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

詩曰

一生一死識交情,友義臣忠真弟兄。

貫日忠魂天意格,於霄意氣衆心傾。

話說丁推官把官印交與新官,正欲回署,卻又有一件公事輪到他身上來。你道何事?原來儀封縣界中河道淤塞已久,及當流。巡撫馮景,與按院卞正酌定開河事宜,合流上聞,一向候部議定奪,今該部復準,著該府按支庫銀若干兩,連選才幹屬員,專督開河,剋期完工。馮、卞二公奉了聖旨,特委丁推官星夜親臨儀封縣,監督河務,不得遲誤。丁推官見是緊急公事,既奉憲委,不敢延遲,也不及回署,即從鄭州起馬,馳赴儀封縣,擇近河公館住下。發現銀僱募民夫,剋日同工。此時正值七月中旬,天氣尚炎熱。丁推官不辭勞苦,每日到河邊監督,並踏勘舊河故道。或遇泥沙堆積之處,轎馬難行,即徒步往來,那些民夫因上官如此勤勞,無不努力向前。丁推官見民夫中有老弱的,勉強挑泥掘土,甚是憔悴,心生憐憫,設起一法來。每十個精壯民夫,撥兩個老弱的炊茶煮飯,擔送供給,免其做工。自此,老弱的既不苦役,精壯的又省了炊煮工夫,得以併力工作,衆甚便之。正是:

飢者得食勞者息,老弱不做溝中瘠。

丁公善把人丁用,於民全賴君子力。

丁推官設法既妙,一日便有兩日工程,不半月間,開過多少河道。凡遇河道上或有房屋,或有墳墓相礙的,丁推官相度地勢,茍可通融,便行回過去,更不拆屋壤墳,正不知保全了多少。衆人無不稱功頌德。忽一日,開到一個去處,見一所墳塋,正與河道相近。丁推官喚土人來問道:“這是誰家的-墓?將來河道通了,這-墓便沿著河岸,難免河流衝激。可叫他家移進幾步改葬方好。”土人稟道:“這是絕嗣的-墓,沒有後人的,只索由它罷。”話猶未了,只見民夫中走出一人,跪下稟道:“小人就是看守這墳的墳丁-中之人,姓董名濟。他雖沒後嗣,卻是本府鄉紳董博士老爺的同宗兄弟。董爺當初曾問本縣請給告示,張掛墳門,禁約閒人蚤擾。又著小人與他看管這-墓的。”丁推官聽罷,想道:“我常聽得董年兄稱感他亡故宗兄董濟的恩德。今看董年兄面上,何忍坐視?”便分付衆民夫一齊動手,將-墓發開,把董濟靈柩移進數丈地面,另擇高原安葬,依舊堆高了-土,立石表記,給告示禁護。過了一日,又開到一處,泥土甚鬆。椿木都立不住。丁推官看了,道:“將來河流衝突,渠堤須要極堅,還愁木椿不能支撐。況連木椿也立不住。如何是好?”沉吟無計,看看天色已暮,只是歇了工作,且待明日再作計議。

當夜,丁推官睡在公館中,心懷憂慮,展轉不寐。至二更時分,屍聽得牀前腳步響。丁推官爬起身來,揭帳看時,見一個人峨冠博帶立在牀前,說道:“上帝憐我生前好義,封爲此間土神,前日多蒙遷葬骸骨,無以爲報,明日當助一臂之力,以酬明德。”丁推官正要問其姓名,那人轉身便走。卻見他背後跟著一個青衣童子,手中提一盞紗燈,那紗燈上大書一個“董”字。丁推官待欲送他,猛然驚醒,卻是南柯一夢,心中甚是驚異。至次早,再往昨日鬆泥的所在去看,只見衆民失紛紛攘攘的來告道:“昨日立椿之處,沿岸一帶鬆泥,約計有四十餘丈,椿都立不牢。今早鬆泥突然都變實了,所立椿木,俱堅固牢硬,搖捍不動,好生奇怪。”丁推官聽說,又驚又喜,即親往踏勘。果見泥土忽變,如有神助。因想起昨夜之夢,知是董濟陰靈助我,便令衙役速備香椿祭禮,親至董濟-前禱謝,許於河工畢後,立廟祭祀。一面便把遷葬董濟與顯靈助工之事寫書報與董聞知道。又過了幾日,丁推官正催趲民夫上工,忽有衙役來稟道:“兩日百姓應募者多,民夫日增,需用鍋,鑊、碗碟等物,一時支應不來,乞發官票,向附近民家借用。”丁推官道:“使不得。若如此,是蚤擾民間了。”衙役道:“這日用所需之物,遲不得一日兩日的。若非借用,恐一時備辦不及。”丁椎官正在躊躇,卻聽得前面衆民夫齊聲發喊,都道:“奇怪!”丁推官問有何怪事?衆人稟道:“河底下掘出一隻大船來。”丁推官道:“此必是當初覆沒的,其中若有死人骸骨,可取來埋葬好了。”衆人道:“船中並沒什骸骨,卻有無數瓷瓦碗碟,並許多鐵鍋、鐵鑊在內。”丁推官大喜,以手加額道:“此天助我成功也!”便令衆民夫快將船中所有碗、碟、鍋,鑊盡數都搬上岸來,分給充用。枯船木料,又可當柴薪。真個天賜其便。有詩爲證:

