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之戰是以晉軍全軍覆沒而告終,得勝的漢軍并沒有立刻大軍渡河繼續南下,他們還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統計,該怎么處理善后也要花上一些時間。
既然淮水北岸的晉軍是全軍覆沒,那么就是從謝石到一名士卒都沒有跑掉。
謝石是在見到八公山失陷后還繼續抵抗,他們與漢軍先是在河灘位置鏖戰,后面徐正調動大量遠程攻擊部隊過來,消滅這支殘余晉軍超過兩成,謝石等人還想繼續抵抗,士卒卻是受不了開始投降。
突圍成為泡影,部隊再無戰心,謝石那個時候是要自刎,被眼疾手快的謝尚阻止,最后全部成了俘虜。
“此戰,我軍全殲渡河晉軍。”條攸看去心情非常好,比劃了一個手勢:“完成了殲滅偽朝精銳的目標。”
要是從漢軍逼近進而開戰算起,到謝石被俘作為落幕,淮水之戰是打了將近三個月。決戰階段是謝石邀請徐正會獵開始算,直至晉軍渡河北上到全軍覆沒,整個過程也就是八天的時間。
這一場維持八天的決戰,淮水主戰場的五萬漢軍戰死兩千零七人,含殘廢、重傷等失去戰力人員總共折損三千四百零一人,等于是失去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戰力。
經過統計,漢軍以首級記功的數量是五千七百零七,等于是光能統計的就砍了那么多的晉軍,還有更多的晉軍是被箭矢射死得以全尸,粗略統計八萬晉軍直接戰死的該是有一萬三千出頭,余下不管有沒有傷都成了俘虜。
“八公山的戰役是由禁衛軍主導……”條攸不得不看一眼徐正,他與在場大多數人事先并不知道有禁衛軍會突襲八公山。他看了看手里的戰報才繼續說:“禁衛軍上報的數據是斬獲首級一千余,剩下的晉軍僅是兩千多人突圍而出,余下全部投降。”
漢國攻打李氏成漢的時候,有一支禁衛軍突然出現在成都周邊,導致李勢不戰而降。這件事情了解的人并不多,知道消息無不好奇禁衛軍是怎么出現在成都周邊。而這一次又有禁衛軍非常突然地出現在八公山,并且是事先沒有露出任何的蛛絲馬跡,不得不令人感到好奇。
“那么也就是說,除了壽春那些還在負隅頑抗的晉軍,偽朝的征北幕府算是都被消滅了。”徐正還知道一點,壽春那邊的晉軍肯定也堅持不了多久,畢竟謝石主力覆滅引起的效應肯定不小。他環視帳內眾人一圈,盡量用輕快的語氣說:“偽朝主力被消滅對他們是一個打擊,諸君還需要多多努力,盡快滅掉偽朝。”
眾將皆是歡笑應“諾!”,能看出每個人都覺得很輕松。
淮水戰場這邊只是漢軍南侵的其中一個戰場,原先計劃中在揚州東面海岸線登陸作戰也已經執行,那么算起來南侵的漢軍就是針對東晉小朝廷展開多線的打擊。
從海面登陸作戰的那支漢軍是被算在謝艾麾下,他將負責對揚州先期戰事,等待征南將軍徐正率軍攻入揚州,謝艾這一部分就算是與主力進行會師。
桓溫所部不會去參與揚州之戰,他們的主攻方向是西南區域,所以盡管是被算在征南幕府建制下,可桓溫所部實際上是進行單獨作戰。
一片忙碌中的徐正沒有去見手下敗將謝石。作為勝利者的徐正對謝石談不上有什么恨意,看在謝安的面子上也不會進行什么刻意的虐待,可要說給謝石什么好待遇則是想都別想。
一直是到徐正率軍渡江之前,他才有空去看一下俘虜的晉軍將校,過程進行得非常平淡,看完也就讓部隊押送包括謝石、謝尚、劉建、孫綽等等的晉軍將校前往劉彥所在的鄴城,至于劉彥會怎么處置這一批降將就不是徐正所能操心的。
漢軍開始橫渡淮水,如徐正所料的是一直在堅持的壽春在得知淮水北岸戰事結果之后進行投降,因此什么淝水之戰肯定是無法發生了。
渡過淮水來到南岸的徐正本部沒有任何拖拉,留下必要的部隊針對八公山進行掃尾,包括嘗試殲滅芍陂那支晉軍水師,大部分是直接開拔前往謝安駐軍所在的陰陵。
估計是謝石所部被殲滅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東晉小朝廷那邊,從后方開拔上來的晉軍看不出有什么人心惶惶的跡象,他們是以東城作為主要駐地,然后在東城附近建立防線。
“誰?王龕?”徐正來到陰陵之后沒有進入城中,不過卻是霸占了原本屬于謝安的中軍大帳。他剛才在聽謝安的匯報,截斷并詢問:“不是由褚裒擔任主帥,是這個王龕?”
