不外乎崑崙指的是高大的山,這似乎太狹窄了。在我看來崑崙根本只是一個複詞,屈原的辭賦中用崑崙兩字最多,因爲屬於上古文字,可以從辭學上找到答案,如果研究甲骨文的象形字,更可以找出具體答案來。
何喜文四川白蓮教人,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度活躍閩粵海面爲海,後組織天地會,部屬黃忠同、張公引、樑文英、楊子福、周遠權以崑崙島爲大本營,扶助越南阮朝有功。
崑崙奴部分來自崑崙島的奴隸市場,崑崙島就是今天越南的崑山島,距湄公河出海口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崑山島,目前還是越南的囚犯島,不對外開放,由大、小崑崙共十四島羣組成,總面積七千七百公畝,十八世紀初曾被東印度公司佔據。文獻記載崑崙奴爲爪哇土著,被賣到中國後作爲封建社會的奴婢買賣,在廣東我遇到一個出租車司機,他到今天還在尋找與他同種的人,與中原任何種族都不相同的後裔,明顯的與印尼、婆羅洲、幾內亞等南島嶼族酷似,問他們自己出身來歷,俱已經同化爲中國人,並且滿口廣東話並曾刻意的到西域尋根,就是沒有同類人種,由於崑崙奴在中國並沒有列入正史記載,考據也困難,並不能以地域遠近作論斷,我也不敢貿然據以告知可能就是崑崙奴,僅僅側面推敲訊問父親、母親來歷,回答像父親但父親早已過世,也是終生沒有遭遇任何同類,至於父親尚有哪些親戚,僅稱尚有姊妹遠嫁沒有聯絡,即使有也是短命,他是活得最長壽的(五十出頭蒼老白髮體格骨型完全不同漢人),他的待人態度就像高山族,非常坦率樂天。
九一一事件被撞毀的紐約世貿大樓,一般稱作“雙塔”造型,據我所知佛教所謂的七級浮屠就是塔,一般塔是單獨存在的,只有當佛教進入中國後,根據雙闕的方式造出子母塔或對稱的臺閣,例如春秋閣、銅雀臺等,都沒有稱作雙塔的。今天世界大城市的許多高樓大廈,都喜歡仿造“雙塔”造型,不如說成崑崙造型,也許因爲翻譯英文的關係,造成積非成是的名詞,而真正美好的古文反而被遺棄了。
中文的詞和英文最大不同,就在於英文是一詞一字,中文卻用兩字組成新詞,例如大小、陰陽、天地、夫妻、乾坤,拆開來各又是一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另一義,卻又彼此相關依存,從事翻譯的人都知道很難意譯。崑崙和鳳凰一樣,鳳兮鳳兮,鳳是公的鳳凰,凰是母的鳳凰,鳳跟凰本是同一種分屬雌雄的動物,那麼崑崙就是崑山和侖山,不管昆或侖應該都是一種雄壯的高臺山,甚至這種高臺往往並立或斷裂成裂谷,或被河川(冰河)切割過,《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中國土地歷經數千年侵蝕開墾,森林消失高山流失頹傾,崑崙山漸漸消失,崑崙一詞也不復常用。”此外從山海經到莊子、列子、管子、國語等,崑崙一辭無處不在,更增加我對“崑崙”一辭,僅僅是普通複詞的確認。
臺灣世紀大地震地震央埔里附近。有一座九份二山。造成整片大崩山地原始地貌。記者採訪當地人問到九份二山是哪一座?當地人回答得很妙。整片山都稱作九份二山。沒有所謂地九份一山或九份大山。只因爲地名叫九份。頂峰分成雙尖所以稱二山。因此正確二山應該唸作‘兩山’。而實地觀察。先崩坍地其實是中央山脈。九份二山是被崩坍地山石推倒夷平地。主山峰較高沒倒還在。不是平臺狀。所以提出來只是釐清古人命名地嚴謹。
在中國建築上沒有用到崑崙地另一個原因。系因爲中國地建築向來是木造地。一般並不像石造建築地雄偉。到了近代水泥和石造建築才高大起來。所以崑崙兩字少被使用。在上海外灘地大洋樓。多是採用石塊和水泥。堅固而粗壯地牆柱。可以被保留下來。反之中國地古建築。除了故宮多半被燒燬或者傾頹。保留最多地反而是石造地貞節牌坊。牌坊終於也成爲中國建築地特色之一。這是中國建築獨有地特色。日本地神社門前一定有牌坊。以表示莊嚴神聖。它地材料則不拘限石材。也有木牌坊。
在武漢地武昌有一座古廟寶通寺。就擁有一座完全石造地古塔。它沒有使用任何木材。就連樑檐都屬石造保存迄今。當然這塔地葫蘆塔尖也是尖形地。因此世貿大樓稱作雙塔。應該是不適當地。
《十六國春秋·前樑錄》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及崑崙之體也。馬岌所謂[崑崙之體]就是指外型有崑崙形貌。在電視上看到甘肅西王母山的外型,正像是一座高原平頂方山,或許是我的聯想豐富,因爲恰好在吾家附近就是松山慈惠宮,祭祀的正是西王母娘娘,也就是我會注意的一個近因;
《天問》》崑崙懸圃,其尻安在?
