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氏有三個出處,第一個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給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第二個也源于姬姓,出自上古周朝時期王子狐,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東周時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個兒子(一說為孫)叫“狐”,王子狐的的后代就以狐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第三個還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狐容,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狐氏發達在晉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的大女兒生一子就是晉文公重耳,重耳放逐在外十九年間,狐突教子輔佐重耳忠貞不二,被逼而死。
重耳功成業就后,為懷念忠貞不渝、大義凜然的外祖父狐突,在梗陽、卻波之間的馬鞍山下,重整墳塋,隆重安葬外祖父,狐突被譽為三晉名臣。晉國中軍車騎將軍狐毛,晉國上軍之佐狐偃,其它還有狐射姑、狐溱、狐卷子等,由此可見當時興盛到了什么地步。可以說狐氏一度的是晉國第一世族!可凡事就是這樣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前張顯,眾必非之,槍打早飛的鳥,炮轟當頭的卒,出頭的櫞子總是先爛。鄭國第一個和周王室叫板,結果鄭莊公后,鄭國也就不行了,戰國時魏國第一個變法,后來也不過是成了它國借鑒的對象。
狐氏這樣的強勢,自然不得人喜,最后沒落也就成了必然,他們四處分分合合,想要再起的機會,現在分成了多家,有趙狐、魏狐、韓狐、秦狐等等。就目前來說,魏國狐族雖然嫁了個美女到魏宮,可也是于族無益,魏王沒有一點要用狐族人當高官的意思,趙狐也是如此,雖然有點兵力,可是卻是在句注山下,不入趙國邯鄲朝堂。按理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趙國勾勾手指,那狐氏一族還不巴巴的過來,可是卻不!從狐氏給發配到句注山下,日子過的那叫一個人不如狗。從前的貴族要牧羊,雖說吃肉,卻要付出血的代價,一個不小心,就會給戎胡人搶得個一干二凈。每年,都會為怎么樣過冬而傷透腦筋!特別是族中的老人,天寒地凍,這苦日子是過得沒有邊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狐氏**了一支和戎胡人一樣的騎兵,他們騎著快馬,來去如風,有的時候搶戎胡人,有的時候裝成戎胡人搶趙人,當然那都是過不下去的情況下。在如此情況,他們訓練了一支由狐族子弟為領導的子弟兵,想也是知道,他們怎么可能會給趙國真正的去賣命!只有趙國對不起他們,焉有他們不對不起趙國的。沒事的時候,又要征稅又要交賦,現在有戰事,要他們出兵幫忙,憑什么呀!
事實上現在的狐氏已經成了一個半部族的游牧民族,只要趙國逼得狠了,東西一收,當戎人去,你奈我何,還能真的追到草原里面去嗎?所以說么,有兵的是大爺,有了兵,想怎么樣都可以,句注山的狐族兵就是狐族的本錢!有了這本錢,狐族兵是聽調不聽宣,你來發餉給糧,那沒有問題,你要安插軍將,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拉著這支軍隊去打那些硬骨頭的硬仗,更是不可能!古戰爭傷亡極大,一場戰打下來,死一半也是可能的
!
“關于句注山的大軍,我也聽父侯說過,但那些人蠻得很,不開化,先前在那里落戶的狐氏一族只怕已經成了野蠻人,想要請動他們出兵,怕是難上加難,我大趙也不是真的缺少戰馬,往多了說十萬、八萬不可能,但一時應急,我們還是可以拉出三萬多匹的!”公子范的口氣很大。測試文字水印8。他說的是戰馬而不是馬,戰馬是要進行訓練的。趙國訓馬水平一般,但是也夠了,事實上,從民間招一下子也就有了,趙國會騎馬的多了去。蘇慢搖頭,公子范也許知道一點打仗的事,但對于細節還是不知道的,他道:“前將軍,不是這樣說的,一支騎兵,先要有戰馬,這是一回事,但還要有會騎馬的兵,這也不難,難的是這些兵要會打仗,騎上馬是一回事,一個人打和一群人打仗可就是兩回事了,騎兵一定要進行訓練,而北秦兵更有強弓硬弩,不是我們匆匆成立的一支騎兵就可以對抗的,在這一方面,我們當向和戎胡人對抗有經驗的句注山趙軍請教,不然我們的戰事沒有成算!”
