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禪是中國的智慧

禪是中國的智慧

——在黃梅四祖寺禪修夏令營的演講

很高興淨慧老和尚能邀請我來到這裡,與參加夏令營的諸位同修進行一次交流。我曾於前年出版過一本《二十八年訪禪記》,以書法和詩詞的形式,記錄了我自1980年以來在各地寺院中訪禪的經(jīng)歷。識見膚淺,但反映了我的心路歷程。我今天對大家要講的,是我參禪悟道的一些體會。

現(xiàn)在講第一個問題:人爲即僞,人弗爲佛

“僞”是“亻”字邊一個爲什麼的“爲”。“佛”是“亻”字邊一個“弗”,這個“弗”在中國古代的意思是不,不要。這句話是說:凡是人想要的,不合道的事情就是僞,凡是人不要的東西就是佛。

我1992年上九華山的時候,看到一副刻在石頭上的對聯(lián),而想到這兩個字的。這副對聯(lián)就是地藏菩薩有名的誓言:“衆(zhòng)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意思是說,只要地獄裡還住有魔鬼,我就不會成佛;只有蕓蕓衆(zhòng)生都得到了菩薩道,才證明菩提心法的偉大。我當時在石頭前看到這副對聯(lián),很是驚訝,同時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句話:“無產(chǎn)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最終才能解放自己。”這是共產(chǎn)主義的創(chuàng)立者馬克思的名言。爲什麼這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爲什麼不能信仰佛教?因爲他們在最根本的問題上是一致的,是要把魔鬼改造成正常的有善根的人。讓所有的人得到善報來證明菩提世界的存在,這個菩提世界不就是我們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嗎?在這個石頭跟前,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的佛教不僅僅是出世的,更是入世的。這也是淨慧老和尚說的生活禪的主要內(nèi)容,不要離開自己的生活去尋找什麼禪機。

爲什麼我又想到僞呢?所謂僞,一定是我想要的。人所想要的東西是後天的生活給予的價值取向,一定不是先天的。人一生下來的時候?qū)κ澜缡菦]有任何要求的。這個狀態(tài)就是佛家說的“如”。剛纔我向淨慧老和尚請教的時候,說到真如禪寺的如。如就是出生嬰兒的狀態(tài)。無意識,受、想、行、識這一切對他都是不存在的,這種狀態(tài)就是佛的境界。

佛家稱人的思想活動爲念頭。這念頭又分正念與邪念。人生下來後,就必然要接受邏輯的訓練及後天給予的價值上的判斷。什麼叫邏輯訓練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接受到的。比如,小孩生下來就得吃奶,不吃奶就得餓死,這是第一個邏輯;然後要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奶粉裡配魚肝油讓他消化更好,這是第二個邏輯;蹣跚學步時又告訴他,冬天要穿棉鞋,雨天要穿膠鞋,這又是一個邏輯。人在成長過程中接受了無窮無盡的生活邏輯,每一個邏輯讓孩子成長、成人。這裡面有些是生活的本能,是必須遵循的。有些則是生活的邪念對他的控制。比如說當今社會的拜金主義流行。一些家長就拼命向孩子灌輸,長大後一定要學會賺錢。因此,能夠多賺錢的知識受到熱捧,這就導致高中畢業(yè)上大學一定要讀那種能夠賺錢的專業(yè)。今天很多學生的目標是北大、清華,因爲這樣的大學出來好找工作,好掙錢。這就是給孩子一個邏輯。把自己被矇蔽的心再傳授給下一代,這就是邪念的延續(xù)。過去有一種觀念叫“讀書做官論”,今天變成了“讀書賺錢論”。這就是從一個邪念到了另一個邪念。用佛家的話說,這就是“僞”。僞的事情多了,社會就不安定,人心就受到矇蔽。這些僞的念頭一直在我們中間生髮,這是一股強大的世俗的力量,也是人類在生存發(fā)展的道路上受到的挑戰(zhàn)。地藏菩薩說“衆(zhòng)生度盡”,這個度,講的就是把人心從邪念中解放出來。

