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瞧,兩個嬌滴滴的小媳婦,提著籃子來給下地干活兒的夫婦倆送飯來了!甚至不等她們走到近前,只要看了到她們手里的籃子,不說喬三槐,就是喬大娘,也都想流口水……
說來也是,后世有很多種調(diào)料,在北宋這個時候,可是從沒有出現(xiàn)過的。比如辣椒、生姜之類的東西,都是更晚的時代,才傳入中國的。還有一些,比如花椒之類,很多用法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知曉的。
還沒有的東西,比如辣椒之類,歐陽姐妹沒辦法變出來,可是后世已經(jīng)有的烹調(diào)方法,或者一些這時候已經(jīng)存在,但還沒有用作烹飪調(diào)料的東西,以及后世的一些烹調(diào)手法,比如爆炒什么的,卻都能用出來。因此,喬三槐夫婦可是盡情地飽了口福了。
這次,掌勺的是歐陽華音。比起歐陽華菲來,歐陽華音更喜歡面食。當(dāng)初還沒有遇到這種奇異的事情之前,還是兩人相依為命的時候,她就最喜歡弄出各種面點(diǎn)。而這次,歐陽華音弄出的,就是小籠包子。為了做出地道的小籠包子,她還費(fèi)了不少功夫,搞出了專門蒸小籠包子的籠子來。
其實(shí),包子這種東西,相傳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fā)明的。不過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如果是真的,那這個諸葛亮,就真的像某位偉人評價《三國演義》時候說的一樣,狀諸葛近乎妖了。
想想看,有多少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發(fā)明的?如果是真的,這家伙就是一個堪比愛迪生的發(fā)明家,還會帶兵打仗,還會治國……
而小籠包子,最早出現(xiàn)于清同治年間的江蘇常州府一帶,詳細(xì)歷史可上溯至北宋,其時尚有類似的“灌湯包子”流傳至今。
清代同治年間,在今常州、無錫一帶。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形式的小籠包子,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無錫味甜。但無論常州還是無錫,都具有皮薄鹵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diǎn),并在開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傳揚(yáng)。
近代江南小籠包真正成形的歷史已很難考證,但普遍認(rèn)為現(xiàn)代小籠包與北宋時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湯包子”有著傳承上的淵源關(guān)系,在靖康之變后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后演變而來。與中國北方地區(qū)流行的灌湯包子系出同門,千百年來傳承一直沒有斷絕,并在各地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yáng)。
如上海南翔鎮(zhèn)的黃明賢在1871年創(chuàng)制的“南翔小籠包”,常州萬華茶樓在清代道光年間創(chuàng)制的“加蟹小籠包”,包括清乾隆年間流行于無錫惠山秦園一帶的無錫民間小籠包,及開封、天津等地,近代創(chuàng)制的小籠包,都各具特色。
wWW¤ тt kān¤ ¢ Ο
江南一帶的上海、無錫、常州、南京、杭州、蕪湖等地都有著悠久的小籠包烹飪歷史,現(xiàn)存著不少以小籠包為特色的百年老店。
不過,自來到北宋之后。歐陽姐妹從來沒有見過什么小籠包,市面上有的包子,一個個比她們的臉還大。或許,這也和她們走的地方太少有關(guān)系。
當(dāng)歐陽華音當(dāng)著兩位老人的面,掀開熱氣騰騰的籠子,露出了一只只精致的小籠包子的時候,喬三槐夫婦真的是垂涎欲滴了。
“真香啊……”喬三槐看著眼前那精致的小籠包子,眼睛都禁不住有些發(fā)直,臉上的溝壑,似乎都有展平的吉祥。他伸出手想要去拿。但看看自己滿是泥土的手,卻又縮了回去。
歐陽華菲放下手中提著的兩個罐子,拿出兩條手帕,分別遞給喬三槐夫婦兩人。又抱起了一個罐子,輕笑道:“公爹,婆母,來洗洗手吧,這里有水。這一罐是用來給你們洗手的,另外一罐才是給你們喝的。”
“哎!”喬氏從歐陽華菲手里接過了手帕。“真是的,這兩個水罐,裝滿了水,總得有好幾斤重吧?你從家里提到這里來,怕是很受累了。快把罐子放下吧,我和老頭子兩個,互相倒倒水,也就可以了,你可別再累著了。啊,對了,你是……華菲還是華音?”
歐陽華菲輕笑道:“無妨的,婆母,我們身上都有功夫,雖然比起喬大哥來是天差地別,可是比起常人,還是要強(qiáng)出很多。趕緊洗了手,趕緊吃飯吧,你們怕都餓了吧。還有,我是華菲。”
喬氏忙將手伸到歐陽華菲手中的水罐口下,就這倒出的水,將一雙干農(nóng)活兒弄臟了的手洗了洗,聞著一旁的小籠包的香味,一雙眼睛,笑得幾乎都看不到了。
“哎呀呀……你們兩個初來的時候,我還道,看著你們倆細(xì)皮嫩肉的,怎么也不像是會做活的。可沒想到,地里的農(nóng)活你們的確不會,可是廚房里的活計,簡直比城里酒樓的大師傅還利落!”
