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

其實真要說起來,王書輝也好,復興黨的中央委員們也好,他們的問題都在于,在工業化社會的環境里生活的時間太長,思維上已經完全的工業化了。別小看這十年的工業化建設,至少復興黨高層所處的環境是徹底的工業化的。和出生和成長在現代中國的王書輝一樣,他們都有點脫離基層了。

北中國的陜西、山西、河南、直隸、山東就是再加上江蘇北部地區,現如今的總人口最多也就是在五千萬左右。復興黨已經計劃派出二十萬的正規部隊和生產建設兵管理這五千萬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說,實際上復興黨的準備的管理人員的比例,差不多達到了1:250左右了。

這樣的人員比例,要是問隨便一個現在在農場基層,在地方鄉鎮上工作的復興黨基層干部的話,他們都會說,這也太土豪,準備的也太充分了吧。

他們會說出這種話來也正常,畢竟和北上計劃不同,他們在湖北各地開展工作的過程,算得上是篳路藍縷了。復興黨對湖北根據地建設的人才投入因為是“內線作戰”,肯定不會像北上計劃那樣進行充足的準備。

和王書輝以及復興黨高層認為的,對地方上的接收,就是徹底全面的對當地進行工業化的建設不同,在復興黨的基層干部眼中,接收工作其實就是組織群眾恢復生產的一個過程。接收工作是和建設工作分開來做的。

地方上的群眾吃不飽飯,復興黨到了當地就要把群眾組織起來,一個是給群眾吃飯,一個是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群眾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恢復生產。

等到地方的農業生產恢復了,群眾也適應了在復興黨的領導和組織下勞動了,這個時候,隨著大量的生產建設的物資被運動當地,有礦產資源的地方就會組織群眾進行工礦建設,農業條件好的地方就會組織群眾興建國營農場,既沒有工業條件也沒有農業條件的地方,就會建立起人民公社來。

總的來說,通過湖北各地區復興黨基層干部按照王書輝提供的《工作手冊》的實踐,他們已經總結出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地方工作經驗。

頭兩年恢復生產,在當地建立起復興黨的威信來。這個過程絕對是個艱苦奮斗的過程。要說服群眾、訓練群眾、組織群眾,這個工作可是不好做的。

等到兩年過去了,群眾們按照復興黨的辦法,聽了復興黨的話,在農業生產上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大豐收,復興黨在當地群眾中建立起威信之后,組織群眾進行道路交通建設的工作就開始了。

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當地的低等級公路交通和復興黨子在周邊的大型基地聯系起來之后,大量的生產設備和各種物資就可以運送到當地。有了這些生產設備和各種物資的支持,下面是要搞國有農場建設,還是要搞工礦企業建設,或是要搞人民公社建設,這些后續的建設工作才能正式的開展起來。

也就是說,按照基層的經驗,根本就沒有一下子就把制度徹底的建立起來,一下子就把當地的建設完成這種事情。沒有兩年的組織群眾訓練群眾并用農業建設的成果折服群眾的過程,不能在當地樹立起復興黨的威信,群眾就是吃了復興黨的“救濟米分”,也不會沒頭沒腦的就相信復興黨的那套工業化的道理的。

等到復興黨和群眾們一起通過兩年時間的建設,實實在在的在第一線出力氣流汗水,把當地的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生產全都恢復起來之后,老百姓知道跟著復興黨干,實實在在有好處。他們才會在復興黨的領導下去干那些修路,修河堤,清理航道這種沒有眼前好處的事情。才會在之后進一步相信復興黨的話,參與到當地的工業建設和農業建設中去。

所以對于基層干部來說,用二十萬經過長期訓練,基本上都完成了小學教育甚至完成了初中教育的,經驗豐富立場堅定的部隊,去對北方幾省那五千萬的老百姓進行訓練和改造,其實一點兒也不難。

從最基礎的角度講,把二十萬部隊派到北方,完成前兩年恢復生產取信于民的工作,至少是不成問題的。

這些觀點,原來王書輝是沒想到的。回到現代社會大量的采購糧食物資和生產物資之后,王書輝是在去位于松滋縣的復興黨第二鋼鐵廠路上,在馬家河人民公社和公社干部群眾座談的過程中,在和馬家河公社社長丁石青交流的時候,才從丁石青的話里反應過來的。

松滋縣在復興黨里面有三個名人,一個是流民孤兒出身的莫大頭,一個是落魄秀才出身的丁石青,一個是小商人家庭出身的陳立。

莫大頭和陳立在松滋解放的時候都才十來歲的年紀,不過兩個人雖然一個是佃農家庭出身變成了流民,一個是小商人家庭出身變成了流民,但是兩個人在被復興黨接納后都進了復興黨的少年軍接受教育。

