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成美的問題也是與會衆人的問題:既然數量已落後於敵人,爲什麼還不追求質量優勢壓倒對手呢?
“原因有三:一是建設週期,大鳳級建造時間長達3年以上,同樣時間我們大致可造2艘雲龍級,通常2艘雲龍能發揮的戰鬥力強於1艘大鳳;第二是建造難易程度,大鳳級比雲龍級技術難度更大、更復雜、需要更多熟練人手,如雲龍級建設全面鋪開,將牽扯大量工人,不可能將所有熟練工人都集中在大鳳級上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超厚裝甲航母今後可存在1-2艘,但不必太多,因爲完全沒有必要——航母就是個消耗品,指望自己的航母不被敵人擊沉還不指望多擊沉一些敵軍航母。”
“消耗品?”衆人全愣住了,傾舉國之力建造出來的航母編隊居然是松田千秋口中的消耗品?衆人迷惑不解,又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面對各種質疑的目光和重重壓力,松田千秋毫無懼色,侃侃而談:“敢問諸位,是否知道虎式坦克與4號坦克的區別?”
衆人都點頭,雖然海軍傳統不裝備戰車的,但聯合艦隊出國一趟弄回來一堆虎式和4號,大家當然有興趣去見識一下。海軍人士一看虎式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坦克界的大和嘛。
“虎式比4號強當然毋庸置疑,甚至1輛打4輛也毫無問題,可爲什麼德國人還要繼續大規模造4號而不全造虎式?我帶著這個問題問過德方,他們說質量優勢必須在數量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否則就會陷入對手的裝備海而無法自拔,爲保障機械化部隊運用,德國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坦克——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蟻多咬死象這句話。我們已在數量上遜色於美軍,如果因爲強調質量而再次壓縮數量,屆時可能會出現10艘埃塞克斯級打1艘大鳳的局面,勝敗不看便知。如果只要質量不管數量,當初追求對美七成幹什麼?造個2-3艘10萬噸巨無霸戰列艦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又是一句“對美七成”,噎得伏見宮博恭王喘不過氣來,全場全部無語,但很多人還是不太服氣,因爲日本海軍由於一直追求質量建軍,思想上的彎一下子轉不過來。
松田千秋掃視了會場一眼:“再問諸位,當前海軍最重要、最核心的打擊力量是什麼?”
哪怕再是頑固的艦隊派,這情形下也沒人敢說是大和號,要麼期期艾艾不肯開口,要麼吞吞吐吐很不情願;但航空派可不管這些,大西瀧治郎馬上接茬:“航空母艦。”
“其實不全是,在我看來,最重要、最核心的打擊力量是艦載機,航母只是載體,艦載機纔是發動最後一擊的致命手段。”松田千秋微笑道,“這次遠征作戰帶給我最大的經驗是:之所以能在作戰中壓倒美軍,不是因爲我們船好——實際上美國新投入的埃塞克斯級比我們的航母好得多,別說與雲龍比,就是比雙鶴都強——單艦載機超過90架,而且異常結實,我們真正佔據上風的是第一是飛機,第二是人。如果非要強調質量建軍,我認爲重點是航空器而不是航空母艦。
機動艦隊目前裝備三種艦載機,分別是零戰改、彗星改、天山改,每一樣都強於對手,特別是彗星改和天山改,遠強於美軍的SBD和TBF,同樣載彈量我們飛得就是比他們快。這3款飛機的性能如與原有零戰、99艦爆和97艦攻比完全是天上地下。別的不說,我軍飛機以前都有軟骨病,根本不敢放在甲板上日曬雨淋,德國飛機怎麼處理?全堆在甲板上,根本曬不壞、淋不壞,
一下子就增加了載機數量。現在德國又開發了摺疊翼飛機,進一步強化了載機量,如果1艘航母因爲這樣能多20%的飛機攜帶量,豈不是一下子等於就多了20%的航母——造飛機比造航母總來得快吧?”
按照松田千秋的觀點,並不是不要質量優勢和質量建軍,只是相對來說飛機性能比航母性能目前更要緊,爲進一步支撐自身觀點,他以塔拉瓦戰役舉例:“以這次擊沉的埃塞克斯級爲例,我們在摧毀其之前至少命中對手3枚魚雷,4-5顆500公斤炸彈,如用99艦爆進攻,250公斤重的炸彈要投多少才能讓敵人完蛋?中途島戰役中我軍4艘主力航母被美軍輕輕一炸就完蛋了,雖有彈藥殉爆問題,但實戰顯示敵軍航母遠比我們結實,他們的飛機其實也很結實,但爲什麼最後還是我們贏了?就在於艦載機得力——經德國調教和改造的飛機非常得力。
這並非孤例,諸位一定看過大島大使發過來的情報,英美千機轟炸編隊被德軍噴氣機痛毆,這就是利用技術和性能優勢碾壓,換了我軍飛機,飛都飛不了那麼高,如何痛毆?