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莊子第一個看到邪念對人的毒害。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戶人家打井。第一個人說地下有水。第二個人要用打井的方法把水取出來。第三個人就考慮怎麼打這口井,他想的是造臺階一步步下去,把水提起來。第四個人覺得造臺階太費事了,他設計打一個圓井,用繫繩的桶下去把水吊起來。第五個人在第四個人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革,他造了一個轆轤攪水,節(jié)省了勞力提高了效率。莊子看到一個取水的概念,從打井到轆轤攪水這一個人類智慧活動的過程,便感到了恐懼。他覺得人類開始有機心了,用機械的力量來補人力之不足,長此下去,人心就會趨利、趨巧。客觀地說,機心的出現(xiàn),既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也是人心向惡的開始。人類從發(fā)明轆轤開始,依靠這種機心,走上了科技發(fā)展的道路。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發(fā)明了電腦也發(fā)明了炸燬廣島的原子彈。我曾說過,對於生活來說,科學是人類的福音,對於人心來說,科技又是一場瘟疫。現(xiàn)在,人類在享受並依賴科技,卻沒有一點批判精神,這是很危險的。

佛祖不要人類走這一條路,不要人類培養(yǎng)機心,或者說不要從機心中生出邪念。自從機心出現(xiàn)之後,佛和僞的鬥爭就開始了。由機心而產(chǎn)生知識,由佛心而產(chǎn)生智慧。莊子爲了不讓自己的學生有機心,常常採取一些寓言式的說教和啓發(fā)。有一次,他帶著學生從山中走過,看到一棵衰老的大樹倒在地上,他對學生說,你們不要做朽木,朽木爛了沒人管。學生們說知道了。接著又看到一棵參天大樹,有幾個人在砍伐它,準備搬回去做房樑。莊子又說:你們不要長得像這棵樹一樣又高大又強壯,長成棟樑就會被人砍伐。於是有一個學生問他:朽木被人燒掉了,棟樑讓人砍伐了,那我們該怎樣做呢?莊子說,既不做朽木也不做棟樑。莊子講的是生活的智慧,還不是佛的境界,是在僞和佛中間的狀態(tài)。莊子講的是入世與出世的技巧,他的思想與老子異曲同工,最後產(chǎn)生了中國的道家的智慧。

機心、佛心、道心,就是佛和僞的關係。機心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衍生了人類的科技文明,道心培植了入世、住世的智慧;佛心讓人回到觀照心靈的真如狀態(tài)。

中國的儒家學說是講入世的智慧,換句話說,是善用機心。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這三條路上選擇前進,一直走到唐代,纔出現(xiàn)了既融化中國道家智慧,又吸納印度佛教最妙不可言的一部分,從而創(chuàng)立了中國禪宗。我第一次接觸禪宗,大約是三十二年前,讀到《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看一些公案,卻不知所云。想一想那時候真是可笑,我不知道什麼叫善知識,什麼叫大智慧。直到有了一些閱歷,接觸了很多高僧大德之後,我才慢慢嚐到了“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飲”的甜頭。

閱歷學養(yǎng)這四個字,是兩個詞彙。首先說閱歷,閱是靠眼睛,歷是靠身體。這麼多年來,誇張一點說,我閱人無數(shù)。我同殺人犯睡過一個牀鋪,也同被通緝的戰(zhàn)犯喝過咖啡。我見過像薛仁貴一樣睡寒窯,最後成爲大家仰望的人;也見過撿破爛的人成爲億萬富翁。當然,我見過也吹牛拍馬的人成了大人物。智利有個得諾貝爾獎的人叫聶魯達,我三十多歲讀他的詩,讀到這樣兩句:“我到過一個又一個城市,同一個又一個陌生人握手。”我看了就說,這叫什麼詩啊,就兩句大白話,有什麼意義呀!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當所有的陌生都變成了熟悉,這就是閱歷。再過十幾年後,我經(jīng)歷了一個又一個城市,認識了很多陌生人,我才理解它。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看到這兩句詩,可能還是覺得它平淡無奇。其實禪和智慧就是平淡無奇的,但是沒有充分的閱歷學養(yǎng),就沒有辦法理解它。像趙州和尚的“吃茶去”,以及歷代大宗師們留下的公案。沒有閱歷與修養(yǎng)的人讀它,會覺得如墜雲(yún)裡霧中。有的大宗師說禪不假借文字,而是直指心性。這不是說禪排斥文字。我是作家,一輩子同文字打交道。應該說,我是知道文字的表現(xiàn)力與侷限性的。我們的漢字產(chǎn)生於邏輯,因此它在表現(xiàn)邏輯或感情的時候,可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但禪不是邏輯的產(chǎn)物,是邏輯之外的世界,因此用邏輯規(guī)範的語言,沒有辦法把禪活潑的意義加以理會與闡釋。在座的修行的人,有時候應該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就是你忽然明白了某種禪的奧義,但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這就說明,我們沒有辦法用語言完全表述禪的精神狀態(tài)。

