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參與叛亂的人就是安化王朱寘鐇。安化王是明朝慶親王(慶靖王朱栴)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樂十九年襲封安化郡王,封地在后世的甘肅安化,不過此時這里被稱為寧夏。朱寘鐇便是最后一代的安化王。
安化王造反的原因很簡單,野心……就是自認為自己是真命天子,認為自己能夠打敗明朝中央的軍隊,不甘心一輩子做一個遠在邊疆的封王想享受一下紫禁城里的奢侈生活。當然我們可以按照當年明月大大的話說就是安化王因為祖宗運氣不好結果被封到了寧夏這個除了沙子就是大風的地方。攤到這么個地方,要錢沒錢。要美女也沒美女,連喝口水都難。
樹挪死,人挪活,朱寘鐇待在這么個鬼地方除了天天能吃沙子外什么也享受不到,于是他就想去北京啊,這樣朱寘鐇造反的心思就有了。恰巧當時他遇到了劉瑾執政,劉瑾好心的為他制造了造反的最佳理由。
劉瑾為人聰明,做事一向三思而后行,但是恰巧就大意了這么一回就栽倒了軍屯上。劉瑾當時調查全國的情況,剛巧的被他發現了軍屯制度敗壞的情況,不管是出于好心還是處于私利,反正是他奏請武宗之后下令清查邊關軍屯里的所有土地,然后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增加一下國家的賦稅收入,提高一下邊關士兵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
事情是好事,不過這一下子劉瑾可是犯了邊關將領們的眾怒了。你想想那些田地全都掌握在那些當將軍的手中,現在你一個詔令就要我們把土地全都交出去,當然有人不干了。于是便幾個當將軍的造反了。
最后叛軍和安化王朱寘鐇攪到了一起,安化王正愁自己造反力量不夠呢,現在有人來投,自是喜不勝收。感覺力量增加了以后安化王也造反了。當然他們不會說自己造反是因為我想去北京,也不會說我不想交出去土地。他們造反的理由就是誅殺劉瑾。其實和當年成祖一樣,算得上是清君側了。
當然他們沒有成功,而楊一清和宦官張永則成功的利用這件事使得武宗對劉瑾產生了懷疑,進而最后誅殺了劉瑾。
安化王造反之后,武宗沒辦法只得重新啟用了楊一清,讓楊一清去寧夏剿滅叛軍。只是這個叛軍實在是太過不堪一擊了,人家楊一清還沒有走到寧夏,安化王和他的軍隊就已經被當年楊一清的一個手下給剿滅了。不過人家楊一清可不打算就此回去。到了寧夏之后,楊一清和宦官張永一合計,現在鏟除劉瑾正是時候,于是兩人把安化王造反時貼出來的誅滅劉瑾的告示給悄悄地交到了武宗的手里,并向武宗說劉瑾要造反。
只是當時只顧得玩的武宗根本就不管心這個問題,還說了句“他想要就讓他拿去算了。”沒辦法還得張永出馬。當時張永只說了一句話,武宗就立馬改變了主意。因為張永說了句“天下都歸了劉瑾,那陛下到時候打算去哪里呢?”
此言不可謂不誅心啊。
于是武宗立馬下旨逮捕劉瑾,張永則趁機坐實了劉瑾謀反的罪名。可憐的劉瑾以前從不辦好事,最后就想辦這么一件好事還把自己給搭了進去。這就是命啊……
劉瑾死后從家中搜出的數千萬兩的銀子倒是大大的緩解了明朝國庫空虛的現狀。
朱厚照現在也打算整頓一下軍屯。此時明朝各地軍屯土地集中的問題已經到了極其嚴重的情況了。要是這個問題是發生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或許朱厚照還不會這么著急的解決問題。但是問題出在軍屯里,朱厚照就不得快刀斬亂麻了。普通人遇到沒地的情況在朝廷的接濟下或許還可以忍幾天,但是這些個當兵的丘八可是一天都不會忍得。現在不解決倒是侯出現亂子了更不好辦。當然他不會擔心自己會走上劉瑾的老路。劉瑾說到底只是個宦官,但他朱厚照可是監國太子,身份不可相同而語。至于到時候會不會產生叛亂,朱厚照知道是一定會產生的,要不然朱厚照也不會專門把楊一清給叫回來了。當然根本上來說這是朱厚照知道叛軍勢力不大才會這樣決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去冒這個險。或許歷史上的這場叛亂被稱為一場鬧劇更合適。虎頭虎尾的就像一場鬧劇一樣白白的讓全天下的人看了一場好戲。還沒收一分錢……
朱厚照和楊一清今天的談話只算是開了個頭,整頓軍屯沒有個幾天時間是商量不下來的。
朱厚照看出來楊一清已經極其疲憊了于是便不再折磨他了。給他交代了一下,便讓他回去休息了。國之重臣可不能累出毛病了。要是因為這么點事情再把楊一清給累出毛病了,那他朱厚照就真的得哭了……
“楊大人,記得這幾天要去拜訪一下李閣老。”在楊一清臨走的時候,朱厚照突然說了一句讓楊一清心里一顫的話。
