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王驥一時之間頗爲猶豫,陛下讓他前往兩廣,這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呀,這兩廣之事,他自然有所耳聞,其背後所涉及的勢力錯綜複雜,不是一兩個人,或者一兩方勢力所造成的,而是牽涉到整個大明官場。
“大人!大人!楊閣老來了!”就當這時,下人忽然回稟道。
“楊閣老?哪位楊閣老?”王驥一愣,不由問道。
這朝中衆所周知有著三位楊閣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位,但不管是哪一位,其實王驥都不想見。
雖然他與于謙一樣都是文臣,可是文臣之中也有少數純粹是爲國爲民的,就如於謙,就如他王驥,所以對於楊榮等人,他是不想與之摻和的。
可偏偏這楊榮主動找上門來了,而且時間剛剛就這麼湊巧,當聖上密旨下達時,他就上門了,王驥覺得他上門與聖旨無關,那幾乎不可能。
“唉……多事之秋呀!”
…………
後廳之中,周圍點著幾根蠟燭,一旁,楊榮身著便服坐在一側,而主位上王驥坐在主位上。
這樣的一幕著實看上去不怎麼協調,但楊榮上門之後執意不與他並排而坐,王驥心中頓時咯噔一聲,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果然,當對方說明來意之後,王驥心中頓時猶豫起來。
楊榮的來意其實很簡單,作爲江南人士,其實兩廣的事情與他等所在的江南也有著不小的關係,雖然目前江南未亂,但是江南的海商與兩廣也有著同樣的心思,他們怕南洋大臣府權力再次擴大,從而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楊家以及另外兩大楊家紛紛派人通知了三楊。
這三位楊閣老都不是笨人,他們雖然也知道此事刻不容緩,但是他們並沒有有要求王驥如何做,或者公開抗旨,而是極力拉攏王驥,說服他站隊。
王驥自然聽出了楊榮話中之意,但他卻並未即刻表態,而是以各種理由推脫最後他還道天色已晚,他明日就要前往兩廣,以此爲藉口,送楊榮離去了。
楊榮自然很不甘心,但他知道此事決不能逼迫,否則就物極必反了。
…………
第二日,王驥光明正大的領旨南下了,而朝堂上卻是出奇的安靜,似乎朝廷之中的那一幫官員都多次不感興趣。
但暗地裡,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對王驥這次南下頗爲關注,他們利用各種途徑一直關注著王驥的這次南下,直到十多天之後,王驥由水路到達應天府之後,所發生的一件事,徹底讓他們的目光都傾注了過來。
兩廣叛亂平定了,斬殺叛軍三千多人,抓獲俘虜一萬八千多人,除此之外,還有十數萬投降者。
這些人大多都是唄叛軍裹挾得百姓,根本就不是甘願從賊的,所以作爲平叛主帥的于謙直接將其流放到了瓊州府各個縣,而對於那些俘虜,則直接送去了海外。
反正於謙也不想安置他們,而且他這樣做也是加強與漢華王國之間的關係,畢竟漢華王國屢次相助他,這讓他覺得虧欠了。
而且漢華王國反正需要人口,這些人全扔給漢華王國反倒省心了。
而李江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想了想,也同意了,儘管這些人屬於危險份子,但是扔到新蘭府去那裡完全人生地不熟,根本不需要考慮他們會不會叛亂。
再說,目前漢華2就需要的是人口,尤其是新蘭府這樣的偏遠地區,更加需要人口,而如今國內,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如果這些人能夠被送到那些地方去,確實能夠解決那裡勞動力過少的現象。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最近新蘭府發生的一件事了,也就在幾個月之前,不知道怎麼的,新蘭府突發暴風雪,一連下的暴雪不僅凍死了不少牛羊,就連當地不少歸化土著也凍死了,而移民過去的人,也死了幾十個,可以說這場暴雪使得當地人口減少了至少一層,這下新蘭府更加缺人口了。
新蘭府知府沒辦法,只能向東陽城求救,李江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正在考慮如何能夠讓新蘭府的人口增加,這下好了,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大明應天府內。
作爲欽差的王驥一臉陰沉,他看著面前跪著的不少士紳,頗爲憤怒,要知道他來應天府一事,雖然不是保密的,但是其真正線路是沒人知道的,即使是進入應天府,他也是在晚上進入的,現在不僅官員很快知道了,就連一些士紳也開始拜訪他。
這也就算了,讓王驥極爲憤怒的是,這些人居然是來勸說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這可真是好大膽子!
王驥徹底怒了,大罵道:“爾等江南士紳真的是無法無天,無君無天子了嗎!竟敢威脅欽差,誰給爾等的膽子!”