自從禪宗出來之後,中國人就開始禪佛並稱了。禪即佛,佛即禪。由此可見,禪是排斥僞的。我們稱一些高僧大德爲善知識,這個定語下得好,既有善知識,就必然有惡知識。知識是邏輯的產(chǎn)物,它既產(chǎn)生科技,也產(chǎn)生智慧。既然是智慧,就一定是善的。知識就不一定了。我個人認爲,凡是造福於人類,拯救人心的,就是善知識。反之,就是惡知識。

第一個問題講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讓大家明白,什麼叫佛,什麼叫僞。現(xiàn)在,我給大家講第二個問題:政治救世,宗教救心。

政治救世,宗教救心。要理解這八個字首先要理解“世”、“心”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同《心經(jīng)》中的“色”、“空”一樣,既是兩個概念也是一個概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講的就是不二。世與心也是不二的。我們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凡是世間亂糟糟,首先是人心亂糟糟,沒有說人心很純真,世間亂糟糟的。心引領著我們的生活,也引領著我們的感情。

我那一年訪問印度,新德里大學的哲學教授向我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他是達賴的顧問。他說你是中國的作家,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你認爲中國還能堅持多久?他問題的前提是,馬克思主義是反宗教的。他把達賴出走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聯(lián)繫起來。我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他說:我到印度來是作爲佛教徒回到精神的故鄉(xiāng),像遠方的遊子尋找母親一樣。可我這個遊子非常失望,向全世界輸出了佛教文化的印度,九億人口中卻只剩下五百萬佛教徒。而在我們中國,佛教徒多得無法統(tǒng)計。我的母親一字不識,對佛教的虔誠卻令我感動。正是因爲她的言傳身教,使我也成爲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到印度後,我始終在想一個問題:一個輸出佛教文化的國度爲什麼佛教如此凋零?同樣,去年我到德國,這是馬克思的故鄉(xiāng),我遇到同樣的困惑。爲什麼輸出馬克思主義的國度不信馬克思?兩個精神與思想上的巨人,釋迦牟尼和馬克思,在自己的國度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反而他們在我們中國卻成了兩座文化思想的高峰。當年阿育王把佛教送到中國來,經(jīng)過一千年的爭鬥摸索,中國人終於找到了禪,佛教在中國生存的土壤就是禪。中國以巨大的文化消化能力,用一千年的時間使佛教成爲中國的國教。在這個過程中有暴戾的皇帝殺死和驅(qū)趕許多佛教徒,也有非常虔誠的皇帝在全國到處建立寺廟,甚至把自己的庭院捐獻出來。曾經(jīng)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欣欣向榮的佛教盛世,當然我們也有寺廟被毀經(jīng)書被焚的慘痛記憶。但是,釋迦牟尼在印度創(chuàng)立的佛教最終在中國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由此我想到馬克思,我們中國引進馬克思主義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百年。我們翻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就像當年玄奘、鳩摩羅什、道信等高僧翻譯佛教經(jīng)典一樣,一代代的文化人與殉道者,都在努力地將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思想,最純粹的宗教引進到中國。這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不同領域的共同表現(xiàn)。中國的共產(chǎn)黨信奉馬克思,而中國的國民黨則鎮(zhèn)壓馬克思主義者。在水火不容的鬥爭中,我們有多少烈士產(chǎn)生?他們跟當年爲佛教獻身殉道是一樣的,都是爲自己的文化理想而奮鬥。你們爲什麼不給更長的時間來看待中國社會主義體制的發(fā)展,而要這麼匆忙地預示馬克思主義的失敗呢?你們忘掉了釋迦牟尼,中國人花了一千多年才接受並把他敬奉到至高無上的位置。同樣,再過幾百年,我們的後代,到德國去找馬克思可能找不到,但他會在中國找到。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它會把全人類偉大的知識變成適合中國生長的精神與文化的資源。我這段話說完的時候,那位教授說,我從來沒有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你今天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fā)。