公子范吃驚的說道:“父侯手里還有大兵無數,我們還有櫓盾之物,有此,北秦弓箭傷不到我們大軍的!”當兩支軍面對,有的時候一方會有可能放箭,所以大軍團戰斗的時候,但凡大國,會帶上很多盾牌。在三國里面,曹操和袁紹戰斗,兩軍相對,開始的時候全要用箭互相攢射,袁軍用盾擋住了曹軍,讓曹軍士氣不好。謀士說我們地方矮,高一點我們射他們的后面,袁軍后面還能也有盾牌嗎?曹操同意,就建了土臺射袁軍。測試文字水印3。袁軍果然吃了虧,就建了樓車,讓士兵站上去射曹軍,曹軍沒有法子,于是劉曄提出用發石車,擊退了敵人來自營樓的攻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弓箭的不吃重。兩軍相對,除了相互射射箭,也就是走個過場。因為大軍團會帶著櫓車大盾,把自己軍隊擋得死死的,你遠了射不到敵人,近了反而會讓自己也落到敵軍的箭中。所以在小說電影里那種一開打箭射不停都是假的。
但這只是一種想當然。公子范雖然知道北秦騎兵的厲害,但還沒有注意到騎射的可怕!
蘇慢卻是知道的,他說道:“大軍團戰斗,一天到晚提著盾擋著北秦軍的弓箭,公子以為可行乎?北秦軍不是和我們列陣而射之,而是他們用這種騎兵,左右出擊,來回擊打,我們的大軍團行動慢,動作緩,哪里能追得上他們,但北秦的騎兵卻可以從任何地方任意一個點向我軍進行主動的射擊,就算我軍防得了前后,防得了后軍,防得了左軍,防得了右軍,但我們還可以再行走了嗎?而敵人要是專門打擊我軍后面,襲擾我軍糧道,這樣一來,敵軍千多就可以牽制住我軍十萬人,以此景對敵北秦大軍,公子我們還有勝算嗎?”
公子范也吃驚了,道:“那當如何是好?”蘇慢道:“沒有騎兵,不能打仗!”如果是趙侯,蘇慢不會這樣說,但是公子范,蘇慢有救命的恩情,也就不怕了。測試文字水印5。公子范當下同意,于是他再發信兵,向趙侯報信,要趙侯多征良馬,多聚騎兵,同時他要求趙侯從句注山調狐軍出戰,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
。當然,公子范也是知道這事八成不能行。趙侯只怕會以為是自己委過的托辭,但這個態度還是要表明的。因為就算是會受到趙侯一時的誤會,等趙侯知道了厲害,也就是自己揚眉吐氣的時候。而自己什么也不說,雖有一時之好,萬一老東西打敗了要出氣,那他就倒霉了。再說萬一請出了句注山的狐族軍,那可也不是一件好事么!
在趙軍又有援兵到的時候,北秦軍卻還是一片的平靜,又或者說并不平靜,只是沒有援兵罷了。從生水后方,一塊塊巨大的石塊給開采出來,沒事干的趙人上山開石,很快的,幾萬趙國平民,一天就可以開采上千塊的大石。測試文字水印7。這些大石條進行初步的打磨,主要是用來在生水渡口上建立要塞。北秦伯在這里用的是城堡要塞戰術。這個戰術是很重要的。古代戰爭,打下一片地方,想要占住就要筑城!戰國的日本,大城沒有幾座,但是小城堡,卻是很多。幾塊石頭一堆,就是一個小城。大約兩三個月就可以筑成一個中型城了。一個月也可以筑一個小城。戰國時豐臣秀吉那時還叫木下藤吉郎僅用一天一夜就筑起了墨娛城。所以日本人打仗很搞笑的,主要就是圍著這些小城打。而城里的駐軍一般是幾百上千。有的還只有幾十人。中國人形容日本戰國的前期叫村子打架,一場戰斗,有千人就通天了。
但在中國,也是很注重這種城堡戰術的。比如在趙國,句注山丟了之后,趙人一邊利用呼沱水擋住南下的游騎,一面迅速的在代加大筑城,把代正式從縣升級到郡!正是利用代郡,趙人保住了北部的江山,還為日后的收復故土打下了基礎!秦朝的時候,始皇攻打匈奴人,由于匈奴人飄乎無定,瞻之在前,呼之在后,讓人防不勝防,所以才有了長城計劃!