“王龕晉職為征討都督,由王顧之和麋嶷任命為副都督,主持防御我軍的戰事。”謝安后面向徐正介紹了這幾個人的來歷,最后才說:“我軍從江都渡江南下展開攻擊,褚裒只會留在建康督戰。”
徐正還是對東晉小朝廷有做過功課,只是不會像出身東晉小朝廷的謝安那么了解。他從謝安這里得知的是,王龕多少算是東晉小朝廷為數不多的悍將之一,王顧之和麋嶷在眾多世家子中也算是拔尖的人物。
“晉軍到現在還是不相信淮水之戰的結果?”條攸關心的是這個。他滿臉怪異地說:“哪怕是我們大軍后續抵達,他們還是不信?”
淮水之戰中,謝安的胞弟謝萬、謝石先后被俘,從兄謝尚也是成了俘虜。他并沒有避嫌不去詢問,得知徐正已經派人押送前往鄴城心情萬分低落,不過卻是沒有多說什么。
關于東城這邊的晉軍不相信淮水之戰的結果,謝安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不管是真還是假王龕都會強力穩定軍心。他的意見是將在淮水之戰中獲取的晉軍各將校旌旗展覽一下。
“這個主意不錯。”條攸咧嘴一笑,不留痕跡地深深看一眼謝安,轉頭對徐正說:“王龕所部的數量比淮水之戰的晉軍多,我們不能被長久拖住,能先瓦解軍心最好。”
徐正自然應允。仿佛是有意無意那樣,他點頭之后也是掃一眼謝安,內心里也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
所謂號令、號令,得先有旗才有號,任何正規軍的編制都會有代表身份的旌旗,也是該編制的榮譽所在。通常是旗在編制才在,旌旗一旦被奪哪怕是人還在,該部隊的編制也會被取消,因此可以看出旌旗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漢軍在淮南之戰中奪取的晉軍旌旗非常多,但是東晉小朝廷正規軍萬人編制的軍府旗號就有三面,余下那種三千人編制的就更多,少不了還有那些世家私軍的旌旗,其中就包括作為征北大都督旗號的帥旗。
漢軍將繳獲的各種旌旗高舉著在戰場上游蕩,一再喊話強調已經全殲謝石所部。
“假的,都是假的。”王龕站在城樓之上,放開嗓子大吼:“那些旗幟是偽漢制作出來動搖軍心,大都督依然在鏖戰,并未被殲滅。”
說起來,徐正后面帶到陰陵的漢軍包括禁衛軍的數量也只有兩萬不到,剩下的那些是需要看管戰俘和進行相關善后。
僅是有兩萬左右的漢軍過來,王龕才有操作的空間,其中就包括向全軍通報謝石依然率軍鏖戰這一條。晉軍將士是半信半疑,他們普遍的認知是漢軍要真的得勝,來的不會只是兩萬,應該是呼啦啦壓過來才對。
王龕原本是東晉小朝廷那邊的水師將軍,可長江被漢軍艦隊占去,東晉小朝廷的長江水師撤到了腹部的幾個大湖泊,相當多的水師將士變成了陸軍,連帶他也成了陸地都督之一。
東城這邊的晉軍有十一萬,其中的六萬就是原來的長江水師將士,余下的那些成份比較雜,有來自各州郡的郡縣兵,還有各世家的私兵,更有從南方調過來的諸蠻和諸越。
都督是東晉小朝廷這邊含金量相對高一些的軍職,有征討都督和護防都督兩種,征討都督是進攻型,護防都督是防御型,其上是有各種大都督,比如謝石的征北大都督這一類型。相對而言,在東晉小朝廷將軍才是含金量低的軍職。
很快,徐正再次得到回饋,展示繳獲軍旗起到的作用似乎有些低,某些方面能夠看出王龕對不對的掌控力度,更能體現出他們這一邊有很重要的失誤。
“后續過來的部隊太少,無法形成視覺沖擊和心理震懾。”徐正摸著下巴,略略后悔地說:“要是那些降將沒有押送前往鄴城,帶過來溜一圈……肯定能起到作用。”
條攸的眼角抖了幾下,他有時候真覺得徐正很不靠譜。
“偽朝的軍隊,水師比陸軍要強。”謝安在述說一件事實:“王龕麾下過半皆是水師將士。”
經過淮水之戰的漢軍僅僅是休整了兩天就又重新開拔,來到陰陵之后還是需要有修整才能展現出該有的戰斗力,徐正就看向謝安,下令道:“明日你部便攻城。”
謝安站起來應:“諾!”