莫大頭和陳立都是完成了中級少年軍教育之后沒有繼續學習直接參加了工作的。因為兩人畢業的時候復興黨的黨員干部基層鍛煉政策還沒有實行,所以年紀輕輕二十出頭的兩人很快就在復興黨內嶄露頭角。一個在軍隊系統里迅速上升,到現在已經當上了副營長。一個在行政系統里進步快速,現在已經是中央統計局里的一個副處長了。

反到是比兩個人年紀都大了很多,曾經領導過鄉民造反的秀才丁石青,雖然在復興黨內通過了初級中學學力考試,但是一直在地方上發展。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他才從一個普通的生產建設兵團文書,升到了公社社長的位置上。

不過和前面兩個人比較起來,長期扎根基層的丁石青的經驗豐富,根基扎實,很多事情被他一說,王書輝都得到了不少的啟發。

在馬家河公社和大家交流之后,王書輝就直接給中央發了電報,把丁石青調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成為自己的助手。

王書輝的辦公室全稱叫復興黨中央辦公廳主席辦公室。對于體制非常敏感的丁石青接到自己被調到中央辦公廳的調令之后,真的是興奮地睡不著覺了。面對自己的老婆,比自己小七歲的郭紅霞的不解,丁石青小心翼翼的告訴她,自己這是一步升天,要到翰林院里當官兒了。

郭紅霞是馬家河火柴廠的一個普通女工。她對于自己丈夫說的話并不理解。可是看到一直對自己小心伺候的丈夫有變得趾高氣昂的趨勢,這位常年在一線工作的工人大姐警告自己的丈夫說:

“現如今是新社會了。廣播上說了,明王朝的封建統治階級都要倒臺了,整個北方的人民都要被解放了,你這老頭子最好不要說些封建主義的胡話。”

“你當我不知道嗎?復興黨要建立一個新國家,這新國家是個人民民主的國家,是我們這些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可不是你這個老封建想的那種當官兒的騎在人民頭上拉屎拉尿的剝削朝廷。”

想起以前自己全家當流民的苦日子,想起過去給地主家扛活的壞日子,原本不過是想要打擊一下自己丈夫的囂張氣焰,讓他別忘了家里是誰做主的郭大姐的情緒,激動了起來。她抱起被服從床上坐了起來,對丁石青說道:

“說起這個來我就我有氣。過去我們村子里的那個老秀才最不是東西,專門喜歡幫著地主禍害我們這些窮人。我也是暈了頭了,怎么就聽了我爹的話,嫁了你這個老封建了!”

丁石青見自己的老婆來了情緒,趕緊賠笑做小的安慰起自己的老婆來。

復興黨治下的男女不平衡在這幾年才好了一點。丁石青當年娶到郭紅霞的時候,其實郭紅霞本人并不怎么愿意。只不過丁石青“老奸巨猾”的走了“老丈人路線”。郭紅霞的父親,那個很死板的老爺子對丁石青的讀書人身份很看重,才堅決讓郭紅霞嫁給了比她大七歲的丁石青的。

丁石青娶了郭紅霞之后,對郭紅霞可從來沒有敢表現出過一丁點的大男子主義來。他是真的把自己的這個費盡心力才娶到手的老婆當個寶來伺候的。等到郭紅霞接連給丁石青生了兩個兒子之后,丁石青在家里的社會地位就更進一步的直線下降。

用公社黨委書記鄭一凡私下里的話說,在丁石青家,排在第一位的是郭紅霞,排在第二位的是孩子,排在第三位的是孩子們養的小貓和小狗,在這之后才是丁石青的位置。

其實說起來,除了丁石青寵愛自己的老婆這個明面上的因素之外,這也和郭紅霞本人在火柴廠里掙的工資比丁石青高有直接原因。郭紅霞在職稱上是三級工。丁石青才是個副科級的干部。郭紅霞的基本工資和職稱工資再加上崗位津貼和加班補助以及獎金分紅,加起來比丁石青這個副科級干部高出將近五塊銀元來。

可以說,丁石青家里的那些家具擺設和各種新鮮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銀行里的存款,基本上都是靠了郭紅霞才有的。

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

在科級干部這個圈子里,其實大家基本上都是大哥別笑二哥,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只要自己的老婆是有三級以上的熟練工職稱的工人,那這些基層干部在家里的腰桿子就都直不起來。

