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布個事!
大漢·武帝時期
“這是要削藩?”
劉徹一眼定真。
第一條可以說正常,畢竟有遺詔在,
第二條就顯得有趣了。
這意思是諸王從此只能節制本府所轄兵馬,地方文武官吏不準再聽王府令旨行事。
“還未登基就迫不及待對藩王出手。”
“他是有多怕啊。”
衛子夫想到了西晉的八王之亂。
“可能是害怕重蹈西晉之事吧?”
劉徹覺得有道理。
西晉的確炸的比較徹底。
“打草驚蛇啊。”
……
西晉·武帝時期
“能一次性就把所有藩王都得罪了。”
“也是一種能耐。”
司馬炎看不懂這人的操作。
全惹火了。他的威望,從這時起就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害。
可能是自己太廢了吧……
“畢竟藩一定是要削的,而且越早越好……”
……
【年輕的皇帝準備施行自己的執政計劃。】
【他罷斥了一批洪武舊臣,開始起用新人。】
【在這批新人中,有從兵部侍郎進為兵部尚書的齊泰、有從翰林院修撰進為太常卿的黃子澄,還有從漢中府教授升為翰林院侍講的方孝孺。】
【朱允炆生于皇宮,自幼與詩書為伴,身邊大都是文墨之士,接受的都是儒家仁義治國的那一套。】
【這三人恰恰都是帝國的飽學之士,是書生中的道德標桿,他們的言行引領著天下讀書人。】
【在三人的引領下,朱允炆就定下了治國方針】
【以儒治國、以禮治國。】
……
大唐·高祖時期
“這是必要的道路。”
李淵覺得這個方針還是沒問題的。
“就洪武年間那大案套要案、要案連大案的連環殺戮。”
“刺向敵人的同時也在刺向自己。”
“整個大明都難說清誰人是敵,誰人又是友。”
“那朱元璋又把功臣猛將殺了個底掉。”
“這長于深宮的太孫不依靠儒臣還能依靠誰啊。”
李世民不贊同。
“阿耶,只觀宋朝一例就能明了。”
“書生治國并不缺乏飛揚之情,也不缺施政綱領。”
“但他們缺乏的往往是一種對于全局的掌控。”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這朱允炆若是不能明辨對錯,只怕位子坐不穩當。”
李淵橫了他一眼。
“用你說嗎,他都上惠字了肯定是早死啊。”
李世民面無表情。
行,沒茬硬找是吧!
“可惜不是每個上高字的都功勞甚大。”
李淵面無表情回望。
好小子!夠勁吔!
李建成坐在一旁看戲。
所謂無債一身輕,舍位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你倆打起來才叫有意思呢。
……
【據《明史》記載,朱允炆繼位一年后,大明刑部上報的在押囚犯比洪武時期減少了十分之三。】
【朱允炆信賴方孝孺,而方孝孺則建議皇帝用《周禮》制度來重新界定官僚制度中大小諸司的品級和階勛。】
【為了將天下讀書人散了的心,重新縫合起來,方孝孺建議朝堂應該歸還文官應有的地位。】
【在方孝孺的建議下,朱允炆重新修訂官制。】
【升六部尚書為正一品,設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以上。】
【文翰、文史二館,增設正心殿學士】
【改都察院為御史府,改都御史為御史大夫】
【罷十二道為左、右兩院,改通政使司為寺,改大理寺為司。】
……
{這是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后,六部尚書第一次被提到與都司同級的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在廢除宰相制以后,僅將分掌天下各項政務的六部尚書的品秩定為正二品,武官地位則高于文官。}
{比如中央的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的品秩都是正一品。}
{朱允炆大幅提升文臣地位透露出一個信號,那就是抑武崇文。}
{文官制度的修訂預示著文官之治的開啟,所以根子找到了。}
……
大宋
“物極必反,物極必反啊”
這文臣明顯是在忽悠小皇帝放權啊。
說好聽點,要他垂拱而治啊。
“這皇帝還是年輕。”
趙匡胤感覺這大明也要走宋朝老路。
倒不是文官哪里不好,實在是老朱壓制的太狠了。
這勢必會遭受反噬。
“崇文抑武……抑不得啊。”
……
【對于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來說,建文帝對他們的倚重與信任,給了他們無窮的動力。】