《離騷》遭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
《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九章·涉江》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這些屈原的用語更清楚的表示,崑崙應是一個高寒的高原,甚至還是一個陡峭的斷崖,甚至兩山之間夾一瀑布急灘,因此這可以解釋,爲何崑崙山到處都有的原因。
至於崑崙奴的稱呼從何時開始?與崑崙又有何關聯?一般考據都是從來自崑崙族或崑崙國下手,特徵就是膚色黑捲髮等,與中原漢族的黃膚直髮截然不同,卻沒有更具體的證據和文獻,以證明古時卻有崑崙國或崑崙族存在。中國最早接受四夷朝貢的始自秦代,漢唐延續下來,又以唐朝征服少數民族最多,僅從文字記載去摸索似乎草率,反正秦朝以後就有外族奴隸了。又僅就外型稱崑崙奴,爲何不稱黑奴?看唐嚴立本所繪職供圖,跟隨滿臉絡腮鬍的亞利安人奴從,體型並不高大,赤身遮體的裝扮雖與崑崙奴接近,卻與崑崙兩字無關,唯一奇特之處,就是顱頂呈雙峰狀,這在一些佛教地獄圖畫和鬼卒塑像中的羅剎相似,是否附會之作也不可考,若強附爲這就是崑崙奴的解釋,又不倫不類。一般繪畫難免有誇張強調的技巧,卻不能說成崑崙奴的特徵,果若與類似發音強加在崑崙兩字的解釋,繆誤如出一轍,都犯了相同的錯。
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南蠻,“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爲崑崙。”還有其他中南半島的古國中,如婆利國也是‘拳’發,婆羅門教的盤盤國、真臘國等,“自神龍以以後,真臘分爲二半,以南近海多癖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八百里,南至小海,北即陸真臘,期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
另外隋書列傳四十七記載林邑古國,‘其人深目高鼻發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纏身。越史記載真臘並古扶南國及林邑國,宋稱爲佔臘。
扶南於公元前一世紀由天竺婆羅門教力士(羅漢)娶女王柳葉建立,屬印度與少數民族混血,當時文化高於四鄰,三世紀吳左太沖吳都賦記爲扶南國。漢朝時扶南國(柬埔寨)經四川進貢甘蔗芭蕉,兩千年前甘蔗爲柬國特產,故四川自古特產芭蕉、甘蔗,實地訪問堅江、河仙確實芭蕉種類繁多,購買時必須整序依層數計價,迄今當地華人流傳“貢蕉”說法。公元前二○六年,漢滅秦,秦宗族沿江避難南遷,建國於百細灘地,繼續南進建Samborprei,柬埔寨先王並扶南國而建真臘,真臘Chanla(秦來)柬語呼華人爲chan.六一七年(Icanavarmani)統一全境與中國交遣使節。七世紀真臘分爲陸真臘、水真臘,八○六年闇耶跋摩二世建婆羅門吳哥城,一一一二年蘇利耶跋摩建吳哥小城(吳哥窟),復遠征佔婆,疆土遠及佔婆,故宋稱佔臘。水真臘沿九龍江迄於海,十三世紀元軍壓境萬象國崛起,一三五一年暹邏大舉進攻,真臘放棄著名古都,另建羅壁城,一四三一年復受挫於暹羅,從此註定夾於越南與泰國間。后王室不合政爭頻頻,真臘僅有今日高棉。周觀達真臘風土誌繼續稱“真臘”國,並且抵達吳哥窟,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窟遺址,並且開始復舊工作,期間經過日軍佔領中斷,戰後繼續重建工作,由於石磚編號資料遺失,工程異常艱難,近年向外界開放成爲觀光重地。
