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連劉景升都偏于一隅,那呂布更不堪的人,還能肖想天下?!
蒯良也沒多想,道:“嫡庶之事,輪不到你再說。”
“行吧,”許汜苦笑道:“反正這事,也不是我能推動的,汜還沒這個能力。”
長幼之爭已經有了雛形,荊州自己也有的造呢。
蒯良聽出來了,一時更為不憤,死死的盯著許汜,覺得這許汜,太惡毒了。使的這般的計,言了這番的語。只恐劉琦早晚被局勢所逼而……
許汜見他眸中還有殺意,便舉手道:“汜保證,再不見長公子,若何?!”
見蒯良還眼眸不善,許汜便苦笑道:“只是信口胡說,那長公子不信,也無用的。”
那也是他不信才行。
許汜這話可無賴,這是想推的干干凈凈了,他是想信不信的還不是你們老劉家人說了算,我只是一個外人。
“疏不間親嘛,”許汜干笑。
蒯良也氣的不輕,然而許汜這話雖無賴,卻也不全錯,若是這父子三人之間果真無隙,誰會將他說的話當真。
正是因為父子間有了隙,外人的話,一聽就入了心了。
錯來錯去的,還是劉表教不了好兒子,馭下無能嘛。
蒯良真是想把許汜的胡子全給扯了,才能解心頭之恨!
至于他的打算,他做夢!
許汜卻知道,有朝一日,到了那絕境,蒯良也是控制不住的。
到時候扶持傀儡,就是重中之重了。然而若是傀儡有蒯良支持,只恐徐州都無需多派兵,便能守著荊州不讓孫策北進了……
以劉琦那個資質,便是有一個不得了的蒯良,他懦弱的性子,也未必敢與呂布為敵。到時候便是蒯良想勸劉琦自立,劉琦敢嗎?!
當然了,若是蒯良肯甘心的聽呂布的,倒又是不一樣的局面了。
哎,這件事,還是得女公子使勁。
天底下的謀臣,就沒幾個能看得上呂布的。真是坑的很了。
蒯良是真的想將此事告知劉表,可是,又能改變得了什么呢?!
蒯良此時,便是有再多的雄心壯志,也漸漸的心灰了。
他只能寄希望于此次出兵上,能改變荊州的命運。
打鐵還需自身硬,倘若劉表能上進,又何必被許汜這個小人鉆了空子。
一想到此,便悲上心來。落寞至極。
只是看許汜這心中安穩的模樣,他又心中古怪極了。
那呂布好到哪里去?還不如劉表呢,他倒是自信的很!
許汜看著蒯良,看不上呂布沒關系,只要他到時候舍不得劉琦就行了。他知道蒯良且瞧不上蔡家人得勢呢。
女公子何其能容也,若是女公子非要強求人人都服從呂布,這天下,只恐也打不下來。
蒯良不是傻子,不是不知道這許汜不安好心的想要爭取自己,妄想自己,所以才沒有嚴防死守著自己。
“子柔恐是不知,不出三日,孫策必然來信出兵。”許汜道:“屆時還需子柔勸一勸劉景升,務必給江東這個臺階下,將前仇暫放一旁!”
蒯良吃了一驚,驚疑的看著許汜,想必他得了江東的信了。
何其篤定也!
然而一對比,蒯良心里就不舒服了,劉表遠不如孫策決斷!
一直在等,現下還要等袁紹的信,等張繡的信,等這等那,生生的錯了時機又時機……
一時之間,竟是郁悶心灰極了。
人的氣場是瞞不住人的,蒯良原本守著劉景升還算佛系,可是曹呂之戰,牽一發動全身,如今孫策都在使力,他自然也開始焦慮起來。
不是佛系之人,以往麻痹自己佛系,是痛苦的。可是看到了別人的上進,他更痛苦。
痛苦的又何止是蒯良一人,此時的穰城,賈詡也是痛苦的。
張繡與劉表合兵,現居穰城,他在曹操手上敗過一次以后,便一直蝸居于此,雖然劉表收容了他,便也不可能讓他占據大縣大郡,他的處境其實與劉備的處境是類似的。然而張繡卻遠不如劉備能沉得住氣,再加上現在的實力的確比劉備強上幾分,便想趁機還要再去打曹操,趁他不在,直接去打許都。
賈詡自然不同意,與他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張繡也不算多聽話的明主。
而賈詡更知道劉表不成事,如今居于穰城,在此地,強敵環伺之下,是出不了頭的,因此便勸張繡不如歸順許都。趁現在曹操需用兵,去投奔曹操,助他一臂,自然更有不同的局面。
可是張繡不聽,張繡也有自己的主張,他告訴賈詡,道:“別說曹操剛敗于呂布之手,便是他勝了,我也不會降于曹操,英雄豈能屈于人下?!而況劉表來信,欲與繡伐袁術,穰城終究狹小難以伸展,趁此機,奪淮南,何其易也!”
