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

趙能率領部隊從濟南城出發的時候,山東全省加上兩淮,本來還是熱火朝天的輿論,突然間變得安靜了起來,之前那一片頌圣之聲,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

文人們不比百姓,對國家大事知道的多點,自然是知道那韃子大軍這些年的赫赫戰績,大明兵馬從來沒有討到過一點的便宜,一旦接戰,就算是守著金城湯池,用著西洋大炮,往往也是一鼓而下,在口耳相傳里,那些韃子都變成了縱馬奔馳,彎弓射雕的神奇存在。膠州營盡管也是強大,屢戰屢勝,可那勝利都是在官兵和賊兵的身上取得的。

以官兵這么低標準的部隊作為參照物,膠州營的部隊戰力如何也是值得商榷了,而且這膠州營的兵馬都是腦筋不太好,濟南城這些年修建的好像是刺猬一樣,守在里面還有幾分安全,這些傻冒居然跑出去野戰,誰聽說過哪支大明軍隊跟韃子野戰討過一點便宜的?大好的小伙子,這么一去,肯定是回不來了。

這局面實在是兇險,鎮東將軍李孟幾乎是把山東七成的兵馬都是帶到了南直隸去,原本看著是一招妙棋,現在看來,這韃子大軍才是真正的妙,趕來的這個時機恰到好處,正好是趕到山東最虛弱的時候。

你說守還罷了,偏偏還傻乎乎的出去作戰,這可就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別人了,這不是拿著肉送上去給韃子啃嗎?

韃子大軍來了來了還要走,然后元氣大傷的山東肯定要有人進來替代,想想自己寫了這么多歌功頌德的文章,會不會惹來麻煩,想到這里,幾乎是所有人都是噤聲,開始閉門讀書,不問世事。

末世自然有末世之像,慷慨激昂者固然有。但更多的則是這種道德敗壞、見利忘義之輩,他們都是墻頭草,在山東聲威煊赫之時,自然是要圍著吹捧盤旋,希望能在這上面撈點好處,一看危急。又是躲避不迭,唯恐遭遇麻煩。

趙能率領大軍從濟南出發,一路的急行軍,在十一月二十那天的中午趕到了德州城,這三天的時間之內,消息已經順著膠州營的驛路,官府的官道,還有種種消息流通的渠道,傳到了山東各個大城鎮。

一片安靜。一片噤若寒蟬,兗州府內更是有些人蠢蠢欲動,讓人感覺到荒唐地是。孔府和魯王府兩處居然大排筵宴慶祝,他們也是大明的子民,韃虜南下,他們同樣是會受到損害,當此大難,居然還這樣的幸災樂禍,總覺得這巨大的災難跟自己無關似的。

這個時代,這些大貴族家庭往往如此,張獻忠圍攻武昌。當地官僚請楚王拿點錢出來佐軍,王爺居然指著洪武爺賜下的交椅說只有這個東西可以拿來佐軍,真是又可笑又可悲。

到達德州之后,趙能停駐了兩天,這時候他率領地兵馬已經是增加到兩萬一千多人,沿途各處的零散人馬都是過來匯集,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種眼看著必敗的仗,大家還能令行禁止,這恐怕是山東不同于這個時代其他集團的重要地方了。當然大部分人都看不出來。

兵貴神速。但是在德州地準備和布置必須要花費時間。因為在山東境內行軍。大批地糧草輜重。后勤物資。都可以通過在運輸要道上設立地中轉倉庫獲得補充。可出了山東之后。一切就要依靠山東后方地運輸了。

德州一帶有屯田田莊地設立。這在當初就是有考慮地。為了在大軍行動地時候。抽調人力作為民夫丁壯。負責大軍地運輸和各種雜項地工作。各部隊到了德州附近。堅固設防地營房都準備好了。庫房里面地糧食。兵器。火藥。鉛丸也都準備停當。戰馬馱畜也都安置停當。所謂地有備無患。今日總算得到了佐證。

武城、武定州、臨邑、平原、德州幾地地武裝鹽丁也都是集中到了德州。在魯北地這些屯田田莊。也是知道韃虜大軍來襲地消息。而且他們所在地位置就是在必經之路上。難免人心惶惶。

