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一位中年武將單膝跪地,叉手向李漼道:
“陛下,只要給我足夠多的軍隊,破敵不在話下。”
李漼還未開口,其身邊一面白無須的宦官開口道:
“軍隊多了,花費太高……”
武將聞言快速道:
“陛下,臣之所以要求多調兵馬,就是為了節約費用。”
“兵得多,賊軍很快就能平定,倘若兵少,戰事就可能拖延很久,時間一長,江淮的盜賊就會群起響應!”
“如今國家用度大多仰仗江淮,一旦道路被叛賊阻絕,朝廷上上下下恐怕都難以為繼,這樣一來,損失就無法估量了!”
……
大漢。
“唉……”
聽得劉邦的長嘆,呂雉面色略有幾分不自在。
實在是聽得這話就不由得想到某人。
……
大唐。
“唉……”
李世民頭一次感覺到累了。
古往今來,帝國由盛轉衰的標志不是土地兼并,不是貧富分化,而是戰爭。
要么是軍閥混戰,要么是農民起義。
安史之亂讓大唐帝國四分五裂,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大唐才終于緩過氣來。
如今又爆發了農民起義……
他現在越來越覺得大唐如陷蛛網!
但只能慢慢看著大唐一步步走向滅亡卻無能為力。
“唉……但望大唐的落幕能如大漢一般吧……”
……
【公元860年四月,唐懿宗命安南都護王式率忠武、義成、淮南等諸道兵馬平叛。】
【四月十五,王式抵達浙東治所越州,一入城,就整肅軍令,嚴明法紀。】
【同時開倉放糧,救濟貧民。】
【四月二十八,率軍平叛,臨行前,嚴令部隊不得焚毀百姓房屋,不得殘殺平民謊報戰功,平民被裹脅進裘甫軍的,應予以招降,所有俘虜只要是浙東本地人都予以釋放。】
【同時為了激勵將士,他承諾所有繳獲自裘甫軍的戰利品,全部歸作戰將士所有。】
【如此一來,官軍士氣高漲,而裘甫軍見官軍勢大,加之又優待俘虜,則全都軍心動搖。】
【兩軍稍一接戰,裘甫軍就紛紛敗退。】
【公元860年六月二十一,裘甫親自領兵在南陳館與官軍展開決戰,大敗。后投降被斬。】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劉邦得了天下。}
{東漢末年,張角起義,曹操、孫權和劉備得了天下。}
{隋朝末年,王薄起義,關隴的李淵得了天下。}
{歷史證明,天下大亂的時候,能笑到最后的肯定不是第一支起義軍。}
{首倡必譴,殿興有福是吧。}
{朱元璋:是啊是啊,我可不是主動起義的,我是被逼無奈!}
……
大隋。
楊堅眼前突然一亮!
“首倡必譴,殿興有福?”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立刻看清了這句話的深處含義!
千秋萬代!
“這人還真是個天才!”
“哈哈哈哈!”
楊堅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這個理論妙就妙在它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如此一來,誰還會在必知死路一條的情況下首倡興亂呢?!
……
不止楊堅,其余的一眾皇帝也都明白了此論對于天下的深意!
……
大宋。
“哈哈哈哈哈!”
趙匡胤突然仰天大笑。
一旁的趙匡義不明所以。
“大兄……你……”
笑得眼淚都出來的趙匡胤拍了拍趙匡義的肩膀,大笑道:
“平常你都是很聰敏的,怎這時糊涂了?”
“你看天上從秦朝開始數,皆有叛亂,就咱大宋沒有!”
“這說明大宋就算亡了也是很得民心的!哈哈哈哈!”
趙匡義一頭霧水。
大兄的腦子他一直不是很理解。
這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嗎?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著天幕臉色不愉,卻也無奈的嘆口氣。
“爹也是為了大明江山啊……”
一旁的父子倆也同樣不說話。
朱家人以重塑乾坤為榮,但這也不能改變殿興有福論是基于太祖皇帝給元世祖立廟的事實基礎上的。作為上是寰清玉宇,但為了千秋萬代,為了得到法理。
就不得不承認蒙古人的統治合乎天命!