【可惜這種動力并沒有及時轉化為治國的效率。】
【文人的高度熱情換來的卻是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冒進。】
【新帝即位,百業待舉,甚至連建文的年號還沒更改,朱允炆就將削藩一事提上議事日程。】
……
天幕上。
年輕的朱允炆看著底下的官員,臉色不虞。
而官員視若無睹,慷慨激昂道:
“藩王們驕逸不法,違犯朝制,不削,朝廷綱紀不立。”
“削之,又傷了陛下與藩王之間的感情。”
“想要天下長治久安,不妨采用漢時賈誼的謀略,多建諸侯,以分散其力。”
……
【當時朝廷在削藩問題上分為了三派】
【一派以齊、黃、方三人為代表的強硬派】
【認為必須用強硬措施才能削藩,必要時采取武力討伐,一勞永逸地解決藩王問題】
【第二派是以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和戶部侍郎卓敬為代表的溫和派】
【建議建文帝對各地藩王實行更改封地的措施,比如把南邊的藩王和北邊戍邊的藩王互相調換】
【把北方諸王的子弟分封到南方,南方諸王的子弟分封到北方。】
【歲時節日經常饋問這些藩王,賢者下詔褒賞,驕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則告太廟廢黜之。】
【使藩王之權不削而削。】
【最后一派則是反對派,就是反對朝廷削藩。】
【不僅反對削藩,還要求朝廷要以更加優厚的條件去厚待這些藩王們。】
【這一派以御史郁新等人為代表,他們認為分封政策是太祖皇帝所立,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大明江山萬世一系】
【“祖宗之法不可變”,理應作為大明的基本國策,不能動搖。】
……
大漢·景帝時期
“如果他有腦子。”
劉啟揚了揚袍袖,嘲弄道:
“那他就應該選溫和派的說法。”
“但朕看他應該是沒有。”
“繼位當天就能干出奪天下藩王之權的事。”
“可見是幼稚異常啊。”
小劉徹捧著腦袋,好奇道:
“阿父你不就是這么干的嗎?”
一句話,直接把劉啟說紅溫了。
“朕那是擴大你大父的戰果!”
“懂不懂什么叫窮追猛打啊!”
小劉徹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我看沒區別……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捂著臉。
他現在看不得祖宗之法四字。
這四個字實在是太坑了!
他屬實是被坑怕了!
“說這話的人其心可誅啊!”
“滿朝文武居然就一撮靠譜的。”
“朱元璋啊朱元璋,不知你看到這幕有何感想啊?”
……
大明。
朱元璋的感想就是。
這孫子也就是沒出生,不然……
“咱非把他塞回娘胎里!”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咱剛剛去世你就磨刀霍霍向叔叔?!
好小子!
感情什么以德服人然后再以禮制人,全是再騙咱?!
“哈,咱還真是養出個白眼狼來!”
“不孝忤逆之輩!”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
“你怪他?要不是你把能打的大臣殺了個遍,這孩子能這么害怕?”
“手里有糧心里才不慌,你把糧都撒了,換誰不慌?”
朱元璋氣呼呼的別過頭去。
奶奶滴!
自打天幕盤到咱,沒一刻舒心過!
……
【表面上加恩,暗地里削弱,既隆之以禮,又推之以恩。】
【溫和派如此合乎情理的言論在一意削藩的朱允炆君臣聽來,顯然是在縱容藩王。】
【這個建議不僅沒有得到采用,甚至有人以此彈劾高巍,高巍不得不提出辭職。】
【至此,削藩之事就這么草率定下了。】
【公元1398年六月,五皇叔周王朱橚第一個倒了霉。】
【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勛告其父有“異謀”】
【在接獲朱有勛的黑材料后,建文帝毫不遲疑地動手了。】
【先是假意發詔,命曹國公李景隆備邊,從開封經過,突然發兵圍住王宮,將毫不知情的周王捉拿歸案。】
【隨即削去其王爵,貶為庶人,將其父子分別徙往云南蒙化等邊地。】
【八月,又將他取回京師禁錮起來。】
【莫名其妙的削藩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