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 又一次無奈上陣(三更求花)
正把注意力集中在何曉軍身上的謝縣長與楊排長,都被程連長的那聲糟糕嚇了一跳,他們連忙追問程連長有什麼事?
程連長說,按何曉軍制訂的行動方案,下來的行動,要用吉普車乘搭他與楊排長到鄰縣指揮戰鬥,現在,何曉軍負了傷,不就沒有了司機?
何曉軍連忙告訴程連長:寧城的駐軍裡有一位縣長的專職司機,剛纔,他是見到了城防的兵力不足,才自己駕車前去接援。現在,可以讓駐軍的司機駕車前往鄰縣,他自己感覺累了,有休息一番,準備不再跟他們去參與這次戰鬥。
確實,由土匪槍響的那一刻開始,連接**小時的緊張,再加上這段日子因爲生意奇好而沒有好好地休息過,何曉軍這個鐵人,也有累了的感覺。
雖然,何曉軍現在的身體還龍精虎猛,雖然,他現在的氣力、精力也都還充沛得很,但他的心裡,卻就是有種很累的感覺。
可能,這就是後年代的人們常說的心累吧。
在前世學過生理衛生的何曉軍,知道人在經歷了緊張之後,就會感覺特別的累,這種精神上的累,比體力上的累更甚,他估計自己現在就是這種情形。
聽到說還有司機時,程連長雖然爲何曉軍這個他感興趣的人無法參加接下來的戰鬥,讓他失去了一個觀察他的機會而失落,但也鬆了一口氣,起碼,不會錯過這個立大功的機會。
誰知楊排長聽了何曉軍的話之後,苦笑了一下,告訴了在場的衆人,他那個兼職縣長司機的部下,在他與何曉軍離城接援時,右手負了傷,現在肯定就無法駕車。
聽了楊排長的話,現場衆人的心又提了起來。整個的寧城中,就只有這兩人會開車,現在,一個已經表態不想開,一個又負傷不能開,怎辦好呀?
如果何曉軍是軍隊的人,程連長還可以命令他走一趟,但何曉軍只是一介平民,而且,他今天所做的事,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義務,所以,不要說命令了,就是請求他,程連長他們都不也意思說出口。
程連長他們也清楚,何曉軍在此之前的仗,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家鄉而打,他出力可以說是義務。而現在,讓他“撈過界”去助自己一臂之力,這對於一個沒有絲毫義務的平民來說,讓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幫忙,好像怎也說不過去。
何曉軍真的不想去趟鄰縣那淌渾水。先不說立功的事對他沒有什麼好處,他在這場的戰事中,怎麼說都已經盡了自己的那份責任,所以,鄰縣的事他不想再插手,畢竟,自己不是個軍人,沒有那樣的義務。
不過,望到了楊排長那已經失望的眼神,再想起了他剛纔那聽到說有功立的迫切神情,何楊排長是他的****技能師傅,他一直就沒有找到一個答謝楊排長的方式,唉,看來只好辛苦一趟,就當是答謝楊排長的授藝之恩吧。
何曉軍就抱著這個想法,同意了助程連長他們一臂之力。
聽說何曉軍要去鄰縣,大牛這個喜歡湊熱鬧的傢伙,也一定要跟著去。
多一個戰鬥力,程連長他們何樂而不爲呢?何曉軍無法說動固執的大牛,只好也就同意了他隨行。
解決了司機的事之後,而且那個自己感興趣的人又答應隨行,讓自己多一個瞭解他的機會,程連長當然就大喜,忙轉頭對謝縣長請示道:“謝縣長,我們部隊要趕去鄰縣消滅剩下的匪徒和搶救鄰縣的縣長,想借縣長您的座架一用,不知可否?”
雖然,軍政不是同一系統,但一直流傳下來的慣例,縣長這個行政級別,起碼相當於軍隊的團級以上,所以,只是連級的程連長,對謝縣長執了上級之禮。
“程連長你太客氣了,我還沒有來得及謝你們那讓海山的縣城得保的援手之恩呢。支援軍隊保護一方的安寧,是我們每一個國黨黨員應盡的義務,所以,只要程連長你們的軍隊需要,車子你們儘管拿去用就是了。”
“謝謝縣長誇獎,保護一方水土的安寧,是我們部隊的職責。也謝謝縣長您的車子。”
下來,謝縣長與胡局長他們回城裡組織善後去了,而程連長與何曉軍他們則繼續研究剛纔還沒有定下的作戰方案。
根據匪徒的交代,何曉軍他們知道了黑虎寨的老巢,在鄰縣一個叫“石花山”的山中;清水幫的老巢,在鄰縣那條叫潭江的一個江心島上,兩者之間相隔不到兩公里。
考慮到了在這個夜深人靜的凌晨,兩公里距離之內的槍聲,肯定就掩飾不住,而自己這方的兵力,如果分兵兩路同時開戰,又會太過冒險,所以,何曉軍他們決定先攻取人質所在的黑虎寨。
以人爲本嘛。
鄰縣的石花山,是當地一個著名的風景區,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怪石玲瓏,巨石嶙峋,而下半部則是綠樹成蔭,谷涌蔥綠,山含黛墨,遠望如綠蔭中盛開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
石花山並不高,只有兩三百米左右的海拔,它的山上滿山頭的都是石頭,大的石頭有房子那麼大,而且,石頭的奇形怪狀,像是被老天爺的神工鬼斧修整而成。那些奇特形狀的石頭,有如牀,有如椅,有如元寶,有如盆,反正就是千奇百怪。
石花山雖然不高,也不大,但它的地理位置很獨特,前面是一個特大型的山塘,而它的後背,則是難以攀越的懸崖峭壁。
石花山前面的山塘,環繞了半片也就是說,爲個石花山,就只有一條正常的途徑進出。
石花山這樣的地形,當然就易守難攻了。匪徒肯定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把這裡設爲老巢。
如果從正面進攻石花山,無異等於剛纔的土匪在何曉軍他們所站的這個地方攻城,肯定就吃力不討好。就算士兵的軍事素質要比匪徒強多了,但相信有三十名匪徒鎮守的“獨木橋”,就是一倍的士兵,也很難輕易突破。
而且,這場戰事的最大目標是營救人質,所以,當然最好是用偷襲的策略,否則,讓匪徒發狠之下撕了票,那就達成不了目標。
前路不通,當然就要走後路了。但只是聽說,沒有見到實情,何曉軍他們對這個難走的後路心中沒譜,所以,一番的商討之後,何曉軍他們決定先到實地考察過,再製定具體的作戰方案。
此時,先行的部隊已經出發了近兩個小時,何曉軍他們趕上去也正好,所以,幾人就上車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