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自己的邏輯,我們的邏輯雖然說難以改變,但並不是不可動搖的,在一定時候別人可以讓我們的邏輯發生暫時性的改變。一旦我們失去了自己的邏輯,我們就會被別人的邏輯牽著走。我們要堅守自己的邏輯,就不能讓對方對我們的邏輯進行衝擊,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不要被對方的邏輯牽著走,最好的方法是讓對方認可我們的邏輯。
每個人都會堅持己見,這是人自身的一種本能不會輕易變化。通常越是碰撞越是難以改變對方的觀點。所以,我們對他人的邏輯思想進行衝擊時,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的思想,而需要採用一些方法,讓對方跟著我們的思維進行思考。有時,與其苦口婆心地給別人提建議,不如靠自己的邏輯去圈住對方。
簡單說,假如你想要讓對方爲你做事,想要對方買你的產品,想要對方幫助你,或者想要對方支持你的觀點,你就必須讓對方按著你的邏輯來,你要有自己的邏輯,這是最主要的,只有有了自己的邏輯,自己立場才最堅固,說服別人纔會更有方法。
沒有自己的邏輯,很容易會被對方的邏輯所左右。無論任何人都不能先丟失自己的邏輯,如果沒有了自己的邏輯,那麼,我們就沒有說服對方的根基,我們的任何說法都會不牢靠,最後,只會受他人的影響。
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可以讓你轉守爲攻,不被別人的邏輯所影響。
第一,妥協也要表現出困難。
大家都明白這樣的道理,當我們說一些對對方有利的事時,對方纔會表現出興趣,當我們說一些關於我們利害的時候,他們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會產生懷疑。這主要是因爲人們都以自己爲中心去看待與他有關的人和事,內心深處不願爲他人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更不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利益爲他人提
供方便。
我們都是在爲自己爭取利益,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對對方做出讓步,但是他想要換取我們的妥協,他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我們的妥協要用對方的利益與付出進行交換。在與對方商談時,一定要讓對方感覺到我們有困難,即使要妥協也要表現出爲難。
第二,讓他在你的框架裡抉擇。
只有進行了比較,才知道東西的好壞。人到商場買東西都喜歡貨比三家,這是一種習慣。人在判斷的時候也喜歡比較,沒有對比難以快速得出結論。所以說,我們在促使對方進行抉擇時,不妨讓對方在多個方案中選出最好的。人總是遲遲不肯做決定,通常都是因爲沒有充足的方案可供他們進行選擇。心理學上有一種登門檻效應,如果你想讓對方接受你的要求,爲了不使他拒絕,不妨先提出一個他不能接受的要求後,再將自己的要求提出來,如此他就會欣然接受了。因此,我們希望別人同意我們的方案時,要爲對方多準備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並且使它們的反差很大,這樣相互襯托的效果就更明顯。
因工作上的需要,某營養品銷售公司的楊經理計劃安排家住在市區的推銷員小樑到郊區的一處分公司工作,可是他又怕小樑鬧情緒不願去,於是在找小樑談話時,他這樣說:“經公司研究決定,因爲業務拓展需要,現有人員需要相應調整。至於你呢,公司決定派你去擔任新的重要工作。當然,我們也得尊重你本人的意願,現在呢,有兩個地方,你可以任選一個。一個是在遠郊區的分公司,一個是在近郊區的分公司。”小樑當然不願離開距離家近的市區,但也只好在二者之間選擇一個稍好點的——近郊區。這樣,經理並沒有說多少的話,但他卻讓小樑也認爲他自己選擇一項比較理想的工作崗位,雙方都很滿意,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用一件更壞的事與這件事情進行對比,按著兩難當中取其易、趨利避害的原則,對方都會選擇你想讓對方接受的那件事。
第三,改變對方行爲的外部環境條件,對方的行爲也會隨之改變。
任何行爲都有自己的外部環境條件,人都是在自己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活,一旦他們的外部環境條件發生了改變,那麼,對方的行爲方式也會發生改變。一般人都會受外部因素的制約,被外部環境所左右。在談話中,如果你能夠用邏輯使對方的邏輯思維條件發生變化,那麼你就可以使對方的行爲發生變化。
一羣孩子經常到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十分吵人。幾天過去,喜歡安靜的老人終於無法忍受。於是,他就出門來發給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拿了錢都非常高興,第二天仍然一如既往地來老人門前嬉鬧。老人出來後只給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不錯啦,孩子仍然開心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卻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就非常惱怒地說,“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我們發誓,我們再也不會來這玩了!”
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人的情緒就會波動,人的心理也是有底線的,一旦外部條件發生變化超出了對方的心理底線,那麼對方的行爲就會徹底改變。上述故事中,老人就是通過改變孩子們的行爲環境,並使其不斷下降到孩子們的期望底線,使他們自動離開。
總之,不想被別人的邏輯牽著走,你就需要堅持自己的邏輯。擁有自己的邏輯,然後採取一定的方法讓對方認同你的邏輯,這樣你就能夠讓自己的邏輯更堅固,不會被別人的邏輯牽著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