如果沒有相應地武力壓服鎮守。保不準會出什么亂子。為穩妥起見。還是要有二線部隊和治安部隊來這里鎮守各處縣城。田莊寨子。既保證穩定。也震懾了地方豪強。

德州是水陸兩方面進入山東地樞紐之地。各種信息都是在這邊向趙能匯總。山東軍重建了對于河北地偵查網絡。大量地偵騎出動搜索。流水一樣地消息傳遞而來。天津被打破之后。韃虜大軍地行進速度稍微緩慢了些。但去勢依舊是不可阻擋。天津破城之后。在運河沿線地靜海很快就被打破。

等到給養之類地后勤物資補充完畢。又是傳來了消息。青縣縣令棄城而逃。滿城軍民大潰。敵未至。城已空。

景州東、德州北,這已經是在北直隸的境內了,山東的兵馬軍將跟此處壓根沒有什么統轄地關系。

而且韃虜南下,整個北直隸除了京師派出信使在各處調兵勤王之外,一切其他的指令都沒有下達,哪怕是就地抵抗,或者說軍民與城共存之類的命令也沒有下達。

大家都是亂成一團,各行其是,府、州、縣之間原來的上下指派反饋都是中斷,每個人都是無頭蒼蠅一般的亂行動。

景州也是如此,知州一干人等早就是絕望了,聽說那青縣縣令棄城而逃,倒是給他們這些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官吏一個方向,大家都是想,索性一跑了之,而且不用擔負什么責任。

沿河各處,大大小小的倉庫眾多,多少都是積儲著部分物資,這年景不好,很多人都是盯著這些東西,局面一亂,就有些無賴子開始作亂搶掠,而且這局面迅速的就變得不能控制。

在景州駐扎的官兵也是跟著參與進來,除卻那些運河邊上地倉庫,就連城內地平民百姓和大戶人家也開始被搶掠。

這邊距離山東近。民間從上到下,都是和山東的關系比較近,這么一亂,根本沒有人想到去找朝廷,反倒是有去德州求救地。

趙能率領大軍前來,正好是趕上這個亂局。本來趙能就需要景州的地方官提供民夫和向導,還有一些輔助物資的提供,正要派人去聯系,誰想到卻遇到這樣地局面,分守登州參將趙能雖然是忠厚人,但對這樣的事情處理也是遵循膠州營常見的手段。

派去和景州知州聯系的一名千總,率領著一個營的士兵來到了景州城,雖說韃子大軍還要好久才能前來,但城內卻已經是像是城破。只不過在那里洗掠作亂的卻是本城地無賴子,煙塵處處,一幅亂象。

膠州營的士兵從東門進城。就以東門為起點,一戶戶人家的洗刷過去,凡是遇到作亂搶掠的,不管罪行輕重一概是砍了腦袋。

有那嗓門好的士兵在前面喊“官兵入城,此時宵禁,無關人等各回各家”,后面則是干脆利索的殺人。

這樣的治安崩潰局面,唯有動手殺人才是最好的方法,膠州營這一營兵馬可以說沒太大的聲勢。東邊安靜了,其他幾處卻還是亂哄哄地消停不下來,不過在兩個時辰之后,不大的景州城一片死寂。

這是冬天,也不怕尸體腐爛,自有景州城的地方人士來收拾這些尸體,膠州營地士兵卻是懶得管,所以景州城的街道上全是尸體,而且全都是被砍掉了腦袋的尸體。所有作亂的人和一些沒有來得及回家的人都是被砍掉了腦袋。

景州知州衙門上下,看到這個之后,莫名其妙的心思居然安定了下來,至于這山東兵馬為何在沒有旨意,沒有公文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景州,這不合常理體制的事情壓根沒有人去提起,對這名千總提出的要求是滿口應承。

去打韃子,不管這行為本身是否明智。可總是充滿了一些神圣地味道。精忠報國總是沒錯的。盡自己所能去配合這種事情,在明面上。每個人都是義不容辭。

殺人穩定治安,對膠州營來說是小事一樁,景州上下感謝還來不及,自然也不會多說,不過事后卻有些意想不到的余音。在多少年后,始終是有傳言,說是膠州營軍將入景州勒索軍需,景州士民威武不能屈,以大義相抗,結果膠州營軍將惱羞成怒,率兵屠城,造成了極大的慘案,而且還在城外發現了埋葬大批尸骨的深坑,實在是說不清楚。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趙能正在景州東,緊鄰運河的安陵鎮修筑工事的時候,卻接到了哨探的消息,韃虜大軍已經是過了滄州,快要到半壁店了。

