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聽,細細地品,方得其中味。
多年以來,有個愛好一直未曾改變。一有空就喜歡走進泰山,輕輕拾起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懷。
似乎總是在找尋著什麼,而究竟是在尋覓什麼卻又說不出來,也許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情愫,無聲無息地,影響我的思緒、心態,還有視野。
泰山是一部大書。這座伴我成長了10多個年頭的泰山,有著25億年的滄桑年輪。然而,在歷史歲月的枯榮交替中,他依然生機勃勃、意氣風發,沒有絲毫的老態。他身上的神秘、宏闊、包容、溫和的氣質,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我,激勵著我,賦予我力量、信念和勇氣,讓我感受到充盈、欣喜和寧靜。
泰山是神奇的,他的神奇在於變幻多姿的自然風貌和璀璨瑰麗的人文內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樣的。白天的泰山,青蔥蒼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則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靜、神秘、溫和的一面。夏季的泰城人喜歡早早吃完晚飯,攜家帶口來到黑龍潭下乘涼,我也不例外。夏日雨水充沛,“嘩嘩譁”的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濺入潭底,如飛龍跌落。黑龍潭周邊的山林、山石遍佈,溪流在石頭空隙中淙淙而過,如鳴佩環。山內空氣清涼,萬籟俱寂,只有埋伏在草叢中的小蟲們在低吟淺唱,把玩著自己的節奏。
月光從松針的縫隙中篩落下來,斑駁地撒在乾淨光滑的石頭上。微風拂過,夾雜著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氣息。突然,身下不覺一陣溼涼,茫然起身,這才發現,一汪淺流的泉水悄無聲息地漫過我斜躺的山石。當下便想到王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卻原來是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清風陣陣入懷,溪水淙淙入心。此情此景,又讓人想到“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寒流”後,寄情山水,放逐山林,如遊仙一般肆意揮灑詩情。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來到泰山,泰山雄偉迤邐的美景讓慣於浪跡天涯、遊走江湖的詩仙“身在雲水間,沉醉不知還”。登上南天門,他發出了“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由衷讚歎,泰山給了他靈魂的慰藉,使他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苦悶中解脫出來,綻放出難得的“開心顏”。在此期間,李白與孔巢文、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山南側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他們舉杯邀月,嘯傲泉石,酣歌縱酒,人稱“竹溪六逸”。今天看來,他們表達的無非是一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度,一種理想浪漫的生存方式。
雙腳無數次起起落落,踏響一個又一個石階,重疊在前人的腳印上。靜聽泰山,不能走得太過急促,就這樣走走停停,可近可遠,讓思緒和內心追趕上腳步。累了,倚一棵老鬆歇上一程。閉上眼,便是又一個乾坤。聽著鳥兒時緩時緊、清越婉轉的調子,彷彿看到了這些小精靈們顧盼流轉的頑皮。陣陣松風排闥而來,帶著一股久違的遼遠而空靈的氣息,觸動著生命中那根早已不再敏感的心絃。一種張力在體內涌動、伸展。也許,這就是人的生命與大自然相融合纔會產生的奇妙共鳴吧?
我們常常忙碌得暈頭轉向,到頭來卻忘記了忙碌的初衷,在來路上迷途。不如慢下來靜一靜,放空內心,路才能走得更遠。走著走著,有些迷惑的事也許就明朗了,有些鬱悶的情緒就透徹了;走著走著,也許就到了南天門,或許還能看到日出、雲海,收穫意外的驚喜。
邁上最後一級臺階,回望來路,看那曲折盤旋的漫長臺階,真的感慨自己,竟然就是這麼一步步走了上來。
泰山極頂,羣山匍匐,天地蒼茫,藍天觸手可及。此時此刻,一股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在亙古未老的山川雲氣之上,你能感受到宇宙的應和,從而讓整個生命從“小我”的狹小中抽離出來,將視野投向廣袤的天際,傾聽到來自時光深處的迴響。
雄霸天下、登封泰山的秦始皇,站在極頂,南望“少昊之虛”,向東遠眺伯翳封國,緬懷先祖;
長袖善舞、衣袂飄飄的武則天,身著盛裝華服,與唐高宗李治一同前來封天禪地,喻天地同治,泰山見證了這位女皇隱喻的心志;
笛聲中,身形羸弱、手捻長鬚的詩人杜甫,在雲中高聲吟誦著“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這一個個變幻交錯的影像如白駒過隙,次第飛過泰山歷史的天空,只留下或淡或濃的點點印記。
有人說,泰山是“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對我來說,它更是一座“心靈之山”。他雄偉挺拔的外表之形,與他包容厚重、呼吸宇宙的內裡之魂,需要作爲個體的人親自去感悟和找尋。如此,泰山的精神給養纔會汩汩如流水,給你注入鮮活的力量和勇氣。
有一位朋友,自號“山裡人”,對泰山癡迷多年,初衷不改。一有空就到山裡轉,他拍攝了許多泰山的照片,每張都展示出泰山別樣風姿;寫了許多零散的文章,每篇都視覺獨到,感悟深刻。我想,他應該是一位好的泰山傾聽者。
泰山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情感的。你必須先卸下鎧甲,真實面對,他纔會敞開胸懷接納你,給予你想要的。
跨千山,涉萬水。我們找尋的,無非是那些能夠照亮內心的東西。
說到底,登山,也不過是心的旅行罷了。而旅行又不過是爲了在山水間找尋一份莫名的相知,一份似曾相識的默契與感動。
靜聽泰山,就是傾聽那個最本真的世界和自己。
泰山者,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名山也。歷代帝王多封禪致祭,刻石記功於此。泰山之“泰”字有“極大”“安寧”之意,遂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說。泰山主峰坐於泰安,北依濟南,南臨曲阜,東連淄博,其山勢重疊,草木蔥鬱,以雄稱天下。《孟子?盡心上》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勢雄可見一二。
餘於泰安求學三載有餘,未曾登臨泰山,實乃不幸。農曆癸巳年三月大十一日,餘聚好友三人同登泰山。以泰山奇觀日出欲觀之也,餘等亥時由山之南麓登。天黑,有月半輪懸空,約可見。其山道皆爲石砌,共計六千又二百餘級。
道半,及中天門,此乃泰山之山腰也。休少頃,循以入,道旁巨石林立,古樹參天,月影之下,森森如鬼也。忽有人歌之,以逐其懼意。久之,達十八盤,其爲泰山之險道也,共計石階一千六百級,如天柱直達九霄之外。
餘等相扶以上,道旁白雪皚皚,冷風襲人。及既上,穿南天門而過,已過寅時,雙股痛不能行。小憩,直達其至高峰玉皇頂也,俯觀之,萬千燈火如浩宇星辰,與天地相連,可謂壯哉!
