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儀式舉辦過后,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飛揚慈善基金會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款捐物,飛揚慈善基金會也同時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在僅僅不到三天的時間內,飛揚慈善基金就得到了五億多華國幣的捐款,得到的捐贈物品更是不計其數。這應該都是所謂的“明星效應”,有了這么多大明星的帶頭,人們也真正的認可了飛揚慈善基金。隨著一件件相關事宜被報道出來,飛揚慈善基金也贏得了社會上的廣泛贊譽,其聲勢甚至一度超過了華國慈善業的巨頭——華國紅十字會,一時風頭無二。
捐贈的物品里有很多是舊的衣物,陳揚并不覺得這些舊一點的衣物不好,相反的,陳揚認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物盡其用。那些真正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平時有可能過的是衣不蔽體的生活,他們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有“新衣服”,而這些也基本都是從長輩或者大一點的孩子們的衣服中改過來的,直到再也沒辦法改了,才只能依依不舍地扔掉。生活在繁華大城市中的人,是永遠不懂得那些貧苦人的艱辛的。我們將平時那些不愛穿或者是稍微破舊一點的衣服捐出去,這并不費什么事,總比當垃圾直接扔掉要好的多了吧。
說起這個貧困問題,陳揚就聯想到一個詞——貧困縣。陳揚很清楚的記得后世他所看到的一篇新聞報道:“熱烈祝賀新紹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成為新時期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近日,一則落款為“中共新紹縣委、新紹人民政府”的LED宣傳標語爆紅網絡。隨后,記者在瀚南新紹縣政府網站上發現,2011年11月29日,該網站同樣刊登了這一“特大喜訊”。
陳揚還清楚的記得這篇新聞報道的日期,2012年1月30日,一篇來自于知名媒體南方周末報的報道。
為什么成為了“貧困縣”,反而還要熱烈祝賀一番呢?這里面到底有什么貓膩呢?
這年頭,炫富很好理解,這也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心理,有了錢一定要在熟人面前顯擺顯擺,可是“貧困”又有什么值得好炫耀的呢?難道貧困還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不成?居然還用上了“熱烈祝賀”這么一個詞語,為什么?
因為在被評上“貧困縣”之后,這些貧困地區可以得到國家直接撥下來的“扶貧專款”,這是一筆數額極為不菲的金額。這些被評為“貧困縣”的地區真的貧困嗎?曾經有人問過某個落選的“貧困縣”的縣委書記:“為什么你們這么窮,卻沒有評上‘貧困縣’呢?”該縣縣委書記流淚答道:“因為我們實在是太窮了!”
“因為我們實在是太窮了!”,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挺可笑,沒有評上“貧困縣”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太窮了,因為窮所以沒有資格得到“貧困縣”的資格,這是何等的諷刺!
國家從1985年開始設定出“貧困縣”的評選標準,截至今年2001為止,已經于1986年、1994年經過了兩次審批,熟知后世的陳揚知道,在2006年時也還有這樣的一次審批。
從數據上看,最開始設定的貧困縣的要求是人均年收入低于150元,貧困縣的數目最開始是283個,兩次審批之后數目增加到592個,而且592這個數據一直保持到陳揚重生的2012年,國家貧困縣的數目依舊還是592個。
我們總說國家的經濟在飛速發展,可是到現在(截止2001年)16年了,貧困縣的數目是不減反增,就算是再過十年,貧困縣的數目依舊穩穩的保持著592個,這些貧困地區的經濟難道就從未有過發展嗎?或者說是因為吃上頭撥下來的“扶貧專款”已經吃習慣了,已經忘了要怎么發展經濟了嗎?
16年的時間,幾乎都是一代人長大的時間了,可就算是這么長的時間里,所謂的貧困問題卻依舊存在,為什么國家還能一直容忍它們的存在呢?這該有多拖國家經濟的后腿啊!
那么,這些“貧困縣”的評選又是怎么來的呢?到底依據的是什么標準呢?所謂的審批真的有那么的嚴格嗎?這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又該如何解答呢?
