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天天啊丶陖”打賞,加更!”
當然,除了混合作戰營外,還有斥候隊,這是特殊營,所以名號還是以斥候隊或者斥候營三字相稱,至於真正的海軍陸戰營,李江卻是不僅搖頭苦笑,這幾次作戰,他都是以混合作戰營充當海軍陸戰營,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海軍陸戰營。
不是他不願意組建,而是根本就沒有這麼多技能齊全的士卒,要知道海軍陸戰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可比陸戰營多太多了,它是既可以作爲陸戰營使用,也可隨時成爲水師士卒,也可當成普通水手、炮手。
可以說,海軍作戰營的每一名士卒不僅可操縱大炮、擔任水手,還可以進行跳幫戰,乃至是作爲水鬼偷襲敵船。除此之外,還能進行登陸作戰。
對於這樣的特殊兵種,李江至多也就能夠從四個混合作戰營之中選出百八十個人來,如此少的人數別說幾個海軍作戰營,就算是一個也組建不了。
更何況,目前他麾下的軍隊規模本來就不夠,如果專門去組建這樣一個高等級兵種,似乎有些得不償失了。
再說,他麾下除了作戰營意外,還需要組建後勤營以及二線部隊巡防營,如此一來,以他目前所能掌控的人口規模,哪有這麼多青壯年讓他組建!
.........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晃七天過去了,這七天內,李江根本就沒有閒著,他一直在爲西洋第一艦隊再次北上做著各種準備。
如今已經是大明宣德二年八月末,到了九月初旬,大明的南征平叛大軍將會進抵隘留關,到那時,不過短短十幾天時間,大明近七萬精銳大軍將會全軍覆沒,而其他策應的大軍,如雲南的沐家軍等其他大軍也只能暫時退回大明境內。
可以說,到了那時候,安南將會徹底獨立,從此淪落爲華夏的番屬國,而不是直屬領土。
所以,爲了儘可能的解救身在安南的華夏移民,李江準備即刻命令西洋第一艦隊十五艏主力艦船即刻北上,沿途在占城國新洲港短暫停留,補足補給,以及租賃足夠運貨商船之後,便會伺機北上安南。
不過李江卻並不知道,此時就在西洋第一艦隊準備起航北上之際,遠在舊港的碼頭上,一支龐大艦隊也正在升帆起航,其目的地與李江一樣同樣也是安南。
原來,自從陳誠作爲西洋巡撫使與此時的舊港宣慰司宣慰使施二姐密談之後不久,一支由三十艏千料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便準備從舊港出發前往安南鴻基港所在港口區域登陸,以此來策應朝廷徵大軍。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即使他們派去了五千軍卒,也還是杯水車薪,因爲若不出意外,主將柳升總兵官會一意孤行,最終令全軍輕敵冒進,最終導致全軍覆沒了。
當然,此戰並未發生,戰局結果究竟如何,尚未可知,但歷史上,或許舊港宣慰司有心救援,可西洋各國卻牽制了舊港宣慰司,最終並未有援軍北上,而如今時空,因爲李江的摻和,卻讓舊港宣慰司有餘力派出援軍,如此一來,或許其安南戰局會有改變也說不定。
但不管如何,從人數上來看,這五千大軍即使成功登上了安南土地,可如果沒有名將指揮,也只能望洋興嘆,畢竟自黎利率軍發動叛亂起來,不僅僅波及了整個安南,甚至如今都已經佔據了原有安南中部、南部的大部分領土,而如今被大明所佔據的城池僅僅只有安南北部少數幾座小城。
更何況,安南人大部分都是支持黎利的,所以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黎利都佔據了上風。
也是,叛軍足有三十多萬,而大明平叛的軍隊僅有七萬人,雖然大多數都是精銳,比如有曾經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官軍,也有不少廣東廣西的南軍,乃至是滇軍,如雲南沐府的軍隊,可是這些軍隊大多都很難適應安南的溼熱氣候。
.........
大明宣德二年九月初三。
隘留關,曾經的守關官邸內
柳升一身鎖子甲,頭戴鐵盔六瓣大帽,腰間一柄皇帝欽賜的大明劍。
而底下則依次坐著保定伯樑銘、參將崔聚,尚書李慶以及主事陳庸,至於其他二十多名將領,則皆都著山文甲,頭戴鐵盔端坐在這些人下方。
“咳咳.......如今陛下下旨讓吾等儘快解昌江之圍,然如今斥候久久未歸,大軍又暫留隘留關數日,不知衆位有何想法?”
“稟柳總兵,咳咳.....本官以爲陛下雖幾次下次讓大軍儘快趕到昌江,但畢竟敵情不明,黎賊大軍人數衆多,我軍必須得謹慎行事!”
說話者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對著坐在主位上的柳升言道。
此人乃是副總兵官樑銘,他與尚書李慶都是不贊成突擊冒進的,而且他二人自進入安南地域之後,因爲水土不服,再加上氣候溼熱緣故,已經身染重病,對於軍務有心無力,然而人爲了大明,卻是不得不強撐著病弱的身體始終堅持著。
“下官附議!”
“末將等皆都贊成參將、副總兵官之議!”
“是呀!黎賊大軍人數衆多,再加上安南本地番人極爲狡猾,不斷襲擾吾等大軍,燒燬糧草,破壞糧道,大軍早已疲憊不堪了,如果突擊冒進,恐怕會有全軍覆沒之威,吾覺得還是守住這隘留關!”
“對!最好是攻取鎮夷關,掐住黎賊大軍北上交州的通道!”
“最好是能夠堅守不出!”
“不錯!”
下方衆將雖然議論紛紛,可大部分人都不贊同輕敵冒進,他們都是跟隨英國公張輔南征過好幾次安南的,對於安南自然十分熟悉,這黎利大軍自永樂末年就發動了所謂的藍山起義,如今更是佔據了安南南部,中部大部分城池與區域,而大明僅僅只佔據了安南北部少數幾座城池。
就敵我形勢而言,對於大明南征大軍,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甚至可以說對於大明的南征大軍而言,已經失去了天時地利兩大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