前代開河多役民,今日開河也役民。前代役民民苦役,今日役民也便民。昔日開河曾遇鬼,今人開河亦遇鬼。昔日遇鬼鬼降災,今人遇鬼鬼作美。金刀昔贈麻叔謀,丁公卻得大木舟。一兇一吉相懸絕,小人獲咎君子吉。

丁推官得鬼神之助,河工漸次告成。誰想河工便垂成了,他身子卻中了暑氣,又受了些勞苦,不覺大病起來。弄得形容枯槁,面目燻黑,睡倒在公館中,起身不得。正是:

青天化作玄天,白丁變作黑子。

壬水生而既旺,丁火衰而欲死。

丁推官身雖臥病,心中卻記掛著公務,巴不得起來監督河工,怎奈頭暈眼昏,那裡爬得起?只得一面申文上臺,乞另委別官,督完河務;一面差人回署,報以父子知道,速請醫生前來看脈。上臺看了申文,準令丁推官回署調理,另委本府同知虞龍池代管河工。那虞龍池星夜來到儀封縣交待,這邊丁推官的公子丁嗣考也同著兩個醫生一齊都到。那兩個醫生一個姓秦,一個姓華,是開封府裡有名的官醫。果然深通醫理,看了脈,都道是積勞中暑所致,宜用清涼和解之劑。兩人正商量用藥,忽又本縣知縣薦一個醫生到來。此人複姓聞人,單名一個虛字。也是本縣的名醫。他道丁推官在這裡患病,如何捨近求遠,要到府城裡去延醫?爲此特地託人轉求知縣前來的。這聞人虛來看病之時,恰聞虞同知來問病,正在榻前坐地。只因聽了虞同知一句戲言,便誤了丁推官的性命。原來丁推官前日在府城起馬往鄭州署印的時節,虞同知治酒餞行。丁推官見他身邊有個門子,名叫糜桃,甚是小心乖覺,因說道:“小弟門中幾個門子都不中用,不如老寅翁這門子甚好。虞同知聽說,便把糜桃送與丁推官伏侍。今日到公館來問病,卻見糜桃站在牀邊,因指著他對丁推官道:“老寅翁積勞之後,須要保養,今番貴恙。多應受了此人的累了。”聞人虛聽了這句言語,認定是陰虛癥候。豈知丁推官一心經營公事,那有閒情與門子玩耍?虞同知因自己是好龍陽的,故偶以此言相戲。聞人虛不知就裡,信以爲實,認做陰虛,要用起人蔘來。秦、華二醫爭他不過,也是丁推官命數該盡,不合服了聞人虛的補藥,心頭髮脹,幾度昏迷。再教秦、華二人看時,已沒救了。從來巫與醫雖是一樣念頭,然巫利人生,未賞害人之身;醫利人生,每至害人之生。賣棺木的匠人,與賣藥的醫生,雖是兩般肚腸。然匠利人死,不能致人之死;醫救人死,每反致人之死。不但庸醫爲然,名醫尤甚,有兩曲《黃鶯兒》爲證:

堪恨有名醫,到人家,抵暮時。誇言日裡匆忙處,某家候予,某家款予。一頭診脈和人語。只須臾略將三指,一點便升輿。

無法治醫師,恃虛名,藥妄施。將人性命爲兒戲,當官訟之,官還宥之,道是心中割腹難加罪。病來時,切須記取,不藥是中醫。

自古道藥醫不死病。若病犯實了,雖盧,扁亦無救,也莫只歸咎醫生。然醫生切脈,用藥,人命所關,最宜詳慎。怎奈那些名醫,當未出名之時,還皆仔細切脈,小心用藥者;到得名一出了,便裝腔作勢,要學那成都市上嚴三點的模樣,更不把脈理細察。又看得自己的藥,好象呂洞賓的仙丹,隨手撮去,不別緻詳,往往把人性命來誤了。所以古人說得好,道是:不服藥爲中醫。人不幸有疾,只須自己於飲食起居謹慎調攝,或者倒漸漸痊可;縱有三長兩短,卻倒也死而無悔。若依了世俗所云,寧可含藥而死,不可負藥而亡。這兩句話,常要把殘生冤屈斷送。然雖如此,古人不爲良宰相,則願爲良醫,以其能救濟人也。世間也有一些不勘救濟的人,或諱疾忌醫,或信巫不信醫,雖遇良醫,不肯吃他的藥,以致病死。此真可憐不足借。天有一些人,自己平日稍知藥性,到有病時,輒便妄參己見,增減良醫的妙方,以致用差了一味兩味藥,送了性命。這卻是自作之孽。與醫生無干了。閒話少說。且說丁推官病勢沉重,公子著了急,連夜扶他下船。急急回到衙署中。那時已黃昏時候,丁推官纔回到衙署,便昏暈了過去。家眷圍聚看視,都歸咎醫生用藥之誤。丁推官昏暈了半晌,醒將轉來,說道:“不於醫生事。我適間得一夢,與數年前之夢相合,多應不久於人世了。”公子問是何夢,丁推官道:“我向年在京中時曾夢至一處,宮殿巍峨,有青衣童子引我入內。聖見殿中坐著一個人,有如王者,左右侍衛無數。我伏地再拜,殿上傳宣,將受我爵位。只見旁邊走出一個白鬃道士,把我扶起,說道:“且放他回陽世去,幹了一件功德,然後卻來受職。我此夢藏之於心久矣。適間昏昏睡去,忽又夢見前番那道士來對我說:“你今功德已完,可隨我去了。我自想無甚功德於人,或者開河濟民也算一件功德。據此夢,我必將與陽世相別矣。”公子聽罷,含淚答道:“夢寐之事,不必準信,大人且寬心。若秦、華二醫不肯用藥,明日再別請醫生來看。”丁推官搖頭不應。三更以後,病勢愈重,問他後事,都不回答。捱到五更時分,討冷水來飲了一杯,口中連呼“開河”數聲而死。正是:

古人兵事未了,連呼過河者三。

今與古人無異,治兵治水一般。

丁推官既死,公子與家眷等一齊號哭。天才黎明,董聞早到。原來董聞打聽得丁推官昨夜扶病回署,因此特來問病,不想丁推官已氣絕了。董聞來到私衙,撫屍大哭了一場,因對公子道:“不佞與尊大人相別半載,時切懷想。前接他的手札,備言遷葬亡兄董遐施,又道開河多得鬼神之助。不佞屢欲趨候,並申謝私,只想公務倥傯,不敢去煩瀆他。後聞他有病,還道是微恙,回署調理,自然痊可。誰知忽有此慘變。我想舊冬在內父處與尊大人一會之後,不意遂成永訣。