陰陵這邊的漢軍總體數量是四萬,數量比王龕麾下的晉軍少了將近三倍,其實這個也是晉軍懷有底氣的主要原因。
王龕知道關于謝石所部覆滅的消息不假,他一方面接近所能地穩定軍心,另一方面是緊急向建康進行匯報。
建康那邊收到王龕的匯報是在四天之后,當時東城之戰也已經全面爆發,連帶丹徒戰場和揚州東部也是陷入一片戰火,他們還不知道的是桓溫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攻克了長沙郡首府臨湘。
“全軍覆沒?!”褚蒜子是一個相貌極好的婦人,此時此刻露出的瞠目結舌的表情:“謝石奴之前是怎么說的?他一再保證必然取勝!”
謝氏門閥的當代家主謝裒就顫巍巍地站在朝堂之上,他與眾多的百官是在同一時間知道謝石戰敗并全軍覆沒的消息,一度差點站立不穩跌坐在地上,很艱難也很努力才算是站立不倒。
在場的當然還有王氏門閥和桓氏門閥的家主,王羲之臉上有很明顯的肉疼表情,王氏門閥沒了一萬三千私軍可算是大失血,倒是桓云看著還算是沒有臉色難看到一定程度。
滿堂都是褚蒜子憤怒的咆哮聲,讓坐在皇帝位上只有三歲的小皇帝司馬聃直接被嚇得大哭,本是在帳簾后面的褚蒜子不得不現身出來安撫。
作為國丈的褚裒聽到壞消息之后就是一臉的懵逼。他們褚氏一族原本就是介于三流到二流世家之間,砸鍋賣鐵才湊出七八千的家族私兵,給謝石帶去了五千私兵,要是渡過淮水的晉軍真的全軍覆沒,對于王氏門閥和謝氏門閥或許是一個重大打擊,可是對褚氏一族可真的有點滅頂之災的意思了。
“多說無用。”桓云臉色同樣不好看,卻是沒有多么的肉疼,他們桓氏門閥只是投入五千到淮水之戰,不算傷筋動骨。他是看都不看位于高臺的太后和皇帝,直接面對其余的門閥家主,問:“是否集結剩余兵力,先攻擊庾氏,隨后……”
對,朝堂之上看不到庾氏一族的族人,哪怕是有也只是庾氏的一些門人,要說在場誰的臉上還算鎮定,那就真的只剩下那些庾氏門人。
桓云說要攻擊庾氏,整句話都還沒有說完就有人跑出班列,他們就是屬于庾氏的門人,跑可能是為了通風報信,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畢竟桓云敢當眾開口,額頭上貼著庾氏標簽的人沒道理能安全。
果然很快就有人攔下那些庾氏門人,被押下去之后是死是活不太好說。
“打吧,不打不行。”謝裒說話的時候聲音不大,他已經身患重病,要不是事情太大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朝堂:“庾氏集結家族私兵,不先解決他們,恐防被里應外合,再則遷都一事也難以保密。”
這個時候小皇帝已經被褚蒜子安撫下來,她也不再回到帳簾之后,是眼神悲哀地看著下方,那里的官員完全無視了自己和小皇帝,完全是圍在三個門閥家主身邊……