飛機性能當前是第一位的。在飛機性能持平或有優勢的前提下,第二重要的是飛行員素質,我軍艦載機飛行員素質比德國、美國好是公認的,但赤松貞明回來卻說在同等技術裝備下打不過德國空軍,甚至打不過德國艦載機飛行員,諸位知道爲什麼?”
衆人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來,赤松貞明現在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海軍第一王牌飛行員,他爲什麼說打不過德國人?打不過德國空軍還有點理由,連德國艦載機飛行員都打不過——他們組建了還不到一年。
“如果僅僅是1vs1的較量,赤松貞明當然毫無問題,可3vs3,5vs5呢?如果再擴大一些,50vs50呢?大家也許不知道索科特拉島上的情況,陪同我們訓練的德國王牌飛行員比比皆是——擊落數50架以上才被人家看成是真正的王牌,帝國海軍有50個擊落記錄的只有赤松貞明一人,德國空軍有該記錄的數百個,德國海航抽調的大多都是優秀空軍成員,這樣的超級王牌至少有40多個,德國海航雖然只有1年曆史,但飛行員總數已突破了1500,能上艦的至少有800,我們折騰了近20年,累計培養出來的、能上艦的飛行員也就是1000多一點,德國海航背後還有總架數超2萬、打遍歐洲無敵手的龐大空軍做後備,我們只有爲數不多的岸基部隊做後備,你們說怎麼打?
諸位要清楚,只要飛行員能將飛機從航母上安全飛起來,決定命運的就是飛機性能和空中技術……同樣道理,航母一旦把飛機放出去了,決定海戰成敗的就不是航母性能高低,而是飛機性能和飛行員素質。加勒比海戰怎麼贏的?是我們航母比敵人多,比敵人好麼?顯然不是!所以長官才說航母是消耗品。如果前方沉1艘後方能補2艘,我們還怕沒法堅持下去?何況大鳳級又不是真的不會沉,萬一被打個奄奄一息拖回來維修上一年半載,這段時間等於就沒船用了,倒是2條雲龍沉了1條還可以再接著打。”
這番高論衆皆歎服,連山本五十六也肅然動容:現在看來老同學看問題比自己更深遠了,他已擺脫了日本當初一直堅持的艦艇質量勝於數量的桎梏,開始考慮總體戰、全面戰爭了。
他站起來朝松田千秋微微一頜首:“松田君講得不錯,我受教了。不過還有個疑問,如果是拼消耗,美國潛力顯然超過我們數倍,這差距如何彌補?”
“這問題我來回答吧。”看山本五十六站了起來,堀悌吉也隨即站起來——海軍大臣出馬親自問話再讓松田回話就顯得不夠尊重,他得親自說明。
“打消耗戰我歷來是極爲反對的,也基於該原因,我更反對日美開戰,因爲無論哪個層面我們都不是美國的對手,拼消耗更不必說,別說1:2,就是1:3都可能耗不起,但我到歐洲之後,德國元首的話給我很大啓發……”堀悌吉補充道,“我就有關國家實力不足、難以持續作戰的情況明確表示了擔憂,他說同樣問題他也思考過,最後決定採取的策略是兩種,第一,統合歐洲,儘快彌補全歐與美國的工業力量差距,哪怕將來打消耗戰也打得起,美國人要打幾年就奉陪幾年;第二,要積極利用我們的優勢——獨特的國民優勢。他很神秘地告訴我,‘別看美國生產效率高,但有一樣東西的生產速度,不但德國,連日本和美國是一樣的……’諸位猜得出是什麼?”
衆人一齊搖頭,等這位元帥海軍大將把謎底解開。
只有伏見宮博恭王對堀悌吉故弄玄虛很不滿意,剛纔松田千秋一口一個“飛機性能”、一口一個“飛行員素質和數量”,話裡話外全部都是航空第一、航空致勝論,甚至還得出飛機比航母更重要的觀點,在他看來是航空派對艦隊派赤裸裸的調戲和愚弄,再加上堀悌吉幾次強調飛行員也能當軍官,航空軍官應該從專業人員中選拔的觀點,幾乎是要置於死地——畢竟駕馭航空母艦的軍官如有機會還可以劃入艦隊派,開飛機的再怎麼弄也歸入不了艦隊派。
這根本就是在挖艦隊派的根子!如果讓堀悌吉成功了,自己豈不是從此退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