半壁店已經是滄州南的鎮子,距離安陵鎮這邊最多也就是兩天地路程,這個消息讓趙能大驚。

也就是說,不緊不慢行進了幾天之后,滿清的大軍突然的加速前進,莫非他們已經是知道膠州營在南邊布防等候。

按說河間府之中,最富的地方就是滄州,那里乃是長蘆鹽政所在,數百年鹽入,很有些富可敵國的豪富之家,不搶一把實在是有些不對勁。而那里民團和官兵都還有一定的實力,當地武風很盛,平日里械斗很多,宗族很有些武力,富豪們的精銳家丁戰力據說不比總兵內丁差,城壁塢堡都很堅實,糧草補給什么的也是充足,滿清兵馬要是攻打,倉促間是拿不下來的,總歸是會給膠州營地隊伍爭取些時間。

誰想到打下了靜海之后,韃子兵馬竟然沒有理會富庶地滄州,反倒是縱兵急進,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

但趙能率領的登州軍,撒出去地騎兵哨探并沒有和韃子的兵馬遭遇,各處埋藏的暗樁之類的也是同樣如此,按說韃子不應該知道正面膠州軍的存在,那為什么如此的急進?

若是韃虜大軍按照這樣的速度行進,趙能率領的兵馬已經沒有時間在安陵鎮構筑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以逸待勞,讓韃子在工事面前碰個頭破血流。

實際上韃虜兵馬這般行動卻不是針對誰,而是很正常的,之所以打薊州,那是為了做出進攻京師的態勢。吸引北直隸各處兵馬匯集到京師一帶,好給韃虜大軍更大更自由地空間行動。

打天津三衛,是因為天津三衛值得劫掠的目標是火器制造匠人,這些人如果大軍不管不顧的先過去,他們就自己跑了,回來可抓不到。

而其余的地方。如果現在在上面浪費太多的精力,帶著大批的金銀和人口南下行動,肯定會遲滯部隊地行動速度,影響軍隊的靈活。

像是滄州這種地方,等大軍回師的時候再洗掠也不遲,而且入關已經接近半月,消息在大明漸漸的傳開,山東等地應該是作好了準備,而且匯集到京師的大明官軍也應該有些行動了。

這段日子一直是保持慢慢的行動。突然加速行進,這個變化卻可以讓大明各路的兵馬,已經是按照從前那行進速度來判斷到達時間的地方。發生誤判,這樣大軍到來的時候,就可以給對方措手不及地打擊。

出其不意、措手不及,這兩種的情緒,的確是讓膠州營地趙能感覺到了。

在山東,甚至是在軍中,對膠州營的軍將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各人處的位置不同。對人的評價也大大的不同,但是其中,對趙能的評價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忠心和勤勉。

趙能年紀本來就比李孟還要大,在參加鹽竿子之前不過是老實巴交的種田煮鹽軍戶,他不是將門子,沒有受過熏陶,也沒有什么傳統,沒有什么軍事素質和指揮技能。甚至連訓練部隊也沒有任何地概念,但他很勤勉,李孟交給他的,他領會了之后,就是一絲不茍的執行下去。

判斷大勢,判斷敵情,臨敵的決斷,趙能都是有欠缺的,可他練兵練的勤勉。手下的兵馬的戰斗力。卻是足夠的強;他用兵也非常謹慎,他扎地營盤。也是足夠的堅固,甚至經常被人批評為浪費,這些素質,可以彌補很多。

而且趙能參加的戰斗,基本上不會讓他擔負一個方面,都是在李孟的直接指揮之下,他忠實的去執行就可以,這次讓他留守也是如此,上面有幾位能夠判斷指揮的大人物,趙能只要忠謹用事,聽命就是。

可眼下這個情況卻是始料未及的,按說應該是孫傳庭親自前來,可濟南府和東昌府的防務也需要這位有軍事才能的“公孫先生”調度指揮,不能前往,趙能必須自己來下這個判斷,自己來指揮自己。

“聽說韃子這次來,是帶著大將軍炮地,那炮恐怕不會次于咱們地十二磅炮,咱們就算是在這個鎮子守備,恐怕還是讓對方轟開了!”

“怕她娘的,咱們出去打就是,膠州營地方陣怕過誰!!”

“是不是再派人回濟南城問問?”

