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楊嗣昌已鬚髮皆白,罹患重病,他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八日就向皇帝感嘆:“此身之憂勞病瘁,日嘔痰血,夜不得眠,奄奄垂斃,不敢言矣!更兼襄庫餉無半文,督臣移諮可駭,臣愈增憂憤,不知死所。”
二月二十八日,楊嗣昌爲追擊出川的張獻忠而行軍至夷陵時,得知洛陽、襄陽相繼失守及二王被殺的消息時,深感無顏面對皇帝,徹底崩潰。
從此楊嗣昌飲食不進,走到荊州沙市徐家園時便臥牀不起,一切事務交給監軍萬元吉處理,並通知家屬來荊州見他最後一面。
三月初一日,楊嗣昌死於沙市。
關於他的死因,有記載他是自縊或服毒而死,但都是傳聞之詞,其實是因爲洛陽、襄陽失守成爲壓倒駱駝的最後稻草,使本已重病在身的楊嗣昌驚憂交加而死。
楊嗣昌去世後,崇禎帝親撰祭文,追贈太子太傅,並哀嘆:“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雖然崇禎皇帝朱由檢也下令追究楊嗣昌使二藩淪陷的責任,但最終以“議功”之例免罪。
針對攻擊楊嗣昌的上疏,崇禎帝也一概留中。
朱由檢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進宮內,宣佈:“楊嗣昌系朕簡用,用兵不效,朕自鑑裁;況尚有才可取。”
接著朱由檢訓斥上疏的臣工是“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該重治,爾等又說朕庇嗣昌,姑饒這一遭。”
楊嗣昌以輔臣之禮葬於龍陽縣,兩年後張獻忠破武陵,扒開楊嗣昌的墳墓並燒其靈柩。
針對愈演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楊嗣昌奪情起復兵部尚書後,就於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十六日在《敬陳安內第一要務疏》中向崇禎帝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剿匪戰略。
楊嗣昌將農民軍重點活躍的陝西、河南、湖廣、鳳陽作爲“四正”,這四處的巡撫對農民軍以剿爲主,以防爲輔。
將“四正”周邊的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作爲“六隅”,這六處的巡撫對農民軍以防爲主,以剿爲輔。
“四正六隅”合爲“十面網”,如果農民軍在陝西,那麼陝西、四川、湖廣、河南、延綏、山西各巡撫張網六面合圍。
以此類推,農民軍出現在“四正”任一地區,都會有六個巡撫張網以圍困之,而五省總督和五省總理則負責剿殺。
這是楊嗣昌抓住農民軍流動作戰的特點,而精心設計的圍堵戰略。
楊嗣昌鑑於農民軍主要活動於夏秋兩季,冬春兩季天寒地凍不便流動,所以他選擇今冬明春,十二月、正月、二月,三個月作爲圍剿之期,把主戰場擺在河南、陝西兩省,分別包圍,各個擊破,決不能讓盤踞在陝西的闖將李自成、過天星惠登相等部進入河南,也不能讓河南、湖廣等處的各部與之會合。
爲此,嚴令陝西巡撫阻斷於商南、雒南,鄖陽撫治阻斷於鄖陽、襄陽,湖廣巡撫阻斷於德安、黃州,安慶巡撫阻斷於英山、六安,鳳陽巡撫阻斷於潁州、毫州,應天巡撫堵於潛山、太湖,江西巡撫堵於黃梅、廣濟,山東巡撫堵于徐州、宿州,山西巡撫橫截於陝州、靈寶,保定巡撫飛渡延津一帶。
然後五省總理熊文燦率邊兵,監軍太監劉元斌率禁軍,河南巡撫率左良玉、陳永福部,同心並力,合剿中原,擺出不盡不休的架勢。
倘闖將、過天星等部越潼關東出,則總督洪承疇率左光先、曹變蛟、祖大弼等部追蹤東出,務求合殲於中原。
對於這樣的佈置,楊嗣昌顯得信心十足,向皇帝保證:“下三個月苦死工夫,了十年不結之局”。
雖然楊嗣昌未能完成“三月滅賊”的許諾,但在之後一年中確實起效,張獻忠走投無路,接受招安,李自成被追剿得僅剩十八騎,其他各支農民軍也相繼表示投降,風雨飄搖的明王朝一度有迴光返照之象。
但楊嗣昌與滿清和談的計劃流產,導致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兵入塞,崇禎帝急忙把圍剿農民軍的洪承疇、孫傳庭等調入京師勤王,楊嗣昌非常反對,力爭:“賊未絕種,承疇、傳庭宜留一人於彼鎮壓。”
崇禎帝爲解燃眉之急,拒不接納。
隨著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張獻忠再舉反旗,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網”的計劃宣告破產。
可以說,如果把崇禎的皇帝位置給楊嗣昌坐的話,楊嗣昌很有可能讓大明起死回生。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之說。
也很少有幾個皇帝能有大臣厲害。
能位極人臣的大臣,普遍是有幾把刷子的。
不說多,幾千年華夏曆史中,找出上千厲害臣子,不成問題。
而能在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帝王,如果不算開國之君的話,十個手指頭能數的過來。
畢竟,皇家的選材面太窄,需要極高的天賦和極好的機緣,才能產生雄主。
至於開國之君厲害,多數是時勢造英雄。
