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一面漢中軍旗幟倒下,圍繞雞公山修筑的陽安關附近數十里之地,雖然仍有零星的漢中軍殘部在垂死掙扎,但已無關大局。張衛率領三千余殘兵敗將退往南鄭,殘破的陽安關在火光中,在飄舞的雪花中,迎來了新的主人。
風雪仍在繼續,不過并不影響什么,從關城城頭往下去,焦黑的余燼中升騰的徐徐青煙,籠罩在僵臥的尸體上,朦朦朧朧的。一匹無主的戰馬在寒冷的晨風中,在泥濘的戰場上徘徊著,鬃毛凝成了綹,馬鞍上血跡斑斑。醫護營的醫官和輔兵們搜尋傷者,用簡易的擔架將傷兵抬回營寨。被俘的漢中軍將士列成了縱隊,他們大多陰沉著臉,或是惶恐不安的四處打量,還有人夢游般的拖著腳步,但所有俘虜都沉默著,麻木而又順從的聽令行事。
劉琮站在關門城樓的廢墟前,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說不上令人有多么激動的景象。
賈詡等人也在城頭上,他們是在黎明時分從中軍大營出發的,短短十里之地便遭遇了數波潰散的漢中敗兵,那些沒頭蒼蠅般亂竄的潰兵一遇到荊州將士,便如同受驚的鳥群四處狂奔。甚至連拔刀一戰的勇氣都沒有。
雖然看上去賈詡神色憔悴,萎靡不振,但這不過是因為缺乏睡眠罷了,畢竟他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通宵未眠使得他的雙眼有些紅腫,小眼睛下的大眼袋愈發明顯,還帶著點略微發紫的青色。
相比之下,法正顯得很有精神,他的目光中,有一股掩藏在沉靜氣質下的狂熱,讓他看上去野心勃勃而又鎮靜自若。對他來說,幫助劉琮下定決定盡快奪取漢中,意味著他在征南將軍府中的地位得到了穩固,甚至還隱隱有所提升,這從劉琮不自覺流露出的對他的親熱態度,以及周圍大部分人對他的親近和尊重中可以隱約感受到。
然而僅僅是這樣,還不會讓法正激動到近乎失態的地步。就在剛才,劉琮談到一個設想,大概的意思是要在將軍府中設立一個全新的參謀府。這個新奇的名稱并不難以理解,但根據劉琮所言,這個參謀府的權力大的驚人。而且法正很快便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成為劉琮所說的參謀中郎將。
輕輕的略有些壓抑的咳嗽聲,打斷了法正的思緒,他扭頭看向賈詡,見后者正佝僂著腰,以袖遮口,肩膀起伏著。
劉琮見狀連忙解下大氅,披在賈詡身上,低聲道:“先生還是回營中稍事歇息吧,這會兒也沒什么要緊的事。”
“無妨,不過是吃了幾口寒風罷了。”賈詡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剎那間,他的目光又銳利起來,他挺起腰,望著通往南鄭的泥濘道路,對劉琮說道:“此關即下,南鄭不免震動,以老夫之見,不若順勢攻入漢中腹地,以免再生變故。”
很顯然賈詡是不贊成劉琮破關之后暫時休整的想法的。在他看來,既然已經攻克了陽安關,那么就應當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不給張魯以喘息之機。
劉琮有些遲疑地看了眼賈詡,關于休整之事,劉琮認為在當下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攻打陽安關之戰看似很順利,但畢竟也是經過了一整夜,將士們肯定非常疲憊,即便挾大勝之威,又能保持這種高昂的士氣和斗志多久呢?
為了確保順利攻克陽安關,劉琮幾乎動用了所有的軍隊,可以說除了劉虎所領的一千余長槍兵,以及炮車營的炮手匠師和少數輔兵之外,荊州軍各部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此次進攻。眼下率部追擊張衛的甘寧和呂蒙等人,更是從接戰之初便鏖戰到現在的。
而且攻下陽安關之后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雖然各部報來的俘虜人數因為重復或者漏報而并不精確,但劉琮估計至少在五千人左右,隨后幾天內,可能還會更多。這么多戰俘要吃飯,且至少不能在中寒冷的天氣下露宿野外,光是想想如何管理這些戰俘就夠讓人頭疼的了。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與趙云所部取得聯系,至于己方將士休整反倒是其次了。
陽安關內的漢中軍糧草在混戰中被張衛派人焚燒,此時那兩處糧倉還燃著沖天大火,滾滾濃煙嗆人口鼻,所以繳獲敵軍的糧草是指望不上了。至于俘虜的安置,或許可以關押在己方的營寨,又或者是走馬嶺上的營壘。然而無論關押在何處,總是要派人看守的。
不過對于這些問題,賈詡認為并不難解決,他捋著稀疏胡須,對劉琮說道:“大將軍,不可給漢中重整旗鼓之機,還請將軍親領人馬,速攻南鄭!”
