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婁是肅慎族系繼肅慎稱號後使用的第二個族稱,前後約有六百餘年(漢至晉)。公元五世紀後,改號勿吉。
挹婁族稱出現於公元前一到二世紀時(西漢),挹婁一詞,含義有兩說:一,音近通古斯語“鹿”,爲鹿之意;二,與滿語“葉魯”音近,爲巖穴之穴的意思?!度龂尽簳獮跬桴r卑東夷傳》載挹婁人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又從“常穴居”分析,後說是比較可信的。挹婁用作族稱,即“穴居人”的意思。挹婁稱號本是他稱,久之成爲族稱,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齊天保五年),他們向中原王朝納貢還自稱肅慎。挹婁源於肅慎,參稽諸史,有明確記載,是可信的。
單說挹婁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沒人相信他們會給後世的漢人帶來多大的災難。但是身爲女真人,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這個民族給漢人帶來的傷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個民族還真是厲害,在我們消滅高句麗的時候,他們還是原始社會呢。相比於三韓來講,他們更不開化,但是他們的作戰能力卻比三韓人強勁不少。
他們附屬於夫餘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爲他們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過夫餘。但是高句麗人壓迫夫餘,夫餘就壓迫挹婁。而且夫餘對他們的壓迫又過重,不斷的要求他們進貢,所以他們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優勢出來劫掠,玩命的搶劫周邊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經典的例子,甚至被他們搶得只有在冬天,挹婁人不出門找他們麻煩的時候,纔敢回家。
這種模式簡直就是以民族爲單位的階級壓迫,一環套一環的最後把苦難加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強食在這個時代就是這麼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只有滅亡一徒。而所有的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爲了一條,生存。
趙雲的部隊對夫餘王採取的是包夾戰術。他的三萬人馬加上樑口城裡的一萬高句麗軍和灌伊手下的一萬水軍,肯定能把尉仇臺吃得死死的。
但是這一戰術的主要執行者還是城裡的灌伊,他纔是這一戰術得以實施的最大功臣。他徹徹底底的執行了郭嘉的計策,把尉仇臺玩弄於股掌之間。
尉仇臺很可憐,他完全是中計了。郭嘉的計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臺的火氣,讓他進攻樑口城並不是最陰險的地方。把尉仇臺拖在城下,讓他走不了,纔是這條計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臺只有一萬兵馬,武器糧草還嚴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樑口這個現在屬於漢人的城市,士氣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種畏懼心理。再加上衝鋒的時候根本擋不住漢人的弓箭手,所以幾次攻城都是一觸即潰,扔下一些滿地翻滾的夫餘傷兵逃回大營。
這樣一支軍隊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樑口城的,不僅漢軍知道,連尉仇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氣,他不滿意,所以他要向漢軍顯示他的不滿,他要發發火。
不過戰況會這麼被動,尉仇臺還真沒想到??墒遣贿M攻尉仇臺又拿不到糧草,進攻了兩次之後,覺得糧草不足的尉仇臺開始在周圍打獵。但是冬天能打到的東西並不多,根本解決不了所有人的吃飯問題,所以他們只能飢一頓飽一頓的在城下待著。
就在尉仇臺想要離開的時候,漢人居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舉動,從城上扔下來一些糧草。尉仇臺的人本來還不敢去拿,但是後來實在忍受不了機餓,就有人過去搬運糧草了。這次真的是比較奇怪,城裡的人並沒有再射箭出來要他們的命,而是任由他們把糧草搬走。
不過,每次從樑口城上扔下來的糧草都只夠夫餘人馬消耗一天的,這讓尉仇臺想走還走不了。既然漢人做出了友善的姿態,尉仇臺也不好不有所表示,他想乘機和漢人和談,解決現在的困境。
但是他的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得不到任何的回覆。只要有人向城上喊和談,就會被亂箭射回來,所以他們又只能撤回來。
最可氣的是他們還只能跟城下待著,只要有一個人回了紇升骨城,那麼今天就會少一個人的口糧。這種情況屢試不爽,還得尉仇臺一生氣,連紇升骨城都不要了,乾脆帶著所有的人住在樑口城下,於是城上每天供應的口糧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