當然,韋寶認可楊嗣昌的本事,但是歷史上對楊嗣昌的評價是不一致的,衆說紛紜,說好說壞的都有,楊嗣昌也屬於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
崇禎十一年,畿輔戒嚴,命繼祖移駐德州。時標下卒僅三千,而奉本兵楊嗣昌令,五旬三更調。後令專防德州,濟南由此空虛……明年正月,大清兵克濟南,執德王。繼祖一人不能兼顧……逮下獄,棄市。不聽他的話,立馬要負責。方象升之戰歿也,嗣昌遣三邏卒察其死狀。其一人俞振龍者,歸言象升實死。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
所以,聽從了楊嗣昌的話,很有可能被楊嗣昌殺了,出了事也得自己負責,楊嗣昌不會幫你負責的。
賊攻淅川,左良玉不救,城陷。山西總兵王忠援河南,稱疾不進,兵噪而歸。嗣昌請逮戮失事諸帥,以肅軍令,遂逮忠及故總兵張全昌。你不慫的話,會被他架空。初,良玉受平賊將軍印,浸驕,不肯受督師約束。而賀人龍屢破賊有功,嗣昌私許以人龍代良玉。
所以,就算是聽了楊嗣昌的話,也很有可能會被楊嗣昌拉去殺雞儆猴。
打了敗仗,你需要負責任,楊嗣昌絕對不會管是什麼理由。
當是時,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秦良玉、張令軍。無何,秦師噪而西歸,楚將張應元等敗績於夔州之土地嶺。於是捷春……以部將邵仲光守之……獻忠突敗仲光軍……嗣昌遂收斬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下獄論死。
打了勝仗,功勞是楊嗣昌的,儘管楊嗣昌連前線都沒去,但最大的功勞,必須是楊嗣昌的。
崇儉乃以十三年二月率人龍、國奇會良玉大敗賊於瑪瑙山,獲首功千三百三十有三,降賊將二十有五人,獲馬騾、甲仗無算。是役也,崇儉身在行,而嗣昌遠處襄陽。及論功,所賜半嗣昌,但增一秩,復先所降一秩而已。你得罪了他爸爸,他記你一輩子。會文燦至麻城,應桂請協擊,不從……賊逸於應桂所分地,文燦遂劾其後期誤軍。兵部尚書楊嗣昌以應桂曾劾其父鶴也,奏逮之。
如果有誰得罪了楊嗣昌,就別想再升遷,哪怕功勳卓著。
闖王李自成者,爲洪承疇所逐,盡亡其卒,以十八騎潰圍遁。關中羣盜悉平,是爲崇禎之十一年春也。捷聞,大喜,先敘澄城之捷,命加傳庭部銜。嗣昌仍格不奏。你得罪了他,哪怕你戰死沙場,你死了也是白死。(盧象升)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一軍盡覆。起潛聞敗,倉皇遁,不言象升死狀。嗣昌疑之,有詔驗視。廷麟得其屍戰場,麻衣白網巾。一卒遙見,即號泣曰:“此吾盧公也。”三郡之民聞之,哭失聲。順德知府於潁上狀,嗣昌故斬之,八十日而後殮。明年,象升妻王請恤。又明年,其弟象晉、象觀又請,不許……方象升之戰歿也,嗣昌遣三邏卒察其死狀。其一人俞振龍者,歸言象升實死。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
從楊嗣昌對待盧象升,就能看出楊嗣昌心胸極度狹窄。
跟楊嗣昌意見不合的話,大敵當前,楊嗣昌不會顧及大明朝廷的利益,不會顧及皇帝的利益,楊嗣昌是敢拆臺的。
清兵入牆子嶺……象升主戰,嗣昌與監督中官高起潛主款,議不合,交惡……戒諸將毋輕戰,諸將本恇怯,率藉口持重觀望,所在列城多破。嗣昌據軍中報,請旨授方略。比下軍前,則機宜已變,進止乖違,疆事益壞雲。
跟楊嗣昌一次意見不合,楊嗣昌就永遠跟這個人不合。
嗣昌用承疇以爲薊督,欲盡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薊、遼……傳庭爭之不能得,不勝鬱郁,耳遂聾。明年,帝移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既解嚴,疏請陛見。嗣昌大驚,謂傳庭將傾之,斥來役齎疏還之傳庭。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爲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僞,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並下一俊獄。傳庭長系待決,舉朝知其冤,莫爲言。
在楊嗣昌手下,打了敗仗,是要殺頭的。
京師被兵,樞臣皆坐罪。二年,王洽下獄死,復論大辟。九年,張鳳翼出督師,服毒死,猶削籍……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分五等……於是中官則薊鎮總監鄧希詔、分監孫茂霖,巡撫則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總兵則薊鎮吳國俊、陳國威,山東倪寵,援剿祖寬、李重鎮及他副將以下,至州縣有司,凡三十六人,同日棄市。
而楊嗣昌自己打了敗仗,啥事沒有,因爲規矩是他定的。
及是,亡七十餘城,而帝眷嗣昌不衰……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他忠。所以事無鉅細必須遙控指揮。嗣昌雖有才,然好自用,躬親簿書,過於繁碎。軍行必自裁進止,千里待報,坐失機會。王鰲永嘗諫之,不納。……況賊情瞬息更變,今舉數千裡征伐機宜,盡出嗣昌一人,文牒往返,動逾旬月,坐失事機,無怪乎經年之不戰也。