法正也從旁勸道:“是啊,眼下將士們雖然要吃些苦,可總比來日敵軍準備充足之后,要少許多傷亡,還請大將軍勿要遲疑!”
“好!”見賈詡和法正都如此建議,劉琮便從善如流應允道:“即刻傳令各部將校……”
一旦下定決心,劉琮很快就開始分派任務,以賈詡率領泠苞、王威兩部五千余人馬留守陽安關,以安置俘虜,休整關城,其余各部立即準備,隨同劉琮東進南鄭。
軍令下達之后各部將校士卒無不振奮,仿佛南鄭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似的。
南鄭城中,漢寧太守府的后院內,一個身材不高的中年人正在鋪著青磚的堂內奮筆疾書,低矮的案幾上已經堆滿了竹簡,有的因經常磨損,用來捆扎的牛皮繩索已皴裂了。
這人眉毛很粗,或許是因為在寫字的緣故,粗獷的臉龐上流露出專注的神情,厚嘴唇緊緊地抿著,濃密的胡須使得他頗具威嚴,只是當他偶爾抬起頭時,目光中卻帶著隱隱的憂慮。
他正是自號“師君”的五斗米道系師張魯。當年其祖張陵自沛國背井離鄉,遠赴蜀地,入居鶴鳴山修煉,以求長生之道時,恐怕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孫子會成為稱霸一方的道教領袖。
張陵本大儒,博通五經,又熟知盛行于世的黃老之學、讖緯思想與神仙方術,乃據此聲稱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并吸收了巴蜀地區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成分,創立了五斗米道。它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因從其受道者須納五斗米而得名。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術,均直接繼承了漢代方士的方術。
自從順帝漢安元年開始,張陵在巴蜀一帶行醫傳道,百姓師從者甚多。張陵死后,其子張衡繼之;張衡死,其子張魯仍傳其道。世稱“三張”,道內則稱“三師”,即“天師”張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經過他們祖孫三代的苦心經營,五斗米道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義、儀式、方術及組織制度。
而張魯在成為漢寧太守之后,更是將這一套東西大肆推廣,并為《老子》作注,名曰《老子想爾注》,以闡述五斗米道教義思想。眼下這個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因劉琮率兵來犯的消息,使得張魯毫無喜悅之情。
陽安關固然險要,可是當初張魯還不是一樣攻破此關,才得以據漢中自立的嗎?雖然這幾日張衛派人送來的消息都說荊州軍按兵不動,然而越是如此,張魯便越是心神不寧。
他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手腕。張魯當初拒絕了劉琮借糧的請求,是因為他并不看好劉琮,沒想到現在劉琮竟已強大如斯,不但吞并了江東,就連益州都輕松攻取。
原本有益州阻隔,即便東面與荊州有漢水相通,但張魯覺得以己方實力,總能夠抵擋住荊州軍自漢水西進。加之劉琮還有曹操這個強敵,自己還不至于首當其沖。誰會想到,劉璋竟然如此愚蠢向劉琮借兵,來對付自己呢?
想到劉璋的可悲下場,張魯粗短濃密的眉頭都皺成了一團。劉璋投降之后還有活路,可是自己呢?
如果可能的話,張魯倒是想投降來著,即便讓出漢中又如何呢?只要能夠傳道,在如今這個亂世之中,何處不能安身立命,甚至重新開辟一片天地呢?
只是張魯現在有些拿不定的是,劉琮會不會放過自己,更別說放任自己繼續傳道了。不過張魯很清楚,五斗米道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信徒,除了自己就任漢寧太守,強行推動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世道太亂,老百姓已經走投無路了。入了五斗米教之后,至少能吃的上飯,餓不死人,對于那些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流民來說,就已經宛如天堂了。
不覺天色已暗,侍奉張魯的童子點燃燭火,室內很快便明亮如白晝,讓張魯陰暗的心情,多少有些好轉。
然而從陽安關傳來的消息,又立即使他感到手腳冰涼,心中如同被一座大山壓得無力跳動。
陽安關已于今日清晨失守了,張衛率殘部正往南鄭而來,敵軍數千人馬緊追不舍,目前還不知道,荊州軍主力將如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