歐陽華菲輕笑道:“婆母謬贊了,我們只是多少會些,和那些酒樓主廚比起來,還是差得很遠(yuǎn)。”
喬三槐聳了聳胡子,甕聲甕氣道:“我倒覺得,你們比那些人強(qiáng)得多。最起碼,你們會給我們老兩口做飯,他們才不會!哼,都不過是些狗眼看人低的混球兒們!哎,不說了不說了,吃飯!我說媳婦啊,你們倆也吃點(diǎn)啊!”
歐陽華音一邊將一只剛剛吹涼一些的包子,遞在喬三槐洗干凈了的手里,一邊輕笑道:“公爹莫要擔(dān)憂我們,話說,這世上哪有餓死的廚子?我們自然是吃過了的。”
喬三槐亦是笑道:“這就對了,你們做出來,先吃了再給我們送來,免得你們自己餓著。哎,我還記得,當(dāng)初曾聽一個書生說,娶妻就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我看你們兩個,不就是這樣么?那混小子,竟然還不愿意!哼,哪天等他回來了,看我怎么教訓(xùn)他!必須得讓他老老實(shí)實(shí)地娶了你們才行!”
聽著喬三槐的話,歐陽華菲和歐陽華音不禁對視一眼,都竊笑起來。其實(shí),當(dāng)初她們來喬家的時候,喬三槐夫婦對此很是奇怪,因為她們既不是跟著喬峰一起回來的,也沒有喬峰的手信,居然就這么著,自己打聽過來了。于是,歐陽華音便說,當(dāng)初她們說,要以身相許以報救命之恩的時候,其實(shí)喬峰是不同意的。她們的功夫比不上喬峰,喬峰想走,她們也攔不住。沒辦法,只好自己打聽著找到喬峰家里,先替她們認(rèn)定的丈夫伺候父母。
喬三槐夫婦不過是普通的農(nóng)戶,雖然養(yǎng)出了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兒子,但自己的見識并不廣。聽了歐陽華音的話,自然深信不疑。本來,他也有信拒絕,但喬氏看著她們喜歡,就留下了。
如今,歐陽華菲和歐陽華音姐妹,已經(jīng)在喬家住了一月有余。而這一個月,是這老兩口過得最舒心的一個月。如今,他們甚至都覺得,沒有兒子可以,沒有這兩個兒媳婦,怕是日子都過不下去。
“嗯,真是香啊……”要了一口小籠包子,喬三槐幾乎都陶醉了。稍稍品了品,他睜開眼睛,望望歐陽華菲,又望望歐陽華音,終于放棄了分清兩人的嘗試,道:“這是什么肉啊?”
歐陽華音輕笑道:“是兔子肉,是姐姐打來的。”
喬三槐一怔:“兔子肉?啊……媳婦啊,這少室山上,可常有少林寺高僧來來往往,山上的野物,可莫要隨便打。高僧們可都是慈悲為懷,看不得你們禍害生靈的。更何況,咱家的這地,可還是租種少林寺的地……”
歐陽華音輕笑道:“公爹放心,姐姐可不是在少室山打的,是跑到更遠(yuǎn)一點(diǎn)的太室山上打的。不過,我聽說,少林寺的武僧們,可也是吃肉的。我想,即便少林寺的高僧們看到了,也不會太在意吧?”
喬三槐趕忙搖手道:“啊,話可不能這么說,少林寺的高僧們都是慈悲為懷的高僧,對咱們這些佃戶們也是多有照拂,租子也不怎么收,咱可不興背后說人家壞話。”
歐陽華音一怔,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正在這時,旁邊的一個聲音道:“這位女施主說得可是不實(shí),我們少林寺的武僧們,可同是佛家僧人,同樣須遵守佛家戒律。常人以為,習(xí)武之人若是茹素,便沒有力氣,因此以為少林武僧不忌葷腥,都是誤解。”
喬三槐夫婦、歐陽姐妹都是一愣,一齊循聲望去。只見,大約距離他們十余丈的地方,不知何時出現(xiàn)了一名僧人,看樣子大約有二十一二歲的樣子,其貌不揚(yáng),但一雙眸子卻是閃亮。
喬三槐夫婦見了,趕忙起身,雙手合十道:“見過大師。”
那僧人忙道:“兩位施主,大師可不敢當(dāng),貧僧虛彌,不過是少林寺中小輩僧人。”其時,他距離歐陽華菲、歐陽華音和喬三槐夫婦尚有十余丈,但他的聲音,就仿佛是在他們耳邊說的一樣。
但,話音未落,他卻已經(jīng)到了眾人的面前。看了看歐陽華菲、歐陽華音兩人,雙手合十道:“敢問兩位女施主,可是喬峰師兄的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