他信。所以他說剿餉只徵一年。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後餉盡而賊未平,詔徵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徵。帝慮失信,嗣昌曰:“無傷也,加賦出於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併耳。”於是剿餉外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
他孝。所以他的下屬不能用他爸爸的名字。嗣昌自是益不理於人口……一鶴屢建功……嗣昌父名鶴,一鶴投揭,自署其名曰一鳥,楚人傳笑之……一鶴亦連疏引疾。他義。所以只要是他推薦的人,再無能他也堅持用。文燦就逮,嗣昌猶爲疏辯雲。
他智。所以他推薦了很多自己的能人。十一年六月,宣大總督盧象升丁外艱,嗣昌方任中樞,薦新甲堪代……會大清兵深入內地,詔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協御……新甲與相倚仗,終不敢戰。他胸有韜略。獻忠走入川,良玉追之。嗣昌牒令還,良玉不從。十三年二月七日,與陝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獻忠於瑪瑙山,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其黨掃地王曹威等授首,十反王楊友賢率衆降。他從諫如流。
其間能自出奇者,惟瑪瑙山一役。若必遵督輔號令,良玉當退守興安,無此捷矣。
楊嗣昌與人爲善。
初,良玉受平賊將軍印,浸驕,不肯受督師約束。而賀人龍屢破賊有功,嗣昌私許以人龍代良玉。及良玉奏瑪瑙山捷,嗣昌語人龍鬚後命。人龍大恨,具以前語告良玉,良玉亦內恨。
更誇張的是,楊嗣昌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剿餉外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論者謂:“九邊自有額餉,概予新餉,則舊者安歸?邊兵多虛額,今指爲實數,餉盡虛糜,而練數仍不足。且兵以分防不能常聚,故有抽練之議,抽練而其餘遂不問。且抽練仍虛文,邊防愈益弱。至州縣民兵益無實,徒糜厚餉。”以嗣昌主之,事鉅莫敢難也。
更甚者,楊嗣昌死了,別人要陪葬。
崇儉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以年衰乞骸骨,不許,令率總兵鄭家棟還關中……崇儉既去,未幾,人龍軍亦自開縣噪而西歸,楚師遂敗績於土地嶺,蜀中由是大亂。嗣昌因言崇儉撤兵太早,致賊猖獗……明年春,獻忠陷襄陽,嗣昌死……逮下獄,不俟秋後,以五月棄市。福王時,給事中李清言:“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羣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崇儉冤始白。
你手裡有兵,哪怕你再跋扈,楊嗣昌不敢動你,這叫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比如左良玉的兵打沒了,哪怕是你將門出身,殺賊最多,沒用,拉去砍頭,這叫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比如祖寬是著名政治家,提出的唯二政治主張,一個是議和,一個是篩子一般的“四正六隅”。
他是著名軍事家,打的唯一一個漂亮仗,是手下部將抗命,不按他的安排去打而打出來的。
就因爲他是楊嗣昌,字文弱。
楊嗣昌乾的事,很多時候,不是人能幹的出來的。
楊嗣昌取出一份宣紙,宣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漢字的數字,還有各種進項和開銷。
“幾位大人請過目,這些都是今年的主要進項,還有必須支出的項,賑災與邊軍軍餉迫在眉睫,尤其是邊軍軍餉,沒有軍餉,譁變便會此起彼伏,恐會釀出大禍事。”楊嗣昌道。
韋寶看了一眼魏忠賢,能在皇帝面前說這些事情,顯然,這是得到了魏忠賢默許的,魏忠賢就憑這一點,就不算堵塞視聽,至少會把急事告訴皇帝。
“字太多,我們就不看了,具體多少銀子,是差了九百七十四萬八千六百五十五兩紋銀嗎?”顧秉謙直接看向宣紙的最底下。
韋寶暗暗好笑,後世網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文章,囉裡囉嗦一大堆,很多時候,只要看最後一句話便知道說什麼了。
看樣子,人家顧秉謙能當到首輔大臣,處理公務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
楊嗣昌點了點頭:“差了這麼多,但只要能籌到八百萬兩銀子,餘下的一二百多萬兩便不用太著急了,明年再補漏也還來得及。主要還是邊軍軍餉,京營軍餉和賑災銀子。”
“籌集銀子是你們戶部的事情啊!現在戶部沒有尚書,你身爲戶部郎中,只會算賬,不會想法子嗎?”魏忠賢忽然不鹹不淡的問了一句。
韋寶這才知道,原來楊嗣昌並不是魏忠賢的人啊,這就有點奇怪了。
不知道魏忠賢爲什麼對這個楊嗣昌這麼大度,讓楊嗣昌有機會面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