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4年的深秋,地里的莊稼已經收獲完畢,農民忙碌了一年,馬上就要到了貓冬的季節,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李家的老三也幫著父母把家里的莊稼收割的差不多了,經過了從7月初到10月末幾個月的艱辛勞動,老三也變得滿身灰塵,蓬頭垢面,手臂和臉龐這些裸露的地方已經被夏日的陽光曬成絳紫色,和衣服遮蓋的部分界限分明,乍一看,已經看不出學生的模樣了,相信如果再過個一年半載就和村里其他人沒什么兩樣了,身體雖然是比剛參加完高考后看上去有些瘦削,但是卻結實了許多。
自從高考成績公布,錄取分數線下來,老三就知道他落榜了,他十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結果卻是無盡的痛苦。他每天里很少說話,有時候一天天一句話也不說,見了熟人更是怕被他們用犀利的眼睛在身上挖去了肉,能躲就躲。在那個大學生還不是很富有的年代,在農村若是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便會讓家里榮耀上一陣子,成為村里人茶余飯后的熱點人物,但是高考落榜了,也一樣著實讓人們談論一番,只是內容大多是譏笑與挖苦。老三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無地自容,他怕白天,怕見人,只有深夜才能讓思緒慢慢地平靜下來,他回憶起從上小學開始經歷的種種困難,徒步走上幾里的路去上學,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堅持著準時上課,十幾年如一日,學習似是一副重擔,始終壓在他的身上,因為父母會時不時地提醒他,父母沒有本事,莊稼地里的活又苦又累,還讓人看不起,你不能一輩子也像我們一樣順著壟溝找豆包,農村家的孩子沒什么好的出路,只有好好上學將來考上大學,才能脫離開農村,才能一輩子不受罪。這些話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腦海里,讓他堅持著,不停地向前走,別無雜念。
可是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他沒法接受這種現實,他被擊的暈頭轉向,他掉進了萬丈深淵,他每天拼命地干活,為的是讓身體的痛苦暫時掩蓋 一下心靈的痛苦,要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也許他更難熬。就是這樣,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會思前想后,常常出現一種無望無助的感覺,在身體極度困乏的侵襲下,意識才會慢慢地變的模糊起來,最終身體的本能戰勝了意識。就這樣每天不管是幾月幾日、陰晴雨雪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到了收獲完了地里的莊稼,農民到了最輕閑的季節,天氣也慢慢地變冷了。
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老三的父親一邊吃飯,一邊對老三說:“老三呀,你學上到這樣就算了嗎?你打算怎么辦呀。”老三沉默了好一會,應了一聲:“我也沒有想好怎么辦。”“要不就再補一年吧,來年也許能考上。”父親用詢問的語氣說著,但是他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會什么樣的結果。老三:“可是來年再考不上呢,上學太苦了,我真的不想上了。”“不上學那你還有什么出路,你就認當一輩農民了?”父親有些不悅,“我告訴你,要是你不上學,就別在這個家呆著,自己出去闖吧,等在外面混好了再回這個家。”父親下了逐客令。兒子默不做聲。吃過飯,一家人都不說話,收拾收拾睡下了。家里人由于一天的勞累,躺下后不久都已經進入了夢鄉,只有老三在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想著父親在吃飯的時候說的話,他知道父親的脾氣,如果是不聽父親的話他是不會讓自己呆在家里的,再者說了,就是父親讓自己呆在家里,自己也呆不下去,因為受不了村里人的冷嘲熱諷和那種譏笑的眼光,在他們眼里,一個考不上大學的落榜生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就是一個笨蛋,在農村不會干農活,就是一個什么用也沒有的人,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在那個年代東北的農村出去打工的農民還不是很多,有些人就是想出去打工也不知道到那里去,干什么。像老三這樣一個只知道學習,會點書本知識,沒有實踐能力的人要是出去無疑是瞎子走夜路,何況他身單力薄,出大力的活也干不了。他不敢出去,他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哪里是他的容身之處,他自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下生活,他的一切生活來源都來自家庭,他離不開這個家,他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不想去補習,在家呆不下去,出去也沒有好的出路,老三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不知如何是好。思想斗爭了許久,剩下的辦法只有一個也僅有一個,聽從父親的建議去補習。可是他一想起上學時的辛苦,他是真的有些懼怕,每日里早上5、6點鐘起床,晚上10點以后睡覺,每天總是覺得睡不醒,倦乏時時纏繞著他。學校的伙食也是那樣難以下咽,吃的是那種大鍋菜,就是近似一種用水煮熟的菜,里面放些鹽,上面漂著誘人的明油,但是真正盛到自己菜盆里的卻是幾個油星,看著大師傅把菜勺深深地伸入菜底,然后迅速地抬起,隨著菜的突出表面,油隨即向四周散開,留在菜上的只有那幾滴跑的慢的油星可憐巴巴地沾在菜的上面。菜的品種是那種市場上最便宜的,諸如白菜、土豆、大頭菜這類的。每天重復著,單調而永恒。不要說吃,就是想想就夠了。好在主食吃的不是雜糧,已經是大米、白面了,只是師傅的手藝不敢恭維,饅頭變酸是常有的事,本來能吃兩三個的,等到吃下一個后就想反胃了,剩下的就是食堂豬場里的美食了。這時也顧不得那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老三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回想著上學時的點點滴滴,也理不出個頭緒,昏昏沉沉地在困意的侵襲下睡著了。
第二天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是天光大亮,母親已經起床一會了,她要為全家人做好早餐,讓全家人填飽肚子,好去干活。雖然是粗茶淡飯,但全家人吃的很香,每個人吃的也很多,因為每個都知道只有吃飽飯才能堅持下來半天的繁重勞動,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要吃飽,這是最低標準,也是必需的。早飯一會就做好了,全家人圍坐下來開始吃飯,今天老三吃的有些慢,他在思考著昨天晚上還沒有想清楚的問題,或者說說是在做著最后的斗爭,他還沒有下定決心,是補習還是不補習。他知道馬上就要下決心了,已經沒有太多時間讓他考慮。他悶著頭吃著,不時用眼角的余光掃一下父親的臉,是想從他那里得到一點什么信息或是提示。馬上要吃完飯了,父親問老三,語速很慢,但很有力,語氣中透著一種家長的不容質疑,“老三,你必須去補習,我和你媽辛苦這么多年就是為了你們能有出息,你是全家人的希望,知道嗎?”老三還是在保持著沉默。父親接著說;“你今天就收拾一下,洗洗衣服,找找書本,明天就去。”老三知道父親的話就是命令,不許反抗,也不許說不。他只有聽從。吃過了飯,父親又去地里干活了,老三沒去,他要在家按照父親的話去準備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