“問個鬼,恐怕等到咱們的信使到了濟南城,韃子的大軍就該打過來了!!”

在安陵鎮外的軍營帥帳,趙能和各營千總都在其中,眾人爭論成一團,說到那火炮,眾人都是發愁,因為戰斗大都是在南直隸和河南,兵器制造局的火炮大多是供給老營和南邊幾處的需要。

現在兵器制造局的火炮產量不足,各部隊的配備都嚴重不足,到這次的南征,更是把大部分的炮都是帶走。而且這次帶出山東的火炮,大多是精良的好炮。這次登州軍出擊德州,重裝備上根本沒有得到什么補充,都是原有的那些裝備。

為了濟南的安全,還留部分給濟南城做城防武器,目前登州軍自己的火炮才不過十門,六門三磅加農炮,四門六磅加農炮。雖然用于野戰,輕捷便利,遠遠勝于沉重的十二磅長炮,但是這一次的對手,可是野戰天下無雙的韃子精騎啊,他們奔行若雷,出去野戰實在太過兇險,可是據營而戰的話,對手的巨炮可是難以匹敵。

對關外的韃子兵馬,從李孟到下面的士官,都有一種這樣的認識,韃子兵馬勇悍精銳。不過裝備卻遜色于膠州營很多,火銃、火炮這都是膠州營的優勢,《濟南軍議冊子》上曾經單獨的提到,我們膠州營地優勢就是火器,要在戰斗中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最大。

從濟南城離開的時候,他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留給濟南城的火炮還是趙能主動的表示。

誰想到隨著一路行軍北上,遇見的潰兵難民,還有打探消息地探子,滿清大軍的情報卻愈發的明晰起來。

大批的馬隊,有女真韃子,有蒙古韃子,這都是以往同樣的,有大將軍炮,有火銃兵這可是以往從來沒有聽過的。若是這支大軍按照以往的行進速度,趙能這邊或許還有可能從濟南抽調火器。

可對方突然加速,已經是徹底的打消了這樣的可能。趙能知道自己在判斷方面不足,而有過親兵營經歷地各營軍官們,或許能有更深更準確的判斷,不如讓全部叫來商議,或許能得到個結果。

不過,李孟和身邊的軍官本身就對這方面有欠缺,在親兵營帶過地營千總們,又能強到那里去。

軍帳中爭執辯論不休,但卻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結論。趙能心中煩躁異常,一個時辰之后就是終止了這個討論,讓這些軍官回營等待命令,趙能把軍帳中所有的人都是趕了出去,在軍帳中自己發愁。

眼前這般的局面,不知道如何是好,趙能無奈之余,只得是這么想,自己身受大帥的大恩。此時的局面,大不了把這條命賠進去……

“趙大人,歐先生求見!”

帳外的親兵揚聲通傳道,趙能一愣,隨即才反應過來,這“歐先生”正是洋人加里斯.歐曼,臨走的時候他和實驗營留在濟南實驗各種戰法,地位相當于實驗營副千總,可實驗營是王海直屬。隱約間這洋人就是實驗營的統領。

這次拼湊兵馬出兵。實驗營都是老兵,最是精銳。這次自然要一起派出來,方才地爭論是登州軍內部的事情,歐曼是老營系統,又是洋人,自然沒有相請。

誰想到這洋人居然主動上門,趙能心中煩躁,根本無心相見,而且他久在登萊之地鎮守,和洋人打交道很少,本能的有一種反感。不過想了想,歐曼畢竟是和那公孫先生差不多的地位,還是不要貿然拒絕,當下勉強說了句“請“。

歐曼身上穿著營千總制式的甲胄,大步的走了進來,膠州營對軍容看得極重,這個來自德意志地區的老傭兵卻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要想培養一名士兵作為軍人的榮譽感和對軍隊地歸屬感,軍容軍紀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膠州營對這方面的培養,正是讓他覺得選擇的正確,所以他進入這個軍隊的時間不長,卻盡力聯系和模仿,加上從前在歐洲的基礎,當真是有板有眼。

進來之后,按照目前的軍官階級,歐曼立正,左拳擊胸行過軍禮,看見對方這個做派,趙能很是舒服,連帶著那惡感也去了些,開口說道:

“歐先生,來這里到底有什么事情?”