我今天這樣說的時候,大家覺得很突兀,你怎麼把馬克思和釋迦牟尼擺在一起?實際上,我們從更高層次上看人類活動的軌跡,一定要看到世間法和出世法之間內(nèi)在的聯(lián)繫。凡是人類偉大健康的,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向的智者、聖人、賢人,我們都要對他們敬畏、崇拜。一個觀點的提出和一個觀念的解決,是需要時間的。最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定不是原汁原味的,一定是經(jīng)過改造的,適合中國人的文化胃口的,像中國川菜、粵菜、潮州菜、淮揚菜那樣,而不是漢堡包。通過印度佛教的式微,我更加熱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淨慧老和尚說佛教文化要與中國文化相結合,這是非常智慧的命題,也是唯一的方向,是佛教走入當今的不二法門。

無可否認,宗教本身也有很多問題。不要認爲宗教全部都是善知識,也有惡知識在起作用。宗教作爲人的精神支柱,這個支柱用什麼去做,會不會有蛀洞?我們在修復社會種種漏洞的時候,首先要修復自己身上的蛀洞,用什麼來修復自己呢?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前不久我到北京,和一個央視的製片人談話,他邀請我做一個佛教的大專題片。我們談到了西藏的密宗。他說你知道古格王朝嗎?那時候的西藏是多麼的強大富強,就因爲引進佛教後變得蕭條消沉了。今天西藏的生態(tài),當然指的不是自然的生態(tài),而是指人類的精神層面的生態(tài),就是毀於佛教。如果從今天GDP的角度看問題,我朋友的話無可挑剔。西藏人一輩子的資產(chǎn)積攢到三十頭牛的時候,他就覺得到頂了,他會給兒子留下兩頭牛,賣掉剩下的二十八頭牛去布達拉宮或其他寺廟朝聖,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全部獻給寺廟。我們站在西藏人精神世界的門外,當然看不懂這種精神的奉獻,會感覺他們是傻瓜。但換一個角度看,我們應該思考,爲什麼佛教會有這麼大的力量,把一個英勇善戰(zhàn)好強好鬥的民族,變成這樣的一種靜穆淡泊的精神狀態(tài)?佛教的力量不在於它能造出原子彈,造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佛教的力量在於培養(yǎng)自己的心靈。

所謂政治救世,就是這個世界事務的管理責任,應該由政治家來承擔。政治家救世的最好法寶,就是民主與法制。但是,誠如孔夫子所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受慾望的驅(qū)使是人的本性。個人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往往導致族羣與世界的紛爭。說到底,就是一個人心的問題。政治解決世界的問題,宗教解決人心的問題。這個分工不是人爲的,而是天意。

那年我到印度加爾各答的時候,便想到恆河裡沐浴一次。加爾各答是恆河的入海口,佛教徒把恆河稱爲聖河,在那裡沐浴一次相當於朝聖。但當我來到河水邊時卻驚呆了。一是在裡面沐浴的人很多;二是河水臭不可聞,漂浮著很多垃圾。自然界的恆河已經(jīng)不是釋迦牟尼時代的恆河了,地球上的高碳生活快速發(fā)展,加之印度在發(fā)展中保護生態(tài)不力,恆河成爲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我想當年的恆河一定是清澈見底,像我們九寨溝那樣的美麗純淨的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現(xiàn)在這麼髒的水怎樣沐浴呢?只會讓自己皮膚得病。由此想到近年來世界各地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是以破壞生態(tài)爲代價,對財富的渴望導致GDP萬歲,人類向地球加倍地索取,然後和它一起毀滅。這是執(zhí)迷不悟的人類造成的惡果。