也是,這羣人,還真是膽大包天了,一羣士紳,說得好聽點,是士大夫,但在大明一朝,這個階層的人其實大多都是商人,或者致仕的官員,比之宋朝可差遠了。
何況,他王驥可是朝廷欽差,陛下派下來的人,這羣人居然敢如此不知死活,竟敢威脅欽差,這簡直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膽。
可王驥卻並不知道,不是他們吃了雄心豹子膽,而是這江南之地,早已不是太祖時期了,如今的江南大部分都被海商以及不少朝廷官員家族所控制,商貿繁盛不說,而且相互勾結,將官場都織成了一張巨網,這些人之中甚至還有不少是應天府南都朝廷六部以及一些勳貴,如徐家,就是那位常山王之後。
可以說,江南名義上還屬於大明,但基層早就唄這些人所控制了,官員只能官到縣一級,甚至在縣內,有些豪強士紳,連縣令也不放在眼裡。
…………
對於王驥的遭遇,此時東陽城的李江自然看在眼裡,其實對於這個結果,李江早就料到了,他其實早就明白如今的江南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江南了。
尤其是大明與漢華王國聯盟之後,海貿極爲繁盛,許多原本偷偷摸摸的海商已經開始光明正大的做生意了,這讓他們賺了很大一筆錢。
而有了錢,他們自然希望能夠謀取更多利益,而當地官府也需要錢財,因此雙方一拍即合,這才導致江南失衡了。
其實這種現象可以唄稱之爲資本主義萌芽,只不過這種情況按照原本時空來蘇安,應該需要到明中後期的,之所以如今就出現這種現象,那是因爲隨著漢華王國的建立,海外強國的崛起,讓大明不得不從宣德年間開始就半開半禁的方式開放海貿。
而到了正統年間,也就是當今陛下朱祁鎮繼位之後,漢華王國與大明結盟,幾大特區建立,于謙的到任與扶持,讓整個南方都處於海貿的輻射範圍,那些商人或者是士紳賺了許多許多的錢,這些錢,他們知道光憑自己的地位是保不住的,所以他們竭力拉攏當地官場商的人,甚至是組成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爲的就是讓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爲的是讓這等局面一直延續下去。
但他們卻並不知道,他們逐漸崛起,卻不思國家強大,一味的逃稅漏稅,爲了少交錢,爲了多賺一筆,他們只能犧牲國家利益了。
這種現象自然觸犯了朱祁鎮的神經,他這纔派遣王驥這位重臣來處置此事。
而此時的于謙儘管也懂得這個道理,但他並沒有李江這個局外人看得透徹。
作爲一個以商立國的海外國家,漢華王國其實也有這樣的毛病,只不過李江算是開國皇帝,所制定的國策是有利於商人發展的,而且漢華王國其實除了商人階層,沒有其他利益羣體,所以這種矛盾並不是特別明顯,自然也就不存在叛亂的可能了。
………………
南洋大臣府。
半個月之後,王驥打量著這座府邸,心中充滿了感概,自從他在應天府聽說叛亂已經平定之後,他並未就此多作停留,而是按照計劃繼續南下,一路走來,他看了許多,也聽了許多,說真的,給他的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海貿極爲盛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摻和到這場盛大的貿易當中。
這讓他不禁想到了兩宋之後的南宋,也是如此的海貿昌盛,可是宋時,商人地位其實比如今要高的,而且他們所交的賦稅也是如今大明不可比的,畢竟南宋有錢呀,雖只有半壁江山,但是必如今大一統的大明還要有錢。
而到了臨高特區之後,給他的印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雖然這裡海貿也十分盛行,但氣氛卻與江南各地不同,這裡明顯遵守規矩一些,就連城內做生意的都自動遵守規矩,按時交稅,按時清掃攤販周圍的地面。
就連城內,還時不時有兵卒維持秩序,官吏們也不再瞧不起商人,而是平等對待。
這種模式讓王驥覺得很新穎,也讓他感覺這瓊州與江南與兩廣都不一樣,與北方也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特區吧!
“見過王大人!”
“於大人客氣了!”
此刻,于謙二人會面之後,便各自在廳內坐了下來,而一衆官員,也分坐在兩旁,看向了二人。
對於王驥到來,其實于謙時有些意外的,他的本意還是想讓英國公張輔前來,但是他也知道英國公張輔身爲勳貴之首,陛下是不會輕易派出的,現在派遣王驥前來,也可能是頂住了朝堂之上的極大壓力。
的確!王驥雖然比不了張輔,但也是重臣之一,而且他還在數年前參加過平叛柳升的戰爭,威望其實已經足夠了,唯一讓于謙有些擔心的是,王驥會不會在看到臨高的一切之後,極力反對。
“王大人此次前來,乃是奉了陛下旨意,作爲欽差,吾等南洋大臣府上下必定聽從王大人調遣!”于謙試探說道。
“於兄客氣了!吾雖然奉命行事,但此地乃是於大人之地盤,自當相互配合,將陛下交代的差事辦好!辦妥!”王驥聽了于謙之言,卻是一笑,隨即說道。
他當然聽得出于謙話中之意,只是他並沒有介意,畢竟他這次其實是來給於謙坐鎮的,所以雙方最好能夠信任,纔是最好的解決之法。
至於臨高實施的一些政策,他不想評價,也不想摻和,因爲這不是他的職權範圍。
“自當如此!自當如此!王大人!不滿你說,這次能夠順利平叛,並且這麼快就平息此事,多虧了漢華王國幫助!如果不是他們事先報信,不僅吾將命喪黃泉,而且這大好局面也會一朝崩塌!到那時……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于謙笑了笑,隨即說道。
“哦……還有這事!於大人仔細說說!”聽到于謙這麼一說,王驥心中頓時閃過一絲警惕,對於漢華王國,他自然不陌生,事實上,他這些年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其有關之事,在與瓦剌對戰時,他就屢次聽部下說過,還有前些年打柳升,他也與漢華王國的人有過接觸,知道這個海外強國十分強大,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卻槍炮犀利,艦船龐大,原本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後來儘管聯盟了,但是王驥仍舊無法放鬆對其的警惕之心,如今他再次聽到此事又與漢華王國有關,這讓他多了一份心思。
不過,他並未表現出來,畢竟明眼人一看,于謙與漢華王國,有著很深的關係,他不知道這種關係是好是壞,所以他只能先暫時將疑惑藏在心中。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就在一個多月前……”
而此時于謙也開始詳細講述此事的經過了,也許是怕王驥誤會,他說得特別詳細,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哦……你說的是蘭芳社……漢華王國的錦衣衛?”王驥聽完于謙之言,眉頭即刻皺了起來,他驚訝道。
他此時沒想到蘭芳社的探子居然如此強大了,這對於大明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