所謂長城計劃就是筑城堡,也就是長城,表面上看它是一條防線,但不是的,蒙恬在這里屯駐大軍,從長城內進行屯墾,積攢糧草,利用長城為后勤基地,而主動要找匈奴大軍進行決戰!這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戰術思想。測試文字水印4。但是可惜,在秦亡后,殘余的秦北方軍團淪落成了草原的戎族,長城也從反擊匈奴的基地而淪落成了為漢人躲匈奴人的一道可恥之墻。從漢時起,中國人就喪失了利用長城主動出擊的軍事思想,而僅僅以此來當自己的防線,后世儒人一邊利用這道墻躲防胡人,一邊罵秦始皇修這玩意兒讓國人喪失了主動進取的意志!說中國人有了這道長城就放松了邊備,沒有進取精神。這個說法現代還有大批的“叫獸”這么認為,但卻好笑到了極點,就如同一把劍,拿在一個積極的人手里,是要開創局面,掃蕩群敵的。但拿在一個膽小的人手里,卻是用來自衛的。
中國人自己沒有了進攻意識,反過來怪長城消磨了自己的意氣,這算怎么回事!
西方人也筑城,新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攻打威爾士,他打下威爾士后,就開始了舊城堡的修理和新城堡的修建工程。測試文字水印3。要塞以最有效的形式增強了防御的威力,它就不僅能防止威爾士人重新奪回所占領地區,也能阻止威爾士人對所占領地區的襲擊活動
。這樣,英格蘭人就可以逐漸地讓戰敗者順從他們的統治,并逐漸在文化上同化他們,直到用較少的兵力就控制這一地區,騰出更多的兵力去入侵并控制另一地區的領土。從三水到西海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如果在生水河的渡口這里架一座橋,再修筑一座一定規模的石城要塞,那從此之后,整條三水都會成為北秦的統制地盤!北秦人就可以把整個三水河用來做自己的新邊地!而同時,還可以借此向趙人發動新的攻擊。目前北秦人抓來的趙人已經沒有機會再種田了,養活他們是一個問題,以工代賑自古以來就是最好的方法。他們要修的太多了,趙人不僅要開石筑城,還要筑教堂,修西岸的農莊,在河下游還可以開辟牧場,一下子,生水竟然繁華起來。
食物暫時是夠的,一萬趙人的尸體已經給打釀好了,為了不浪費,北秦人還發明了一種吃法,他們把趙兵的骨頭用火烤焦,然后磨成骨粉,這下骨粉就會成為一種調味料,因為骨粉會有一定的營養和鹽份,北秦人在這一點上做到了真正的一點也不浪費。測試文字水印2。還有那些馬肉之類,也沒有放過。雖然目前北秦人打了一場戰,死了人,但士氣卻是十分激昂。
為了嚇唬趙人,讓他們老實聽命,北秦人在趙人的面前打理趙兵的人頭。趙人的頭發會給冼凈做成衣被的墊子等填充物,如果是細軟的頭發,會給拿去織布,然后北秦人支起了大鍋,先燒出頭骨,以頭骨上脫離下的腦肉喂食北秦人的軍狗,然后把頭骨直接看著做成種種器具,多以杯皿之物為主。這種頭骨的杯物在北秦極為受到歡迎!北秦人叫它“天然陶”!還有的會給做成鑲嵌物,比如鑲嵌在盾上,車上,馬上,甲上等等。有的還會串起來作成骷髏項鏈,趙人看到了之后又驚又懼,老老實實的,就算再鐵血的趙人,也不會想成為盤中餐。鼎中骨。如此一來,北秦人可就省了事了。他們一邊飛速的下定單,大量的要后方制箭頭,一邊向趙、韓、魏三國采買。測試文字水印2。價格當然是低的,畢竟箭支就不是貴器。一金可以購上千支箭,一百萬支箭,也不過是要七八萬金而已!當然,說只要七八萬金也就是北秦人敢說出來!