賈詡聽的是目瞪口呆,半晌都反駁不了,悶悶不樂。
若是再說下去,只怕張繡要疑心他暗中投了曹操了。
淮南能那么好要么?!
那劉表自己都猶豫著不敢主張出兵,更何況是張繡了。
張繡的確有志,又有野心,實力自然也是有的,可是,他在這塊地界,已經不可能再出頭了……各方勢力角逐,還不如去投奔曹操。
賈詡的想法,其實與呂嫻的想法是類似的,呂嫻不得不走爭霸之路,是因為呂布是呂布,倘若呂布只是一方小諸侯,呂嫻哪會讓呂布走這條不可能出頭的路?!早晚也是招個安,投奔個好前程,曹操有天子在手,他是最佳的選擇。
此時賈詡也是這般想的,諸侯混亂之中,張繡其實到頭了,再掙扎,也不可能掙扎出多大的一片天地來,還不如投了曹操,得個封疆大吏,過了明路,也是好生自在。
可是,張繡聽不進去。
回到府上,難免悶悶,只是不好叫人看出臉色不好來,便斥退了侍人,獨自進了書房。
書房桌案之上,卻有一封信。
賈詡吃了一驚,臉上狐疑不定,開了書房門卻沒看到人進來過。
一時之間做了心理準備,將信給拆開了。
猜了很多人,卻是萬萬料不到是徐州來的信。
呂布?!
他擰了眉頭。倒不是看不上呂布是什么小人,因為他跟過的人中,也都不是什么善輩。
只是呂布那個人,怎么說呢,再強,也難有出頭之日的,做人是注定了的。
心下狐疑,倒也拆了信去看。
足有兩張紙,上面一張寫道:蓮者,雖出淤泥,而不染其心。卿本明珠,望勿再投暗。吾在徐州,候文和至,聞卿善棋局,愿手談天下之局也。呂嫻上。
看到這一頁,他呆了一下。
出泥,不染其心。
這是說他當年雖跟過董卓,李傕和郭汜,然而,他知他并未做過惡事,甚至還勸過他們要安撫百姓,然而,那些人是什么貨色,真真是一言難盡……
如今他雖跟了張繡,張繡雖不及他們殘暴,然而也非明主也……
這話卻是說到他心里去了,心一暖,又一酸澀,一時之間,竟覺紙上人為知己。
終究是有人憐惜他之才,明白他的無奈的。
最可貴的是,不遷怒于他。
不會嫌他主意太大。
他竟生出一點天下有人竟知他的感覺。那種感覺,如知遇之恩也,如慧眼識珠者也。
這種心境,比其它人更為強烈。
因為他真的輾轉太久,自己都不記得有多久了。
他本不是多好爭之人,原想著,輔佐一個算一個,遇不到便是命,可是,萬沒有料到,人群之中,終是有人看到了自己……
“我不過是區區一小卒……”回憶這些年的顛沛流離,竟是淚如雨下。
這話著實是攻心太過,扎到心里去了。
待心酸過了,又想著這呂嫻是誰?!
不及細思,便翻開第二頁,第二頁的字則細密的多,不是毛筆小篆,而是一種如蚊蠅一樣的細小的字跡,倒叫他吃了一驚。
這是何筆可寫出來的?!
不及細想,卻見紙上寫道:曹呂攻戰,呂略勝一局,袁術圍徐州后方,恐孫策,劉表欲與張繡合兵攻淮南以圈地也,袁術四方受敵,必大敗,然,淮南,絕非張繡久留之地,他若強留,徐州必不容之,望文和慎勸,若不聽,便為天意,非人力所能強求也。文和多番輾轉,顛沛流離,何曾得遇明主?昔年,我父與文和有舊,雖無交情,然,徐州蒸蒸日上,望文和疾來,以謀天下之局。嫻盼歸。
曹操脅持天子,生性殘暴,雖為英雄,恐非明主。我父雖有小人之名,然從不曾屠一城,從不曾害一民。他日輾轉于丁原,董卓之流,實從者無奈舉也,旁人不知,嫻卻知文和必知,雖不敢強求為知己,然也為舊識。
我父呂布發檄文,立志天下,保民安境,天下不敢妄斷,然,必也為一方諸侯,若得文和相助,不說攻城掠地以擴疆土,只言百姓有安處,是天憐民也。
……
賈詡看完,沉默了半晌。
先前不是沒聽聞過呂布有一個女兒,但萬萬沒料到……
這是她的親筆信?!
先前也聽聞過,徐州城要吸納流民,他沒多想,只以為是陳宮之謀,現在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