最近有一篇文章說,大物理學家霍金說地球還能生存二百年,他不是危言聳聽。恆河已經(jīng)不能讓我們佛教徒得到洗禮了。當?shù)教幉荒芟炊Y的時候,我們就只剩下一顆心了,這是最後的防線,也是人類不可摧毀的堡壘。從這一點上說,西藏雖然是落後的,但他們是乾淨的;他們是愚昧的,但他們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智慧就是無爲而治,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諧社會。所以我說一個擁有宗教情感的人,你接觸他就會產(chǎn)生歡喜心;一個有著宗教情感的地區(qū),連商人投資也會多一些,爲什麼呢?沒有車匪路霸,很少爾虞我詐;一個有著宗教情感的國度,你會感到寧靜祥和的人間樂土。現(xiàn)在,中國正在建造這樣的樂土。在建造的過程中,禪的智慧應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一個人達到了真如境界,那他就是佛了。一個國家如果達到了真如境界,那就是佛國了。

第二部分講完了,諸位也許會問,宗教救心既然有當下的意義,那麼禪學在當下的實際意義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我心即佛,生活即禪。

對於每一個佛教的修行者來說,有兩句話耳熟能詳。第一句是衆(zhòng)生即佛,第二句是我心即佛。這兩句話指向不同,但意義卻是一樣的。衆(zhòng)生即佛是針對宇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千世界而言。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東西,無論是草木、禽獸還是人類,都涵養(yǎng)著佛性。而我心即佛則是對自身而言。每一個人心裡,都閃耀著佛的靈光。只不過是因爲後天的機心生長,使佛性受到了矇蔽。要想把這矇蔽,也就是僞裝的東西去掉,除了修行,並沒有便捷的道路可行。換句話說,要達到“我心即佛”的境界,修行是不二法門。

那麼,當下修行的法門在哪兒呢?我個人認爲,淨慧老和尚的“生活禪”便是現(xiàn)代禪修者的不二法門。

十年前,淨慧老和尚在擔任河北柏林禪寺方丈的時候,提出了“生活禪”的概念。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生活禪”爲當下時代的禪修提供了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禪”是禪宗發(fā)展到當下的大智慧。我在這兒念一下淨慧老和尚給“生活禪”下的定義:“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實現(xiàn)禪的超越,體現(xiàn)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我們爲什麼要推行‘生活禪’?提倡‘生活禪’的目的,在於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熔鑄以後,產(chǎn)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精神。”這段話有三重定義:第一,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結合,但這個結合不是物理的焊接。老和尚用了熔鑄兩個字,首先把兩種文化融成一體,用最高的溫度把它澆鑄起來,再也看不出來,哪一個是佛教哪一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個全新的生命體出現(xiàn)了,這就叫熔鑄而不是焊接。第二,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禪宗精神,一定不是唐的精神,宋的精神,明的精神,而是紮根於當下的土壤。第三,禪的智慧不是冥思苦想的產(chǎn)物,它應該在隨處可見的生活中提煉。禪不是玄妙的,而是平常的。它不是世俗的,但不離世俗。淨慧老和尚提出當下的禪宗精神,並看準了方向,這一點非常難得。關於生活禪的當下作用,淨老說:“在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解決現(xiàn)代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第一是在知的層面說生活禪。第二是在行的方面來運用生活禪。知行合一嘛。第三就是修習生活禪要達到的目的:使我們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zhì)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這六個方面做到了,就完成了‘生活禪’在這個時代起到的作用,從而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我要告訴諸位,沒有豐富的閱歷、濃厚的學養(yǎng)、虔誠的佛教情懷,是寫不出這一段話的。這一段話是“生活禪”的全部含義。