如今地方上失了一位賢官,不特爲一家哭,當爲一郡哭。”公子道:“今日多蒙老年伯來問病,誰知卻做了探喪。”說罷,以頭撞地,號慟不止。董聞正在那裡勸他,早有本府太守,與各廳同僚,及附郭的祥符縣之官,都來探視。太守一面具文申報撫按去了。少頃,餘總兵與衛守備也來投帖奉探。餘總兵見董聞在那裡便面約道:“少刻屈到故衙一會。”董聞應諾。餘總兵去後,董聞對了公子道:“餘總兵約我去會話,多應爲索債了。”公子噙著淚道:“先君是個清官,既無宦囊遺留,家中又素貧,近日止措得二百餘金寄來。如今做治喪扶柩之費,尚且不夠,那有銀子還他?如何是好?”董聞道:“年丈不須憂慮。此事不佞當代爲圖之,你日下且支持入殮之事。”說罷,作別而出,便往餘總兵衙中。相見畢,董聞先說丁司李死得可傷。餘總兵說起債負道:“此債是內司相公放的,如今要取索本利。”董聞道:“這宗債務,他自然設處奉還。但目下還求格後。”餘總兵道:“總仗先生始終其事。”董聞應承而別。回到家中,正替他籌劃算計,忽然接得京中書信一封,卻是翰林莊文靖寄來的手札。拆開看時,書中備道契闊,未復雲:“我即日或奉使南行,便道當圖良晤。”又別外有書啓二封,要致馮撫院與卞按院的。書中專寫董博士與丁推官兩個門生,要求撫、按青目,即託董聞轉致。董聞看了。大喜道:“丁年兄雖死,今有此書,他所遺的債負,須要藉此機會設法清還了。”便將一書付與撫、按門上值日的員役,投遞進去。次日,撫、按二公都發帖來請董聞去相見。董聞先往見馮撫院。講禮寒溫罷,撫院道:“學生久仰盛名。昨接貴師臺莊大史手書,極稱大才。將來學生正要請教。只可惜貴同門丁司李,已先物故,使學生無可用情,有負莊老先生所託。”董聞道:“始晚生與丁推官向在——之下,食德已多。今承敝座師謬寫,更得仰盡休光,實爲萬幸。所惜者丁推官死於公事,不及久沾憲祖臺雨露耳。”撫院道:“丁司李爲開河公事盡瘁而死。真乃可傷。”董聞便乘機進言道。“開河一事,雖有丁推官鞠躬盡瘁,捐軀赴功,然建議畫策,出自上臺。比如唐朝平淮之勳,效勞者李-,而功必歸於裴晉公。自今河道得通,民受大利。上臺可謂功不在禹下矣。但治水固以夫禹爲主,尤賴伯益爲之替襄。若下司不能仰體上臺美意,奉行倘或不勤,其事終難就緒。”因把丁推官冒暑監督,曉夜不息,以致得病身之故,細述了一遍。又說道:“丁推官死於公事。一身固已不惜。但他生前既極清苦,死後又甚蕭條,煢煢孤子,貧窘異常。餬口之需尚難,扶柩之資何措?父爲他鄉之鬼,子爲無告之民。見者傷心,言之可涕。”馮撫院始初聽得董聞歸功上臺,已是十分喜悅。及聽到丁推官奉行有功,便著實首肯。後聞說丁公子窘苦之況,不覺惻然動容,又想著莊翰林寫書份上,亦如前言宛轉細談。按院亦大喜,也自捐銀助喪。恰好虞同知申文到來,報稱河工已完,撫、按會同親往踏勘。果見向來淤塞之處,俱已疏通。及細察所開河道,丁推官工程,十居七八。止剩十之二三,卻是虞同知補完其事。又聽得民謠雲:

河便開得好,二官那裡討?可惜一個丁青天,卻被開河開殺了。

撫按二公聽了民謠,相與勸息。那些衆百姓又傳說丁推官顯靈之事。原來丁推官死後,忽一日天色抵暮,衆人都望見一簇儀從沿河而來。前面兩道紗燈,幾把火炬,後面轎上坐著個官人,繞河邊巡行一番而去。衆人只道是虞同知出來看河。至次日問時,虞同知昨夜並未出來。衆人又疑是本縣知縣出來巡視,及問縣中人,都說昨夜縣公自在堂上理事,從未出城。衆人咄咄稱怪,惟有河公在心,故死後也在河邊顯聖。撫、按二公聞知這話,一發驚訝道:“丁司李生爲賢官,沒爲神靈,固其宜矣。”於是回署之日,即各湊銀二百兩送與丁公子爲賻儀。公子得了這宗銀,差人請董聞來,謝其吹噓之力,並商議還債。董聞道:“兩上臺所贈,共四百金,並家中寄來之物,爲喪中使用。只將三百兩付我,待我替你別措二百兩,湊足本銀,把去還餘總兵。其利銀競讓他相讓便了。”公子道:“若得如此,最感固旋之德。只是要累及老年伯,使不肖於心何安?”董聞道:“說那裡話,左右不佞也該助喪的。”公子道:“高儀如老年伯,非世俗所有,豈可概望諸餘總兵?他將本求利,怎肯相讓?”董聞道:“這不妨。我自有說話對付他。”當下別過丁公子,自去問親友處挪借銀兩。這些親友不比前番了,見他今日已得小小富貴,便不敢不借與他,又料他不久的,不妨借與。因此二百兩銀子,不勾幾日,都借到手。董聞湊足了五百之數,即往見餘總兵,且不把銀子拿出,先說丁推官死後,他公子貧苦異常,幾不能自存。餘總兵道:“丁司李雖然做了清官,他公郎何足一寒至此?”董聞道:“自古道:廉吏可爲而不可爲。昔日孫叔敖做了楚相,身死之後,其子猶然負薪而食,何況丁司李乎?”餘總兵道:“若果如此,所欠債銀,將若之何?”董聞道:“近蒙撫、按兩臺,念其貧苦,發助喪銀共四百兩。公子用去百金,只剩得三百兩。學生不合當初多了口,今只得替他賠補二百兩,湊足本銀奉還。所有利銀若干,沒奈何,要仰求老總檯相讓了。”餘總兵道:“這宗銀子若是小弟的,不妨相讓。今其實是內司相公的。他有本必須有利。若論三分起息,十個月便該一百五十兩。今過二年有餘,幾過二百金之數了。只怕讓不得這許多。”董聞道:“有本自有利,原不當冒昧求讓。無奈丁公子正在窘中,連本銀也不足數,還要學生代賠,那利銀決然措處不出。我想老總檯是極高儀的,那內司相公必然也是高儀的,自能敬恤廉吏,決不做世俗瑣屑態。所以學生適間來時,已在丁年兄靈前告過了。我告他說:‘你生前爲官,一清如水,今又死於公事。餘總檯與內司相公都是高明人,定然見諒。所欠之債,本銀我已代爲補之。其餘銀兩,總檯與內司相公在你面上,必肯兩讓。你可於冥冥中保他年壽延長,子孫昌盛。我聞你在河邊顯靈,已得爲神,料必靈通有感,須聽吾言。’學生如此告過,方敢來相懇。”餘總兵聽罷,沉吟半晌,道:“先生怎便先許了他?從來人可欺,鬼神不可欺。如今沒奈何,待我去勸內司相公,要他勉強相讓罷。”董聞大喜,即將本銀五百兩交還。餘總兵收銀入內。少頃,拿著原借契出來,說道:“內司相公說:‘董爺既不合先許了他,我這裡不冒與鬼神計較。所有利銀只得都讓了!原契奉還。’”董聞再三稱謝。餘總兵道:“這借契,先生可收好。先生既待賠二百金,翌日待丁公子還了先生這宗銀子,方還他此契便了。”董聞答道:“學生爲義氣上,故代他賠補,已不要他還的了。若要他還,便不是代賠之意。今學生即將此契去交還丁公子,乞老總檯差一個貴役前去看看。”餘總兵道:“先生恁般仗儀,真是可敬。但還契,先生自還變了,何必要小弟差人隨去?”董聞道:“借得明白,還得明白,必要貴役同去的。”餘總兵依言,即差家丁二人,隨著董聞,一齊到丁公子衙中。董聞命於丁推官靈座前焚起一炷香來,明晃晃點上兩隻蠟燭,躬身下拜,祝告道:“治年弟與年公祖交情不薄。舊年所欠餘總檯之銀,念令公郎還不起,治年弟已代賠二百金,湊足本銀還訖。其利銀若干,蒙總檯與內司相公概然相讓,可稱高儀。年公祖須保他長命富貴。至於借契一紙,總檯交付治年弟。今治年弟得此契焚化靈前,以慰年公之意。治年弟所賠銀兩,只算助喪之敬,決不忍向令公郎取索。年公祖陰靈不遠,乞鑑微忱。”祝罷,把原契焚於爐中。丁公子哭拜於地道:“難得老年伯如此仗義,真是今之古人。此恩何以爲報?”旁邊看的家人,並餘家的家丁見了,無不感而下淚。有詩爲

矯俗猶存耐久朋,交情誓死不殊生。

已憐亡友寒如水,更念孤兒冰似清。

巧託鬼神非弄舌,公焚契券豈邀名?

悠悠行路今皆是,如此高風莫與京。

餘總兵聞說董聞如此高義,亦爲感動,也差人送助銀三十兩。虞同知聞知此事,也送助喪銀一百兩。此真是一人爲善,能感衆人。董聞與丁公子商議,教他擇日治喪開弔,或者府中士紳,再有助喪的,可湊作扶柩回鄉之用。那知丁推官平日執法不阿,在士紳面上不肯徇情,所以今日來吊的,不過香帛表意要他們捐資助喪,都不能夠。至若那些感恩念德的窮百姓,卻又力不從心,只辦得一副眼淚相送。公子開弔數日,所受賻儀絕少。正是:

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

生前尚如此,何況死之日?

董聞見人情如此,不勝嗟嘆。那府、廳、州、縣各官,都只隨例少盡弔奠之禮。惟有虞同知於未治喪之前,先送過助喪百金,到得治喪之日,又送奠金十二兩,親來拜祭。丁公子十分感激。董聞道:“也難得這虞二府姦情。他與令先尊平日性格不同。令先尊性好清素,他性好豪華,各自一樣。不想他今日在令先尊面上如此用情。待不佞明日見他,著實標頌他一番。”只因董聞這一句話,有分教:良朋伏義,更表孝子至情。豪客忽逢,益見智人權變。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
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