“將軍,按照公孫先生的意見,我們要拖住蠻族的大軍,不能在這個安陵鎮據守,而要主動出戰!!”

今日地爭論,這還是第一個人給出了明確地判斷,盡管這人是個洋人,可趙能仍然感覺到精神一振。

“將軍,這樣的平原超過了我在家鄉和周圍那些國家看到地任何一個,能和這里相比的,恐怕是只有波蘭東面那塊土地。”

邊上的通譯低頭恭謹的站在一邊,口中卻是不停,把歐曼話語中的非漢語詞匯和不正常的語序調整后說出來。

“這樣廣闊的平原,即便是幾萬騎兵都可以做出大規模的機動,不用考慮地形的限制,公孫先生對我們這個軍團的命令是把蠻族的大部隊拖住,可如果我們在這個鎮子據守的話,一來是無法抵擋對方的重炮,二來是對方完全可以忽視我們,繞過我們,跑到安全的距離上。”

歐曼的先生身份能讓他知道一些這個級別軍官不能知道的情報,也讓他能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跟隨大軍離開濟南府行進到北直隸之后,歐曼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是為了軍隊和局勢,而是因為地形。

這個時代地歐洲人無法想像大明帝國的巨大。大明帝國的省已經是德意志地區的大小了,許多小國甚至是省內州府的規模,福建的多山、山東地丘陵和北直隸的大平原,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孫傳庭的判斷自然在歐曼這里要進行修正,按照他的觀察,趙能軍團來到安陵鎮之后。就有準備據守的意向,在濟南府,公孫先生的判斷和指揮沒有錯誤,但到了現場,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修正。

“我們的士兵和軍官,家鄉就在身后地山東,如果蠻族的軍隊繞過了安陵鎮,直接進入山東,即便是他們要回身作戰。但因為憂心自己的親人,士氣也會降低,甚至會發生騷亂。”

趙能凜然。對歐曼地那些看法都是煙消云散,當下肅聲開口問道:

“歐先生,咱們該如何做!!”

“主動出擊,目前蠻族軍團的速度已經開始加快,遲滯他們的行動,只有主動求戰。”

趙能眉頭皺起,拽拽自己的胡須,招呼了一下歐曼,兩人一同轉身來到軍帳掛著的地圖前。能看見在大運河眼前的一個個地名,上面那些用紅叉劃掉的地點,就都是被韃子打下的,那箭頭則是韃子兵馬前進的方向。

看到這個地圖,一切更加地明白,歐曼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

“蠻族的軍隊雖然避開那些大的城市,來加快行軍的速度,可如果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有這么一支軍隊攔住,只要是正常的指揮官肯定是會來作戰。我聽說在這十年中大明帝國的軍團從來沒有在蠻族面前取得勝利,將軍你的軍團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蠻族將領肯定不會避開,而是要上前作戰,并且消滅他!”

通譯地速度有些跟不上,歐曼.加里斯停頓了下等待,又是繼續開口說道:

“對方盡管大部分是騎兵,我方大部分是步兵,機動性不如。可要是主動應戰。形成膠著,就能把他們的機動性優勢抵消。拖到援軍來的那一刻!”

聽到這洋人的判斷和分析,趙能深深呼吸了幾口,已然是下定了決心,他盯著滄州南半壁店那邊的位置,目光不斷的向下移動,伸手指著一個點,出聲肯定的說道:

“我軍明日拔營北上,韃子的大軍正在南下,若不出什么意外,咱們要和韃子的兵馬在東光縣左近會戰了!”

話音一落,趙能轉身大喝道:

“傳各營統領千總來我軍帳議事!!”

奉命大將軍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地行動意圖,地確是在孫傳庭和歐曼的判斷之中,或者換句話說,這個時代水準以上地將領都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不幸的是,近現代色彩很濃,士官出身李孟培養出來的軍官團體對這個有所欠缺,這個需要的培養時間的確是很長,需要的環境也是很高。

相比于同時代的東亞部隊來說,以滿八旗為核心的部隊的確是精悍,阿巴泰的加速行進和大幅度的機動,實際上都是常規常識的東西,可是同樣的動作,如果是流民和官軍來做,部隊怕是就要散掉了。

所謂的機動,就是從滄州北的運河處,渡過結冰的運河向西運動三十里之后,折向東南,來到了半壁店一帶。

如果周圍有明軍的動向或者是有追兵的話,在這個機動上差不多就要暴露了,不過和阿巴泰預料的一樣,沒有什么追兵和伏兵,接下來的就是全力向南,準備放開手腳搶人搶金銀、搶牲畜了。

