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盞大紅宮燈的秘密
1980年,一封來自日本的信件到達蘇凡的手中。信中這樣寫道:“我已是六十六歲的老頭,可是我平常對妻子、女兒說,我的生涯中最幸福最有價值的時間是在中國。莊嚴的天安門,美麗的大宮燈,在我的腦子裡不斷往來往去……”這封信的寄件人是一位叫做森茂的日本人,而蘇凡則是當年爲開國大典設計天安門舞美的負責人。
到過天安門的人都知道,天安門城樓上掛著8盞巨型的大紅宮燈。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8盞宮燈是由誰設計的。也許很多人會猜想,肯定是我們國家某位富有才華和經驗的美術家。可是,這個猜想卻是不正確的。這8盞宮燈真正的設計者是兩位來自日本的美術學生。這個答案,估計會令很多人大吃一驚。人們實在難以相信,如此具有民族特色的喜慶紅燈籠卻是出自外國人之手。
那就讓我們還原歷史,解開其中的秘密吧!
天安門作爲開國慶典的主會場,自然而然地要經過一番裝飾。當時,慶典籌備委員會將佈置天安門的任務交給華北軍區宣傳部。宣傳部部長張致祥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抗敵劇社”舞美隊(今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舞美隊隊長蘇凡得知這一命令時,離慶典僅有20天的時間了。不過,他還是自信滿滿地接受這一棘手的任務。因爲,他有兩個“秘密武器”,並相信這兩個“秘密武器”會不負衆望地按時完成任務。
蘇凡所說的“秘密武器”,即是畢業於日本美術專科學校的兩個學生,一個叫肖野,一個叫森茂。1945年,肖野、森茂和一羣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青年從北平逃了出來,來到張家口,參加了八路軍,並被分配到“抗敵劇社”
做舞美工作。兩人有著深厚的美術功底,在長期的舞臺美術創作中逐漸成長爲出色的美術專家,備受舞美隊隊長蘇凡的青睞。
爲了讓昔日象徵皇權且備受戰火折磨的天安門重現光彩,並與開國慶典的熱烈氣氛相協調,肖野、森茂和舞美隊的同志們連續好幾天奮戰在現場,親自丈量尺寸,繪製設計圖紙,力求找出一個完美的裝飾方案。
在他們設計出的20幅草圖中,周恩來一眼就相中了八盞大紅宮燈的設計。這幅設計圖中的宮燈,不僅具有民族代表性,而且能襯托出天安門城樓的喜慶和莊重。當即,周恩來就批準了這一方案。
宮燈,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朝已有專管宮燈之職,名爲司坦。雖然肖野與森茂並不清楚宮燈源遠流長的歷史,但他們知道中國人民喜歡在逢年過節時張燈結綵。大概,這八盞宮燈的設計靈感就源於這個理由吧。
蘇凡和張致祥兩人開著車,滿北京城的轉悠,卻沒有買到一個燈籠。主要還是因爲宮燈的尺寸過大。距離大典只有10天了,宮燈一定要在大典前掛上,這可怎麼辦呢?蘇凡急得團團轉。肖野知道後,建議去找一位扎燈藝人來製作這八盞宮燈。這句話提醒了蘇凡,他趕緊跑到故宮,查閱清宮檔案,找到了一位目前仍在世的扎燈老藝人。
年過七旬的老藝人被蘇凡請到天安門。老藝人看了看設計圖,又轉了轉現場,說:“說實話,我這輩子也沒扎過這麼大的燈籠。不過,我可以試一試。當然,我也有一個條件。”
蘇凡一聽,趕緊說:“行,您儘管說,我們一定滿足。”
“我需要我的兩個徒弟來幫忙,你們去把他倆找來。另外,我們需要在天安
門城樓上做,否則到時候做好後也擡不上去。”老人說道。
蘇凡滿口答應,一邊派人去接老藝人的兩個徒弟,一邊派人去購買製作燈籠的綠竹、紅布、黑釘和黃穗。材料備好後,大家便投入到緊張而忙碌的製作中。
老藝人和兩個徒弟製作燈籠的圓託和紅布的剪裁,肖野與森茂兩人負責美化宮燈的裝飾和製作金色的流蘇。經過三天三夜的忙碌,8盞大紅宮燈終於全部製作完成了。這8盞宮燈都是用生長了三年左右且高達3米的毛竹、鮮豔且不退色的紅士林布以及上好的松木製作而成。每個宮燈上下都貼有金黃色的雲朵,底部配有金色的流蘇,整體顯得莊重、大方、美觀。
宮燈製作完成後,接下來就是掛宮燈了。大家搬來梯子,小心翼翼地把宮燈掛在橫樑的釘子上。可是,掛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主要還是因爲宮燈又大又沉,小小的釘子無法承受如此大的重力。大夥累得筋疲力盡,只好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再想辦法。
肖野站在城樓上,東瞅瞅西望望,突然靈光一現,招呼大家說:“我們可以把燈籠掛在橫樑上,用兩個鐵環把兩邊固定住就行了。”大家一聽,覺著這個辦法可行。於是,他們又試驗了一回,終於成功了。經過大家的一番努力,8盞宮燈整齊地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隨風輕擺。大家望著眼前的成果,心裡甭提多開心呢!
10月1日那天,天安門城樓上的8盞大紅宮燈應時應景,把慶典的氣氛烘托得恰如其分。此後,這8盞宮燈就一直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直到1995年,經過上級批準,8盞宮燈完成歷史使命,光榮“退役”了。目前,有6盞宮燈被保存在天安門管理委員會和中國博物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