關於“生活禪”的修習,淨老總結歸納出四句口訣:“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衆(zhòng)。”這四句話,前兩句是講落實的,後面兩句是講融化的。落實就是要產(chǎn)生定力,融化就是要生出智慧。下面,我按我的理解,解釋一下這四句口訣隱含的意義。

第一,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心經(jīng)》中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色”實際上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要在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上貫穿自己的信仰。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太太牽著兒子到商場去買東西,過天橋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人伸著手乞討,我走過去了,兒子把我拉住說這個老人很可憐,你給他一點錢。我覺得孩子的慈悲心非常好,我給了一點錢。我回頭把這個故事講給另外一個同事聽。他說你給了也白給,那都是騙人的,他一天收入比你還高。我當時就想到分別心。我的同事首先想到這個世界是壞的,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在行騙。我則不這樣認爲,我不管別人是否欺騙,我自己始終要以慈悲待人。這就叫把信仰落實於生活。在這一點上孩子比我們大人做得好。做善事,以誠待人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因爲在生活中受到的污染太多,變得世故了,防範心重了。如果不摒棄這種狀態(tài),信仰就無法落實到生活。

第二,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做到這一點,要求的是定力,即抗拒誘惑、排除干擾的能力。做到這一點很難。十幾年前,我?guī)讉€朋友到海南度假,那時我是一家高爾夫球場的董事長。幾個朋友約好在機場會合。還有半個小時飛機起飛。其中一位朋友是證券公司的董事長,他的電話忽然響了,他接了電話後幾乎從椅子上跳起來,一邊打電話一邊對我說:“我要走了。今天下午,行情突然啓動了。”我讓他坐下來,他說我不能放掉賺錢的機會。我看他態(tài)度堅決,於是大聲說了兩個字:“放下!”他一愣,坐下來了。他說我可能損失兩個億。我說,兩個億就值得你面目全非了?我給他講了袁中郎的故事。公安三袁中的袁中郎在北京當官的時候,在戶部當一個主事,當了三年就堅決不幹了。他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大意是住京城都大多趨名如蟻,趨利如沙,這些人走在名利的路上,是煩憂多於快樂。一個修行的人,一旦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要當機立斷,迅速同這種煩惱告別。所以說,當下這個概念,對於修行者特別重要。

第三,將佛法融化於世間。這是積極的修行方式,俗世中的法則和修行人的法則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次我到真如禪寺,看到一條流水,看到虛雲(yún)老和尚的一首詩,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住。一個人想要成爲一個智慧的人,他一定不要住下來。什麼叫住?住在某一個地方叫住;住在某一個價值判斷裡也叫住;住在某一個理想上也叫住。比如說,我發(fā)誓這輩子要當一個億萬富翁,這個觀念形成了要去實現(xiàn)它,你的心便住下來了。住在這個觀念裡面,不管世界怎麼變。人生有多少悲劇,你都不肯回頭,讓心住在某一個地方不走。一個出家人不關心世間的事情,這個觀念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會有的。但是,不關注於世間,我們的佛法就無法對世間產(chǎn)生影響。畢竟佛不能只在寺廟中流行,那樣,佛教就不是人間的佛教了。讓佛的思想同世間的價值判斷融爲一體,最終還能影響人的社會行爲,佛教才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在今天,怎樣讓禪宗走出寺廟與世間容納起來,這是一個新課題。當年老和尚提出禪宗夏令營的時候,我這是用世間法來解決佛教的問題。最終,生活禪想解決的問題,不僅僅在寺院,更重要的是在世間。這是一個方法論,亦是禪宗在當下世界的明智選擇。

第四,將個人融化於大衆(zhòng)。這裡講的是個人的修行態(tài)度。修行的人,有了一定成就之後,往往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的智慧比周圍的人高出許多,但他們卻忽略了大衆(zhòng)是你生活的族羣,親情友情都在裡面。放下身段,以平常心與平等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閃射出來的佛性的光輝。如果不與大衆(zhòng)結合,只管自己的修行,這是佛教中的小乘,它的最高果位是羅漢。修到羅漢,離佛的境界還遠著呢!小乘就是講個人修行,大乘是大家修行,衆(zhòng)生是大乘。如果過分強調(diào)個人,這就不是地藏菩薩的境界了,也不是馬克思的境界了。佛的境界,就是永遠不捨棄大衆(zhòng),用自己的慈悲去溫暖人間。