阿巴泰和他手下的將領所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個機動,早就驚慌失措的滄州不說,河間府城、交河、獻縣、南皮、鹽山等城池內的軍民都是驚破了膽,河間府城當日見就是關閉了城門,而交河和南皮縣的縣令棄城出逃,百姓士民也是朝著西邊的府縣蜂擁而去,獻縣和鹽山兩縣則是直接亂了起來,很多宵小之輩趁機渾水摸魚。

一時間局面極為的不堪……

這還不算什么,天下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京師中的皇帝、大臣、武將們。無人知道韃子兵馬現在在那里,如何的動作。在京城周圍,算上京營和各處勤王的兵馬,足足二十萬,但有戰斗力地,那可就是少的可憐。

韃子大軍入寇。天下震動,可中樞的表現卻是如此,實在是讓天下的有心人心寒,但這也是無奈,幾次關外的大敗這個不去說,在中原之地和流民大軍的彼此攻伐,所消耗地部隊,折損的軍將,還有那天文數字一般的軍費。都不比和滿清交戰的損失小。

現如今根本是無兵無將無錢,那里拿得出什么辦法,何況朝野內外還有黨爭內斗。更是耽誤事情。

至于在北直隸邊上的山東,倒是有兵有將,可指望不上,這李孟的野心愈發的明顯,這人晚點搗亂就已經是謝天謝地,怎么敢指望他勤王。

后來人看歷史,的確會有感覺,天命或許是真的存在,大明帝國在走過兩百多年之后。遭遇到了內憂外患。

建州女真興起,盡管大明和他們地戰斗并沒有占過什么便宜,可還能從容的應付,但在天啟末年到崇禎年間,天降大災,在陜西之地的流民大起,一內一外,大明帝國開始應接不暇。

盧象升、孫傳庭和盧象升甚至是楊嗣昌等督撫大臣,率領官兵幾次都要把李闖、張獻忠之流趕入絕境。當年地闖王高迎祥都被抓住處死,但每次趕入絕境,就要趕盡殺絕的時候,韃虜入寇,然后朝廷又是調集兵馬去圍堵阻擊韃虜,反倒是給了內部的流民反賊喘息之機,讓他們恢復過來。

邊事稍微平靜,結果流民兵馬又是恢復過來,朝廷還要繼續的發兵平叛。如此周而復始。沒有一頭能夠完美的解決,兩方卻都是不斷的發展壯大。

到了今年。北方連綿不斷的大災總算是有所緩和,山東這種沒有太亂的地方甚至都可以說得上是“風調雨順”。

但原來因為求活而起的流民大軍已經成了爭奪天下地武裝集團,關外的滿洲韃虜也已經有了完備的軍事民政體制,都已經是成了氣候,而大明帝國則是在這內外交替的禍患之中,不斷的衰弱了下去。

勢力此消彼長,大明的劫難,中華民族的黑暗時代就這么緩慢但又不可逆轉的到來了,從頭到尾的縱觀分析,真好像是冥冥之中,真是有什么不可逆轉地命運,讓大明帝國滅亡。

同樣的,在文明世界中領先了幾千年的華夏大漢民族,在明末之世,也開始緩慢的被西方文明超越。

滿清得國之后,中華民族陷入了黑暗之中,停滯了幾百年,連追趕的可能都是喪失殆盡,等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國門被大炮敲開,然后陷入了恥辱落后的百余年,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最黑暗時代。

李孟的到來,打亂了這冥冥之中地結局,他和他地團體就是要改變這個領無數漢民族,無數中華民族子弟痛心疾首,即將到來的黑暗、亂世和毀滅。

以鎮東將軍、山東總兵李孟這一年來地所作所為,天下人皆視之為董卓、安祿山之輩,此類野心家武將的集團,往往是野蠻、貪財逐利、勾心斗角的團體,驕兵悍將,屬下的百姓都視之為禽獸大害。

可李孟、他的軍官團、他的膠州營、他的山東卻和這種常見的概念完全不同,李孟和他的屬下,無論身份高低,文官武將,都是有一種使命感,一種上層無能,需要我們山東兵馬來挺身而出來拯救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的使命感。