在陳揚看來,“貧困縣”的評選應該沒有那么容易,肯定得需要一番激烈的競爭,只有那些經濟實力比較突出的縣和地區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其實,僅僅是取得“貧困縣”的資格,那并不算什么本事,在成功拿下“貧困縣”的同時,還要戴上“富強縣”的帽子,這才叫本事!雖然這是一種很前后矛盾的情況,但是在現實中卻是真的存在。
眾所周知,這年頭什么都是可以造假的。在進行審批的時候,某些想要投機的候選縣的人,都是已經提前好幾天都沒有洗過澡了,如果實在身上沒有酸臭味的想都要想辦法弄出點異味來。一定要穿的破破爛爛的,要是實在沒有爛衣服,那也不怕,可以用自備的剪刀人工造出來的嘛!咔嚓幾下這么一剪之后,再到地上打上幾個滾,最好是在臭泥巴坑里,如果再能有點糞便的氣味就更完美了,經過這么幾道工序之后,你能看得出這之前是新衣服?
臉上也是經過精心化妝的,這種關鍵時候,面色紅潤,細皮嫩肉的可不行,就算看起來不是面黃肌瘦的樣子,在鍋底下抓上幾把抹在臉上,弄的黑乎乎點也是可以過關的。吃的東西是糠咽菜,就著黃中最好還帶點黑的爛窩窩頭,全身都透出一股十分難聞的酸臭味。
有了這樣的包裝,相信通過這個所謂的審批完全不成問題,就算這些包裝下面的是白花花的肥肉也無所謂,甚至有的地方連做這么一個樣子也欠奉。想想看,只要難受個這么幾天,就可以全年的其他時候都過得很滋潤,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國家對每個“貧困縣”一年撥下來的“扶貧專款”可是5.6億之巨啊,有了這么一大筆錢,干什么不行?就算被分到每一個人手上的錢不是那么的多,但是過過生活之類的,絕對是綽綽有余了。因此,如果在那些已經被評定成功的“貧困縣”里面,發現有人開著奔馳寶馬之類的豪車,千萬不要驚奇,因為在某些“貧困縣”里,要找到這樣的大款實在是太容易了,沒有受到上級審查的時候,他們還是會保持著平時的那種安逸的生活狀態的。
“扶貧之道,貴乎自然,貴在真實,貴在公平,國家有限的扶貧資金應該優先用于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地區或公民。因而,政府有關部門在確定貧困地區或貧困家庭時,應該以真實的貧困為唯一圭臬,而不能受貧困之外的公關、門路、弄虛作假等其他任何因素的影響。只有當扶貧順乎自然,地區或家庭申請‘貧困帽子’才不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戴上‘貧困帽子’才不會欣喜若狂,而沒有得到‘貧困帽子’的地區或家庭也不會羨慕嫉妒恨。(李英鋒)”陳揚在看到那篇新聞報道時,也同樣記住了以上這么一篇精彩的評論。
陳揚覺得,如果“貧困縣”的數目一直不減少的話,那么這些“貧困縣”就敢永遠都一直都貧困下去。而且,就算是“貧困縣”的數量真正減少了,很可能引起的也不是這些“貧困縣”的知恥而后勇,發憤圖強,他們極有可能會對那些剩下的“貧困縣”名額展開更加激烈的爭奪,如果最終獲勝之后,會喜悅更甚,就跟運動員歷經磨難拿到最后的冠軍一樣。
只有真正的取消“貧困縣”這個稱號,不再撥下所謂的“扶貧專款”之后,或許情況才可能真正得到改觀,可是,這樣又會將真正需要幫助的那些地區更加苦難,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時,可能還只有將“貧困縣”這個政策繼續下去,這可真是一個讓人感覺極其艱難的抉擇!
擺脫“貧困縣”的帽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一直有國家撥下來的“扶貧專款”存在,這些貧困地區就會像一個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懶漢一樣,成天指望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久而久之,還會形成一種價值觀,傳給他們的下一代。在享受過無邊的安逸之后,你要他們還怎么會有勇氣去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呢?
因此,國家在這方面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努力找出更為合理的解決方案,盡早的取代這個“貧困縣”的政策,不能讓那些投機分子們再鉆空子了,這種行為只能更加的滋生腐敗,讓廣大的民眾更為不滿。
不過在現在這個時候,國家也不可能這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且短時間內,倒也還真的沒有更加理想的辦法來取代這個政策。不過有機會的話,陳揚也可以將他的看法說給總理聽,畢竟這也是個不可忽視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