“李閣老。”就是李東陽了。“難道殿下知道了我和李東陽的關系?”楊一清心里想到。將近四十年前當時只有十五歲的楊一清和當時同樣年輕且心懷夢想的李東陽相識過一段時間。相約共同發奮讀書報效國家。只是兩人關系一向隱秘,并且后來他幾乎不與李東陽聯系,“兩人關系幾乎沒人知道,不知道監國殿下是怎么知道的。”不過他也沒多想。因為他楊一清自認行的端做得正。
第二天,經內閣擬票朱厚照審議之后,朱厚照正式的下旨整頓邊關軍務:下令楊一清為總制全權負責此事。由內閣撥款兩百三十萬兩修葺三邊軍鎮和長城,并在在延綏安邊營石澇池至橫州三百里地的地段上,設立墩臺九百座,暖譙九百間,駐守兵一萬五千人;石澇池至邊營一百五十里處,設立墩臺,連接寧夏東路;花馬池設立衛所,守兵不足,允予招募;自環慶以西到寧州,增設兵備一人;橫城以北至黃河南岸原有的三十六橋墩,予以修復。除修邊外,朱厚照還著重進行撫民工作。他下旨蠲免了寧夏的一半賦稅;給兩淮鹽引三十四萬,以充實固原等地的邊儲;并利用流民開發陜西;整飭各級官吏的隊伍。
這些措施實行后,不但整個邊關為之一清,明軍戰斗力和防御力陡升幾成,邊民的生活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當然這都是后話。
之后幾天,每一天中午的時候,楊一清都會進宮和朱厚照商量整頓軍屯的事情,整整一下午兩人大部分都在緊張的討論中度過。出宮之后,楊一清也用空閑時間去拜訪了一下以前的好友和親人。當然大部分時間都在李東陽的府上度過的。既然朱厚照已經知道了兩人的密切關系,那在隱瞞下去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本來兩人還打算暗中聯系以為援手,當兩人中一方陷入危急中的時候另一方可以出其不意的馳援一下,不過現在都不需要了。
兩人都是朝中重臣,在一起自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談論一下政事,交流一下彼此的從政心得了。
不過兩人關系公開以后,自是在京城之中引起一番轟動。以前誰也沒有想到李東陽還有楊一清這么個好友,當然也沒有人知道楊一清認識李東陽。一時間李東陽和楊一清在群臣之中的地位提高兩個層次。以前兩個人雖然都是朝中重臣,但是畢竟勢單力薄,但是兩個朝中重臣聯手那可是可以左右朝政走向的一股勢力了,天下人無不為其側目。
在京城之中呆了將近半個月之后,楊一清重新踏上了回陜西的路途。只是這一次走的時候不再是來的一百多人。走的時候楊一清可是帶了一只將近五千人的軍隊。除了要押送大批的物資銀響之外,這批軍隊到了陜西之后可是要編入新招募的軍隊中的。一方面這些軍隊都是老兵到時候編入新兵中可以提高新兵的戰斗力,另一方面這些人都是京城的京軍,對國家和皇室的忠誠度不可謂不高。
看著長長的車隊里裝滿了物資的馬車,楊一清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外人不知道的是,這支軍隊里除了有幾萬具軍隊裝備之外,在里面還藏著三千只火器,一百多門大炮。更為關鍵的是,里面還藏著一批特制的強弩。
看著閃光的簇頭,楊一清露出了些許殘忍的笑容。他相信倒是全天下人都會為自己這批武器側目的。火器和火炮的威力,此時已經經過戰爭的驗證了。至于自己手上的這批強弩的威力,到時候絕對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想著到時候箭矢滿天飛的情形,楊一清高興的大笑了起來。
這批強弩可是朱厚照為了應付北方的草原騎兵而特別制作的,經過朱厚照投入了大量的金錢之后,并且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改進成功。漢朝時漢軍的強弩的射程可達到千步之外。(注:這一點是參考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武器的歷程一書里的知識,絕對真實。)這批經過特別改進的床弩的威力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古代一步是現代的兩步。在古代,一步為2腿各邁一次,只邁一下的那叫跬,如: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所以古代一步大致相當于一米五左右。)
今天幸虧老師提前下課,回來之后緊趕慢趕終于寫出來了這一章。不容易啊。
下一章,主角大婚啊,到時候大家別忘了來鬧一下洞房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