至卯時,餘達觀日峰,雪與足齊。時日未出,遠望天地一體,雲霧如海,身臨仙境。有山若見,似瀚海孤帆。忽風起,雲翻霧滾,如衆神歸位,仙女齊舞也,須臾,又如萬馬齊奔,天地覆滅也。陡然聞高呼:“日將出。”
餘眺遠望之,東方猶如魚肚泛白,少頃,天雲之間一線紅光灑雲霧之上。或曰:“此爲東海否?”頃刻間萬籟皆無,萬物俱滅。日出,通紅如丹,與雲海相應,豈可止美哉!既而日光變七彩,瞬間,雲霧皆散盡,萬物復甦。餘回神驚之,猶夢之初醒也。而後,餘等遊岱祠,碧霞元君祠,孔聖登高之地,觀道中石刻,多不識。後盡觀奇鬆怪石,拍照以留念也。
古之聖人登高往往悟人生之理也,吾乃小兒,不可得之。餘登山之意,在於克己,定遠志,必實之。餘常聞此語:泰山雄偉,吾不可登也。豈爲真不可登乎?餘以爲,不可登者,必志不堅,意不定,不能克己也。而登山之樂,不再其果,而在其途,心且堅,意且固,人皆可登也。
雖登臨泰山久矣,不可忘,以此文記之。同行者友毅、婷、言博三人也。
春節後的第四天,經過一路的顛簸,我有幸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山可謂是“五嶽之首”、“中國第一山”,是歷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禪的名山。
從中天門下車出發,一路風光無限好,回味又留戀。
開始攀登的時候,路平坦而狹窄,只能容三人肩並肩走過。忽然,聽見有鳥撲翅的聲音,將靜寂的環境瞬間打破,大家擡頭仰望,一隻大鳥飛了起來,在天空中盤旋。“嘩啦啦……”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忽然感到一絲清涼,使我從陶醉中甦醒。噢!是習習微風吹過,帶著山泉的清氣,讓自己回味無窮,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雲、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叫人讚歎不已。
“這是什麼呀?”我隨著小女孩的叫聲望了過去,原來是著名的“五大夫松”。因爲正是早春,天氣冷,松樹沒有蒼翠的外衣,只有褐色的枝幹,張牙舞爪,像鬼爪一般,它的形態各異引來了不少遊客,並在這裡照相留念。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十八盤。“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十八盤確實名不虛傳。陡峭的山路讓人心驚膽寒,不敢向前,唯恐跌倒,唯恐被別人落下,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登上南天門的願望,有了必勝的信心,我努力向上攀登,腳累了,就四肢並用;腿疼了,就用挑山工的走法——斜著向上走……無意間,我懷顧周圍,發現要登上泰山頂上的人可真不少,有拄著柺杖的老人,有活蹦亂跳的小孩,有三五成羣的一家人,有三三兩兩的少年郎……看到這麼多人,我不禁感嘆道:“泰山的雄偉與它特有的魅力確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門了,我邊走邊望著南天門,彷彿它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向上前進的目標。終於,我攀登上了南天門,心裡無比的興奮。
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天街,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店,食品,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是,我還是被泰山的美好風光吸引了。站在天街上,望著古式的大門,望著圍繞身邊的雲霧,就彷彿置身與天庭一般。再望望山下,雲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雲霄,敢戲白雲,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霧都彷彿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途徑碧霞祠後我繼續向泰山的最高點發起“進攻”。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我來到了玉皇廟,見到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頂!我高興極了,歡呼著,跳躍著,對著山下大聲呼喊“我到玉皇頂了!”與此同時,爸爸舉起了照相機,只聽“咔嚓“一聲,將這歡樂時刻永遠留下……
我低頭遠眺,許許多多的山峰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那麼矮小。我終於明白了爸爸常說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這時,我看到了無數把銅鎖,有長鎖,有小鎖……各種各樣的鎖不計其數,都被一條鐵鏈連了起來,圍繞在玉皇頂的周圍。爸爸說這叫“同心鎖”,也叫“連心鎖”,是人們祈福的象徵。我也買了一把長長的銅鎖掛在上面,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祈福災區的人民能重建美好家園,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早早走出來。
時間在流逝,我們雖然回到了家鄉,可心卻還在泰山,還在回想著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那一幅幅美好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