比如之前公羊大打公子范的軍隊,前前后后就是三萬多支箭這么射出了,后來回收了兩萬支,可這種在戰時的速度未免太過于驚人了。把一場戰斗決定在箭支上,魏國也沒有那財力!其實在這里,自己造更快更便宜,但是樹的限制,北秦伯愛樹勝過人,大量無限制的造箭就會大量的毀林,這是北秦伯不能同意的,他寧可多花一點錢(可能有人不了解北秦伯的這種習性,但是北秦伯曾經在新疆待過,他看到古時的新疆是這么的草豐水美土黑林郁,再想想現代的西部,現代的那種大地荒蕪千里無林的環境,這種對比產生的心痛是別人無法想象的。)。同時北秦伯也在準備,他早早就下令開始種一批易生的樹,比如臭椿、柳樹、梧桐、合歡、木芙蓉等,北秦伯還讓商人到楚國去找一種團花樹,這種樹一年能長高三點五米,被稱為“奇跡樹”。其實要說長得快,要數竹子,北秦雖然也讓人種竹子,其實是為了筍子
。有一句話叫雨后春筍,在竹林里,那長筍子可叫一個快,種竹子既長得快,又可以得到大量的竹材,可以吃竹筍,還可以用竹來編成器具。土一點的,用竹也能制成簡單的竹甲。竹矛之類。戚繼光的時候,就有見于明軍的長槍給日本人一刀就斬斷了,所以用竹代槍,果然比木槍桿要結實多了。
而竹子制成的東西就更多了,如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編床上用品);竹撞(竹編提盒));竹笥(竹箱);竹笆(竹籬);竹席(竹篾編成的鋪墊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絲或竹篾編成的笠帽)等。正是竹子生長快的這一個特點讓東方人以竹制成竹簡來書寫,形成了秦漢時鮮明的簡牘文明。不過北秦伯想要用竹子制箭,但又覺得竹制的箭支輕了,不如木箭桿使箭飛得遠。日本人的弓就是竹桿箭,所以威力很小。不是要害射不死人。
可就算是如此,那還是要時間,北秦時間真是太短了。所以對于箭支,不打大仗不知道,一打起來,北秦伯就見得箭支大量的給搬出來。庫存刷刷刷的減少,那叫一個心疼。也就是北秦有錢,不然哪經得起這樣花費!現在,又一隊后勤隊從郁郅城拉來了一批以箭支為主的物資。本來這種事北秦伯是不會出面的,但是與之同來的還有女相王良。
當王良來到的時候,也是吃驚,短短的時間,一座計劃之外的城就出現了!她從車上下來,身子晃了一下,身后一個男裝女子扶住了她。北秦伯遠遠看著,忙在馬上抽了一下,飛快的過來,跳下馬道:“你沒事吧!”王良搖搖頭道:“坐車久了,身體不當,小毛病……”說著,她讓開身子指著那扶住自己的人男裝女道:“這位君伯還記得?”北秦伯一眼就認出來了:“哈哈……梅姑姑娘!咦……這是……”梅姑來是一回事,但她突然一來,不用說,是白雪的指使,可是為了什么呢?王良笑了:“還不是你的那位夫人不放心,你一個男人,在外頭哪會打理自己的生活,身邊是跟著一個女的,但她是那會做家事的人么?君伯現在可不是從前了,您明年就是正式的國君,不能沒有自己的威儀,至少也不能苦了自己!”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