“生活禪”不全是出世,它既講出世也講入世,既講情操也講情懷,既講怎麼做人也講怎麼做事。不是說一定到廟裡才能修習禪的奧義,它是把禪宗裡最活躍的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的萬物之中。我前面講過,經(jīng)過這麼多年閱人無數(shù),經(jīng)歷很多波折考驗,我懂得佛是信仰而不是迷信,佛可以救我們的心,如果你掌握得好也可以救世。在過往的歷史中,佛有的時候是政治有的時候是宗教,就看時代的接口在什麼地方。每一個人與社會都有一個對應於宗教的接口。當下佛教與社會的接口,生活禪是一個便利法門。禪雖然是從印度引進的,但它早已成爲中國的智慧。它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應世方法。在當下這個時代,“生活禪”的意義纔剛剛開始。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讀書人作家的責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權謀文化的批判權謀文化的批判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重建詩意的生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張居正與萬曆新政中國的讀書人紫禁城與皇家文化張居正悲劇的意義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張居正悲劇的意義中國的讀書人權謀文化的批判讓歷史復活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作家的責任楚人的文化精神作家的責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楚人的文化精神楚人的文化精神讓歷史復活權謀文化的批判作家的責任張居正與萬曆新政我的憂患人生中國的讀書人我的憂患人生權謀文化的批判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中國的讀書人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張居正悲劇的意義作家的責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張居正與萬曆新政張居正與萬曆新政張居正與萬曆新政重建詩意的生活張居正悲劇的意義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重建詩意的生活中國的讀書人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中國的讀書人張居正悲劇的意義我的憂患人生中國的讀書人讓歷史復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讓歷史復活張居正悲劇的意義張居正與萬曆新政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中國的讀書人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文人與商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紫禁城與皇家文化讓歷史復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中國的讀書人文人與商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讓歷史復活中國的讀書人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張居正與萬曆新政楚人的文化精神我的憂患人生讓歷史復活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讀書人作家的責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重建詩意的生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讀書人作家的責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權謀文化的批判權謀文化的批判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重建詩意的生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張居正與萬曆新政中國的讀書人紫禁城與皇家文化張居正悲劇的意義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張居正悲劇的意義中國的讀書人權謀文化的批判讓歷史復活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作家的責任楚人的文化精神作家的責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楚人的文化精神楚人的文化精神讓歷史復活權謀文化的批判作家的責任張居正與萬曆新政我的憂患人生中國的讀書人我的憂患人生權謀文化的批判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中國的讀書人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張居正悲劇的意義作家的責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張居正與萬曆新政張居正與萬曆新政張居正與萬曆新政重建詩意的生活張居正悲劇的意義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重建詩意的生活中國的讀書人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中國的讀書人張居正悲劇的意義我的憂患人生中國的讀書人讓歷史復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讓歷史復活張居正悲劇的意義張居正與萬曆新政紫禁城與皇家文化中國的讀書人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文人與商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紫禁城與皇家文化讓歷史復活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中國的讀書人文人與商人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歷史觀與主旋律創(chuàng)作讓歷史復活中國的讀書人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張居正與萬曆新政楚人的文化精神我的憂患人生讓歷史復活史實精神與當代意識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讀書人作家的責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重建詩意的生活關於辛亥革命的幾點思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盐边县| 临邑县| 宾阳县| 齐齐哈尔市| 洱源县| 吴江市| 清水河县| 广安市| 拜泉县| 毕节市| 城步| 昌吉市| 怀宁县| 谢通门县| 蕉岭县| 铜川市| 永宁县| 恭城| 昌黎县| 望都县| 柏乡县| 上饶县| 孟州市| 长寿区| 东城区| 贵德县| 铜鼓县| 桓台县| 崇明县| 象山县| 泰顺县| 乌什县| 巴东县| 东辽县| 赞皇县| 紫阳县| 鹤庆县| 茶陵县| 黔东|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