真臘宋書稱佔臘,元書稱瞰浦只,清稱本底國。與阮越爭霸後入貢受越保護封爲高棉國,秦來與(china)及真臘發音接近,不僅日本人稱中國爲支那,法人稱越高寮爲印度支那,即今天柬埔寨應該無誤,西方又有波旁王朝的古稱。另外‘殊城周諮錄’‘皇民象胥錄’‘武備志’‘古今圖書集成’‘明史外國傳’近代史書均稱高棉。西人稱Palembang(波旁),似是有別於China,以行殖民。
柬國並沒有出海良港,過去屬扶南的河口港河仙目前由越南所佔領(十七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地圖載Kamkau港口),若以真臘滅扶南古國,扶南國人從河港乘船流亡海島,河仙必定是出發地之一。越南曾在堅江省美林社“澳腰港”發掘古時帆檣,有金幣及女妝用具(銅鏡)古物,堅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棲山(是否即芳城現址不確定),據說東湖常有神仙出沒,所以稱河仙,今有永濟渠運河北通朱篤。河仙地區於十七世紀前後,海南島人莫敬玖率族人移墾開發,歷三代通商經略繁盛,華人移民迄今。
古時候的消失民族一定很多,在亞馬遜河流域,至今依然有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民族,因爲近親繁殖根本就沒有繁衍的生存機會。弱勢文化的種族,若不與強勢文化通婚同化,結果就只有滅絕一途。臺灣的平埔族,就是融於移墾的漢族而消失的民族,即使當初平埔族是臺灣最大又最衆多的原住民,卻因爲漢文化的強勢而消滅。
或許崑崙奴根本就指來自遠山的少數民族,在臺灣的原住民邵族中傳出,當初山中有身高僅一米至米二左右的矮人族,後來被消滅絕跡,卻留下該族矮人祭的傳統習俗,因爲邵族認爲許多文化技能得自矮人的傳授,而且矮人族的靈魂依然存在,因此尊矮人爲祖靈供奉迄今。在中部山區的原住民,在一次揭源訪問中,竟然指著深山中一塊斷裂兩半的巨巖,說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巨巖的外觀就像平頂的巖壁,依此,當然有些部落種族會將自己的來源,說成高原高山,若說崑崙奴就是高山族之意,應不爲過,如同今日稱高山族爲少數民族,或原住民或邊疆民族一樣普通,至於奴一字,在中國古代相當普遍,滿清皇朝的大臣,對貴族階級依然自稱奴才,到今天首善的上海市,到處都有褓母或傭人,顯然崑崙奴褪去過多的聯想,不過是來自四夷的奴婢罷了。
究竟奴婢的來源如何?西方有販奴記載的包括西非象牙海岸的黑奴,以及阿拉伯女奴,古羅馬及埃及都有以戰犯爲奴的紀錄,有些甚至被閹割或斷舌,另外被征服而全族遷徙的也不勝枚舉。廣州被認爲是自古南洋奴隸的進口地,至於人口販子多半是海盜或流亡軍人,拉壯丁獲拉夫參戰的不乏先例,將擄來的少數民族販賣他地,自古就有。當然從西方沿絲路通商中國的沙漠民族,也有可能以奴隸充當苦力,別以爲中國只是接受奴隸,中國人被賣到美洲澳洲的苦力多的是,今天還有許多滯留在美國的廉價勞工,在地下工廠做著出賣勞力的苦差事。但是所有崑崙奴的描述,不約而同的都指向來自中南半島的吉蔑或佔婆族,越南華僑對越南少數民族也稱高山族,湘西漢族從前也稱少數民族爲高山族,但是婆羅洲幾內亞的南島嶼族,卻都有捲髮黑身的特徵,僅因爲部落文化的差異,被一概稱爲高山族或崑崙奴,或許並不爲怪。
崑崙島最先出自元周觀達的真臘風土誌一文。崑崙島乃隸屬越南南海中的小島,當然不可能很早就有名字,若是強加附會成崑崙奴來自崑崙島,根本就是倒果爲因的謬誤。但是崑崙島早就是海盜基地應該不錯,當然成爲販奴市場也不無可能,只不過到了中國被稱爲崑崙奴罷了!恰好崑崙島在文獻中,外型被描述成崑崙形狀,所以周觀達命名爲崑崙島,並不算是違誤,反而錯誤的解讀纔是笑話。要解決這個疑惑,當然只有登島求證,求證的並不是島嶼的外觀,許多大海中的島嶼在不同角度和距離下,視覺上都擬似雙並,但我從可靠的圖繪上看的真切,崑崙島在兩島間的峽道很窄,兩旁島嶼如懸崖峭壁,只是沒有確實高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