所以盡管膠州營的主力在南直隸,山東空虛,韃子大軍實力強大,來勢洶洶,這一戰兇多吉少。可參將趙能沒有什么猶豫,領兵出戰。

這行為在膠州營上下看來,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可在天下人看來,膠州營的行動就好像是腦子燒壞了,完全是傻子。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中午,運河邊上的東光縣城西二十五里處,外出查探一天的膠州營登州軍探子張某在外游蕩查看了幾個時辰,華北平原廣闊,登州軍的騎兵比較少,偵緝的范圍比較大,張某從軍營出來,就沒有看到同伴,中午時分終于是看到了遠遠的一名騎兵。

探馬張某還以為是自己的同伴,連忙催動馬匹向那邊跑去,對方估計也是如此,同樣是催馬過來。

會戰拉開帷幕……

老白家里很多事,希望大家幫我祈福,讓這件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吧,謝謝大家,將來會和大家明說的。

謝謝大家

第107章 后面多了一個人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157章 蹊蹺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192章 有所改變 說合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39章 河畔第1章 穿越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149章 一刀兩斷第11章 進膠州城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430章 高盛和 柳清楊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54章 遼民苦第39章 河畔第174章 斧槍第484章 夜戰 勝亦勞第303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355章 三營 淮揚軍 對陣第25章 鹽竿子第525章 南北朝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139章 過晚年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399章 破陣 摧枯拉朽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495章 大潰敗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57章 再戰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49章 患得患失第207章 軍法如鐵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103章 家宅平安第98章 真相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258章 首戰第134章 五萬兩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144章 請校閱第89章 戰戰兢兢第291章 無處下口 古今相通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獸之兵第226章 溫水煮青蛙第170章 徐總管第93章 夏莊有請第4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385章 雷霆擊陣 針鋒相對第334章 父子 開礦 厘金 移罪第57章 鳥銃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144章 請校閱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339章 諸公震怒為厘金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2章 販私鹽改善生活第535章 南京城開第87章 回歸 京師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152章 托付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158章 鈔庫街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458章 閑子不閑 處處皆戰第212章 通過第318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10章 家中無人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47章 自首第462章 守城者攻 火炮殺敵第252章 可悲 可恨 可憐第17章 押運工作第42章 跌宕起伏第33章 小酒館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279章 足餉為何 后繼有人第167章 私聊第256章 探子 追第498章 此戰將定
第107章 后面多了一個人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157章 蹊蹺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192章 有所改變 說合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39章 河畔第1章 穿越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149章 一刀兩斷第11章 進膠州城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430章 高盛和 柳清楊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54章 遼民苦第39章 河畔第174章 斧槍第484章 夜戰 勝亦勞第303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355章 三營 淮揚軍 對陣第25章 鹽竿子第525章 南北朝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139章 過晚年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399章 破陣 摧枯拉朽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495章 大潰敗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57章 再戰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49章 患得患失第207章 軍法如鐵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103章 家宅平安第98章 真相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258章 首戰第134章 五萬兩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144章 請校閱第89章 戰戰兢兢第291章 無處下口 古今相通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獸之兵第226章 溫水煮青蛙第170章 徐總管第93章 夏莊有請第4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385章 雷霆擊陣 針鋒相對第334章 父子 開礦 厘金 移罪第57章 鳥銃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144章 請校閱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339章 諸公震怒為厘金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2章 販私鹽改善生活第535章 南京城開第87章 回歸 京師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152章 托付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158章 鈔庫街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458章 閑子不閑 處處皆戰第212章 通過第318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10章 家中無人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47章 自首第462章 守城者攻 火炮殺敵第252章 可悲 可恨 可憐第17章 押運工作第42章 跌宕起伏第33章 小酒館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279章 足餉為何 后繼有人第167章 私聊第256章 探子 追第498章 此戰將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武陟县| 横峰县| 阿图什市| 贵溪市| 安溪县| 舟山市| 常宁市| 东莞市| 广德县| 依安县| 治多县| 北海市| 遂平县| 阿城市| 隆林| 绿春县| 汝阳县| 二手房| 荆州市| 务川| 宁海县| 井研县| 渝北区| 称多县| 大化| 台南县| 东港市| 宜都市| 永安市| 丹江口市| 东平县| 怀远县| 黄浦区| 凤阳县| 长汀县| 金乡县| 六安市| 鸡西市| 卓尼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