因為他們曾經擁有過天下。
擁有比兩宋更大的疆土。
若不視元朝唯正統,那燕云之地的法理又如何繼承……
……
天幕上。
浙東烽火漸漸熄滅,但西南之地南詔卻又換了名字。
『大禮』二字直晃晃的耀人眼目。
……
【唐朝初年,在云南洱海周邊有六個部落,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唐玄宗的支持下,蒙舍詔的首領皮邏閣發動內戰,消滅了其他五個部落,實現了云南的統一。】
【因為蒙舍詔在諸詔之南,因此被稱為“南詔”,立國之后,南詔變成了國號。】
……
大唐·高祖時期
“怎么哪都有他啊!!!”
李淵憤怒的捶著床榻。
“他是楊廣附體嗎!”
“怎么什么爛事都有他的身影啊!”
“二郎!伱去砍死他!”
李世民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自己,最后看向快要瘋魔的李淵。
“……阿耶……得到獎賞的不是我啊。”
李淵漲紅著臉怒目而視:
“朕知道!朕用你提醒嗎!”
李世民:我忍!
“可恨!”
……
【南詔原本依附于吐蕃,但自從德宗年間,宰相李泌實施了圍堵吐蕃的戰略之后,南詔便轉而投靠了大唐。】
……
{這其中其實還有點緣由,一開始是云南太守張虔陀侮辱首領閣邏鳳之妻,并向其索賄。}
{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辱罵,并向唐玄宗誣告閣邏鳳。}
{閣邏鳳憤而起兵攻破云南,殺張虔陀,并取羈縻州。}
{然后唐玄宗命鮮于仲通出擊南詔平叛,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請還其所虜掠,表示愿意歸附于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
{鮮于仲通不許,進軍至西洱河,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
{天寶十三年,又命唐兵七萬擊南詔,全軍覆沒。第二年,安祿山反叛。}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看著高力士,高力士看著李隆基。
楊玉環看著他倆。
然后三人俱都看向案桌上筆墨還未干的詔令。
“入他娘的……”
李隆基將案桌上的詔令揉吧揉吧往地上一扔,嘴里罵罵咧咧。
起身背負雙手來回踱步一陣。
“……彼其娘之!”
打南詔吧,沒贏。
不打南詔吧,是個禍害。
一下就陷入兩難之地了!
……
【公元859年,宣宗去世,依照之前的慣例,唐朝朝廷派出使節通知各藩屬國,讓他們前來吊唁。】
【南詔國王豐祐也在這個時候死了,唐朝卻對此一無所知。】
【新任的南詔國王世隆以此為由攆走大唐使節。】
【唐懿宗曉得以后,以“酋龍不遣使來告喪,又名近玄宗諱”為由不承認他南詔國王的身份。】
【公元859年十二月,世隆稱帝,國號“大禮”,改元“建極”,同時發兵入侵大唐邊境。】
【公元863年正月,攻陷交趾,唐朝放棄安南,退守嶺南西道。】
【公元864年,唐懿宗任命四十四歲的驍衛將軍高駢(pián)被為安南都護,收復安南。】
【公元866年十月,安南收復。】
【公元869年,南詔進犯西川,一度攻到成都城下。】
【公元874年,天平節度使高駢調任西川。】
【高駢一到任就馬上派兵出擊,大破正在圍攻雅州的南詔軍。】
【之后又先后修復了邛崍關以及大渡河沿岸的諸要塞,分兵駐守,在南詔入蜀的必經之路上筑起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銅墻鐵壁。】
【南詔國主世隆對此恨得咬牙切齒,卻始終無可奈何,最終急火攻心,一命嗚呼。】
【由于他在位期間一直窮兵黷武,國力大損,南詔在他死后迅速衰落,此后再也無法對唐朝造成威脅。】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面無表情的看著天幕,實際中暗送口氣。
六詔……
李治看向身旁的長孫無忌。
“舅舅……”
長孫無忌看著目光中一點波動都沒有的皇帝,嘆了口氣。
“我明白……我明白……交給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