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松江鐵路公司動工!”
徐琨站在剪彩的紅色臺子上,和一眾松江鐵路公司的董事剪下了紅色彩帶。
爆竹響起,在場的眾人紛紛互相道和,經過這些月份的籌備,松江鐵路公司終于動工了。
徐琨只覺得萬分的疲憊,他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建造一條鐵路遇到的麻煩有這么多!
首先是鐵路規劃的問題,鐵路公司的方案就花費了大量的精力。
雖然鐵路都是直線,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架設鐵軌的。
松江的土地容易沉降,而且河流眾多,在河流上建造鐵路橋的成本巨大,所以必須要規劃合理的路線。
為了這條路線,徐琨就去天工書院請了很多人實地來考察,最后竟然是長子徐錦帶著幾個算學系的同學,完成了最佳鐵路線路的核算。
徐琨這才明白,原來算學這么重要,經過這些算學夫子計算出來的路線,雖然總長度上要比最初的路線長了一些,但是整體的造價卻少了三成!
這還是計算了土地價格差異的情況,得到的近乎于精確的造價!
徐琨從沒想到,建設鐵路是如此復雜的一條算學難題。
然后徐琨拿著方案,在工部鐵路司備案,湯顯祖帶人核查了方案的安全性后,這才批準了方案。
接下來陸軍部又拿著錢,找到了徐琨。
鐵路這個東西,本身也有極大的軍事價值,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
所以陸軍部也要求入股,并且占有鐵路公司的一個董事的職位。
徐琨這些商人自然沒辦法拒絕,何況陸軍部本身是帶著錢入股的,松江鐵路公司也沒有理由拒絕。
接下來就是征地,拆遷,準備工程,這一系列的工作讓徐琨身心俱疲,他也沒想過,建造鐵路要涉及到這么多的事情,還要和這么多的人打交道。
終于到了剪彩的這一天,徐琨現在的想法是,等到松江鐵路公司聘請的總辦盡快到任,自己就將手頭上的工作全部交出去,然后躲到華亭老家去養老去。
“徐世兄!”
徐琨一看,和他打招呼的是江陰徐家的一名同族。
松江府徐家和江陰徐家也算是一脈,江陰徐家算是松江府徐家的支脈,和他打招呼的人和他是同輩,名字叫徐有勉。
本來松江府徐家和江陰徐家已經分家,已經多年不來往了,江陰徐家的祖上曾經闊綽過,徐有勉的祖父徐經,是當年吳中四大才子唐寅唐伯虎的好友。
后來因為唐伯虎的科場舞弊案入獄,最后家道中落。
徐有勉的父親已經是江陰的普通地主了,而且還早逝,家產被親族和家仆瓜分了不少,留給徐有勉的田地很少了。
不過徐有勉是個能讀書的,他雖然因為祖父的遭遇,所以不參加明廷的科舉,但是一直都在南直隸文壇頗有文名。
后來徐有勉在東南崛起后,果斷將家里的土地全部變賣,投入到了航運業之中。
一開始的時候,徐有勉的航運業務并沒有太大的起色,但是隨著整個南直隸地區的航運碼頭建設,東南在占據了湖廣之后,整個長江的航運業務都隨之水漲船高。 徐有勉的航運業務也從南直隸進軍到九江,現在進軍到武昌,據說隨著東南大軍進一步攻下了四川,徐有勉的船隊還得到了入蜀通航的權力。
徐有勉的生意越做越大,所謂富在深山有近鄰,江陰徐家和松江徐家也重新搭上了聯系。
“世兄,還是你有福氣了,我聽說你家麒麟兒五歲就能詩了,比我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強多了。”
徐有勉的兒子徐霞客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徐琨想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不由的嘆氣起來。
長子徐錦在這一次的鐵路規劃的時候出力頗多,讓徐琨對長子頗為改觀,但是想到次子徐繡,徐琨又頭疼起來。
這些日子,徐繡在崇明島上搞起了什么歌舞團,據說他不僅僅從蘇松兩府的網羅歌女,甚至還從南洋尋找番人的舞姬。
徐繡在戲班一擲千金買舞女也就罷了,甚至連樂班都一起買。
除此之外,徐繡還打著徐琨的名字,在蘇松各大家族之間,購買他們私家的戲班。
如今的戲班雖然和以前不一樣了,在蘇州和松江府這些文化發達的地區,已經有專門依靠演出費用來養活自己的戲班了。
這些戲班依靠門票收入就能養活自己,雖然社會地位依然低下,但是好歹也和普通的妓女區分開了。
一些有名的戲班,每次公演的時候還能高朋滿座,甚至有年輕的富家子弟花費重金追逐。
但是在徐琨這樣的家族看來,戲班的戲子依然是下九流的行當,徐繡去贖買戲班,這就等于敗壞門風。
提到兒子,徐琨就頭疼。
徐有勉說道:“我聽說令郎在崇明島上的產業弄得不錯,現在鐵路還沒通車,每逢休沐的時候就有大量的人上島,聽說叫做‘度假’,生意可是紅火的很啊!”
聽到這里,徐琨就更生氣了。
現在外面都說徐家的二兒子在崇明島上開青樓,搞得徐琨抬不起頭來。
偏偏當時他同意將土地給徐繡折騰,而且徐繡每次都說,自己在崇明島上的業務是清白的,松江府也沒有關了他的度假村,是合法的營生。
徐有勉說道:“世兄啊,我有幾個生意伙伴來南直隸玩,我想要帶他們去崇明島轉轉,但是這周的房間已經訂滿了,能不能請徐兄幫個忙和令郎說下,弄幾間房間給我。”
徐琨愣了一下,自己這個遠房親戚找自己,竟然是要求自己的兒子。
徐琨想了想說道:“那我讓管家和那孽子說一下,我最近手頭上的事情也忙完了,我也陪世兄去一下崇明島吧。”
聽到徐琨也要來,徐有勉更高興了,松江徐家可是松江府的大家族,有了他在,那自己的生意就更容易談成了。
徐琨又說道:“不過到時候我就裝作是世兄的客人,去崇明島上看一看。”
徐有勉立刻說道:“明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