斗爭其實是無處不在的。作為男人,特別是作為讀過四書五經這些封建經書的男人,丁石青哪會不想在家里當個一家之主的。但是呢,經濟上家里的三分之二的天都被自己的老婆給占住了,所以丁石青就想著自己升了官是不是能改變這種不利的狀況。沒想到狐貍尾巴剛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兒,作為勞動人民的自己的老婆就敏感的發現了。

看到丁石青老老實實的投降服軟,郭紅霞的心氣才平靜下去。作為丁石青的老婆,郭紅霞當然還是向著自己的丈夫的。所以她站在自己丈夫的立場上對他說道:

“老丁啊,你這個人呢,別的毛病沒有,但是裝清高,自我感覺良好的問題還是很大的。我呢雖然沒當過干部,可是在廠子里也知道那些升得快的干部都是個什么樣的。凡是升得快的干部,都是那種不怕手臟腳臟,生產線上的活兒人家都拿得起來,能和工人能夠打成一片的人。”

“所以要我說,想要升官快,沒架子這一條可不能忘了。咱們復興黨就是和舊社會反過來的。舊社會的官兒是端著架子讓老百姓干事兒的,復興黨的干部是放下架子給老百姓干事兒的。我就說一條,我們廠的廠長、車間主任之類的干部,哪一個對工人都是沒架子的。凡是有架子的,都被工人大會給選下去了。”

“中央什么樣我不知道,但是話說回來了,看王主席的做派你就能想到了。今天在食堂里吃午飯的時候,我就看到王主席手里的饅頭掉在地上,他老人家撿起來擦了兩下直接就吃了,那叫一個自然。你再看看人家王主席對咱們工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什么的都有,人家就那么拿出個小本子來,一句話也不說,光是記大家反映的問題。”

“你還說什么中央辦公廳就是朝廷的翰林院,你是要一步登天了。我看你這一套說辭可夠嗆。照你說的,王主席就應該是皇帝,可是這皇帝有撿起地上的饅頭一點不在乎就吃下去的嗎?王主席都是這樣的人,那中央的那些大領導肯定也都是這樣的人。你要到中央辦公廳上班去了,要是還端著個清高的架子,總以為自己是書里面的諸葛亮那樣的高人,我看你還是別去了,咱們兩口子還是在馬家河過安生日子吧。”

丁石青知道有個說法叫“妻賢夫禍少”。以前的時候丁石青還覺得未必。女人讀了書見識多了,恐怕也不會賢良起來,要不歷史上怎么出了呂太后和武則天呢。可是今天聽了自己的老婆這番話,丁石青可真是感到婦女能頂半邊天了。就光是自己老婆剛剛說的這番道理,就要比自己高明一百倍。

想到自己邀天之幸娶了個賢惠的老婆,丁石青趕緊給老婆行了個禮,然后緊緊地抱住了她。他帶著很濃厚的感情對郭紅霞說道:“我可不是什么諸葛亮,咱們家的諸葛亮啊,只有你才能當啊!”

王書輝在復興黨第二鋼鐵廠也沒呆多長時間。和工藝研究局駐第二鋼鐵廠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幾天的交流之后,王書輝就直接去了枝江縣。

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68章 譚家沖來了群年輕人(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75章 大豐收(1)第79章 大練兵(3)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1章 起步(5)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74章 骨干的產生(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1章 起步(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斗爭1第45章 斗爭模式的雛形(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6章 理念(4)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5)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4章 理念(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7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3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83章 中倭新關系3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7章 開始(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0章 終結者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05章 終結者(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3)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5章 準備(1)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
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68章 譚家沖來了群年輕人(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75章 大豐收(1)第79章 大練兵(3)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1章 起步(5)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74章 骨干的產生(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1章 起步(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斗爭1第45章 斗爭模式的雛形(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6章 理念(4)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5)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4章 理念(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7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3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83章 中倭新關系3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7章 開始(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0章 終結者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05章 終結者(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3)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5章 準備(1)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电白县| 天津市| 彝良县| 云和县| 大英县| 商都县| 衡阳市| 西峡县| 双柏县| 蛟河市| 浦城县| 钦州市| 定安县| 武定县| 重庆市| 曲水县| 香港 | 邵阳县| 济宁市| 高阳县| 宁波市| 临清市| 雅安市| 西平县| 柘荣县| 张北县| 富川| 巴彦淖尔市| 桐城市| 新河县| 清镇市| 同江市| 瑞丽市| 孟津县| 台湾省| 泸定县| 南平市| 库尔勒市| 刚察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